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炸酱面》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寻面记》的阅读附答案

《寻面记》的阅读附答案①童年一碗面,魂牵梦绕40年。
②人说北方面条南方米饭,生为地道的南方人,我却对小麦面情有独钟。
我曾经简单地把这归结为我天生的北方情结,在记忆的海里打捞,童年那碗面被不动声色地从幕后推到台前。
③四岁?五岁?老人的回忆不甚清晰,我通过他们零星的词句连缀成一个关于我童年生活的片段。
我和父亲到三伯家做客。
那时的人们普遍少油水,饥饿的肠胃对一切食物充满真实恳切的好感。
猝不及防,年幼的我和一碗拌面相遇。
翠绿的葱花,馋人的热猪油,油滋滋香喷喷光亮亮的一碗面,我双手捧碗,两眼发光。
父亲手持竹筷,小心地挑起两三根面,放到嘴边吹一下。
我的嘴巴已经急不可耐,凑过去,一口咬住了筷子,猪油的鲜香,酱油的酱香,在这些香里穿梭的葱花的气息,活泼泼地和我的味蕾相遇。
来不及咂摸其中的滋味,面条已被我吞下了肚,我的辘辘饥肠开始咕咕直响。
④一旁的三伯慈爱地看着我,明知故问:“孩子,面条好吃吗?”我腾不出嘴来回答,只顾点头。
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
⑤如今,父亲已经入土,慈祥的三伯已到肺癌晚期。
每次相见,我终究开不了口,求三伯再为我做一碗面。
我知道,那碗面,今生再也无法复制。
⑥一个人的旅行,也往往是寻面之旅。
我一直期待着,在万水千山的行走中,和一碗面不期而遇。
⑦到扬州,徒步五六个小时,游了瘦西湖后,我在大街上随心游走,寻觅一家有缘的面店。
就是它,素朴的门面,干净的桌椅,微笑的伙计。
“一碗扬州炒面,少放油。
”一会儿,它被摆到我面前,浇头的红椒、葱段、鲜笋、肉丝,都被切成寸把长的细条状,或隐或现在面条里,和谐而从容。
浇上醋,夹一筷入口,有麻油的香,有菜蔬的鲜;细细地品,有绍酒的绵,有白糖的微甜。
但那些外在的调味反而掩盖了面条的本味。
它不是我苦苦等待的那碗面。
⑧飞到重庆,尝担担面。
那时我已经习惯了素食,各式荤腥诱惑不了我的胃。
我拨开浇在上头的肉末,挑几乎不粘着肉末的细薄面条吃,酱香浓郁,咸鲜微辣。
我的嘴巴赞着它的好味道,我的心却还惦记着童年那碗面。
梁实秋《吃相》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人的饮馔之道(17 分)《吃相》梁实秋①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联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
这一道菜是这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当当响。
不但顾客为之快意,店主人听了也觉得脸上光彩,认为这是大家为他捧场。
这位外国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国内各地普遍的风俗,我告诉他我走过十几省还不曾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而且当场若无壁板设备,或是顾客嘴部筋肉不够发达,此种盛况即不易发生。
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恐怕亦不无发生的可能。
②《礼记》有“毋啮骨”之诫,大概包括啃骨头的举动在内。
糖醋排骨的肉与骨是比较容易脱离的,大块的骨头上所联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便觉不大雅观。
所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对于在桌面上进膳的人而言,啮骨应该是桌底下另外一种动物所做的事。
不要以为我们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拍响便断定我们的吃相不佳。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世界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是用手抓食的。
听说他们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则专供做另一种肮脏的事,不可混用,可见也还注重清洁。
我不知道象咖喱鸡饭一类粘糊糊儿的东西如何用手指往嘴里送。
用手取食,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
罗马皇帝尼禄大宴群臣,他从一只硕大无比的烤鹅身上扯下一条大腿,手举着鼓槌,歪着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贪婪无厌的饕餮相我们可于想象中得之。
罗马的光荣不过尔尔,等而下之不必论了。
欧洲中古时代,餐桌上的刀叉是奢侈品,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备刀叉随身携带,这种作风一直延至十八世纪还偶尔可见,据说在酷嗜通心粉的国度里,市尘道旁随处都有贩卖通心粉(与不通心粉)的摊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象是五股钢叉一般把粉条一卷就送到口里,干净利落。
③不要耻笑西方风俗鄙陋,我们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也是双手万能。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六)论述题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六)论述题部分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
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2.《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率先觉醒的时代新人,但是,在白话正文前的文言小引中,鲁迅为什么却要讲他病愈后“赴某地候补”?3.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冷峻彻骨的自审。
比如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都是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
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鲁迅这种自审的?4.“幻灯片事件”对鲁迅的心灵创伤一定是太深重了,对看客,对示众,鲁迅是一写再写,接二连三。
在《示众》中,夏日炎炎的街头,无聊的看客成了作家描述和讽刺的主角。
在《肥皂》中,四铭先生在街头充当了一回看客,看孝女乞钱,又听了别的看客的风言风语,淫欲萌动,特意买了珍贵的肥皂回家。
在《阿Q正传》中,阿Q被游街示众,看客们的眼神,让他想到了狼的眼睛。
在《祝福》中,祥林嫂在丧子之后,反复地述说儿子阿毛死于狼口的不幸,周围的人们,始则好奇,诱导她来述说,继则冷淡,不愿再理睬她,终则厌弃,纷纷避她而去,甚至嘲弄她。
