拼贴与仿作_尤利西斯_中的戏拟技法_吴庆军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流派创新:《尤利西斯》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名,采用了拼贴式的结构,以多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来叙述故事,包括模仿史蒂芬斯·巴尔丁的朦胧诗、庞德受欢迎的演说、剧本和其他各种文学样式。
这种流派创新的写作方式成为了后来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2. 内心流露:《尤利西斯》通过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类思想与情感的复杂性。
乔伊斯在小说中采用了“意识流”的技巧,让读者深入角色的内心,体验到他们的碎片化的思绪、感受和回忆。
这种写作手法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人性的各个层面。
3. 寓言与象征:《尤利西斯》中融入了大量的隐喻、象征和寓言,使得小说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乔伊斯借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故事结构和角色,将其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结合,以表达出对人类的复杂情感和生活现实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的符号和隐喻,展示了乔伊斯的广博知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4. 音乐性语言:乔伊斯在小说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性语言。
他在文本中运用了格言、商业广告、歌曲歌词等不同形式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多声部的合唱效果。
这种音乐性语言不仅赋予了小说以节奏感和美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语言的深刻关注和对文学表达的探索。
总的来说,《尤利西斯》以其创新的流派、内心流露、寓言与象征以及音乐性语言等艺术特色,创造了一部独特而卓越的文学力作。
它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尤利西斯》的“拼图式”手法

置 了许多疑团和迷魂 。殳l 尤利西斯 结 构上的曼部分t l< ( 八章 ,原 来每章都有 说叫 ,交待该章小 说f h 写的时 问、地 i " J i F
点 ,与 奥德赛 )对 应的章节 以及全 章主导的形象不l , ) I 象征
只 是 这 份 写 作 设 计 图在 小 说 正 式 nJ { 扳时被 删 掉 , 是4; 构 但 1为
试 论 《 利西 斯 的 “ 图 式 "手 法 尤 拼
马爱 华
( 南 大 学 中 文 系 ,广 东 广 州 5 0 3 ) 暨 162
摘 要 :通过对 ( 《 尢利西斯 》中拼 图式艺术手 法的分析 ,指 出碎 片作为拼 图的构 成要素 ,拓展 了空间的表现 形式。拼 图
式手 法与丰 富 了时 间表 现形 式的 意识流手 法 ,共 同拓展 了现代 主义 的表 现 方法。
思 的依 据 它们在 作I 依然 留有 叨显 的印痕 ,让 人订迹 可 里 循 。 女l 的每一 章节暗示 人体 的某 一器官 , 又 I 作, I 协就 ; 作I 是一部人体 运动、 人体 成长 的 “ 史诗” ,象征希人物 的行 为
特 点 。显 然 ,乔伊 斯 在 进 行 文 学 创 作 时 ,心 中是 存 在 九 数
意识地按 既定形状去切剂 ,人为地 打破其统 一胜与整体性 。 游戏 者面对 的是 一堆杂乱无 章的碎片 , 人在拼 图的过程 巾体 味着从无序到有序 、从杂乱 到齐整、从 局部到整体的审美愉
悦 。因 此 ,拼 图 是 }件 庞 杂 零 敞 与 结 构 圆 美 完 满 的 统 一。乔 f I 5 伊 斯 显 然 是 熟 知# I 这 一 戏 的 原 理 , 其小 说 的 创 作 I构 Fl l 游 在 j . 思 叶就 把 评 论 家 和 读 杆 摆 在 拼 图 者 的 位 置 来 看 待 , 意 地 没 I 有
现代主义的语言实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叙事技巧

现代主义的语言实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叙事技巧现代主义的语言实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叙事技巧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形式和语言实验而著称,而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更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探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采用的叙事技巧,揭示其中的现代主义元素。
一、流内瑟叙事技巧《尤利西斯》以流内瑟叙事技巧为主要手法,通过刻画人物内心的思维流以展示复杂而多样的人类体验。
这种叙事方式消解了传统的故事线性结构,将碎片化的思维片段融合在一起,使得读者置身于角色内心的混沌世界中。
