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2020-2021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4 第1单元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作业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课时跟踪检测知识点一:硫酸的性质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可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与铁加热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混合物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故无化学反应发生解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可使蔗糖炭化,A错误;浓硫酸与铁加热后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减小,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因此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混合物(SO2、H2),B正确;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因此不能够干燥氨气,C错误;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答案:B2.将pH试纸蘸取浓H2SO4后,试纸的颜色将变为()A.蓝B.黑C.红D.白解析:浓H2SO4具有脱水性,使试纸炭化变黑。
答案:B3.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A.SO2、Cl2、H2S B.O2、H2、SO2C.NH3、H2、Cl2D.CO、SO3、O2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和碱性气体,特别注意浓硫酸能吸收SO3气体,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SO3。
答案:B4.下列反应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的是()A.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B.将HI与浓硫酸混合,有紫色蒸气产生C.浓硫酸与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铁D.用浓硫酸在木制品上“烙”字画解析:A项利用浓硫酸吸水性;B项利用浓硫酸强氧化性;C项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D项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
答案:B5.某学习小组进行浓硫酸对蔗糖的脱水实验,“在200 mL烧杯中放入20 g 蔗糖(C12H22O11),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进行如下探究。
(1)观察现象:蔗糖先变黄,再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观察浓硫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加深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使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脱水性则能使有机物中的水分子脱离,导致物质碳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稀释浓硫酸、观察其与木条、铜片等物质的反应来验证浓硫酸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浓硫酸2. 蒸馏水3. 烧杯4. 玻璃棒5. 试管6. 铜片7. 木条8. 酒精灯9. 火柴10. 滴管11. 滤纸12. 移液管13. 容量瓶14. pH试纸15. 酚酞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稀释浓硫酸- 在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
-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将一小段木条插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中。
- 观察木条的变化,记录现象。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蔗糖。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蔗糖的变化,记录现象。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稀释浓硫酸- pH值约为1,说明稀释后的浓硫酸仍具有强酸性。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木条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蔗糖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高中化学-硫酸的性质-教师版

硫酸的性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A.与铜片反应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答案】 C【解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涂在纸上,使其变黑色,稀硫酸涂在纸上无明显变化。
2.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B.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C.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D.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答案】 B【解析】区别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要看原物质中是否有水分子。
一般来说,脱水性是对有机物质而言,其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以H2O的形式脱去,无机物质失水一般为吸水性,如CuSO4·5H2O失去结晶水,C不正确;A中浓硫酸表现吸水性;D中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只有B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
3.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答案】 D【解析】因为①中含有大量浓硫酸,所以应该冷却后把①中上层溶液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D错误。
4.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SO2、H2、CO具有还原性,故浓硫酸不能干燥SO2、H2、CO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答案】 C【解析】常温下,浓硫酸与Fe、Al发生“钝化”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正确;浓H2SO4与SO2、H2、CO不反应,可以作干燥剂,B项不正确;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部分H2SO4被还原生成SO2,起氧化剂的作用,还有一部分H2SO4生成CuSO4,起酸的作用,C项正确;实验室中用浓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在两种反应物中硫元素处于相邻价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它们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应为复分解反应,其原理是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强酸制弱酸,因而在此反应中浓硫酸体现的是难挥发性和酸性,D项不正确。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特训(精编40题)——化学实验基础【 答案+解析】

二轮复习题型特训:化学实验基础【精编40题答案+解析】1.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B.图②:收集CO2或NH3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解析:选B。
图①中制得的CO2中含有HCl,HCl通入Na2SiO3溶液中也会产生白色沉淀,A项不合理;图②中收集CO2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从左管进,收集NH3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气体从右管进,B项合理;图③为蒸馏装置,而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应用分液的方法,C项不合理;CH3CH2OH和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项不合理。
2.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Fe2+,故A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故B 正确;两者都表现还原性,故C错误;乙醇是非电解质,且与实验无对应关系,故D 错误。
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C。
盐酸易挥发,能和硅酸钠反应,A错误;草酸分解会产生H2O,B错误;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有H2S存在且已除尽,C正确;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会引起倒吸,D错误。
4.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B.碎瓷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C 解析石油在常温下分馏得煤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然后以重油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可得到石蜡油,A正确;碎瓷片作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石蜡油分解的速率,B正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C错误;石蜡油分解得到烯烃和烷烃,其中烯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浓硫酸的性质易错点解读附答案

