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结构主义传统-文化研究和米歇尔·福柯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虽然经常被等同起来,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截然不同的知识分子现象。
大多数著名的后结构主义者,尤其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26 – 1984) 和雅克·德里达(1930 – 2004),都回避与后现代主义的任何联系。
只有 Jean-Fran ç ois Lyotard (1924 – 1998) 可以说跨越了这两个运动。
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特定的教义,也是一种感性或文化情绪。
它意味着与现代体验时间和空间的模式的决裂,连贯的意义和叙事的瓦解,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
在政治上,后现代主义通常被视为反映了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例如全球资本主义或反映文化差异而非统一的新社会运动。
虽然审美现代主义者经常将现代经验的碎片性质编织成一个统一体,但后现代主义者拒绝将统一性假设作为现代理性的形而上学残余。
后结构主义与整体分享后现代主义的不安,但它拒绝预示将取代现代的文化、政治或思想体验的新形式。
相当,的自我批评。
后结构主义者并不完全拒绝现代性的重要概念,例如知识、权利或主体性,但他们将这些概念置于一种批判之下,从而将它们从帝国或原始立场中剔除。
他们试图避免理性的极权主义和乌托邦式的自命不凡,并使它们受到永久的批判。
随着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和,突出后结构主义者包括德勒兹(1925 - 1995),罗兰·巴特(1915 - 1980),克里斯蒂娃和让-吕克·南希。
顾名思义,后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智力运动而兴起,以应对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结构主义方法的缺陷。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 – 1913) 语言学和Claude Lé人类学中的 vi-Strauss 发展了将语言和社会行为分别解释为客观结构的产物的理论。
虽然结构主义者承认意义系统本质上是语言差异的任意系统,而不是跨时间或终极意义的反映,但根据批评者的说法,他们仍然犯有理性主义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意义的固定对象可以通过社会科学的客观化程序。
关于福柯知识和权力思想

关于福柯知识和权力思想的一些浅见摘要: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并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考古学和谱系学两大方法,以其为代表的研究对象就是知识和权力。
福柯的权力思想十分独特,他批判性的分析了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提出知识、真理是权力的形式,权力若离开了知识和真理,也就不成其为权力。
关键词:知识型;考古学;知识;谱系学;权力话语;正文:福柯(Michel Foucault)是法国是法国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过渡的哲学家,他研究西方文化中一些边缘性现象,通过对西方世界微观的统治机制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其中一些具体现象提出了批判。
包括其对西方现代性的批评,具有对其时代的反叛性与颠覆性。
福柯历史类的著作包括《古典时代疯狂史》、《规训与惩罚》,哲学类的包括《知识考古学》、《词与物》。
福柯在其后期著作中运用了谱系学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中资料的挖掘整理来探讨权力机制其本源和作用。
福柯思想理解的两个重点方面在于“知识型”和“权力理论”。
一、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在福柯的早期研究中(1970年以前),从福柯的博士论文《疯癫与文明——古典时期的疯狂史》(1961)到《临床医学的诞生——医学视角考古学》(1963),从《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1966)到《知识考古学》(1969),虽然论述的问题不同,却无不贯串着考古学的方法,可见考古学在福柯前期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福柯用“知识型”这一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的产生,运动及表达的深层框架。
通过对知识起源及历史的探究深入挖掘出一套产生知识,衡量知识,支配知识的控制规律和内在规则。
福柯认为知识是一种在不同时期控制人,统治人的力量。
他区分出了四种知识型:包括以文艺复兴时期(以相似性来判断事物,形成知识);古典时期(把表象,外在经验当作知识);现代时期(以自我表现,即“人”的观念就是一个知识的产物,“人”的意义在此时期形成);当代时期(以无意识力量,如通过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等的发展诠释,文化层面的“人之死”,人被解构化,消解,提出了人的“不在场”)。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一部分结构疏理一、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1、结构主义代表:索绪尔、弗洛依德、列维—斯特劳斯2、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萨义德3、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新葛兰西学派、阿尔杜塞二、建构主义韦伯、齐美尔、吉登斯、符号互动(米德、布鲁默、库恩)、现象学三、功能主义涂尔干、帕森斯四、功利主义马歇尔、帕累托、斯金纳、埃尔斯特其他重要人物:哈贝马斯、第二部分重点人物1、索绪尔:(03年名解索绪尔语言学《文化理论》《人类传播理论》)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
他创立了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是他提出了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理论:即把语言分成两个组成部分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合在一起产生了符号。
