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配筋计算程序
PKPM软件说明书-复杂楼板分析与设计软件SLABCAD

前言随着现代多、高层建筑的发展,结构体系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板柱结构、厚板转换层结构、楼板局部开大洞结构、以及大开间预应力板结构等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特殊结构,其楼板的受力是相当复杂的,传统的楼板设计方法已难以适应这些复杂工程的要求。
而且,以往的结构软件大多不能给出楼板的配筋结果,楼板的设计主要还是通过读取内力结果再用手工进行设计。
SLABCAD程序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开发的,它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各种复杂楼板进行分析,求出节点内力并进行节点配筋,并对相对规则楼板采用板带设计的方法进行板带配筋计算及裂缝、挠度、冲切验算,更好的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目录目录 (I)第1章简介 .. (11.1SLABCAD的功能 (11.2板带设计思路 (21.3适用范围 (21.4程序组成 (21.5主要文件列表 (31.6板带设计流程图 (4第2章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析与设计 (52.1前处理 (52.1.1 计算楼层 (62.1.2 参数输入 (62.1.3 楼板修改 (82.1.4 荷载输入 (102.1.5 支座沉降 (102.1.6 约束输入 (102.1.7 预应力筋 (112.1.8 生成数据 (112.2有限元分析计算 (132.3后处理 (142.3.1 荷载工况 (142.3.2 板挠度 (152.3.3 板弯矩Mx、My (172.3.4 板配筋和设计控制内力 (17 2.3.5 预应力板 (172.3.6 计算结果文本文件 (19第3章板带交互设计及验算 (20 3.1板带前处理 (203.1.1 截面划分 (203.1.2 参数设置 (213.2板带修改 (233.2板带计算 (243.2.1. 内力计算 (243.2.2. 配筋&验算 (243.3板带后处理 (243.3.1 板带类型选择 (24 3.3.2 截面显示 (243.3.3 内力结果 (253.3.4 内力包络 (26I3.3.5 配筋结果 (263.3.6 验算结果 (273.3.7 板带信息 (293.3.8 文本输出 (313.4板带设计技术条件 (32 3.4.1 板带划分 (323.4.2 截面划分 (343.4.3 内力计算 (343.4.4 板带设计及验算 (363.4.5 板带设计及验算应用简明实例 (45 第4章预应力筋的交互输入 (534.1概述 (534.1.1 程序概述 (534.1.2 技术条件 (534.1.3 使用说明 (644.2参数设置 (654.2.1 材料参数 (654.2.2 设计与施工参数 (664.3重绘图形 (674.4布索 (674.4.1 基本概念 (684.4.2 定位 (724.4.3 修改 (784.4.4 删除 (804.4.5 复制 (804.5线型 (814.5.1 线型定义 (814.5.2 线型布置 (834.5.3 线型删除 (834.5.4 线型修改 (844.5.5 线型复制 (864.6数据检查 (864.7等效荷载 (874.8层间复制 (884.8.1 标准层的层间复制 (894.8.2 非标准层的层间复制 (894.9文件保存 (894.9.1 “保存文件”菜单 (904.9.2 “存盘退出”菜单 (90第5章预应力板施工图和施工资料 (91 5.1“归并统计”菜单 (915.2“绘平面图”菜单 (92II5.3“绘定位图”菜单 (935.4“铺索顺序”菜单 (94第6章近期修改及常见问题解答 (95 6.1最新修改说明 (956.1.1 前处理修改 (956.1.2 核心分析程序修改 (976.1.3 后处理修改 (976.1.4板带交互设计及验算修改 (986.2常见问题解答 (99IIISLABCAD 第1章简介1第1章简介复杂楼板分析与设计软件SLABCAD 可完成板柱结构、厚板转换层结构、楼板局部开大洞结构、以及大开间预应力板结构等复杂类型楼板的计算分析和设计。
关于地下外墙计算及配筋建议

关于地下外墙计算及配问题规定《建筑结构设计常遇问题及对策》434关于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设计问题(SATWE 程序¾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外验算、配筋,程序按如下方式进行:¾1。
按单向板计算墙板上中下的弯矩,计算时取上下嵌固、和上端简支下端嵌固两种模型,取平均值设计;¾2。
按纯弯板设计、和压弯薄柱设计,两者配筋取大。
¾3。
按人防要求,验算延性比。
验算弯矩——白线按纯弯板配筋弯矩取上中下的大值按压弯配筋弯矩取上中下的大值,轴力取设计值地下外墙设计建议如下:1、如果有条件,地下外墙采用具有计算面外荷载的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这种模型可以考虑地下外墙四周的边界支承情况,配筋量会比传统计算减少25%左右;2、如果没有条件,也要针对不同的地下外墙支承情况人工调整。
3、关于最小配筋率问题,要区分地下外墙受力情况,区别对待;情况一:如果地下外墙本身受力情况就是竖向单向板。
那么竖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0.20%及45f t /f y 中的较大值,水平分布筋单面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0.15%,间距不宜大于150mm;注意此时水平钢筋应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
