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离辐射场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

上海市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2008年)第一章电离辐射基础(卫生部教材第1章: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1.电离辐射一般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
3.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
(×)4.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5.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
(√)6.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A. α<β<γ<中子B. α< γ<β<中子C.β<α<γ<中子D. 中子<β<γ<α7.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下列哪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中子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下列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A.核燃料循环B.医学应用C.工业应用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可以是全身受照,也可以是局部受照。
(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引起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则选择性分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
(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
(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第二章放射生物学基础(卫生部教材第2章: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1.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
[物理]第一章电离辐射领域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
![[物理]第一章电离辐射领域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ef4a4aadbcd126fff6050b51.png)
9
辐射分类
按与物质的作用方式,辐射又分为两类:
1、电离辐射:能够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 *从一个原子中释放出一个价电子需要的能量:4~25eV ; *能量>10eV的光子
2、非电离辐射:<10eV光子,波长>100mm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和射频辐射。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 慢化过程:能量损失和角度偏转。 (a) 电离损失(电子阻止)-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中核外电子的 非弹性碰撞过程。 (b) 辐射损失-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c) 核阻止—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的弹性碰撞
(d) 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弹性碰撞
从微观上看:
碰撞机制: 与核外电子、原子核碰撞;弹性、非弹性碰撞。
33
3.角分布和辐射度 角分布:描述粒子入射方向的分布。
d / d d 2 N / dad
d sin d d
4
2
d sin d d
0
0 0
辐射度:注量率的角分布 粒子辐射度p:
p= d / d d 3 N / dadtd
单位:m-2.sr-1.s-1
4
2
Pd Psin d d
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时间:1930~1960年代 特点:
医学界把辐射看作是时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却缺乏 对辐射远期效应的认识,病人由于接受高累积剂量而 诱发过多的白血病、骨肿瘤、肝癌等恶性肿瘤。 损伤对象:
接受超剂量辐射照射的病人,较突出的例子有: (1) 1935—1954年,在英国应用X射线局部照射治疗
(2)1896年,Edison和助手Morton自身试验,眼部受照 数小时后,眼痛,结膜炎;
电离辐射防护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一讲 电离辐射场
一、电离辐射
电离( ):从一个原子 电离(Ionization):从一个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态中释 ):从一个原子、 放出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放出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电离辐射( ):能够引起电离的带电 电离辐射(Ionization Radiation):能够引起电离的带电 ): 粒子和不带电粒子。 粒子和不带电粒子。 *从一个原子中释放出一个价电子需要的能量 ~25eV ; 从一个原子中释放出一个价电子需要的能量:4~ 从一个原子中释放出一个价电子需要的能量 *能量 能量>10eV的光子 能量 的光子
例如: 例如:
点处, 时刻的粒子注量率φ ) 辐射场 r 点处,t 时刻的粒子注量率φ(t) :
( 当 Δt → 0 时)
(t)/Δ φ(t)=ΔΦ(t)/Δt
dΦ(t)/dt
ΔΦ (t) = Φ (t +Δt)–Φ (t) +Δt)–
Φ (t)
da
dN进入小球体的粒子数。 进入小球体的粒子数。 da 小球体截面积,单位m 小球体截面积,单位 2。
P
Φ 粒子注量,单位 -2。 粒子注量,单位m
Energy fluence(能量注量)Ψ: Ψ(T,r) (能量注量) : ( , )
T时间内,进入以 r 点为球心的单位截面积小球的辐射能。 时间内, 点为球心的单位截面积小球的辐射能。 时间内
常见的电离辐射
辐射 α β n P γ X 2 protons + electron neutron proton High Energy Electromagnetic Photons Same as Gamma-Rays 组成 2 neutrons 质量 Relatively Heavy Relatively Light Middle weight Middle weight non non 电荷 Double Positive Single Negative non positive non non Slow < 3×108m/s × various various 3×108m/s × 3×108m/s × 速度
第1章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dx
2.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的碰撞过程
在核工程和核技术应用领域内,主要涉及辐射能量为几kev到20Mev 的范围内。在这个能量范围内,带电粒子穿过靶物质时主要通过库伦 力与靶物质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主要有四种作用方式。
(1)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中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
入射带电粒子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通过库伦力作用发生非弹 性碰撞,引起原子电离和激发。此过程中,核外电子获得能量, 带电粒子的能量减少,速度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损失能量称为电 离能量损失。一般是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损失能量的主要方式。