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完全任意的,也就是词语和指涉物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
语言系统的关键在于差异性,人们是通过语言符号之间的差异来区分其所对应的指代物。
二是对不同语言形式进行了划分,(1)形式语言——称之为语言;(2)在传播过程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即言语。
三是区分了语言学研究两个研究方法:共时语言学:研究特定时间内的特定语言;历时语言学:研究特定语言的历史发展。
同时,索绪尔指出,语言学研究的应当是语言而非言语。
语言具有其稳定性以共时性为特征,言语以历时性为特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索绪尔所主张的符号学建立后,他的理论在西方已经越出语言学的范围而影响到人类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直接导致这些学科中的"结构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索绪尔不但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也是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2、弗洛依德《社会学》: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其关键性以现在于无意识心知对知觉和行为的影响。
一是(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心理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涂尔干、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福柯、布迪厄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涂尔干、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福柯、布迪厄结构主义→通过特征区别:(1)结构主义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提倡一种“整体论的观点”。
整体论主张,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不应相互独立地加以研究,各个部分,只有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而且最终根据它们与整体的关系,才能得到理解。
(2)它倾向于有限考虑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暂时易变的东西。
结构主义贬低行动和事件的流动性,寻求历时越长而越稳定的社会结构,在研究方法上,更倾向于“共时性”分析。
(3)结构主义反对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喜欢根据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体来说明事物,对实证主义来说,要说明就要找原因,而原因只是从观察到的规律中引申出来的;而结构主义认为,结构隐藏在表象之下,不是观察值可以直接看到的。
(4)承认社会结构的约束性,基本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和思想。
结构主义立场的强弱形式:弱形式基本上是方法论宣言,提出社会研究者必须寻找除限制人们选择的那些参数,虽然结构存在,但是人们事实上是否具有选择权和自由,这种方法论立场对此不明确表态。
强形式是具有深远后果的哲学陈述,它不只是说结构具有约束力,而且还说没约束力所能到达的程度,排除了个人能动作用的可能性,可视作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某些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反动。
法国哲学与社会学在其发展历史中,总不断在太过主题主义和太过反主体主义(客体主义)之间摆荡,所以结构主义的兴起,只不过是萨特的主体主义到达巅峰之后物极必反的现象而已。
结构主义思想中有两个组成部分:追溯到涂尔干社会学的结构主义和追溯到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的语言学1916年出版的索绪尔遗著《一般语言学教程》,引起了语言科学中的一场革命。
索绪尔研究语言学,并不是随波逐流的研究历史语源学,而是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即“一个单一的语言是如何内在地构筑起来的,以及一个语言如何具有能被描述的稳定状态”。
索绪尔将言谈、人们每次所说的话(言语)与具有抽象(社会)系统的语言(语言)区分开来,而后者才是他的语言学的最根本的研究对象。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对后现代巨子 福柯的理解

三、个人成就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
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 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 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 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 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 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 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 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 不同的方式。
《疯癫与文明》
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讲述人:李 涛
主要内容
• 疯癫的发展史 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时期(15C、16C) 古典时期(17C、18C) 精神病院时期(19C、20C) • 人们对待疯癫的方式 放逐 大禁闭 精神病院治疗
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时期
• 麻风病的消失,但由这一历史现象带来的 社会影响还未结束——对可怕形象的社会 意义的排斥 • 社会排斥的对象的代替——贫民、罪犯、 疯子。 • 排斥的方式:放逐。
(une archéologie du savoir) ?