情况二:如果地下外墙本身受力情况就是双向板。
那么竖向和水平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不小于0.20%及45f t /f y 中的较大值,间距不宜大于150mm;4、水平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5、地下外墙与基础连接必须注明见11G101‐3 P58 (三)地下外墙筋在基础中的锚固或搭接交流沟通分享439图集注明:当图集有多种做法时,设计应写明在那页选用哪个具体节点。
当未指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按任意节点施工。
2014.12.10。
单向楼板配筋计算

单向楼板配筋计算单向楼板是指楼板在两个相邻方向上只有一个方向的配筋,通常在住宅建筑中采用。
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分为楼板自重计算、楼板活载计算、楼板产生的弯矩计算、楼板配筋计算和计算的验证。
1.楼板自重计算楼板自重计算是指根据楼板的净面积和楼板的材料密度计算楼板的自重。
楼板的净面积就等于楼板的实际面积减去梁的截面积。
楼板的材料密度可以查表获得。
2.楼板活载计算楼板的活载通常由人员、家具、冰箱、洗衣机等引起,可以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给出的活载值进行计算。
3.楼板产生的弯矩计算楼板两个相邻方向上的弯矩计算方法不同。
在较宽的方向上,根据梁和板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将楼板看作连续梁,采用一致均布荷载计算产生的楼板弯矩。
在狭窄的方向上,根据楼板自身的刚度,将楼板看作单自由度系统,根据活载位置的不同计算楼板的弯矩。
楼板配筋计算是指基于受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楼板所需的配筋面积和数量。
楼板的配筋通常包括主筋和腹筋。
主筋用于承受弯矩,而腹筋用于抵抗剪力。
主筋的计算通常采用梁的截面设计原则,根据楼板的弯矩和受压区高度计算出主筋的截面面积和受压区深度。
主筋的间距和直径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取。
腹筋的计算通常采用最大剪力的方法进行计算,根据楼板的剪力计算出腹筋的截面面积和间距。
腹筋的直径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取。
5.计算的验证计算结束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验证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楼板配筋的构造推算出楼板的抗弯承载力,与计算得到的弯矩进行比较。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楼板的最大剪力和腹筋的抗剪承载力进行比较。
以上就是单向楼板配筋计算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计算中,还应该考虑楼板的现浇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等因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楼板的受力分析应该细化到板的每一根梁的受力情况,以确保楼板在受到荷载时不发生破坏。
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

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单向板是指板的荷载主要作用在板的一个方向上的情况,通常采用单向配筋,即在板的一个方向上设置主筋,而在垂直方向上只设置少量的次筋,用来控制开裂和抗剪强度。
次梁是用来加强板的边缘部分,增加其刚度和承载能力的一种构造。
下面将分别介绍单向板和次梁的配筋计算方法。
一、单向板配筋计算:1.确定板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情况:根据板的跨度和荷载确定板的厚度和宽度,并确定受力情况,如受力边界、荷载类型等。
2. 计算开裂控制筋的配筋量:根据截面受拉应变和开裂控制要求,计算主筋的配筋量。
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s = (β1 * fctk,0.05* b * d) / (σs - 0.4 * fctk,0.05)其中,As为主筋面积,β1为开裂控制系数,fctk,0.05为0.05倍特征抗拉强度,b为板的宽度,d为板的有效高度,σs为主筋抗拉强度。
3. 计算抗剪配筋量:根据板的剪力以及抗剪设计公式,计算次筋的配筋量。
通常采用抗剪设计公式如下:VEd ≤ (VRd,max - VRd,cf)其中,VEd为设计剪力,VRd,max为剪力承载力的最大值,VRd,cf为剪力承载力的抗剪破坏控制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Rd,cf = VRd,c / γc + VRd,s / γs其中,VRd,c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VRd,s为主筋的抗剪强度,γc和γs为相应的安全系数。
4. 分布筋的配筋量计算:根据板的受力分布情况,计算分布筋的配筋量。