• 快速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1)与原子的电子发生非弹性 碰撞,引起原子的电离和激发;(2)核弹性库伦散射,散射严 重;(3)在电子减速或加速的过程中发射电磁辐射(轫致辐 射);(4)正电子或负电子的湮灭。
• 虽然电离和激发仍是重要的,但轫致辐射的作用不能随意的忽略。 并且在与轨道电子的一次作用中,可以损失相当大份额甚至全部 的能量,并显著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
• 对快电子来说,电离能量损失Sion仍是能量损失的重要方式,但 辐射能量损失Srad也占重要的地位,当电子能量达到几Mev时, 二者几乎相当。由于电子的质量小,核碰撞能量损失Sn所占份 额很小,但这会引起严重的散射。
二、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在我们感兴趣的能量范围内(大约0.1Mev到20Mev)的重带电 粒子与物质的主要相互作用有:(1)与原子的电子发生非弹性 碰撞,导致原子电离和激发,但粒子的运动方向几乎没有什么变 化;(2)电荷交换,即俘获和损失电子;(3)与核的弹性碰撞 (卢瑟福散射);(4)核反应。
Scattering s e in
Absorption a γ f
Total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

上海市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2008年)第一章电离辐射基础(卫生部教材第1章: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1.电离辐射一般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
3.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
(×)4.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5.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
(√)6.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A. α<β<γ<中子B. α< γ<β<中子C.β<α<γ<中子D. 中子<β<γ<α7.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下列哪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中子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下列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A.核燃料循环B.医学应用C.工业应用D.天然源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可以是全身受照,也可以是局部受照。
(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引起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则选择性分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
(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
(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三节 放射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设备通用防护要求及专用防护 要求
知识点.7 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1)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应满足其相应设备类型的防护 性能专用要求。 (2)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应不小于 300cm,或配置遥控曝 光开关。 (3)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上应在显著位置设置电离辐射 警告标志。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1 工作人员的遵从--工作人员应履行其义务并执行其防护和安全 职责。 2 辐射防护大纲下的安排
2.1辐射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监督区) 2.2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2.4工作场所的监测
作场所的辐射状况、评价控制区和监督区的照射情况、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 划 分情况。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2 职业照射评价 (1)职业照射评价 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对职业照射用年有效剂量评价,应符合GB18871—2002中规定的限值 : 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2.4工作场所的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的类型和频度必须足以能够评价所有工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 (下)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第一章电离辐射基础(卫生部教材第1章: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1.电离辐射一般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
3.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
(×)4.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5.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
(√)6.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A. α<β<γ<中子B. α< γ<β<中子C.β<α<γ<中子D. 中子<β<γ<α7.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下列哪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中子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下列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A.核燃料循环B.医学应用C.工业应用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可以是全身受照,也可以是局部受照。
(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引起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则选择性分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
(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
(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第二章放射生物学基础(卫生部教材第2章: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1.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卷库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第一章电离辐射基础(卫生部教材第1章: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1.电离辐射一般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a粒子、(质子、重离子)。
