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尤利西斯”形象的变异看西方人文观的形塑与嬗变
浅析《尤利西斯》的语言变异

文学WENXUE2017.11浅析《尤利西斯》的语言变异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张丽乔伊斯可以被称为20世纪文学领域的批判家,他摒弃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开启了对创造性语言的探索。
乔伊斯在音乐、医学、美术等领域均颇有造诣,他早年学到的知识让他可以更好地发展语言变异,通过迁移知识将语言变成一种具有艺术美的宝物。
同时他对语言变异的运用也受到了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都外在地影响了乔伊斯语言变异的形成。
他认为人们若想认识变幻莫测的外部世界,就必须实践,在实践中收集感性知识,进行感性体验。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们压抑的欲望、冲动,乔伊斯认为要想认识到人的欲望、冲动,就要将潜意识变为意识,这样才能实现真实的反映。
但潜意识本来就是朦胧模糊、没有逻辑的思想碎片,因此要用语言表达潜意识,就需打破常识性的语言规则,将语言也变得模糊朦胧、支离破碎,甚至扭曲语言结构与逻辑,破坏语言组织。
简而言之,要充分表达潜意识就要应用创造性语言,形成语言变异。
为了用语言深刻表现人的心理活动,乔伊斯通过多种语言变异,形成了一种能深度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与意识活动的语体,以此表达人物的意识,透视精神层次。
乔伊斯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他所使用的语言变异也体现出反传统的创新精神。
他反对传统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方式,避免刻意用过于理性的逻辑方式展现客观事物和人的意识。
在他改造下的语言开始真实反映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偶尔表现为蒙太奇式,偶尔朦胧,偶尔跳跃的流动性意识,表面上看杂乱无章,实则背后隐藏着一种有逻辑、有条理的思想。
表面上混乱的表达方式,以及大量语言变异呈现的丰富思想,使意识流小说不再是逻辑叙事的组合,而成为一种抽象的艺术载体。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创作的意识流小说,丰富而晦涩的用词体现出语言变异特征。
其中句子完整程度不一,有些句子简短精悍,有些则松散混乱,甚至还有毫无停顿的长句。
《尤利西斯》解读:时间与意识形态的漩涡

《尤利西斯》解读:时间与意识形态的漩涡1. 引言1.1 概述《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以《尤利西斯》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中关于时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主题,并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前三个章节分别围绕时间和意识形态两个主题展开,最后一章则将这两个主题进行碰撞与融合的讨论。
在每个章节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解读《尤利西斯》中的相关内容,并提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尤利西斯》对时间和意识形态问题的深刻思考,并找出其中所传递的启示与意义。
通过对小说中时间和意识形态关系的解读,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现实世界中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同时,本文也希望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启示。
以上就是引言部分的内容,本文将以《尤利西斯》为切入点,探讨其中关于时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时间层面和角色发展之间的交织关系,并解析小说中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元素。
通过对故事结构和符号象征的分析,我们将挖掘出时间与意识形态碰撞与融合的深层含义,并总结与思考这些主题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在最后的结论中,我们将对《尤利西斯》解读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2. 第一章时间的漩涡2.1 时间在《尤利西斯》中的重要性《尤利西斯》是一部以时间为核心主题的小说。
时间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漩涡,它不仅是故事发展的基础,也是角色发展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元素。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运用了多层次、非线性的时间结构,通过回忆、夸张和错位的手法,突出了时间对于人类经历和意识形态塑造的影响。
2.2 不同时间层面上的意义解读在《尤利西斯》中,不同人物以及不同章节所呈现的时间层面具有不同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时间层面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带给我们关于人类存在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首先,在个体层面上,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而复杂的时间感知和经历。
《尤利西斯》读后感及主题探讨

尤利西斯读后感及主题探讨一、读后感《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以流派创新和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完成了阅读之后,我深受其中复杂多样的主题以及结构上的独特性所震撼。
首先,《尤利西斯》以一个单日的时间为线索,通过对不同人物、场景、时空进行交叉叙事,展现了都柏林这座城市里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入的思维过程,展示了他们内心世界中的迷茫、欲望和孤独。
作者通过揭示人类在一个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挣扎,呈现出真实而细腻的情感。
其次,《尤利西斯》是一部具有明显欧洲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在该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和道德观念变革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背景。
乔伊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了爱尔兰人民的自我认同、国家独立以及宗教观念等重要议题。
这些议题在小说中成为主要的思考对象。
另外,《尤利西斯》还突出展示了性与生命的主题。
小说中对性与欲望的描绘非常直接而真实,深入探索了每个角色内心世界隐藏的动机和愿望。
其中女性形象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乔伊斯将女性塑造得强大而独立,不再是传统文学中那种被动和虚设的形象。