“狂人”周围的人们,兄长、医生、乡邻,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他的迫害。
魏连殳的遭遇,在为祖母办丧事时周遭人们的关注和预测,他“发迹”之后无聊小报的窥探和吹捧,足以令人扼腕。
《风波》呢,更是一群无知民众对时代风云的一种盲目的远观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5.《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答案】D【解析】D.骊.歌(lí),惩.恶扬善(chéng)2.【答案】B【解析】B.提纲挈领3.【答案】D【解析】D.“琳琅满目”的意思是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一般用来形容书籍或艺术品,不能用来形容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等。
4.【答案】B【解析】B.此句没有严厉批评当下娱乐节目的庸俗不堪。
5.【答案】A【解析】A.错:错杂/通“措”,安放,安置。
B.比:均为“靠近,紧挨”的意思。
C.殚:均为“竭尽”的意思。
D.顾:均为“回头看”的意思。
6.【答案】C【解析】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答案】D【解析】做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文段所讲内容,然后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排序。
第③句是对文段开头一句的直接解释,故应排在第一位;第④句则是对第③句的展开说明,应排在第二位;第②句承接第④句,说明了造成食物钟紊乱的原因;第①句则接第②句,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恰好与文段最后一句话衔接。
第Ⅱ卷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8.【答案】(1)鸢飞戾天者(2)山山唯落晖(3)枯藤老树昏鸦(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示例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柳暗花明又一村示例二:桃花潭水深千尺吴宫花草埋幽径【解析】第(5)题注意诗句中必须带“花”字,且必须是七字诗句。
第一空所填诗句,“花”应在第二字;第二空所填诗句,“花”应在第三字。
9.【答案】A【解析】“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意思是“狂风停歇,枝头的花已落尽,沾花的尘土还散发着微微的香气”。
可知词作写的不是“初春花开之美景”,而是“暮春落花之残景”。
10.【答案】(1)①通“悦”,高兴②实在,的确(2)D(3)示例:君王希望自身省力就不要建这样高的台子,让人建了这样高的台子就不要怪罪别人。
(4)示例:要是非分明,不要遇到问题或者不如意时一味责怪别人,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要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
北京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北京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提防(dī)炫耀(xuàn)模样(mú)惩恶扬善(chěng)B.贮藏(zhù)刊载(zǎi)刹那(chà)高屋建瓴(líng)C.步骤(zhòu)允许(rǔn)哺育(bǔ)自给自足(jǐ)D.氛围(fèn)妥帖(tiē)笨拙(zhuō)断壁残垣(yuán)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愁莫展。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需要培养阅读兴趣,其次要长期坚持阅读训练,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C.放眼世界,我们发现其他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可供我们参考,可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3.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A.一般也不会引起大面积的海底地壳垂直升降变化B.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C.海底地壳一般也不会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D.海底地壳一般也不会引起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
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汪曾祺《闹市闲民》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闹市闲民汪曾祺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
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
一间屋,一个老人。
天天见面,很熟了。
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
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
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
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
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
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
——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
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
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
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
他有家,有老伴。
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
孙子已经上初中了。
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
