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知识培训
2024年EMC电磁兼容培训(含多场合)

EMC电磁兼容培训(含多场合)EMC电磁兼容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电子产品质量提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问题,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因此,电磁兼容(EMC)成为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EMC电磁兼容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EMC电磁兼容培训的重要性1.提高电子产品质量电磁兼容培训可以帮助电子工程师掌握EMC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从而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充分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避免或减少产品在后期测试和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各国政府对电子产品的EMC要求越来越严格,不合规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电磁兼容培训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在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中符合要求,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3.提升企业竞争力掌握EMC技术的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电磁兼容培训有助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研发实力。
三、EMC电磁兼容培训内容1.理论知识培训(1)电磁兼容基本概念:介绍电磁兼容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等。
(2)电磁兼容相关法规和标准:解读我国及国际上的电磁兼容法规和标准,如欧盟CE、美国FCC等。
(3)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介绍传导干扰、辐射干扰、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等测试项目和方法。
(4)电磁兼容设计原理:讲解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术,如屏蔽、滤波、接地等。
2.实践操作培训(1)电磁兼容测试设备操作:学习使用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如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天线等。
(2)电磁兼容测试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电磁兼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电磁兼容设计实例:结合实际产品,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
电磁兼容培训教材(一

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单地说就是指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电磁环境应是给定的或者是可以预期的;2)设备、分系统或系统不应产生超过标准或者规范所规定的电磁骚扰发射的限值要求;3)设备和分系统或系统应满足标准或者规范所规定的电磁敏感性限值或抗扰度限值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既定的环境中,电子设备不仅对外的电磁辐射要合乎规定,同时也能在符合规定的电磁辐射环境中正常工作和运行。
如何才能实现电磁兼容呢?这要从分析形成电磁干扰后果的基本要素出发。
由电磁骚扰源发射的电磁能量,经过耦合途径传输到敏感设备的过程称之为电磁干扰效应。
因此,形成电磁干扰后果必须具备电磁骚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三个基本要素。
电磁骚扰源:任何形式的自然现象或电能装置所发射的电磁能量,能使周边环境的人或其它生物受到伤害,或使其他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自然现象或电能装置。
耦合途径:传输电磁骚扰的通路或媒介。
敏感设备:在受到电磁骚扰源所发射的电磁能量的作用时,会受到伤害的人或其它生物,以及会发生电磁危害,导致性能降级或失效的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
很多时候器件、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既是电磁骚扰源又是敏感设备。
实现电磁兼容,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技术措施(抑制骚扰源、消除或减弱骚扰的耦合、降低敏感设备对骚扰的响应或增加电磁敏感性电平)和组织措施(制订完整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电磁兼容管理)来加以解决。
电磁兼容主要研究以下五个方面:1、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EMI主要包括设备向空间发射的干扰(辐射干扰RE)和从电源线、互连线向电网或其他设备泻放的干扰(传导干扰CE)。
任何设备的EMI均应限制在某一个规定的极限值之内,以保障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与其他设备保持共存状态。
EMC基础培训资料

EMC基础培训资料一、什么是 EMCEMC 即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的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既不会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也不会对外界产生过多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辐射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EMC 问题的产生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化产生电磁波。
当多个设备同时工作时,这些电磁波就可能相互干扰。
例如,手机在通话时会发出电磁波,如果附近的电子设备对这种电磁波过于敏感,就可能出现工作异常。
同时,外部的电磁环境,如雷电、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等,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三、EMC 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在不同频段内允许产生和承受的电磁干扰水平。
常见的 EMC 标准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自己制定的标准,如我国的 GB 标准。
企业在生产电子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以确保产品能够通过 EMC 认证,进入市场销售。
四、EMC 测试项目EMC 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磁干扰(EMI)测试和电磁抗扰度(EMS)测试。
电磁干扰测试是测量电子设备向外发射的电磁能量,常见的测试项目有:1、传导干扰测试:检测设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传播的干扰。
2、辐射干扰测试:测量设备通过空间向外辐射的电磁波。
电磁抗扰度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受到外部电磁干扰时的工作性能,常见的测试项目有:1、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人体静电放电对设备的影响。
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考察设备在射频电磁场中的抗干扰能力。
2024版EMC电磁兼容超完美的培训资料

