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

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

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

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

1. 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ì)悄.(qiǎo)然B. 婆娑.(suō)坠.(zhuì)落C. 戈.(gē )壁皇冠.(guàn)D. 缀.(chuò)饰缥缈.(miǎo)2.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 相应成趣B. 星辰C. 熠熠生辉D. 璀璨3.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启发琢磨B. 启示捉摸C. 启发捉摸D. 启示琢磨【答案】1. B 2. A 3. C【解析】1. 试题分析:A“慰藉”应读“jiè”;C“皇冠”应读“guān”;“缀饰”应读“zhuì”。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相应成趣”应写作“相映成趣”。

3. 试题分析: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句中指人的想象.应该用“启发”;启示: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从原文来看,不符合语境。

琢磨: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捉摸: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

根据前文语境“令人”应该选用“捉摸”。

高一入学考试卷子语文答案

高一入学考试卷子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恬静(tián jìng)调和(tiáo hé)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惊悚(jīng sǒng)摇曳(yáo yè)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神秘(shén mì)憾事(hàn shì)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崭新(zhǎn xīn)突兀(tū wù)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受益匪浅。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令人称赞。

C. 我喜欢看球赛,尤其喜欢看NBA。

D.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答案:B3. 下列词语中,与“新陈代谢”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旧貌换新颜B. 改头换面C. 旧瓶装新酒D. 画龙点睛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河水悠悠,岁月悠悠。

C. 天上人间,人间天上。

D.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答案:A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B. 那个老师很严厉。

C. 他的笑声像春风。

D. 这件事很复杂。

答案:C7. 下列词语中,与“山水甲天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景如画B. 美不胜收C. 名胜古迹D. 人文景观答案:A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日出东方,月落西山。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到一千年以前。

A. 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B.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C. 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D. 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

A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B项,出炉: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

2.比喻新产生出来。

D项,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

这三项词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C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能修饰“汽车”,所以使用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的一项是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cāng()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chán()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A. 苍mò婵chuānɡB. 沧bǎi 蝉chuànɡC. 苍bǎi 蝉chuānɡD. 沧mò婵chuàn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熟记能力。

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级新高一学生学科素养测试卷(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考号;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三章》)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①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①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D.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4.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同伴)激扬...(地位很高的人)..(激浊扬清)万户侯D.击水..(不平凡)岁月稠.(多)..(击打水)峥嵘5.下列成语含有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C.鳞次栉比星罗棋布道听途说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6.“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语文学科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种以时间紧、游览景点多、花费少为特点的高强度旅行方式被称作“特种兵式"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曾经火遍全网,2023年夏天,一种叫作City Walk,即“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兴起。

如果说“特种兵式"旅行强调的是紧张和饱满,旅行者期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游览更多的地方,进行饱和式景点打卡,完成高性价比且内容丰富的旅行计划,那么“城市漫步”的旅行观念和方式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

选择“城市漫步"的人认为,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求静谧和恬淡,像“特种兵式"旅行那样育目从众,前往网红景点排队打卡,未必能获得旅行的最佳体验。

与其在拥挤中潦草地感受,不如避开热门景点和热闲人群,从容地摘徉于城市中隐秘的角落。

在这样的漫步中,根行者能够发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面貌,同时,也能够融入当地人,体验当地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平静和安逸。

“城市漫步”使旅行者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感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选择“城市漫步"的人常常在旅行之前不做攻略.不盲目追寻热门景点,不打卡网红地标。

他们于城市之中漫无目的、随意随性地游走,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种种惊喜。

别具风格的街巷和建筑,以及人们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与它们发生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关联,都会给旅行者带来意外之喜。

“城市漫步"强调松弛感,但不排斥提前做功课,想深入“淘宝”某个城市的人,会事先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文史知识,然后按照划定的区域一路徒步,领略当地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与城市建筑之美,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

以南京为例,古老城墙、大江大桥、桨声灯影,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向漫步者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传奇故事。

人文历史底蓝和城市发展、现代生活相交融,又给漫步增添了独特的兴味。

山东高一高中语文开学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一高中语文开学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一高中语文开学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B.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两种拆迁方式有云泥之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临近,喜庆欢乐的气氛随着一排排商铺门前挂起的大红灯笼、居民楼里家家户户张贴的喜气洋洋的对联,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

B.“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

”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C.在近日下发的强化成本监审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要求,抓紧制订各垄断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定价成本构成和审核标准。