乔伊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表现了不同角色的思维,不局限于第三人称或者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而是多元化的叙述手法。
例如,小说中的第一章中呈现了主人公布鲁姆的梳妆台旁的思维流,不同的思维片段交替出现,展示了布鲁姆的思路纷繁复杂。
这种叙事手法令读者感受到了真实的思考过程,同时也突出了乔伊斯对于叙事的革新尝试。
二、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叙事《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叙事是乔伊斯最为重要的实验之一。
他通过这种方式,以非线性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情感、记忆和感受,并突破了传统叙事的限制。
在小说中,乔伊斯巧妙地运用了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叙述,将人物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他通过深入描绘角色的思维和感觉,展示了他们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对外界的感知,从而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
例如,小说中的第十五章以史蒂芬的独白形式呈现,他的思维迸发出既有哲理性的思考,又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示了乔伊斯对于人物情感内在表达的独到洞察。
三、多样性的叙事视角《尤利西斯》中,乔伊斯不局限于一个叙事视角,而是运用多种视角的叙述方式,丰富了作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客观视角、客观描写等不同的视角,使得作品中的叙述更加立体且真实。
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乔伊斯展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相同事件中的差异之处。
例如,小说中的第八章中呈现了莫利的视角,通过他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琐事的深思和对于女性的欲望,同时也反映了莫利与其他角色的思维差异。
本真与戏仿:《尤利西斯》的叙述模式

Ke r s: lse ; u e d e e i ;p r d ;n rain; a sJ y e y wo d U y s s p r ig ss a o y ar t o J me o c
一
、
小 说 中 的 本 真 叙 述 与 戏 仿 叙 述
Jl 2 0 uy, 0 6
V0 . 2 NO. 12 4
本 真 与 戏 仿 : 尤 利 西 斯》 北 保定 河 河 0 0 71 02)
提
要 : 尤利西斯》 《 运用 了本 真和戏仿 两种叙述模 式。本 真叙述构 建起小说 的基本情节框 架 , 并为人 物刻 画和主
h ee gni n oyo s l a ug r s odl et tea ea da rt nl osi ses f a c teht oeet adin y dl gaef m ei ae l ln t diai a cnc uns o te h r - r y r f t en a n o t n l i e n r o o c a h
再 把 语 言 仅 仅 看 作 是 本 身 没 有 意 义 、 单 透 明 的 能 指 简 符 号 , 是 把 语 言 及 其 文 体 形 式 看 作 是 本 身 可 以产 生 而 意 义的“ 体 ” 实 。现 代 主 义 作 家 认 为 : 语 言 并 不 是 在 “ 描 绘 或 反 映 世 界 , 言 被 认 为是 在 创 造 世 界 。 …戏 仿 语 ” 叙 述 在 文 本 中有 意 去 模 仿 前 人 文 本 的 文 体 或 其 他 艺 术 形式 , 旨在 通 过 模 仿 产 生 新 的 意 义 , 以此 作 为 刻 并
tr .T e t o n r aie mo e ne r td h r n o sy i en v lt e itc aa t r d e p u d te t e r m i e - e s h ar t d si tg ae a mo i u l t o e d pc h rc e sa x o n me f w v nh o n h h o df r
拼贴与仿作--《尤利西斯》中的戏拟技法

拼贴与仿作--《尤利西斯》中的戏拟技法
吴庆军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4(033)005
【摘要】拼贴与仿作是《尤利西斯》中两种重要的戏拟技法.其中的拼贴分为动态拼贴和静态拼贴.动态拼贴主要记述了三个反英雄人物的意识流,它们在内容与文体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成三幅动态的画面拼贴在一起.静态拼贴则将不同的叙述片段用标题的形式并置在一起,以文体与内容的异质性表现共同的主题.文本仿作了历代文豪的文体和其他艺术形式,揭示了反英雄主题和现代精神危机.借助拼贴与仿作,小说在文体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总页数】4页(P123-126)
【作者】吴庆军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在戏仿和拼贴中重现经典——谈《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J], 孙冬苗
2.历史编纂元小说《公众的怒火》中的戏仿和拼贴 [J], 张淑芬
