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单元测验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悠长風子斐然成章榆荫另辟蹊径B.浮藻迷盲焚膏继晷编纂拭目以待C.有尝徇私自怨自艾笙萧矫枉过正D.叱骂刍议天伦叙乐砥砺风雨如晦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5.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甘心做一条水草!(6)撑一只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筵席(yán xí)C. 蹉跎(cuō tuó)D.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论语》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人品不好。

C. 他学习好,人品也好。

D. 他学习好,人品也好,但是不善于交际。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人生态度?A. 悲观主义B. 乐观主义C. 现实主义D. 理想主义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桃花潭水深千尺C. 黄河远上白云间D. 独在异乡为异客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7. “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词D. 散曲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什么景象?A. 春日景色B. 夏日景色C. 秋日景色D. 冬日景色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李清照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B. 江枫渔火对愁眠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独在异乡为异客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2.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13. “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4. “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百舸(gě)颓圮(pǐ)长篙(hāo)漫溯(sù)B. 青荇(xìng)笙箫(shēng)斑斓(lán)沉淀(diàn)C. 忸怩(nì)火钵(bō)冰屑(xiè)团箕(jī)D. 凌侮(wǔ)叱骂(chì)巷道(xiàng)漂泊(bó)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瞋目惆怅短小精悍绿草如阴。

B. 斑斓碟血陨身不恤桀骜不驯。

C. 作揖租赁黯然神伤衣衫褴褛。

D. 尸骸绯红博闻强记阴谋鬼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B.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 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B.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版)--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总分值:150分建议用时:15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理解(5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沉浮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高一语文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锱铢必较C. 明察秋毫D. 栩栩如生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苗条B. 贤惠C. 温柔D. 善良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5. 以下哪个成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乐极生悲D. 否极泰来6.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韩愈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C. 《如梦令》D. 《青玉案》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哪首诗?A. 《静夜思》B. 《望庐山瀑布》C. 《将进酒》D. 《月下独酌》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________”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2. 《岳阳楼记》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13. “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

14. “________”是《离骚》中屈原对自己遭遇的感慨。

15. “________”是《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易考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易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碧空如洗(jǐn)C. 恍若隔世(huǎng)D. 水滴石穿(shu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

B.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知识面狭窄,理论水平不高。

C.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D. 他既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又是学生会主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时代,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B. 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他英勇顽强,最终取得了胜利。

C. 她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一抹斜阳,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送走了疲惫的归人。

B. 河水湍急,如同一条巨龙在翻腾。

C. 那个姑娘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儿。

D. 他的声音低沉,仿佛远处的雷声。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改为:他学习好,品德高尚。

B. 原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改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C. 原句:这本书对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改为:这本书对我的写作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

D. 原句:他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改为:他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的()和勇敢,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7.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他()地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8. 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他的()和()让人印象深刻。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每题2分,共20分)1. 悲观主义:2. 传奇:3. 强悍:4. 册封:5. 英勇无敌:6. 顾虑重重:7. 自负:8. 骄傲自满:9. 执拗:10. 残酷无情:1. 悲观主义:指对生活、事物或未来持悲观态度的思想观点或哲学主张。

2. 传奇:指叙述人物或事件非同寻常、有较大影响,因而流传久远的故事或记载。

3. 强悍:形容人或事物坚强、勇敢、刚强的特性或力量。

4. 册封:指古代君主对功臣或有特殊贡献者授予封爵、封号、赐予封地以及封职,以示嘉奖或表彰。

5. 英勇无敌: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勇敢,无法被击败。

6. 顾虑重重: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持怀疑、考虑周详的态度,担心发生不好的结果。

7. 自负:指一个人过分自信,自认为无所不能。

8. 骄傲自满: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成就或优势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9. 执拗:形容一个人固执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易改变。

10. 残酷无情:形容对人或动物非常冷酷、残忍,没有人情味。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20分)1. 《牛郎织女》是一百二十多个织女所编织出的故事。

2. 《汉武大帝与贵族》中,薄奇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拍石破金。

3. 《岳阳楼记》中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经历和教训。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

5. 《沁园春·长沙》是在延安创作的。

6.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

7.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8. 《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典籍之一。

9. 《春夜洛城闻笛》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10. 《连碧洞》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

1. 错误2. 正确3. 正确4. 错误5. 正确6. 正确7. 正确8. 正确9. 正确10.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精忠报国》是谁临终吟咏的?2. 《纳兰词》的作者是谁?3. 古代皇帝册封的是哪位英雄?4. 著名的《滕王阁序》是唐代哪位文学家创作的?1. 岳飞2. 纳兰性德3. 岳飞4. 王勃四、作文题(40分)请根据下面的插图,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含模块综合测试题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XXX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

由于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XXX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

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XXX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XXX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

XXX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

所以,XXX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表现,是XXX将“平淡”说明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天然,姿态横生”的厚实内涵。

他的两首到处颂扬的小诗,说清楚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天然存在。

另一首是写XXX,“不得XXX软,应惭梅萼红。

XXX有千叶,淡伫更纤秾”。

在XXX先生的眼中,纯白的XXX固然没有其他花草的绮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单元测验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

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 安意如《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美丽的《诗经》
①《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

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

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

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

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

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②《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具体诗篇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出的艺术独特风采,都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

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便只好就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③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 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 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

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 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能被感动或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

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身世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或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世俗的好处。

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地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

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作者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下列不属于
...其判断理由的一项是(1分)()A.《诗经》本来是表达“愿望”而不是描述“历史”的。

B.《诗经》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C.《诗经》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今天还影响着我们。

D.《诗经》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2.对文章最后一段“一位绝世佳人”的作用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1分)()A.用“绝世佳人”作比,形象地论证“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

B.用以说明真正的文学欣赏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

C.说明学术化的文学研究追求的是世俗的好处,会给真正的文学欣赏造成伤害。

D.说明《诗经》的魅力和价值在于它自身的美而不是其他外在的东西,种种学术上的疑问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2分)()()
A.这是一篇洋溢着学者气息的文艺评论,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并由此揭开了《诗经》的神秘面纱。

B.文章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诗经》产生的过程,给读者以历史感、真实感。

C.与“诗云”相提并论的“子曰”,指的应该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典著作已经被历史化。

D.“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是作者对《诗经》研究现状和《诗经》研究者无作为的一种形象概括。

E.文章的语言严谨而整饬。

作者个人的主观思想与审美对象的有机融会,使作品更富于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4.第 段划横线句子中“恋恋不舍”的含义是什么?(1分)
5.我们为什么对《诗经》“恋恋不舍”?请分条列出原因。

(3分)
(二)默写《诗经·氓》第三、四章节。

(3分)
(三)默写《诗经·采薇》最后一章节。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