电磁干扰源及分类
电磁干扰源是指产生电磁干扰的任何元 件、设备或系统。
电磁干扰源可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 电磁干扰还可分为功能性干扰和非功能
扰源。自然干扰源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 性干扰。功能性干扰是指设备(或系统)
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等; 正常工作时伴随产生的电磁干扰;非功
人为干扰源包括有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 能性干扰是指用电设备在异常状态下运
问题描述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经验教训
某型号设备在进行传导发射测试时, 发现其传导发射强度超过了规定的限 值。
可以采取改进电源滤波器设计、优化 接地方式、加强线缆屏蔽等措施来降 低设备的传导发射强度。
案例三:某型号设备抗扰度测试失败问题
原因分析
可能的原因包括设备内部电路对外界干扰 敏感、元器件选型不当、接地不良等。
背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 响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EMC电磁兼 容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 有重要意义。
培训资料概述
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
包括EMC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的 产生和传播、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电磁兼容 测试技术等。
测试步骤
设置干扰源参数和耦合方式,将被测设备置于干 扰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其工作性能变化。
ABCD
测试设备
包括抗扰度测试仪、干扰源、耦合装置等。
注意事项
确保测试环境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外部干扰 影响测试结果。
测试场地与设备要求
测试场地
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电磁屏蔽室或开阔场地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规范与标准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

学习交流PPT
25
静电放电抗扰性试验
试验结果判定
1、在试验过程中,设备的工作完全正常。
2、在试验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但撤销 干扰后,设备的功能可能自动恢复正常。
3、在试验中,设备受干扰影响产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降低,但干扰 撤销后,设备的功能需要人工复位后方能恢复。
4、在试验中,受干扰的设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包括元器件 的损伤。软件或数据丢失等。
学习交流PPT
9
二、电磁兼容的标准
• 1、电磁兼容的标准
学习交流PPT
10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2、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电磁兼容标准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标准
学习交流PPT
11
电磁兼容的标准
• EMC认证
• 欧盟:CE认证
• (EMC)指令-89/33/EEC
• 电子电气产品必须满足相关EMC标准
性能下降 工作异常 设备损坏
备注: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路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 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
学习交流PPT
7
常见的干扰源
4、常见的干扰源
学习交流PPT
8
电磁干扰分类
电磁干扰
传导的敏感度通常用电压表示,辐射敏感度通常可以用电场来表
测试评估 1\2 判断合格 对于情形 3 \4 判定不合格。
•
一旦发现产品不满足标准,将采取一切措施使其在市场消
• 美国:FCC
• 任一不满足FCC行政和技术要求(包括未能取得FCC和认证 检定)的电磁辐射体都不得工作,也不能投放于市场。
• 中国:CCC 制度
• 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电磁兼容知识培训-2013.8.3

除I、II、III类以外的所有其它器具。
Buxl / 2020/5/9
34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抗扰度试验性能判据
器 ( 传导骚扰测试使用的LISN, 骚扰功率测试时使用 功率吸收钳) 满足CISPR 16-1 的要求 4.试验场地: 传导骚扰和骚扰功率测试一般在屏蔽室内进 行 5.环境噪声: 一般要求环境噪声( 受试设备按测试要求布 置但不处于工作状态) 至少低于限值20dB
Buxl / 2020/5/9
12
例如,
家用电器; 手持便携式电动工具,可移动式电动工具,由电池供电的电动工具; 电热器具; 马达驱动的电动医疗装置; 幻灯和电影放映机; 充电器, 整流器等等。
Buxl / 2020/5/9
11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EMI测试基本要求
1.试验方法和配置必须能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 2.工作条件和设备布置能产生最大的发射 3.EMI 接收机( 带准峰值检波器和平均值检波器) 和传感
Buxl / 2020/5/9
32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GB4343.2对产品的分类
I类产品
无电子控制电路的产品 例: 只含电机、电动开关、恒温器件及可充电电 池的设备
II类产品
带有电子控制电路并且由市电供电的电动器具、电动工具 、电热器具和类似电器(如紫外线辐射仪,红外线辐射仪 和微波炉),其电子控制线路的内部时钟频率或振荡频率 不超过15MHz。
骚扰传输模式
干扰发生的三要素
骚扰源,耦合通道,感受器
骚扰 源
Buxl / 2020/5/9
耦合 通道
感受 器
9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与家用电器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
EMC电磁兼容培训讲义