3. a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
(X)4. B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5. X射线和Y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
(,)6.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A.a邛<丫<中子B.a<丫<0<中子”<。
<丫<中子D.中子邛<Y<a7.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x)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下列哪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 :(D)A.X射线B.B射线C.Y射线口.中子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X)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下列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A.核燃料循环B.医学应用C.工业应用D.天然源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可以是全身受照,也可以是局部受照。
(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引起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则选择性分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
(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
(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第二章放射生物学基础(卫生部教材第2章: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1.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 m-2
单向辐射场中的粒子注量示意图
da┴ da cosθ
2.2.通量、注量和注量率(续)
b)非单向辐射场中的粒子注量(Φ) :
一般情况下辐射场中某区域内包含各个方向的入射粒子,
此时以参考点P为球心,建立一个向心截面积为da的小 球,设进入小球的粒子数为dN,那么dN/da则表示一 般辐射场中点P处的粒子注量:
课程简要知识体系
非电离 辐射剂量学 辐射剂量学 内照射电离剂量 电离 辐射剂量学 外照射电离剂量 X、γ射线防护 β射线防护 质子防护 α射线防护 中子防护
辐射剂量与 防护
辐射防护学
医学仪器 反应堆工程 特种建筑工程
辐射的防护是最终目的 课程知识的回溯
辐射防护水平的评判标准是辐 射剂量
外界环境:实践测量 人体内部:理论计算和实践验证
从能量角度: 电离辐射和非 电离辐射;
从发射位 置:内辐射 和外辐射;
与物质作用方式 直接电离辐射和 接电离辐射;
从定性化描述到定量化描述
用场的概念来描述辐射,即辐射场;
得到各个辐射量的时空关系 ——辐射传输方程
际 实
用到辐射存在的任何 地方
给出粒子在任意时刻、任意空间位置的能量状 和物质形态
参考资料:《辐射剂量学》第一章 《辐射防护导论》第一章 电离辐射量与单位的体系演进述评 电离辐射量与单位的演进
量传给被穿透的物质。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
中子、α粒子、β粒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2.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 质量。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 线和γ 射线等。
电磁辐射示意图
不同种类电磁波的波长
1.3 按与物质的作用能力分类
1.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 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射线和γ 射线 等,对于X、 γ 射线,一般当E > 10ev时可以引 起电离辐射,或当波长λ< 100nm时可以引起电 离辐射。 2.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 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但现在也不能忽视 对人体的长期危害作用。
dN n dV
2.1.粒子数和辐射能(续)
辐射场中每个粒子均具有一定的能量,那么所有 粒子的能量之和定义为辐射能; 辐射能(R):发射、转移或接受的辐射粒子的能量
(不包括静止能),单位是J;
范围:可能是一个辐射源发射的辐射能量,也可
能是辐射场中传输的辐射能量,或是被一物体吸
收的能量,具体需要看具体的定义对象;
空间立体角Ω
能量E
时间t
2.0 场及其自变量(续)
那么描述一个辐射场,并可以提供最详细的场的分布
信息的函数F应该为:
空间位置为(r,r+dr) ; 能量区间为(E,E+dE); 时刻为(t,t+dt) 运动方向为(θ+d θ ,φ+dφ)或(Ω+dΩ) 的粒子个数,即
F F r , , , E , t 或F r , , E , t
什么是辐射? 为什么称为辐射? 辐射的初步分类? 如何研究辐射? 辐射用在什么地方?
剂量是从防护角度 出发对辐射的一种 量化定义
3W1H 学习方法 What( 是什么 ) Why( 为什么 ) Why not( 为什么不 ) How( 怎么用 ) Where( 用到什么地方 ) When( 什么时候用到 )
什么是电离辐射剂量? 电离辐射剂量实质是电离辐射对受照物质造成的 真实效应或潜在影响的一种物理度量。
为什么对电离辐射要进行防护? 核技术的的广泛应用导致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1. 核能应用(包括核武器的制造) 2. 核技术在工农医等各部门的应用
物理量的分类
作为物理现象的观察指标,可分为2类: 随机量(Stochastic Quantities):量值遵循概率 分布的;
例:一个各向同性的γ 点源的活度为A,能量为 hvi的γ 射线的产额为ni,不考虑源的自吸收以 及空气的吸收和散射作用,那么举例源r处的光 子注量率和能量注量率是多少?
2.3.角分布和辐射度
从注量的一般定义来看,在P点的注量是包含
了沿各个方向进入P点处小球的粒子贡献的总
和,那么如果要研究粒子沿入射方向的分布,
第一节 电离辐射及分类
第二节 电离辐射场的概念
第三节 辐射传输方程
第四节 方程基本求解方法
第一节 电离辐射及分类
1.1 概念定义
1.2 按射线本质分类
1.3 按与物质的作用能力分类
1.4 按与物质的作用过程分类
1.5 按与人体的作用方式分类
1.1 概念定义
电离:从一个原子、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释放一 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电离辐射:由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 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由它们 混合组成的辐射;
外照射、内照射示意图
第二节 电离辐射场的概念
2.0 场及其自变量
2.1 粒子数和辐射能
2.2 通量、注量和注量率
2.3 角分布和辐射度
2.4 能谱分布
2.5 辐射矢量和平面注量
2.6 注量与径迹长度的关系
2.0 场及其自变量
空间位置 r
运动方向
极向角θ, 环向角φ
非随机量(Non - Stochastic Quantities):量值
具有单值性质的;
随机量、非随机量的性质
随机量的性质:随机量是与特定的微观体积相联系的,只
有规定了体积的大小,才能讨论其数值的分布。随机量的 数值无法预计,只能根据统计规律确定其取某一特定值的 几率。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连续的,数学上是不能微分 的。不能用变化率的概念描述。
dR R dt
例:一个α 源的活度A=3.00×105Bq, α 粒子的 产额认为是100%,α 粒子的平均能量为6.43 Mev, 那么α 源的粒子通量、能量通量分别是多少?