通过对性观念的刻画,作者挑战了读者既定的道德观念,引发了对社会规范、性别平等以及人类本质的思考。
二、主题探讨1. 日常生活《尤利西斯》通过一天中琐碎而日常的活动来探讨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将普通人在不同社会角落演绎出来,并揭示他们内心世界中所经历的激情、恐惧和渴望。
这使得小说成为一个细致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的艺术品。
2. 身份认同与国家意识作为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对身份认同和国家意识有着深刻的关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爱尔兰人在殖民地统治下追求独立自主的努力,展示了自我认同、民族价值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3. 宗教与人类信仰小说中多个角色围绕着宗教问题展开辩论,表达了对创世、神灵存在以及道德观念等问题的思考。
乔伊斯用这种方式探究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让读者思考信仰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从乔伊斯《尤利西斯》看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初探

鉴 赏
从乔伊斯《尤利西斯》看英美文学的 陌生化语言特点初探
袁 媛
作为后现代语境下开辟出的新文学角度,文学
(二)具体使用
陌生化与近年来学界常提到的文化虚构化、审美化、
提到英美文化的陌生化语言应用,英美文学中
互文化存在较Leabharlann 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 的意识流小说不得不提,完全凭借本身意识完成著作
展现出的复杂情绪时,作者描述了从鲜花到眼睛的视 内心的强烈影响。之后回到现实中,开始感叹排字工
觉转变,寓意芬芳折射心灵,并在文中埋下伏笔,为 排字速度较快。内心独白的运用,能将人物细微的心
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
理特征描写出来,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的人物形象。
从上述阐述可知,陌生化语言在小说写作中的
进行描写时,主要是通过描写各角色感官想象来实现 用价值。
的,同时通过阐述人物间的感应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结语
所以,可以说《尤利西斯》中陌生化语言的运用不影
乔伊斯《尤利西斯》一书实现了陌生化语言的
响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可通过感官体验得到相关感触, 有效使用,在此基础上,从语言意象的可感受性、语
帮助读者掌握作者表达意图。
读,并对文中人物情绪变化有深刻体会。而在实际阅
(黄淮学院)
读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可发现其中较多内容在排列顺
作者简介:袁媛(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
序上令人感到疑惑,不符合人们正常的阅读习惯。例 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言组合的非常规性中,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陌生化
(二)语言组合非常规性
语言应用所实现的人物形象塑造饱满。事实上,陌生
对于小说《尤利西斯》来讲,通过语言的运用 化语言大量应用于英美文学领域,这种应用有效地展
《尤利西斯》中的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

《尤利西斯》中的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1. 引言1.1 概述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时间意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
它不仅仅是叙事的基础,还影响着文本结构、主题表达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文学之一。
这部小说中引入了独特、复杂的时间意识,对传统线性叙事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重塑,以及对读者理解与阅读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尤利西斯》中的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
首先,在“尤利西斯中的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乔伊斯在该作品中如何呈现多维度的时间叙事、扭曲时间线索以及实现时间碎片化与非线性叙事。
接下来,在“时间意识对文学形式的影响”部分,我们将探究这种独特时间意识如何突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给予读者难以捉摸的时间流逝感受,并且反思人类对时间的认知方式。
在“文学革新对读者理解和阅读方式的挑战”部分,我们将讨论这种新颖的叙事方式如何解构传统阅读习惯、构建互文与联想的空间,以及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并对《尤利西斯》中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对文学创作和阅读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尤利西斯》中的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探讨并分析乔伊斯是如何通过创新叙事技巧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给予读者不同寻常的时间感知与阅读体验。
同时,我们还将考察这种突破性创作对于人们对时间、人类心灵及存在状态等方面认知方式带来的深远影响。
通过文章的撰写,我们旨在提高读者对于《尤利西斯》这一划时代之作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与认知。
2. 尤利西斯中的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在《尤利西斯》这部作品中,詹姆斯·乔伊斯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对时间的探索,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时间意识,并为文学带来了革新。
以下将详细讨论《尤利西斯》中时间意识与文学革新的几个方面。
论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中的”反英雄“形象

论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中的”反英雄“形象摘要《尤利西斯》这部小说是公认的一部十分艰深、费解的作品,其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可以说是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作为“意识流”的新小说,着力于挖掘人物的深层意识乃至潜意识活动。