3.《尤利西斯》中的戏仿现象探究 [J], 刘峥
4.历史编纂元小说《公众的怒火》中的戏仿和拼贴 [J], 张淑芬;
5.引用、戏仿与拼贴——安东尼·布朗绘本中的后现代创作手法 [J], 苏金成;赵云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尤利西斯》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手法

尤利西斯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手法1. 引言《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一天的时间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勒奎尔在都柏林进行的一系列生活经历。
该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独特而复杂的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手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面临复杂的时间线索,还需要理解和把握各个场景之间细微却关键的联系。
2. 时间叙事手法《尤利西斯》中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不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乔伊斯通过不同章节和角色视角的切换,融合多个时刻和回忆,并使用内心独白、闪回等手法来凸显不同角色对于同一事件或思想主题的感知和态度变化。
这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2.1 内心独白《尤利西斯》运用内心独白来呈现人物的思维和感受。
通过勒奎尔、斯蒂芬等多个角色的内心独白,读者得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并与故事中的事件相互交织。
2.2 闪回闪回是《尤利西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叙事手法。
乔伊斯通过角色们的回忆和联想,将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在一起。
这种时空跳跃使得读者需要重新梳理故事线索,并思考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关联性。
3. 空间叙事手法《尤利西斯》中对于空间的描写也十分精彩,并采用了多样化的叙述方式来展示各个场景:3.1 都柏林城市肖像乔伊斯以都柏林为背景,以其街道、建筑、庭院等作为场景,通过精准而生动地描绘,将都柏林塑造成一个生机勃勃、真实而具体的城市形象。
3.2 民居与酒馆小说通过勒奎尔和斯蒂芬在民居和酒馆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都柏林城市生活的百态,反映了社会阶层和价值观的不同。
3.3 自然景观尽管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城市中,但乔伊斯也通过回忆、幻想和梦境等手法,描绘了一些自然景观,使得小说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4. 叙事手法对作品的意义《尤利西斯》中独特的时间与空间叙事手法是乔伊斯表达其意图和理念的重要方式。
它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结构,挑战读者对于时间与空间关系的认知,并迫使读者主动去构建故事脉络。
《《尤利西斯》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尤利西斯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探讨《尤利西斯》中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1. 内容的碎片化和流派转换《尤利西斯》以非线性叙事方式呈现,通过独特结构和语言运用实现了碎片化的效果。
故事中出现了多个角色和场景,大量使用内心独白、采访流、广告语等形式,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混乱性。
2. 对时间与空间的扭曲《尤利西斯》中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扭曲处理,以非连续、断裂、重叠等方式表达。
读者需要在不同时间与空间间跳跃进行理解,这种非传统叙事手法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突出了人类生活中不确定性和混沌感。
3. 多重意象与象征主义乔伊斯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人物行为、日常细节以及文化符号等进行深度描写,传递出更加丰富的意义,并赋予作品一层隐喻和智慧。
4. 对语言和文学传统的重构《尤利西斯》试图颠覆传统文学形式,乔伊斯精妙地运用了多种风格和语言技巧,例如模仿不同的文体、对话中历史性和各地方言的使用等。
这种创新与挑战传统使得作品具备了强烈的现代主义特色。
5. 对社会问题与个体意识的关注《尤利西斯》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真实而残酷的方式展现了当时爱尔兰社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同时也深入揭示了人类自身心灵与欲望之间复杂而矛盾的关系,表达出作者时代对于社会与个体存在状态探索与回应。