2.2.通量、注量和注量率(续)
描述:电离辐射粒子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并且是在 传输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为了描述辐射场在 空间中的疏密程度,引入注量的概念: a) 单向辐射场中的粒子注量(Φ) : 对于单向辐射场,取垂直于射线方向的面积da⊥,入 射到该面积上的粒子数为dN,对粒子注量,
2.1 粒子数和辐射能
为了定量描述辐射场,需要用某种方法来确定辐射场 中粒子的数目,如测定Ϊ源发射出的Ϊ粒子的个数, 在辐射场中传播的γ光子的个数等。
粒子数(N):发射、转移或接受的粒子数目,单位 是1 。 粒子数密度(n):表征辐射场疏密程度,是单位体 积内自由粒子的个数; 单位是m-3。
1.4 按与物质的作用过程分类
1.直接电离辐射:一般指由带电粒子与物质通过 初级作用过程引起电离的辐射,包括电子、质子、 α粒子、β粒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2.间接电离辐射:一般指通过次级过程引起电离 的不带电粒子形成的辐射,包括X、 γ射线、中子 等; 解释:不带电的光子、中子也能直接产生电离,但这类
辐射知识分解 辐射
什么是辐射? 为什么称为辐射? 辐射的初步分类? 如何研究辐射? 辐射用在什么地方?
应 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 都会不停地以电磁波和粒子(如α, β, γ, n粒子等) 的形式向外放散能量,称这种现象为辐射。
从时间、空间、能量、运动方 向共7维进行考察辐射
d d 2 N d dad
粒子与核外电子的作用发生几率要远远小于带电粒子,因 此主要是靠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带电粒 子间接来完成的。
1.5 按与人体的作用分类
1.外照射:在研究人体或非生物受照时,把体外源发 射的辐射称为外辐射,如宇宙射线、陆地γ射线以及 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使用的X、 γ射线,它们对人体的 照射称为外照射 ; 2.内照射:由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如 吸入的氡及其子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K-40、 U-238、Th-232、Cs-137和Sr-90等,以及食入或 注射的放射性药物如I-131等形成的辐射;
辐射剂量的获得采用仪器测
量、理论计算两种手段。
辐射剂量直接地描述辐射能量在物 质的沉积水平情况;间接地表示生 物体受破坏程度。
上述2种手段其实是要获得粒子的任 意时刻的空间位置、能量变化、运动 方向以及物质形态变化情况。
学习其实是一个“迭代”过程,先逐步细分, 课程知识分解 然后细节勾连,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立体角示意图
dΩ = rdθ·rsinθdΦ / r2 = sinθdθdΦ Z r θ
θ θ
rd rdθ θ d Ω dΩ
立体角元
Y φ rsinθdφ X
2.3.角分布和辐射度(续)
粒子注量的角分布( ):粒子注量沿立体角Ω
的分布情况,单位: m-2· sr-1 ,其中dΦ是沿指定
方向Ω附近dΩ立体角元内传播的粒子的数量;
dR da
它表征辐射能R在空间中的疏密程度;
单向辐射场中的能量注量Ψu : u
dR da
2.2.通量、注量和注量率(续)
通量表征辐射场中粒子或能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程度,而注 量则表征辐射场的空间疏密程度,把时间和空间因素相结
合,则得到注量率的概念,它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
面积小球的粒子数或辐射能的多少; 粒子注量率( ):
2.2.通量、注量和注量率
粒子和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粒子通量和能量通 量,表征粒子和辐射能在时间上的频繁程度。 粒子通量( N ):粒子数在时间间隔dt的变化量dN,
单位是s-1;
dN N 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