他的女儿出嫁了。
外孙也大了。
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
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
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
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
一天三顿饭。
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
中午晚上吃面。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
抻条,或是拨鱼儿。
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
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
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
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
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
”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
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
黄酱,很少一点肉末。
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北京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政治1.“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
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区域性的相关知识。
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
这表明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①正确;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
这表明“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②正确;③中的“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2.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
这说明A. 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B. 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C.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D.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等相关知识。
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这表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
淄博专版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解题技巧】
语言赏析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理解和对文章
的感悟,解答该类试题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句式、表达 方式等角度赏析。
1.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 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给人启示;③对 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韵美,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要孤立地分析含义,否则答题要点就会不全面。
分析特殊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句段的位置。一般 情况下不同位置的句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地点;
②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③引出下文,为下
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2.中间句段的作用:①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 ②表达上,衬托(正衬和反衬);③内容上,扩展思路,丰 富内涵。
【答题模式】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准确运用,能让平淡的句子增色 添彩,韵味无穷。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
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能强调所要
描写事物的特点。 【答题模式】××(关键字词),××××(字词的语境 义),××××(作用)。
困惑
着急(惋惜)
考点二 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例 在①②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京炸酱面的名 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18分)
北京的炸酱面
刘齐
①北京的炸酱面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
那时我在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面。
本来母亲做的已经不错了,我们吃得也快活,但幼年在北京住过的父亲仍不满意,认为没有北京的地道。
我心想,北京人跟毛主席紧挨着,又有长城又有天安门,还能吃到比我们这个更棒的炸酱面,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难怪户口那么金贵。
②长大看电视剧《四世同堂》,那里面有几个北京老爷子一起吃炸酱面,吃得踢里吐噜的,我在电视外面都替他们香得不行。