通常采用以下公式计算:Av,min = (0.12 * fctk,0.05 * b * s)/ (fyk / γs)其中,Av,min为分布筋的最小配筋量,fctk,0.05为0.05倍特征抗拉强度,b为板的宽度,s为分布筋的间距,fyk为钢筋的特征屈服强度,γs为安全系数。
5.检查截面尺寸:根据配筋量,检查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重新调整板的截面尺寸并重新计算。
二、次梁配筋计算:1.确定次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板的截面尺寸和边缘部分的受力情况,确定次梁的受力情况,如受拉或受压。
PKPM2010版-参数设置讲解

设计参数遍览——针对PKPM08版修改注:本文所述参数均以2010/03/04版本PKPM程序为准,其他版本程序可作参考。
一、结构模块PMCADPMCAD模块是后续模块TAT-8、TA T、SAT-8、SA TWE、JCCAD的基础,因此其数据的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模块数据、计算的合理性。
它的数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消除,不能带入后续模块。
这里需要定义的设计参数不多,也比较简单,要在后续模块里检查是否已准确传入。
楼板计算也在该模块完成。
主菜单①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设计参数1 设计参数1.1 总信息1.1.1 结构体系:按结构布置的实际状况确定。
分为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结构、砌体结构、底框结构、配筋砌体、板柱剪力墙、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剪,共13种类型。
确定结构类型即确定与其对应的有关设计参数,进入后续模块尚需调整。
1.1.2 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钢和混凝土、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和砌体。
一般按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选定结构材料即确定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
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非钢结构。
1.1.3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2.2条。
1.1.4 底框层数:仅在结构体系为底框结构才显亮,可填1、2、3或4;若选择其他结构体系则变灰。
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1.1.5 地下室层数:当用TA T、SATWE计算时,对地震力、风力作用、地下人防等因素有影响。
PKPM配筋结果绘制施工图详解

第四章施工图的绘制作为结构工程师,施工图就是我们的思想的表达,为了正确表达我们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画出良好的施工图那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节板钢筋图的绘制板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单向板指两边支承或四边支承时长宽比>2。
双向板指四边支承时长宽比<2。
单向板的配筋计算只需计算短跨方向的底筋,长跨方向的底筋和四边的负筋按构造要求,负筋长度从梁边到板内的长度取短净跨的1/4。
双向板的配筋计算需计算两个方向的底筋和四边负筋,负筋长度从梁边到板内的长度取短净跨的1/4。
第二节梁钢筋图的绘制图中代表钢筋配筋如上(此图涉及的平法表示见03G101-1图集)1、梁下部纵筋面积(418)=10.182cm >9.02cm 2、梁上部左端纵筋面积(420)=12.572cm ≈132cm 3、梁上部右端纵筋面积(420)=10.182cm >112cm 4、梁加密区一个间距范围内箍筋面积(双肢箍8@100)=1.012cm >0.52cm 5、梁非加密区一个间距范围内箍筋面积(双肢箍8@200)=0.52cm ≈0.52cm6、考虑梁高≥450㎜在梁侧面配构造钢筋4127、上下纵筋之间的距离要≤200㎜注意:取某轴线上所有梁归为一类b≥350采用四肢箍h≥450加腰筋;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400,规范规定梁箍筋间距大于梁截面高度的1/4,如果截面高度小于400,则箍筋最小间距得<100,【特别注意】那么如何进行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转换。
已知:假定在SATWE上显示的结果为GAsv-Asv0,即加密区的箍筋面积为Asv,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为Asv0,在SA TWE中输入的箍筋间距为100。
加密区箍筋:梁通常采用的是n肢箍,选用单肢箍的面积为A的箍筋,则双肢箍的面积为nA。
如果nA>Asv,则可以选用这种钢筋。
非加密区箍筋:换算成间距为200的箍筋,nAx100/200,n是因为选择n肢箍。
某工程板、梁、柱、基础结构计算

某工程板、梁、柱、基础结构计算1.上部结构荷载取值1.1、板厚取值及荷载计算㈠面层1、板底抹灰:20×0.015=0.3kN/㎡2、楼层板面装修荷载:20×0.020(找平层)+20×0.020(粘结层)+0.4(贴面荷载)=1.2kN/㎡当用于卫生间时增加0.5kN/㎡。