结论《尤利西斯》凭借其碎片化叙述、时间空间扭曲、多重意象、对语言和文学传统的重构等现代主义特点,成为20世纪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它在探索人类存在与社会现实、语言和意味之间的关系上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对后续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此文档采用Markdown语言进行格式化,以提供更清晰明确的结构和排版效果。
本真与戏仿_尤利西斯_的叙述模式

2006年7月第22卷 第4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 ichuan I nternati o na l Stud ies Un i v ersityJu l y,2006V o.l22 N o.4本真与戏仿: 尤利西斯的叙述模式吴庆军(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提 要: 尤利西斯运用了本真和戏仿两种叙述模式。
本真叙述构建起小说的基本情节框架,并为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奠定了反英雄基调。
戏仿叙述通过文体风格、语言形式的异质性形成反讽,深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扭曲异化的非理性意识活动。
两种叙述模式相互交融,从不同角度共同刻画人物,进一步揭示主题。
关键词: 尤利西斯;本真;戏仿;叙述;詹姆斯!乔伊斯中图分类号:I712 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6)04-0042-05Pure D iegesis and Parody:The N arrati on M odes i n Ul yssesW U Q i ng junAbstrac t:Pure dieges i s and parody a re t w o narrati ve m odes e m ployed in U l y sses.Pure d iege ti c narrati on constructs the basic structure o f the novel and sets the anti he ro t one for t he character izati on and them e probe.P arodic narration e m ploys the heterogene it y and irony o f sty le and l anguage for m s to de li neate the ali enated and irrati onal consciousness o f the cha rac ters.The t w o narrati v e m odes i nteg rated har m on i ousl y in the nove l to depict charac ters and expound the t he m e from d iffer ent perspectives.K ey word s:U l y sses;pure dieges i s;parody;narra tion;Jam es Joyce一、小说中的本真叙述与戏仿叙述本真和戏仿都是小说叙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9月第33卷第5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 ocial Science of Hunan N ormal UniversityV ol.33 N o.5Sep.,2004拼贴与仿作———《尤利西斯》中的戏拟技法Ξ吴庆军(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拼贴与仿作是《尤利西斯》中两种重要的戏拟技法。
其中的拼贴分为动态拼贴和静态拼贴。
动态拼贴主要记述了三个反英雄人物的意识流,它们在内容与文体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成三幅动态的画面拼贴在一起。
静态拼贴则将不同的叙述片段用标题的形式并置在一起,以文体与内容的异质性表现共同的主题。
文本仿作了历代文豪的文体和其他艺术形式,揭示了反英雄主题和现代精神危机。
借助拼贴与仿作,小说在文体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关键词:尤利西斯;戏拟;拼贴;仿作;文体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529(2004)0520123204 戏拟(parody)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常用的技法之一,它主要指作者吸收模仿、借用前人文本的文体或其他艺术风格以期达到讽刺或特定的效果。
巴赫金对戏拟作了深入的阐释:“它可以戏拟别人的语言风格,也可以戏拟他人文本中典型的社会语言或个体语言,戏拟其观察、思考和言谈的风格……它既可以仅仅戏拟表面的语言形式,但也可以戏拟他人语言深刻的组织原则。
”[1](P194)巴赫金还指出在戏拟中,作者的用意往往是和原作的意向相悖的,这样才能产生讽刺或特定的效果。
戏拟体现的是一种超文性,它不是对原文的直接引用而是对原文进行转换或是扭曲地展现,更注重对其技巧和文体的模仿。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主要运用了反讽(Irony)、拼贴(collage)与仿作(pastiche)这三种戏拟手法来表现都柏林瘫痪的精神世界。