《 词 与 物 》 中 的 认 识 型
• 《词与物》里面提及的是一种严格的“区域性” 的研究,描述特定时期特有的认识论空间。 • 是经验科学。 • 指的是在某个时期存在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所 有关系。由科学之间或各部门科学中的不同话语 之间的这些关系现象构成。 • 在不同时期基本上是间断的历史,批判人类学主 体主义,怀疑无所不在的主体。
孕,孩子出生后被溺死。家人为了掩盖丑闻,宣布她精神失常,先后把她 送进医院和修道院,最后把她关在一间悬挂草帘的黑屋子里。事情曝光后, 当地报纸称她为“普瓦捷的囚徒”。1930年,著名作家纪德以此为标题, 将有关资料汇集成书。此事在当地广为流传。福柯每当路过这个庭院,依 然悬挂着的草帘,就唤起他恐怖的想象。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 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 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 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 宾斯万格尔等思想家接触。 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师范大学学生,他在1950年 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 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 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师范大学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 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 杜梅泽尔为他找到了 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 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 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 德菲。只要他在法国,他后来就 一直与德菲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福柯后来在美国待了很久,首先在水牛城大学,后来在柏克莱加州大学。福柯在 旧金山的同性恋社群中,尤其在BDSM社群中的活动使他染上了爱滋病,因为当 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病。1984年福柯在逝世于巴黎,一开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 庭成员否认他死于艾滋病。
社会学观点 :
福柯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怎样通过话语权表 现出来,并配合各种规训的手段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节中去,比如监狱制 度、性问题等。福柯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 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 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 权力分布。对米歇尔· 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 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 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 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 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 社会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 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 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 “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
福柯观念深度解释

福柯观念深度解释二、福柯:福柯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一.福柯的生平及其学术研究(一)福柯的生平米歇尔·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曾如此评价福柯“马克思逝世之后最卓越的思想巨人”。
1946年,福柯考入享誉世界的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师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以及依波利特等知名学者。
然而此时他孤独古怪、心理极其脆落,这些经历与他后来热衷研究精神病、性意识等主题有一定关系。
之后的几十年,福柯辗转若干高校,1970年起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终身讲座教授,担任思想系统史教授,直到1984年因艾滋病去世。
福柯一身热爱自由,反抗压迫,充满叛逆。
他不但以自己犀利的笔来剖析西方社会权力运作的真实面目,而且身体力行地去为造反的大学生、政治犯、同性恋者抗争......因此他总是与政府当局对抗,同社会统治势力对抗,并多次入狱。
叛逆和抗争使福柯的人生光彩夺目,也为他那别具一格的学术研究和振聋发聩的学术思想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二)福柯的学术思想福柯的著作向来以其多变的风格和主体而闻名于世。
福柯的著作涉及多个领域,而他自己本身也反对别人给他贴标签,因此,福柯被人们成为一个“不可界定的人”,一个学术上的“斯芬克司”。
福柯一生著作颇丰,文明于世的有《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
A.福柯学术思想“难以界定的原因”1.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思想来源的多样性所造成的。
福柯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它也是在吸取借鉴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创造酝酿而成,这种思想来源的多样性使福柯的著作富有争议性和难以分析。
而且,福柯在汲取其他思想家的观点时,也不是简单地生吞活剥,而是把它们转化,整合进自己的开创性理论取向之中。
因此,福柯是一位复杂的,兼容并蓄的思想家,他从多种源头和思想中汲取营养,但又从不与任何一种单独的学派或理论联盟。
2.另一方面是因为福柯的整个思想发展过程,始终充满着不断创新的活力,使他的各种思想及其范畴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永远隐含着导向更深一层变化的可能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尔顿《失乐园》
建筑:捷克布拉格:会跳舞的房子
同性恋的抗争、黑人运动、动物权利 服装、珠宝的设计
总结与反思
任何一个思想体系都不会永远占据统治地 位,这样,必然有某一阶层总是会被边缘 化,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总是处于不断 地变动中。
感谢观看
雷蒙德 · 威廉姆斯 (Raymond Williams)
《文化与社会》1958,《漫长的革命》1963
斯图亚特 · 霍尔(Stuart Hall)——英国文化研 究的领军人物 (视频播放)
斯图亚特 · 霍尔(Stuart Hall)
斯图亚特· 霍尔(1932— 2014.2.10)是当代文化 研究之父、英国社会学 教授、文化理论家、媒 体理论家、文化研究批 评家、思想家。他开启 了学术工作政治化的先 河。
文化研究和米歇尔· 福柯
后结构主义传统:
后结构主义
理解文化研究中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两种定义: (1)指的是群体或社会依 赖的共同思想,意识形态以及某个群体理解 其体验的集体方式 (2)某个群体的实践行为和生活方式——即 个人每天在做什么有形的事情 这两者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不能完全分开,因 为某个群体的意识形态是通过其实践行为生 产和复制出来的。 eg. 饮食文化、酒文化、动漫文化、甚至人 们飙脏话亦是文化
文化研究的内涵