在写法和结构上模仿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巧妙的与其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本文主要就这种对应关系,尤其是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来展开对比分析,将古代英雄形象与现代反英雄形象做比较,从而来突出小说《尤利西斯》中所要表现出的反英雄形象及其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转变下反英雄形象产生的原因。
并且从这种人物形象的描写中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出现的种种精神危机。
关键词:意识流;《尤利西斯》;反英雄;《奥德赛》AbstractJames Joyce's novel Ulysses can be sai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in Western modernist novels, but also innovative novels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s the forerunners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Ulysses, not only opens up a uniqu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technique,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plot, structure, and description of Homer's Odysseus and formed a good relationship. This correspondence in this paper, especially the two novels 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plots to expand, the hero image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nti-hero image for comparison, which came to prominence in the novel Ulysses, the anti-hero image and you want to show in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causes of the change of anti-hero. And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is image reveals the lives of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as well as the various types of spiritual crisis.Key word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Ulysses;anti-hero;Odysseus目录TOC \o "1-3" \h \z \u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一、引言 1二、小说概述 1(一)内容概述 1(二)人物性格概述 2三、《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比较分析 3(一)故事发展情节比较 3(二)人物性格差异比较 41.奥德修斯与布鲁姆42.特勒马科斯与斯蒂芬 63.珀涅罗珀与莫莉:6结语8参考文献10致谢11一、引言意识流是十九世纪末西方小说发展起来的一种写作技巧,所谓意识流小说则是指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写的也都是人物的一些印象、思绪、回忆和内心深处的感觉,都属于“内心独白”。
以《尤利西斯》为例浅析乔伊斯创作的现代性

以《尤利西斯》为例浅析乔伊斯创作的现代性作者:周瑞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1期摘 ;要:乔伊斯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革新作家,他的创新精神赋予文学作品思想和审美的现代性,在爱尔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乔伊斯在艺术创作上体现了自己向往的现代世界,其反叛传统展现了自己全新的现代价值观念。
本文将以《尤利西斯》为例,浅析乔伊斯这一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思想价值中的现代性,通过介绍《尤利西斯》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展现乔伊斯的现代价值观念。
关键词:尤利西斯;乔伊斯;现代性作者简介:周瑞红(1978-),女,讲师,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文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2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尤利西斯》是乔伊斯时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乔伊斯痛恨愚昧落后的发展现状,难以接受殖民时代留下的陈旧思想、世俗理论与宗教理论,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了理想的现代世界,展现了全新的观念,也如实描写了现代人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活方式选择的焦虑,本文将用《尤利西斯》来论证乔伊斯的现代性。
一、《尤利西斯》作品的主要内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1、乔伊斯对传统的反叛。
本部分主要介绍转型时期爱尔兰国家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他试图用一个全新的眼光来审视国家的社会秩序和历史现实,对现状进行否定,研究现代城市的文化,探析人们的心灵,构建爱尔兰人民对于现代发展的追求,打破身上束缚的枷锁,因此他按照自己的独特美学观念来反映现代意识,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开始新的创作模式,揭露文学的现代性。
2、乔伊斯的现代价值观念。
该部分主要进行乔伊斯主张的现代价值观念的解析,《尤利西斯》的创作是过渡时期创作的精品代表,是传统价值观念趋于灭亡,现代价值观念正在兴起的过渡时期的产物,追求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宣传现代人性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保持个体的主体性,建立符合现代人性观点的性别观念和性别机制,建立平等互爱的现代婚姻,从理论和实践的理性方面阐述现代观念的自由价值。
最新 以乔伊斯《尤利西斯》为例分析英美文学的陌生化

以乔伊斯《尤利西斯》为例分析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摘要:每一作家对于语言模式持有不一样的想法与态度,也具有不同的语言模式使用习惯。
作为文学语言模式的一种,陌生化在文学写作中的应用频率非常高,而随着物质生活的充实,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学作品无疑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也是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必备产品之一。