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浓硫酸的性质易错点解读【考点精细解读】1.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熟记浓硫酸的五大性质(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酸性和难挥发性)及它们的应用,特别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和吸水性,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理清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物质中游离的水,可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可将有机物中的H、O以2∶1比例脱去。
3.注意“量变”引起的“质变”在理解浓硫酸与铜、锌、铁、铝以及与碳、硫等反应时,我们要动态地看待反应过程,例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开始是浓硫酸,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4.SO2-4检验的易错点(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
误将CO2-3、PO3-4、SO2-3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2-4。
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Pb2+判断成SO2-4。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2-4。
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2-4,而含Ag+或Pb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3)误将SO2-3判断成SO2-4。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2-4。
该错误是未注意NO-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Ba2++SO2-3===BaSO3↓(白色),3BaSO3+2H++2NO-3===3BaSO4↓(白色)+2NO↑+H2O。
【考点精确剖析】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典例剖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探究实验:①加热过程中发现试管底部有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②倒去试管中的液体后,将残余固体(表面含有少量浓硫酸)倒入少量水中,发现溶液变蓝;并有黑色固体残余;③将②残余黑色固体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并加热,固体溶解,溶液变蓝;④向③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CuSO4B.①中灰白色固体不可能含有CuOC.②中的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S或Cu2SD.④中所得的白色沉淀是BaSO3【答案】D【变式训练】选用如图所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解析】A【答案】A.甲为浓硫酸与碳发生反应的装置,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可通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确认,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A→F→E→C→D→B,故A正确;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丁装置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若丙中品红褪色,则乙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甲中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B错误;C.若丙中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二氧化硫没有除尽,二氧化硫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无法证明甲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故C错误;D.丁和丙都褪色,说明二氧化硫没有除尽,二氧化硫影响了二氧化碳的检验,不能根据乙中澄清石灰水不存在判断甲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答案为A。
浓硫酸理化性质

浓硫酸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
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 若将浓硫酸中继续通入三氧化硫,则会产生"发烟"现象,这样超过98.3%的硫酸称为"发烟硫酸"熔沸点98.3%时熔点:-90.8℃;沸点:338℃化学性质1.脱水性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浓硫酸的腐蚀性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浓硫酸如C12H22O11===12C + 11H2O2.强氧化性⑴跟金属反应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 + 6H2O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
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S + 2H2SO4(浓) ==== 3SO2 + 2H2O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2023届九年级前半期期中考试化学考题(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

选择题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有()A. 食盐、氯化钠、NaClB. 纯碱、碳酸钠、Na2CO3C. 火碱、氢氧化钠、NaOHD. 消石灰、氧化钙、CaO【答案】D【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食盐是氯化钠。
消石灰、熟石灰都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氧化钙是生石灰,化学式为,故选D。
选择题下表是人体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体液唾液血液胆汁正常pH范围6.6~7.10.9~1.57.35—7.457.1~7.3A. 唾液B. 胃液C. 血液D. 胆汁【答案】B【解析】试题溶液的酸碱性常用pH表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从表中看,唾液、胃液显酸性,且胃液的pH<唾液的pH,所以胃液的酸性强,故选B。
选择题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充分搅拌后,恢复到室温,所得溶液质量()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充分搅拌,氧化钙会和饱和石灰水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分减少,溶质减少,恢复到室温,所得溶液质量减少。
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充分搅拌,氧化钙会和饱和石灰水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分减少,溶质减少,恢复到室温,所得溶液质量减少,故选C。
选择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A. 石灰水B. 氢氧化钠C. 浓盐酸D. 浓硫酸【答案】AB【解析】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则该物质和空气中的成分要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A、石灰水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质量增大,故A正确;B、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大,故B正确;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质量增加,但吸水性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浓硫酸的性质(H2SO4)!!!