3、屋面、露台面层荷:q=20x0.02(板底抹灰)+11.0×0.09(水泥炉渣找坡层,根据屋面建筑找坡情况调整)+0.2(防水及保温材料) +20×0.020(找平层)+25×0.04(细石混凝土)=3.0 KN/m2 ㈢各种板厚恒载1、楼面:板厚取 110mm,130mm,150mm 恒载输入1.5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卫生间输入2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2、上人屋面:板厚取120mm,130mm 恒载输入3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露台: 板厚取120mm,130mm 恒载输入3kN/㎡(板自重程序自动计算)㈣楼面活荷载1.2、外墙、隔墙及栏板荷载1.2.1、外墙:墙厚190,根据国标煤矸石容重为13.0kN/㎡,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2、分户墙内墙:190厚煤矸石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3、100厚煤矸石卫生间,厨房隔墙: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4、100厚煤矸石房间隔墙:详细荷载取值见不同层高墙荷载取值表1.2.5、女儿墙荷载,玻璃顶线荷载:5.0 kN/m1.3、板厚取值及荷载1.3.1.P1恒载=面层板底抹灰0.3 kN/㎡+楼层板面装修荷载1.2kN/㎡+屋面、露台面层荷3.0 KN/m2+上人屋面板厚恒载3kN/㎡+绿化填土等3kN/㎡=10.5 kN/㎡1.3.2.P2楼面活荷载=8.0 kN/㎡2、板配筋结构计算按3.8×6.0m计算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按弹性板计算:2.1 计算条件计算跨度: L x=6.000mL y=3.800m板厚h=200mm板容重=25.00kN/m3;板自重荷载设计值=6.00kN/m2恒载分项系数=1.20 ;活载分项系数=1.40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均布荷载q=23.80kN/m2砼强度等级: C35, f c=16.70 N/mm2, E c=3.15×104 N/mm2支座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板底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纵筋混凝土保护层=15mm, 配筋计算as=20mm, 泊松比=0.20支撑条件=四边上:固定下:固定左:固定右:固定角柱左下:无右下:无右上:无左上:无2.2 计算结果弯矩单位:kN.m/m, 配筋面积:mm2/m, 构造配筋率:0.20%弯矩计算方法: 双向板查表---------------------------------------------------------------2.2.2.1 跨中: [水平] [竖向]弯矩 6.9 15.9面积 400(0.20%) 400(0.20%)实配 E12@250(452) E12@250(452)2.2.2.2 四边: [上] [下] [左] [右]弯矩 -33.0 -33.0 -24.3 -24.3面积 526(0.26%) 526(0.26%) 400(0.20%) 400(0.20%)实配 E12@210(539) E12@210(539) E12@250(452) E12@250(452)-----------------------------------------------------------------------3、柱配筋结构计算3.1竖向荷载:1.板自重荷载(6×3.8×0.2×25 kN/m3)÷4=28.5kN;2.均布荷载(23.80kN/m2×6×3.8) ÷4=135.66 kN.每根标准荷载P=28.5kN+135.66 kN=164.16 kN3.2柱截面设计(ZJM-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3.2.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1)已知条件:矩形柱b=300mm,h=300mm计算长度 L=4.40m砼强度等级 C30,fc=14.30N/mm2 ft=1.43N/mm2纵筋级别 HRB400,fy=360N/mm2,fy'=360N/mm2箍筋级别 HPB300,fy=270N/mm2轴力设计值 N=164.16kN弯矩设计值 Mx=100.00kN.m,My=0.00kN.m剪力设计值 Vy=50.00kN,Vx=0.00kN(2)计算要求:1.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裂缝计算-----------------------------------------------------------3.2.2 受压计算3.2.2.1 轴压比===A ⨯b h ⨯30030090000mm2=3.2.2.2 偏压计算(1)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混凝土规范》式6.2.7-1:b 1f E scu(2)计算轴向压力作用点至钢筋合力点距离 e:=-=-=h 0h a s 30035265mme 1004 ==e a m a x {20,h /30}20.0mm=+=+=e i e 0e a 609.220.0629.2mm(3)计算配筋 ==>=e i 629.2mm 0.3h 0⨯0.326579.5mm===N b 1f cb h 0b⨯⨯⨯⨯1.0014.33002650.5176588487N且N=164.16kN ≤ N b =588.49kN, 