就角度而言,中国文学作品与作品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着陌生化语言的运用,让作品更加鲜活和丰满。
本文基于典型的英美文学作品,对其中陌生化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应用陌生化语言的根本意义在于引发读者对作品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充分挖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
关键词:文学语言;《尤利西斯》;陌生化语言特点;英美文学文学所指的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语言进行运用,更是对语言进行特殊处置,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语言的陌生化。
基于文学理论角度来看,陌生化是当前文化环境下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所展现出的新的文学角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学审美化、虚构化以及互文化等。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陌生化语言特点对于促进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当代文学的出路探究新的途径。
语言陌生化,最早在俄国提出,指的是形式主义方法原则,希望能够对复杂的感受与表象进行表达。
基于形式主义的视野,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事物发生陌生化的过程,通过增加感受的难度而延长感受的时间。
认为陌生化是找到文学内在规律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陌生化才能够发现审美对象的特殊性。
詹姆斯?乔伊斯所著的《尤利西斯》一作中,通过对主人公细微的动作、语言及思考的描述,展示出作者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
一、陌生化的发展(1)陌生化语言概述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陌生化一词,在他看来,艺术的最终目的不单单是让大家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存在哪些事物,更需要帮助人们正确地感知事物的存在。
因此每一位艺术家都在想方设法地通过特殊技巧将对象陌生化,或者说将艺术形式困难化,从而延长人们对某项艺术感知所需要的时间,增强在这一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世界文学研究, 2016, 4(1), 1-6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6 in Hans. /journal/wls/10.12677/wls.2016.41001The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of WesternHumanism as Seen in the Transformationof Ulysses’ ImagesJie Lu1,21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2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Mar. 1st 2016; accepted: Mar. 14th, 2016; published: Mar. 21st,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ough many western writers have shaped the legendry character of “Ulysses”, the images of “Ulysses” vary in different western works in different times. In Homer’s Odyssey “Ulysses” is the initial establisher of secular humanism; in Virgil’s Aeneid he is the awakened one with rational sense; in Dante’s The Divine Comedy he is the defender of individualism against theocracy; in Ten-nyson’s poem Ulysses, he is a pioneer of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while in James Joyce’s Ulysses, under the guise of Bloom, this modern Ulysses is a lonely spiritual tramp in the faith-lost western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By studying the mol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Ulysses’ image chronically, which is meaningful and unavoidable for study on wester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 essay casts light on the succession and revolution of western humanism in several significant cultural transitions and turns.KeywordsUlysses, Image Transformation, Humanism从“尤利西斯”形象的变异看西方人文观的形塑与嬗变卢婕1,2卢婕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16年3月1日;录用日期:2016年3月14日;发布日期:2016年3月21日摘要尽管西方作家在许多作品中都塑造了传奇人物“尤利西斯”,但各个时期西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却各不相同。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是世俗人本精神的初创者;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的尤利西斯是理性意识的觉醒者;但丁《神曲》的尤利西斯是神权压抑下个体精神的捍卫者;丁尼生诗歌中的尤利西斯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先驱者;而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这位“现代版尤利西斯”则是西方文明信仰失落中孤独的精神流浪者。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文学对“尤利西斯”形象的塑造与嬗变过程来探讨西方文明在几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人文观念的传承与变革,这对于研究西方文学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尤利西斯,形象嬗变,人文观念1. 引言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第三章《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贝亚特丽丝》中说到:“从荷马到尼科斯·卡赞札基斯,尤利西斯/奥德修斯的形象经历了许多西方作家异乎寻常的修饰再造,其中有品达、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贺拉斯、维吉尔、奥维德、塞内加、但丁、查普曼、卡尔德隆、莎士比亚、歌德、丁尼生、乔伊斯、庞德以及华莱士·斯蒂文斯”[1]。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的形象各不相同,每一位尤利西斯形象的塑造都是不同作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心理特质和思想哲学等“个人无意识”的结晶,更是他们在创作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意识领域下“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通过梳理西方文学对尤利西斯形象的塑造与嬗变可以理清西方文明圈在几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的人文观念的传承与变革,这对于研究西方文学和文化非常必要。