35
第四部分:滤波技术
1. 2. 3. 4. 5. 6. 7.
滤波原理简介 滤波器的作用 滤波基础知识 滤波电路及常见滤波器件 电源滤波器 信号滤波器 隔离变压器
36
4.1滤波原理简介
• • 滤波是切断耦合途径中的传导耦合 EMC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构不成EMC问题。
耦合途径 干扰源 敏感设备
7
ESD 测试波形:
8
EFT/B: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Burst
EFT/B:
IEC 61000-4-4 模拟附近或所在电网中切断感性负载时的脉冲干扰。
9
EFT/B测试波形: 上升沿5ns、脉宽50ns、干扰覆盖频率60—100MHz
双指数脉冲
15ms脉冲串 (5kHz)
5
1.3 常见EMC测试项目
EMC
EMI
EMS
RE CE Harmonics 辐 射 发 射 传 导 发 射
Flicker 闪 烁
RS CS ESD EFT/B 辐 射 抗 扰 度
谐 波 电 流
传 导 抗 扰 度
静 电 抗 扰 度
电 快 速 瞬 变 脉 冲 群
DIP/i 电 压 跌 落 短 时 中 断 /
22
CS:Conducted Susceptibility
测试标准:IEC 61000-4-6。 • 电源端CS试验 频段150kHz~80MHz,试验电压根据产品类型而不同。 • 信号端CS试验 频段150kHz~80MHz,试验电压根据产品类型而不同。
23
CS试验示意图
CDN为耦合去耦网络 信号发生器
13
Dip/interruptions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