按照大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6.2.17:1f 因x=38.3mm < 2a s =70mm, 取x=70.0mm=A-1f744.23.2.2.3 轴压验算(1)计算稳定系数φ根据《混凝土规范》表6.2.15: 插值计算构件的稳定系数φ=0.903 (2)计算配筋, 根据《混凝土规范》公式6.2.15:-9取A s =0mm 2偏压计算配筋: x 方向A sx =1019mm 2: y 方向A sy =0mm 2轴压计算配筋: x 方向A sx =0mm 2: y 方向A sy =0mm 2计算配筋结果: x 方向A sx =1019mm 2y 方向A sy =0mm 2最终配筋面积:x 方向单边: A sx =1019mm 2 > ρmin ×A=0.0020×90000=180mm 2y 方向单边: A sy =0mm 2 ≤ ρmin ×A=0.0020×90000=180mm 2, 取A sy =180mm 2全截面: A s =2×A sx +2×A sy =2399mm 2 > ρmin ×A=0.0055×90000=495mm 23.3 受剪计算3.3.3.1 x 方向受剪计算剪力为零, 采用构造配筋: 箍筋最小配筋率: 0.40%由于箍筋不加密, 故ρvmin =0.4%×0.5=0.2%min3.3.3.2 y 方向受剪计算=-h0h a s3*******mm==-7.55=yλy=7.5 > 3.0, 取λy=3.0(1)截面验算, 根据《混凝土规范》式6.3.1:h w/b=0.9 ≤ 4, 受剪截面系数取0.25k N 0.25c f c b h0⨯⨯⨯0.251.0014.3300265284.21kN⨯==<=V y50.00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板配筋,普通大板、加腋大板,手册算法、有限元算法经济性比较

板配筋比较条件:5x5跨,8.4米跨度,恒载:25,活荷载:20,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HRB400 结论:加腋,腋长按1/6跨度,板厚250,板根部450,按手册算法(同按有限元,不考虑梁弹性变形),支座筋按计算配,底筋按计算值放大1.1倍双向板的计算方法选择(手册算法/ 塑性算法/ 有限元算法):程序提供楼板计算的三种算法。
手册算法是指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板的弹性薄板算法;塑性计算方法是按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中板的极限平衡法计算四边支承板;有限元方法是程序将把全层的所有楼板板块都按照有限元算法计算。
调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该块板,程序对这种板块自动划分单元并接着计算内力和配筋。
对于前两种的手册算法和塑性算法来说,各板块是分别计算其内力,不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因此对于中间支座两侧,其弯矩值就有可能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对于跨度相差较大的情况,这种不平衡弯矩会更为明显。
为了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小跨相连续的情况,全层所有板块均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该计算方法全层各板块内力在中间支座满足弯矩平衡的条件,同时也可以考虑相邻板块的影响。
有限元算法虽然费时较多,但是程序对楼板自动采用分区技术,忽略相距较远板块的影响,实际过程是分成若干互相重叠的小块板分别计算,因此即便是体量较大的平面也会计算较快,同时不管采用多么小的单元精细计算,容量也不会受限。
用户需输入有限元计算时单元划分的尺寸。
楼板有限元计算考虑梁刚度:在楼板有限元分析中,有考虑或者不考虑梁刚度两种方式。
不勾选此项则楼板计算不考虑梁刚度,在楼板有限元模型中只包含楼板单元,在梁跨中节点位置设有竖向支座。
勾选则考虑梁刚度,在楼板有限元模型中包含实际的梁单元,在梁的跨中节点不设置竖向支座。
需要注意的是,考虑梁刚度后,梁板之间都是按实际的刚度计算,交互定义的楼板边界条件不再起作用。
考虑用户设置的边界条件:考虑梁刚度后,梁板之间程序默认都是按实际的刚度计算,交互定义的楼板边界条件不再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2282
系数 My
0.07074
系数 My0
0.02843 4.65
系数 Myμ=My+μMx 设计弯矩 my=Myμql2 (KN·m/m)
11.57 设计弯矩 my0=My0ql2 (KN·m/m)
3.68 标准弯矩 myS=MyμqKl2 (KN·m/m)
9.17 标准弯矩 myS0=My0qKl2 (KN·m/m)
45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铰支/固定/固定/铰支/
注:板边长度取值方向参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相应计算模式
计算数据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 fc (N/mm2) 系数 α1
混凝土抗拉标准值 ftk (N/mm2) 板计算长度 l =MIN(lx,ly) (mm)
11.9 1.00 1.78 4500
Y向跨中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 M (KN·m)
5.33
钢筋直径 d (mm)
截面抵抗矩系数 αS=M/α1fcbh02 0.0700
钢筋间距 s (mm)