各种书里也有不少赞誉,给人的总印象,北京除了烤鸭、涮羊肉等菜肴名震中外,主食方面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堂堂炸酱面。
说它是主食,似乎不妥;因为它还配有许多小花样,不就菜也能吃得很好,故应叫主副兼备的吃食。
据说,老北京人对炸酱面格外青睐,平时舍不得惊动它,重要时刻才肯拿来派用场。
炸酱面在北京众多面条中风头最健,简直可以评为京面。
③现在我也有了北京户口,走大街穿小巷,上商店入公厕,都有自豪感。
北京的风光养我眼,北京的伙食养我身,我特别感激。
但对北京的炸酱面却再也不敢钦佩,确切说,不敢钦佩炸酱面里的那个酱。
④面是没的说,手擀的,筋筋道道的,一碰到牙,牙就高兴。
菜码也无可挑剔,黄瓜丝,水萝卜丝,其他丝,外加豆芽、豆瓣等,赤橙黄绿,清凉可人。
还有老醋,还有辣油,还有白嫩爽滑的蒜瓣,万事俱备,千军待发,只欠那个酱了。
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亘旦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⑤如果我只在一家饭馆遇到这种酱,我会要求自己看主流,识大节。
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小伙计特意穿着老式服装,用朴素而精致的青花瓷碗盛酱,用谦卑而骄傲的京腔高喊“来了您呐”“慢用了您呐”——面对这一切,我变得十分困惑,主流观就有些动摇。
⑥炸酱面以酱成名,兵熊熊一个,将(酱)熊熊一窝,酱的责任极其重要。
历史也悠久,几千年以前,古人还没发明涤棉、味素、塑料盆呢,就已经做得一手好酱了。
一千四五百年以前,北魏一个老干部贾思勰,给“齐民”也就是平民百姓,写了一本流芳千古的实用性名著,里边专门有一节讲怎样做肉酱。
贾先生特意嘱咐说,要割取刚宰杀的新鲜肉,去掉肥肉,
剁得细碎一些。
如若与肥肉混在一起,会使酱变得油腻(“取良杀新肉,去脂,细锉”“合脂令酱腻”,出自《齐民要术·作酱等法第七十·肉酱法》)
⑦我们家乡的现代人在做酱方面更有两下子。
前一段,我在锦州、沈阳一些默默无闻的小馆子吃炸酱面,酱都是现吃现炸,热腾腾的,香喷喷的。
花样也多,有鸡蛋酱、肉酱等。
肉酱里不但有肉(是新鲜的瘦肉丁),还有青辣椒,有时有豆腐干、豆腐泡。
酱往往也是东北大酱、甜面酱或豆瓣酱的复合体,多样香,不像北京那些店,仅由当地黄酱独霸一方。
⑧我无意以家乡的好处来贬低炸酱面,我只是为它着急,就像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名家惋惜一样。
北京多好啊,名胜古迹比炸酱面里的菜码还多,老北京话的意味比手擀的面条还长,怎么那个酱就那么徒有其名,让人泄气呢?
⑨或许这些年,我仍像一个初入皇城的外地人那样,只在北京的表打转转,一直没有发现真正的好酱,而该酱矜持地躲在三进四进的深宅大院、十层二十层的高楼大厦里,与一些熟知其妙的人物悄悄欢乐。
⑩或许,被前人无数次夸奖过的那个酱,原本就是我现在所见的模样,只是今人发展太快,口味太刁,已经吃不出多好的滋味了。
(《舌尖上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6月)
15.请根据提示,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我”对北京炸酱面的心理感受,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钦佩]一[ ]一[ ]一[ ]一[释然]
16.在①②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京炸酱面的名气?有什么作用?(4分)
17.本文语言诙谐、风趣。
请根据语境,品味下面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1)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亘旦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2)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
18.本文题目是“北京的炸酱面’’,文章不仅仅是写北京炸酱面存在的问题,读罢全文,你还读出了哪些更深长的意味呢?(2分)
19.请从生活中选择一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借鉴文中第④段写一段话,要融进你的独特感受。
(100字左右)(3分)
答案:
15.困惑着急(惋惜)泄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解答本题,要先通读全文,按照文意可将文章分层,再概括每层的层意,分析作者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
16.①历史悠久;②父亲的认可;③电视剧、书中的赞誉;④老北京人的青睐。
作用: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②欲抑先扬,与下文中作者对现在的北京炸酱面的态度形成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
解答本题,要从文章①②段中寻找答案,再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7.(1)作者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色、味等方面对酱进行了一番挖苦,语言诙谐风趣,读来令人捧腹。
(2)“理直气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北京人对“酱”的自信与夸耀,体现了“酱”在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语言及分析表达效果。
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从语言“诙谐、风趣”方面入手进行赏析即可。
18.示例:一些传统的东西,在葆有自己的独特优点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
解答本题,要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延伸,解读文章的言外之意。
作答时要注意扣合主旨,语言通顺。
19.示例: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外形圆而色黄,正面洒满白芝麻,背面酥孔密布,薄如秋叶,形似满月。
入口即碎,香满口腹,酥脆异常,久嚼不腻,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
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日常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物,仿照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多角度描述其特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