三者都是现代主义小说家用来对现代社会进行戏拟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集中于对拼贴与仿作的探讨。
一、拼贴拼贴原指绘画技巧,是立体派画家常用的技法,他们一反传统的透视法则,将现实世界描绘成支离破碎的体与面的集合,表现平面上的立体感。
传统的绘画强调从固定不变的视角所得到的单一和统一的画面,而立体派则强调画家将从不同视角所获得的画面并置在一起,使画面成为多角度瞬间的集合,最著名的为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人物的头、眼睛、鼻子等同时以侧面或正面的形象出现。
立体派画家并不是对站在主体面前的客体进行直接临摹,而是强调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技法展现主体对客体的感悟,并将这些不同的部分或碎片拼贴在一起。
现代主义小说家正是借用了这一技巧来表现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乔伊斯把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转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不再以线性的顺序勾勒小说世界,而是把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通过不同人物,以不同的视角和材质慢慢地展开,然后像立体派画家的创作一样,将这些从不同角度透视而来的异质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模式拼贴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读起来恰似一幅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的拼贴可分为两个层次,动态拼贴和静态拼贴。
前者指三个人物动态的意识活动相互独立并且相互关联贯穿整部作品,形成由三幅动态画面组成的拼贴画,从而勾画出都柏林一天的精神画卷。
静态拼贴是将不同的叙述片段以报纸标题的形式拼合在一起凸显精神荒原异化、混乱的本质。
(一)动态拼贴《尤利西斯》中的动态拼贴由三部分组成,主要记述了斯蒂芬(Stephen)、布卢姆(Bloom)和莫莉(M ooly)三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青年、男人和女人;艺术家、庸人和主妇,他们在思想、职业各方面都各不相同,因此内心活动与意识流各具特色但又相互联系。
三人的性格、职业和经历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是现代反英雄的写照,从不同角度透视着现代社会的精神荒原的本质,乔伊斯将三个人321Ξ收稿日期:2003210211作者简介:吴庆军(19722),男,河北保定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物一天中各异的心理活动内容,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叙述,拼贴成一幅都柏林精神荒原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布卢姆,这位现代的奥德修斯既卑微庸俗又猥琐怯懦。
其性无能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死寂暗淡与毫无生机,日常琐碎卑微的经历透射出其内心深处对生活的茫然无助。
他总是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来掩盖内心的失望与懦弱,他既愤世嫉俗又行为猥琐,总是想入非非,却又难以付诸行动,他是一个内心孤独、严重异化的现代人的写照。
在文体上,乔伊斯采用了结构松散、跳跃凌乱的语句,句子成分常常被省略或残缺不全并超越语法常规,布卢姆的言语也多为日常口语,其瞬间的思绪跳跃万里,琐碎猥亵的念头是一个现代庸俗的反英雄精神孤独异化和无奈的写照。
斯蒂芬作为博学的青年教师,他的内心活动与布卢姆相比充满抽象深邃的思想,富有一定的理性,语言结构也较严谨,意识流充满了哲学与艺术的思考。
但他的丧失了精神父爱以及对艺术和前途的迷茫困惑从另一个角度透视出他在现实中受到的异化、失望与无助。
乔伊斯在语言上,多用些深奥的词汇,而且广征博引,从古希腊哲学到莎士比亚戏剧再到当代艺术尽在其中。
在文体上,乔伊斯采用了“一种清新、轻松的叙事文体———‘青年叙事体’”[2](P30231),这主要表现在斯蒂芬的内心独白相对于布卢姆和莫莉而言,语句比较规则,有一定的逻辑性,结构并不是十分松散,用整齐变化的语句和深奥的词汇来刻画一个艺术家深邃的哲学沉思。
通过这些方法作者的目的在于增加感悟的难度,使读者感悟到斯蒂芬思想的深邃,从而在文体上同其他人物有所区别。
莫莉的意识流活动则完全处于非理性的支配之下,充满了龌龊甚至是淫荡的联想,她的内心活动混乱突兀、天马行空,晦涩难懂。
乔伊斯在行文中深刻把握了她的意识特点,在文体上,长达几十页毫无停顿的内心独白不加任何标点符号,语句自由松散、支离破碎,结构无序的完全自由型的内心独白将其朝三暮四、浑浑噩噩和混乱缥缈的肉欲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拼贴与传统的叙述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叙述强调形式、内容和情节的统一,一直遵循贺拉斯强调的合式原则(decorum)。
拼贴强调的是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把从不同角度和文体叙述的素材并置在一起,用文体的异质性凸显精神世界的纷乱破碎,目的旨在“通过变化的文体,将现实展现为由多种话语构成的拼贴画”。