D.电影《辛亥革命》上映之前,曾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个沉重的片名会让许多年轻观众敬而远之,然而影片上映以来,不少年轻人走进影院,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这样的结果是许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宁德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宁德五中高一开学考试语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分)1.(本题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戴”是动词。

B.“他打算明天去滨湖湿地公园”和“我真的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的词性不同。

C.“我相信你一定能越来越坚强!”这一句中加点词语分别是动词、副词和形容词。

D.“哎呀,合肥一中的校园真是美极了!”这一句中“哎呀”是拟声词。

2.(本题2分)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3)我在。

(4)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

A.介词介词动词副词B.副词介词动词介词C.副词动词介词介词D.副词副词动词介词3.(本题2分)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A.并列短语:听说读写良师益友轻松愉快光荣而艰巨B.动宾短语:复习短语洗头发擦干净摆放整齐C.偏正短语:新的语法生日礼物跟我们学非常激动D.主谓短语:阳光灿烂心情舒畅意志坚定工作繁忙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5.(本题2分)下列句子的主干提取错误的一项是()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主干:天底下横着荒村。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主干:《清明上河图》是一幅。

)C.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主干:企鹅蝶藏。

)D.这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主干:蝉强壮)6.(本题2分)下列对句子成分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场)的同学{都][格外]激动、兴奋。

B.[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B.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C. 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D. 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

A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B项,出炉: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

2.比喻新产生出来。

D项,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

这三项词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

C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能修饰“汽车”,所以使用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cāng()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chán()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A. 苍mò 婵chuānɡB. 沧bǎi 蝉chuànɡC. 苍bǎi 蝉chuānɡD. 沧mò 婵chuànɡ【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熟记能力。

沧桑:来自中国成语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

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

阡陌:读作qiān mò ,二字均从阜(阜即土堆、土埂),指田间小路。

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美女、美人;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怆然:拼音:chuàng rán,悲伤的样子。

所以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 杜闯本想认真准备,但见他们水平参差不齐....,也只好由着他们敷衍了事了。

D. 虽明知网络游戏危害巨大,可有些学生依然抵挡不住诱惑,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了进去。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D项,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妥。

沧桑巨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形容变化很大。

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

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玉女、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等。

B. 溯,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顺水而行。

如:出自《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 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

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兵。

D. 烽火台是古代在边境建造的,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的典故。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溯:逆流而上。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

,,。

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①时候缺点换个场景可能就是优点了②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③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④巧妙地展现出来⑤可它们的呈现往往还要参照物A. ①⑤②③④B. ①⑤②④③C. ⑤②④③①D. ⑤②③④①【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语句,明确总体话题,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词语(比如代词和关联词),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

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后文“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用来证明①的,由此排除A、B项;其次“巧妙地展现出来”的是缺点变成优点,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④,由此排除C项;故选D。

【点睛】做句子衔接题,总体来说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段,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所给的选项,找出规律,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恰当地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按下面的方法去做:1.注意话题的统一,陈述对象的一致;2.上下文的文意合理,语句合乎逻辑,尤其是要注意语句间的关系,如,是否有先后顺序,关联词的搭配,看是否有总分、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3.如有比喻,要看本体喻体应一致;4.注意前后句式应相同,前后语序要一致;5.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感情色彩要一致;6.注意前后音节和谐,语句结构要完整;7.一般来说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要在后。

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D. 《木兰诗》选自元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旧诗体。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熟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由三处错误,①作者为宋朝。

②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后来慢慢演变为诗体名称。

③这种样式应是“新诗体”二、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7.团团和圆圆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团团的学习成绩不如圆圆,因此妈妈不让圆圆跟团团来往了,要求圆圆与成绩好的同学多交往。

如果你是圆圆,将如何劝说妈妈同意你继续与团团交往。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妈妈,我和团团是兴趣相同、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除了成绩不如我,他(她)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

我不会因为与团团的交往而耽误学习,请你一定相信我,好吗?【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朋友各有长处和不耽误学习"这一劝说主题。

8.现代通讯方便快捷,古老书信日渐式微。

近期一档“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却刷爆了朋友圈。

某班开展“书信与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语文老师结合活动主题拟好了一幅宣传标语,请你再拟写一幅。

书信抒写人间真情,阅读读出精彩人生。

你拟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

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始播到第一季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

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首。

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

【材料二】请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3)【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请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 (1). 书信打开历史,阅读成就未来 (2).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8%。

(或: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

) (3). 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着遥远的文化(4). 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面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体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修辞要显明。

例句的句式整齐,所以你所拟的句子也应该有这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