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文化是如何通过不同意 识形态之间的斗争而产生的。 我们共享着有关事物的一些常识,这种共 同的理解就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 例如:人们的排队、吃早饭、开车 都构建 着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
渊源: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英国工人阶级的情况。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 在战后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 社会变化,除了劳资对峙之外, 传统的工人阶级文化与新兴的 大众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对 峙。
摇滚乐文化 · 抵抗主流文化
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强势群体是如何以难以察觉的方 式来维持其意识形态的,而那些被剥夺了权力的群体又是如 何抵抗主流意识形态,从而颠覆整个权力体系。
将主旋律去中心化
采用非丰富表情的 乐器来表现 便宜的数字化机器 为创作基本
非主流· 动漫文化· 培养人才,发掘市场
例子:动画片和漫画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占有中 心地位,也是日本“软实力”的象征。对许多 国家的年青人而言,说起日本首先会想到铁臂 阿童木、机器猫哆拉A梦、蜡笔小新、名侦探 柯南等动画片人物形象。 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首次 将日本的动漫称作“日本的文化”,并将其定位 为“现代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作为主导文化产业的日本外务省,曾利用“政府开发援助” 中的“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 片的播放版权,并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电视台播放。 中国70后、80后一代动漫迷很多都是受惠于这一政策。 Eg. 中国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 (借助动漫宣传主流思想)
文化研究的目标
塞缪尔· 贝克(Samuel Becker)
警告媒体从业者和 受众不要不加分析 地接受各种现存的 实践行为和幻象, 使得他们能质疑那 些东西和所处的现 状。
最为知名的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 学派) 代表人物: 理查德 · 霍加(Richard Hoggart )
《识字能力的用途》1957 ——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具体讲 解)
国家形象传播 · 文化软实力
以韩国政府支持韩国的偶像剧为例
在韩国,电视剧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它既是一种 文化产业形态,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形态。1998年韩国正 式确立“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之后便采取各种措施支 持韩剧。 韩国文化产业交流财团(KOFICE) (出现在中国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多 是韩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米歇尔· 福柯
米歇尔· 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 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家”。他对文 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 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 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 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 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 构主义者。
新闻报道:夏俊峰案 · 媒体的失职
一个是,有网友发现,很多媒体 在报道夏俊峰案时都用错了照片, 将北京小贩崔英杰的庭审照片拿 来当作夏俊峰的照片使用。不仅 媒体犯错,甚至连夏俊峰的妻子 张晶在转发微博时也“误将崔英 杰当作夏俊峰”。
另一个是,有网友发微博称,媒体 发布的夏俊峰之子夏健强的画是临 摹几米的作品,并配上相关画作作 为证据。
后结构主义的三个主要理论 德里达的结构批判理论 巴特的文本理论 福柯:话语权利理论
福柯:话语权利理论
福柯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以近代人文科学、 疯狂史、性史等为例,发掘话语的建构功 能。
话语决定了人们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 (eg.人微言轻)
福柯关于刑法制度的观点:
随着刑法的“话语组成方式”的 变化:权力的实施逐渐由身体转 向了人的心理或者灵魂层面,因 此,把犯人关押起来逐渐变成比 当众鞭策更为有效的惩戒方法。
斯图亚特 · 霍尔(Stuart Hall) 斯图亚特· 霍尔的代表作品《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 对传播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表示,从批判传播学中的 西方新左派的知识谱系看,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 派与英国工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不可分割,他对意识形态 作为表意实践的理论分析影响深远,开启了符码与实践、 文本与受众的关系研究,已经是不可忽略的学术坐标。
福柯称《规训与惩罚》为“我的 第一部著作”
《癫疯与文明》、《诊所的诞生》、《事 物的秩序》、《性史》
知识系统、权利形式以及自我和自我本身 的关系。
结构主义:发展趋势
其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影响力 是毋庸置疑的,从文学批评、 文化研究、政治理论、社会学、 民族志等诸多领域,其踪影无 处不在,至今发挥着不容忽视 的作用。
扩展:韩剧对外营销策略 (从其播出、编剧 演员选择、受众分众等角度分析)
带着浓浓的韩国文化特色出口到世界各地, 给世界人民提供娱乐的同时,也给韩国作了 一个又一个大广告,拉动了旅游、化妆品、 服装等行业,带来滚滚财源,真可谓名利双 收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它是指被各群体、 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 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 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 场所。 我国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 等都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 端午申遗)
案例 扩展
Hale Waihona Puke 不管媒体是以含蓄的方式还是以直接的方式来 展现意识形态,总是会存在反对的声音,这是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辩证斗争的一部分。(媒介 是社会生活中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具)
自己的思考:媒体报道的尺度要拿捏好,否 则就会造成新闻的不全面、客观,这样甚至 会产生媒介审批。(比如说一些医患关系、 城管与小贩、政府与民众,一些比较尖锐的 社会问题)
推荐阅读:古斯塔夫· 勒庞《乌合之众》
广告传播:Nike 被禁广告 · 文化差异
击败“飞天形象”
击败中国龙
击败中国老者
视频播放
名为《恐惧斗室》的Nike篮球鞋广告片被禁 播。男主角是NBA巨星———勒布朗· 詹姆斯。“中 国元素”在其中屡被打败。
受众对抗性的意识形态
广告中的创作者用性感的美女 来吸引男性受众,而信奉女性 主义的观众则把这些形象解读 为对妇女的歧视。(女性主义 研究会讲到) 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