2. 荷马史诗中的“尤利西斯”:世俗人本精神的初创者古希腊–罗马文学是西方文学与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
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文学的辉煌代表,对西方人文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提到,荷马教育了希腊人。
柏拉图的评价具有至少以下两个内涵:一、荷马史诗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具有为古希腊人提供学习当时社会生活与技能的教材与范本的重要意义;二、荷马史诗所塑造的众多英雄形象从精神层面上寓言式地表达了古希腊时期人们信仰的普遍真理,体现了那个时代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世俗人本意识。
正是由于荷马史诗所具有的第二个层面的重大意义使得这部伟大史诗被看做西方文明人文精神的起源。
所以,作为荷马史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德赛》所塑造的英雄奥德赛(罗马名为“尤利西斯”)对于西方文明圈的人文观念的形成理所当然具有开创性意义。
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用木马计攻下特洛伊,带着财宝与奴隶返回故土,不料在海上遭遇大难导致十年漂泊与历险。
最后凭借非凡的毅力与才智终于与妻儿团聚,重登伊达卡国王宝座。
奥德赛被塑造为一卢婕位为维护个人私有财产,为维护个人权利和荣誉而斗争的英雄。
黑格尔说“民族精灵的集合过程构成一系列的形态,这一系列的形态在这里包括整个自然以及整个伦理世界在内”[2]。
因此,奥德赛作为古希腊史诗时代流传下来的传奇人物,他既是作品中叙述的个体的人,又代表着当时时代烙印标记的普遍人性:他是民族的整体——“民族精灵”的体现。
或者说,他的活动集中体现了该民族的整个社会关系及其对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民普遍接受的人文观念。
因此,奥德赛的痛苦与困惑、行动与命运、顺从与抗争都是西方人对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浪漫与乐观精神在文学世界的生动再现。
奥德赛带着财宝历经千险胜利归航返回故土与亲人团聚的故事形象地体现了西方文明中个人意识的萌芽与觉醒。
通过把奥德赛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的故事进行比较,奥德赛(作为古希腊时期西方人的“民族精灵”)的一切行动和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欲望。
这与唐僧为了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而历险体现出中国儒家的忧国忧民思想在本质上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奥德赛体现的是“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这)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3]。
“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不断探寻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执着的探寻精神,乃西方文化演变的深沉内在动因”[4]。
蒋承勇教授在《人性微探》中为西方思潮流派更迭相继的发展模式提炼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人文精神和人本传统。
而《奥德赛》正是西方关于“人”的理解的发轫之作,他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深沉而持久的影响力直到现在也不容忽视。
3. 维吉尔笔下的“尤利西斯”:理性意识的觉醒者古罗马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被认为是对荷马史诗的传承和模仿,这一点已经得到学界公认。
史诗的前半部分写埃涅阿斯的海上冒险有明显的模仿奥德赛海上漂泊回家的时间结构,并且二者都经历游历地府,在宴会上追叙前七年的际遇,都有铁匠神应女神之请而为之铸造铠甲,举行葬礼竞技等情节。
所以维吉尔笔下实际上刻画了两个奥德赛:一个是变形为埃涅阿斯的“奥德赛”,一个是维吉尔作品中人物口中谈论的由荷马所塑造的“奥德赛”。
维吉尔对这一显一隐两个“奥德赛”的态度有天壤之别:在《埃涅阿斯纪》中,埃涅阿斯(奥德赛之变形)作为罗马统治者的神化形象,在神的授意下奔赴罗马,战胜敌人,克制情欲,最终建立圣神的罗马城。
埃涅阿斯是罗马时期的“民族精灵”,他体现了“神–理性–人”三位一体的世俗人本意识的萌芽(这种人文观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中发展到了极致)。
而荷马所塑造的奥德赛在维吉尔笔下不再是象征智慧与勇力的英雄,反而沦落为处处遭受指责的反面人物。
“维吉尔不愿意直接指责尤利西斯,他便把这一工作转交给了他笔下的人物,这些人物把《奥德赛》的主人公界定为狡诈欺骗之徒”[5]。
维吉尔对两位“尤利西斯”的态度的反差正体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中所呈现的微妙的“通变”关系——古罗马人对于古希腊人文观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
在继承荷马史诗中所表现的强烈的个体意识和世俗人本意识的基础之外,古罗马人糅合了自身独特的敬神、爱国、仁爱、公正等文化品格以及他们对文治武功、集权国家和对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表现出较强的理性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观念。
荷马史诗与维吉尔笔下的奥德赛形象存在着“英雄”与“反英雄”的巨大冲突。
从其深层内涵来看,作为西方人文观中世俗人本精神和理性意识的初创者。
他们分别表达了西方人文观中“个体”与“集体”,“原欲”与“理性”的矛盾状态。
正是为了在此二者中寻求到较佳的平衡以维系西方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西方文学才出现了流派林立、思潮更迭的现象。
一言以蔽之,从古希腊罗马文学肇始,西方文学中先后出现的中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无不是在“个体”与“集体”,“原欲”与“理性”的人文观念的高扬与反拨,纠正与调试中萌生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