系统内设备间隔离度设置原则
设备布局优化
合理规划设备布局,减小设备间电磁耦合,提高 隔离度。
屏蔽措施
采用金属屏蔽体、吸波材料等,实现对电磁波的 有效屏蔽。
滤波技术
运用滤波器等手段,滤除设备间不必要的电磁干 扰信号。
系统整体性能优化策略
兼容性设计
01
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要求,从源头减少潜在干扰。
THANKS
感谢观看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
目 录
•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 设备级电磁兼容设计实践 • 系统级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 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与案例分析 • 行业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定义及意义
电磁兼容(EMC)定义
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 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智能家居设备种类繁多,电磁兼容问题直接 影响家居环境的舒适度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
新兴技术在电磁兼容领域应用前景
1 2 3
5G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点,对电 磁兼容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电磁兼容技 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大量设备互联互通,电磁 兼容问题愈发突出,需要借助新兴技术提高设备 的电磁兼容性能。
06
行业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不同行业电磁兼容需求差异分析
医疗行业
航空航天
医疗设备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需要高电 磁兼容性能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患者安 全。
航空航天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运行,对电 磁兼容性能要求极高,以确保通信和导航 系统的可靠性。
轨道交通
智能家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敏感电路的保护:
①用于保护音频敏感电路的屏蔽层仅一端接地。 ②永远不要把屏蔽层用作音频敏感电路的回线。 ③用于射频敏感电路的屏蔽层两端要接地。 ④对于既属音频敏感又属射频敏感的电路,要选用紧密的屏蔽线对。扭绞间距离越短屏 蔽效果越好。屏蔽层两端要接地。 C.屏蔽电缆线的端接方法:
16
在要求高的场合屏蔽层要为内导体提供360°的完整包裹,并用同轴接头来保证电场 屏蔽的完整性。
产品电路设计对EMC 1 的影响及标准总结
3.1 产品或设备内部布置
产品或设备 内部布置
产品或设备 内部布局
2
产品或设备 内部布线
3.1.1 产品或设备பைடு நூலகம்部布局
功能单元和设备内部电路的分隔能把无用信号限制在有限范围内,以使无用信号和可能 敏感的电路和导线有效地去耦。
⑴ 在可能的地方使用模块式结构(有屏蔽外壳的功能单元)。 ⑵ 特别要把电源线滤波器、高电平信号电路、低电平信号电路放在不同的屏蔽隔舱内。
传输线为双绞线,其一线在源端和负载端均接地,源端和负载端均接 本地地。双绞线在本身具有磁屏蔽作用,但由于地环路存在使总的磁 屏蔽效能下降,其相对屏蔽效能只有13dB。
传输线为屏蔽双绞线,屏蔽层在负载端单端接地,源端和负载端均接
13
本地地。虽然屏蔽层起到电场屏蔽作用,但并没有增加磁屏蔽效果,
所以其相对屏蔽效能仍为13dB。
① 机箱中各种裸露走线要尽可能短。
② 传输不同电信号的导线分组捆扎,并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小导线间的6 相互影响 ③ 对。于产品经常用来传递信号的扁平带状线,应采用地--信号--地--信号--地排列方式
, 这④样将不低仅频可进以线有和效回地线抑绞制合骚在扰一,起也,可形明成显双提绞高线其,抗其扰骚度扰。场在空间可以相互抵消,因而减 小骚扰并提高其抗扰性。
17
4.1 电磁兼容标准
GB4343.1-2009 家电产品电磁骚扰测试
标准编号:GB4343.1-2009 标准名称: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 兼容要求第1 部分:发射
18
发布日期:2009.05.05发布实施日期:2010.04.01 实施代替标准:GB4343.1-2003 本标准等同采用CISPR14-1:2005(第5.0版)
这就会导致机内走线接收工作信号,并通过电源线传导出来。 又如,在微机中,电源虽然是屏蔽的,但电源的直流输出线在屏蔽体之外。 如果直流输出线过长,就很容易将主板上的骚扰接收,传到交流电源线上。 因而在设计时,应尽量减小直流输出线的长度。 另外,还可以在直流输出线上加上磁珠或铁氧体磁环。
4
不好的布局:部件之间连线过长
◆带屏蔽的双绞线,信号电流在两根内导线 上流动,噪声电流在屏蔽层里流动,因此 消除了公共阻抗的耦合,而任何干扰将同 时感应到两根导线上,使噪声相消。
10
◆非屏蔽双绞线抵御静电耦合的能力差些, 但对防止磁场感应仍有很好作用。非屏蔽双 绞线的磁场屏蔽效果与单位长度的导线扭绞 次数成正比。
◆同轴电缆有较均匀的特性阻抗和较低的损耗,使其从直流到甚高频都有较好特性。 ◆无屏蔽的带状电缆 好的接线方式是信号与地线相间,稍次的方法是一根地、两根信号 再一根地依次类推,或专用一块接地平板。
5
好的布局:分布合理,连线合理
3.1.2 产品或设备内部布线
◆有些产品,内部走线十分混乱,各种走线胡乱捆扎在一起,又没有任何屏蔽、滤波、接 地措施。
◆这种内部走线方法,不仅传输高、低电平信号导线之间相互骚扰,也给后期采用屏蔽、 滤波等补救措施带来不便。
◆正确的布线能大大地降低骚扰,不需增加工序,却可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因此在布线时 应做到:
⑤ 对能确定的辐射骚扰较大的导线加以屏蔽。
杂乱的布局:电脑
杂
乱
的
布
7
线
:
服
合理的布线:服务器
务
器
不合理的布局布线:影碟机
合理的布局布线:功放
8
3.2 导线的分类和敷设
屏蔽电缆的 连接
导线的分类 和敷设
导线和电缆
9
的布线设计
3.2.1 屏蔽电缆的连接
◆双绞线在低于100kHz下使用非常有效,但 高频下因特性阻抗不均匀及由此造成的波形 反射而效果受到限制。
⑵线分类及成束:
EMI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把导线和电缆分成和处理功率电平类似的等级。
按30dB功率电平分组的分类表如表3所示。 这种分类的好处是:
①EMI源和接收器分别以功率分类。
⑶设计原则:
A.屏蔽导线:
②在同一线束或线扎中,邻近导线功率电平相差不会超过30dB。
15
①屏蔽导线用于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辐射或保护导线免受杂散场的影响。 ②把屏蔽层隔离开来,以防发生不必要的接地。 ③一般不要把屏蔽层用作信号回线。 ④双绞线有类似磁屏蔽作用。
⑶在设备内部采用屏蔽,例如用板或隔墙来分隔高电平源和灵敏的接收器。
⑷ 在整个音频敏感电路周围使用磁屏蔽,以减少同电源线之间的耦合。这样的方法可用 来有效地减少400Hz/50Hz交流声。
3
⑸ 必要时输入电路用差分方式,输入信号用双绞线。
例如,在产品中,交流电源线的插座一般都在后面板,而电源开关经常在前面板,这样机 内的电源走线就很长。 许多厂家对这种情况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用屏蔽线或双绞线等。
11
12
传输线为单芯屏蔽线,屏蔽层不与源端和负载端连接,源端和负载端 均接本地地。以这种连接方式作为参照基准,其相对屏蔽效能为0dB
传输线为单芯屏蔽线,屏蔽层不与源端连接,但和负载端地连接,源 端和负载端均接本地地。其相对屏蔽效能为0dB
传输线为单芯屏蔽线,屏蔽层与源端和负载端地连接,源端和负载端 均接本地地。其相对屏蔽效能为27dB
传输线为屏蔽双绞线,屏蔽层在源端和负载端均接地,源端和负载端 均接本地地。由于屏蔽层的阻抗比信号线低,因此分流了很大一部分 地环路噪声电流,从而增加了磁屏蔽效能,其屏蔽效能为28dB。如果 干扰频率大于 1MHz,地环路噪声电流在屏蔽层外表面流动,这将进一 步提高磁屏蔽作用。
3.2.2 导线和电缆的布线设计
n此处布线是指导线和电缆的布置。布线实际上包含了分开、隔离、分类捆扎和电缆安置 等一系列的内容。
⑴电缆的连接 n:电缆的连接不当会使电子/电气分系统的性能变坏。
n不仅因为外来骚扰信号会通过相互作用或耦合进 入系统/分系统中的连接电缆,对敏感设 备构成严重威胁;
14
n还可能因设计、 分类(隔离)、 捆扎和走线等不 当而产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