[3](P159)动态拼贴强调的正是这种异质性,既有内容的异质又包括文体的异质。
乔伊斯在动态拼贴中将三个人物分三部分并置在一起。
这三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记录了这三个现代社会反英雄的一天的精神历程。
在内容上,布卢姆的庸俗哲学、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莫莉的肉欲主义是现代精神荒原的不同方面的写照。
在文体上,乔伊斯赋予斯蒂芬有序的自由联想,赋予布卢姆杂乱的意识流,而莫莉则是完全自由、无序的自由联想。
乔伊斯以不同文体进行叙述,更加突出了这种异质性。
由于异质的材料拼贴在一起,就使表面上文体的不和谐与纷乱更加贴切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疏离孤独的精神状态,但是这种凌乱并非完全无序的混乱,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它们服从一个共同目的,展现精神荒原的本质。
这些叙述片段恰似“由众多桔瓣聚焦于一个主题而组织在了一起”[4](P65),组成了一幅现代社会立体抽象的讽刺漫画,共同揭示现代人瘫痪的精神荒原。
值得一提的是《尤利西斯》在1922年首次出版时,正是以一幅立体的人物画为封面的。
作者从不同角度将三位反英雄一天中动态的内心活动拼贴在一起,读起来也恰似三幅动态的画面拼贴在了一起,勾勒出了现代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空虚与混乱,深刻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危机。
(二)静态拼贴静态拼贴是通过时间停滞和展现空间维度取得的。
当时间停滞下来后,作者以不同的视角将不同的片段如实地记录下来,再将它们平行并置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叙述结构。
《尤利西斯》的第七章“伊奥勒斯(Aeolus)”用短短一小时的物理时间记录了都柏林生活的诸多方面,市井、出版、政治、历史,宗教等等皆有所展现,视角既有全知视角也有人物视角,有对话也有意识流,短短一章涵盖如此丰富的内容让人感叹作者之用心独具。
如此丰富的内容作者却以纷乱的标题形式将其展现出来。
第七章共计63个新闻标题,以“在希勃尼亚首都中心”为首开始展现市井,然后跳转到《自由人报》社,这期间的叙事涉及出版印刷、生活琐碎、历史政治、宗教法律……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叙述视角既有全知视角也有人物视角。
在乔伊斯的文本中,布卢姆象征了现代的奥德修斯,主编代表风神,其他人则对应奥德修斯的那些愚蠢的部下。
布卢姆四处兜售广告寓为奥德修斯的航程,他卑微的地位和艰难的生活,戏讽奥德修斯英勇的航程。
乔伊斯的精湛之笔在于它并没有将这些材料简单地以线性顺序排列起来,而是以报纸标题的形式将它们拼贴在了一起,旨在说明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恰似一张报纸,人们拥挤在一起却彼此疏异孤独,乔伊斯正是借用了毕加索的画具,用报纸五花八门的标题形式记录了都柏林的方方面面。
这些由不同人物、不同叙述视角构成的异质材料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叙述片段以纷乱的标题形式,拼贴成一张报纸,凸显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实质:支离破碎与孤独异化。
在文体上,乔伊斯将这63个标题错落有序地拼贴在一起,这些标题形式各异,有整句也有短语,有陈述句也有疑问句,更有甚者仅仅由几个问号组成,语言既有英语也有大量外来语,既引经据典又汇入俚语和俗语,作者将它们以这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其恰似五花八门、栏目错乱的报纸一样,形式与内容千差万别戏拟出都柏林瘫痪的精神世界。
混乱迷茫、孤独异化的现代社会恰似一页纷乱的报纸。
为了从形421式上更加凸显现代社会纷乱异化的精神本质,乔伊斯在全章运用了百余种修辞手法,并将它们组成有机的整体。
如运用了转喻法(Metonymy)、变形法(Metathesis)、赘言法(Tautology)、同尾法(H om oioteleuton)、词尾加音法(Paragogue)、同源并列法(Paregmenon)、轭式搭配法(Zeugma)等修辞手法。
Don G ifford 与Robert J.Seidman合著的《尤利西斯注释》(Ulysses Annotat2 ed:Notes for James Joyce’s Ulysses.)中专门在附录部分对第七章的修辞方法作了说明,共列举出第七章所涉及的113种修辞方法。
众多不常见的修辞方法被混合在一起增加了文本的异质喧哗之感。
这些变形与文字游戏也说明乔伊斯已经受到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影响,小说语言也似文字游戏,传统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正受到质疑,人们的精神世界处在混乱与动荡之中。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中运用不同的文体尤其是百余种的修辞技法,其目的就是要展现材料质地的差异,使其更像是“具有异质的特征的杂文集”[5](P636),从而通过文体形式进一步凸显了现代社会孤独异化、混乱无序的精神瘫痪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