浓硫酸的性质(一)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8.4mol·L-1。
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二)特性1.吸水性(用来干燥非还原性气体、中性气体或酸性气体;不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H2SO4 + nH2O == 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Na2CO3·10H2O)中的水。
2.脱水性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理性质:因为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有机物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如C12H22O11—>12C + 11H2O3.强氧化性⑴跟金属反应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Cu + 2H2SO4(浓) === CuSO4+ SO2↑+ 2H2O△2Fe + 6H2SO4(浓) === Fe2(SO4)3+ 3SO2↑ + 6H2O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HNO3 +3 Cu 3 Cu(NO3)2 +4 H2O +2 NO
5.濃硝酸與濃鹽酸以體積比 1:3 可形成 王水, 可溶解 金 與 鉑
6.可製造黃色炸藥:三硝基甲苯(TNT)、硝 酸鉀做為黑色火藥與鉀肥料
醋酸的性質
1.無色刺激性的液體,極易溶於水中。 2.食用醋約含3 % ~ 5 %的乙酸 3.16.6℃以下的純醋酸可凝固成冰狀物,俗稱 冰醋酸 呈 中性 。
硫酸的性質
1.沸點高(300℃以上),呈油狀、有腐蝕性。 為化學工業之母 。 2.濃硫酸稀釋時,會放出大量熱量。故稀釋時, 以濃硫酸加入水中。 3.具有強烈的 脫水性 ,可使碳水化合物失去水, 形成黑色的炭 C12H22O11 12C + 11H2O
鹽酸的性質
1.氯化氫易溶於水(1:500)形成鹽酸水溶液,無色、 具刺鼻味。 2.氯化氫氣體與水蒸氣形成鹽酸白色酸霧,對眼睛 與皮膚有刺激性。 3.工業用的不純,含 鐵離子(Fe3+) 呈 微黃色。當清 潔劑。 4.不可與漂白水使用會產生氯氣。
B.以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不可燃、燃燒的火柴熄滅
反應式:
碳酸鈣+氯化氫水溶液氯化鈣 +二氧化碳 + 水
CaCO3 +2 HCl CaCl2 + CO2 () + H2O
酸類的共同性質:
1.酸性物質在水溶液 中會產生共同的氫 離子 ,以 H+ 表示
H2SO4 2 H+ + SO42- HCl H+ + Cl-
2.酸性水溶液可使:
石蕊試紙藍色 變 紅色 廣用試紙紅、橙或黃色 酚酞 無色 酚紅 黃色
3.多數酸性溶液可與 鐵(Fe)、鎂(Mg)、鋁(Al)或 鋅 (Zn) 等活性較大的金屬反應,產生氫氣。
Mg + 2HCl MgCl2 + H2﹔ Zn + 2HCl ZnCl + H2 4.酸性溶液可與 碳酸鈣 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硝酸的性質
1.為無色液體,具腐蝕性,為 國防工業之母 。 2.遇陽光會少量分解出 紅棕色 的 二氧化氮 氣 體,使溶液呈黃色,故以棕色玻璃瓶裝之。 3. 蛋白質遇硝酸呈黃色。
4.可與活性小的金屬作用 銅( Cu ): 濃硝酸 + 銅 硝酸銅 + 水 + 二氧化氮( 紅
棕色氣體 )
4 HNO3 + Cu Cu(NO3)2 +2 H2O +2 NO2
硫酸的性質
動畫:濃硫酸稀釋 A.滴濃硫酸於方糖放入方糖中方糖變成黑色的 焦炭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B.濃硫酸緩慢放入水中水溫升高濃硫酸溶於 水為放熱反應。 C.若反過來將水滴入濃硫酸中,則產生爆炸性飛 溅,非常危險。
動畫:酸的性質 動畫:鹼的性質
以指示劑判別酸鹼性
濃度不同的酸與鹼以指示劑檢測 觀察顏色變化
碳酸的性質
1.無色液體,常見於自然界中。 2.可由二氧化碳溶於水產生,例如汽水。
廣用試紙:依濃度不同而有不同顏色,濃度大反 應快。
石蕊試紙: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在Fra bibliotek性溶液中 呈藍色。
酚酞指示劑:在酸性溶液中呈無色、在鹼性溶液 中呈紅色。
鹽酸與物質反應
A.以鹽酸與鎂帶反應產生氫氣具可 燃性、有爆鳴聲、淡藍色火焰
反應式: 鎂 +氯化氫水溶液氯化鎂 + 氫氣 Mg +2 HCl MgCl2 + H2 ()
2HCl + CaCO3 CaCl2 + H2O + CO2
5.酸為電解質,可導電;具有腐蝕性 ;有
酸味勿嘗試。
6.濃度大的酸加水稀釋時,會放出熱量 ( 放 熱反應 ),使水溫上升 。
7.在水溶液中可完全解離成離子的酸稱為強 酸 ;反之只有少數解離的稱為弱酸 。
常見的酸
1. 硫 酸:H2SO4強酸 2. 鹽 酸:HCl強酸 3. 硝 酸:HNO3強酸 4. 醋 酸:CH3COOH弱酸 5. 碳 酸:H2CO3 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