300 2.0E+05
2.1 0.7 C25
2.8E+04 80
0.918 0.20
0.02803 0.07550 0.03260
5.33 12.35 4.22 9.78
X向跨中裂缝验算
标准弯矩 MS (KN·m)
3.68
ρte=AS/0.5bh
σsk=MS/ηh0AS (N/mm2)
157.96
ρte实际取值(ρte≥0.01)
ψ=1.1-0.65ftk/ρteσsk
0.368
受拉区纵筋等效直径 deq=d/ν
应变不均匀系数ψ实际取值(0.2≤ψ≤1.0)
最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N/mm2) 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0=h-40 (mm)
ly/ lx
泊桑比 μ
弯矩计算
系数 Mx 系数 Mx0 系数 Mxμ=Mx+μMy 设计弯矩 mx=Mxμql2 (KN·m/m) 设计弯矩 mx0=Mx0ql2 (KN·m/m) 标准弯矩 mxS=MxμqKl2 (KN·m/m) 标准弯矩 mxS0=Mx0qKl2 (KN·m/m)
X向跨中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 M (KN·m) 截面抵抗矩系数 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 钢筋面积 AS=M/γSfyh0 (mm2)
4.65
钢筋直径 d (mm)
0.0611
钢筋间距 s (mm)
0.9685 200.1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AS (mm2) 是否满足
11.57
钢筋直径 d (mm)
0.1520
钢筋间距 s (mm)
0.9171 525.8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AS (mm2) 是否满足
X向支座裂缝验算
标准弯矩 MS (KN·m)
9.17
ρte=AS/0.5bh
σsk=MS/ηh0AS (N/mm2)
167.71
ρte实际取值(ρte≥0.01)
ψ=1.1-0.65ftk/ρteσsk
230.6 Y向跨中裂缝验算
是否满足
标准弯矩 MS (KN·m)
4.22
ρte=AS/0.5bh
σψsk==M1.1S/-η0.6h50Aftk应S/ρ(变Nte/σ不mms均k2)匀系数ψ10实8.14际.611取4 值(0受.2≤拉ρψ区te实≤纵际1筋.0取等)(m值效m(ρ直) t径e≥d0e.q0=1d)/ν
钢筋间距 s (mm)
γS=(1+(1-2αS)1/2)/2
0.9110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AS (mm2)
钢筋面积 AS=M/γSfyh0 (mm2)
565.0 Y向支座裂缝验算
是否满足
标准弯矩 MS (KN·m)
9.78
ρte=AS/0.5bh
σψsk==M1.1S/-η0.6h50Aftk应S/ρ(变Nte/σ不mms均k2)匀系数ψ10实7.96际.006取0 值(0受.2≤拉ρψ区te实≤纵际1筋.0取等)(m值效m(ρ直) t径e≥d0e.q0=1d)/ν
最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mm)
0.30
验算ωmax ≤ ωlim
Y向支座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 M (KN·m)
12.35
钢筋直径 d (mm)
截面抵抗矩系数 αS=M/α1fcbh02 0.1622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mm)
0.30
验算ωmax ≤ ωlim
X向支座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 M (KN·m) 截面抵抗矩系数 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 钢筋面积 AS=M/γSfyh0 (mm2)
8 150 335.1 满足
0.0056 0.0100 11.4 0.368
20 0.08 满足
10 100 785.4 满足
0.0131 0.0131 14.3 0.573
20 0.13 满足
8 150
γS=(1+(1-2αS)1/2)/2
0.9637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AS (mm2)
钢筋面积 AS=M/γSfyh0 (mm2)
最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mm)
0.30
验算ωmax ≤ ωlim
335.1 满足
初始数据
板上面荷载设计值 q (KN/m2)
8.08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 fy (N/mm2)
板上面荷载标准值 qK (KN/m2)
6.40
钢筋弹性模量 ES (N/mm2)
板厚 h (mm)
120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板x向长度 lx (mm)
4900 纵向受拉钢筋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板y向长度 ly (mm)
0.573
受拉区纵筋等效直径 deq=d/ν
应变不均匀系数ψ实际取值(0.2≤ψ≤1.0)
最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mm)
0.30
验算ωmax ≤ ω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