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蜡烛的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变化现象、变化原因以及相关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蜡烛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蜡烛的实验,如点亮蜡烛、吹灭蜡烛等,但对蜡烛的变化原因未必有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变化现象,知道蜡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和变化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蜡烛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点燃和熄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蜡烛的变化现象: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记录下变化现象。

3.分析蜡烛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蜡烛变化的规律,归纳出相关科学知识。

5.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蜡烛的其它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燃烧:点燃 - 火焰 - 烟雾2.熔化:受热 - 融化 - 滴落3.温度升高4.氧气参与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可以从颜色的变化、产 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 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面粉做成馒头
物质的变化
形态的变化
铁水变钢锭
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树叶颜色变化
物质的变化
形态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变化

意安全,切忌乱移动加热后的

蒸发皿,同时尽可能远离人和

物,以防烫伤。
加热蜡烛
1.点燃蜡烛观察烛焰。 2.观察蜡烛燃烧时,石蜡由固态变成 液态的过程。 3.用干燥的烧杯罩于烛焰上。 4.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烧杯杯壁罩于烛 焰上。 5. 将一只白瓷勺子底部靠近蜡烛火焰 上方。 6. 观察蜡烛熄灭后,石蜡由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
2.压瘪易拉罐。
探究常见物质的变化类型
3.在纯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探究常见物质的变化类型
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 化
观察点燃前的蜡烛
1.直接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形态、质地等。

3-1 蜡烛的变化

3-1 蜡烛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2.怎样辨别物质变化的类别?
我们周围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形态(包括大小、形状、物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
改变、产生气泡或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来判断物质的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类别的依据: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2.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加热。
3.等蜡块完全熔化了,就停止加热。
4.仔细观察燃烧皿或小钢勺内蜡块的变化情况。
★在加热、冷却蜡块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加热、冷却蜡块过程中,蜡块的变化情况:
(1)加热前,蜡块是 固 体状态的 。
(2)加热时,蜡块由 固 体熔化成了 液 体。
(3)冷却后,蜡块由 液 体凝固成了固 体。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颜色变化,产生新物质
四、本课总结
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2.怎样辨别物质变化的类别? 3.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有一种变化吗?
1. 蜡烛的变化
一、物质变化的分类。
1. 物理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的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等。 2.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燃烧、树叶变颜色等。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产生气泡
2.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们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变化?
实验活动 1.让鸡蛋遇到白醋
变化种类
理由
2.压扁饮料罐
3.让碱遇到白醋
4.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5.把白糖加热至熔化 6.把白糖加热至焦黑
根据所做实验的情况,说说物质变化的种类和理由。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蜡烛的变化(课件)

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蜡烛的变化(课件)

在 实 验 中 ,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变化吗?
烧杯内壁上会有水雾出现。
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 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会有变化 吗?
会有变化,本来透明的烧杯 会变得模糊,烧杯内壁上会 有一层白色固体出现。
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 ,它的底部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燃烧前,这张纸是白色固体,片状。 燃烧时 , 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 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 大量的热。 燃烧后 , 就全部转化成 黑色粉末状固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张纸在 燃烧后变成了不一样的物质,同时还发 出了大量的光和热。纸的主要原料是植 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 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 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探索
探讨物质的变化分类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 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 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 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 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制作蜡烛: 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 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 固体。 点燃蜡烛: 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 底部有黑色烟灰。
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点燃纸片: 纸片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 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 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

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一):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小刀、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镊子、白醋、生鸡蛋、大碱、易拉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齐说当天的天气)天气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呢?(它是不断地在变化的)。

同学们再仔细的想一想,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自身都有什么变化呢?(3——4名学生进行发言,说出自己的变化)我们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变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例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利用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并进行分类1、展示蜡烛(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蜡烛),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要想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哪些方法?(讨论后,进行汇报)2、那么,同学们假设一下,用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蜡烛会发生哪些变化?【蜡烛的变化实验报告】3、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做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学生们要经过讨论,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汇报。

4、根据学生制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之前,教师制作温馨提示,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小组每一名学生都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每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报告单,其他同学填写好书后73页的活动记录)5、实验过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5蜡烛的变化
你知道“蜡烛成灰泪始干”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蜡烛的特点
壹 蜡烛有什么特点? 贰 易燃 叁 易碎 肆 光滑 伍 较软
研究蜡烛
加热
切割
如果要使蜡烛发生 变化,你会有哪些
方法?
点燃
“加热蜡烛”的实验:
“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
把小块蜡烛放在 蒸发皿里。
点燃酒精灯,用 酒精灯给铁架台 加热几分钟,看 看蜡烛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蜡烛
总结:
蜡烛熔化成腊油,冷 却后又凝固成蜡块,
没有产生新物质 。
加热蜡烛------
01
05
02
04பைடு நூலகம்
03
点燃蜡烛-----
蜡烛燃烧会产生新的物 质 ——烟。
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下雨 瀑布落下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电热丝升温 钢铁生锈
展示交流
物质变化 冰山消融 钢铁生锈 电热丝升温 木炭燃烧
变化现象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颜色:银白色 红棕色
温度从低到高
颜色:灰黑
红或白
亮度:变亮了
发出白光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
变化中有没有 新的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有新物质二 氧化碳生成
给物体的的变化分类
像蜡烛熔化这样、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 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块 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自由活动——面塑
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或使其产生新的物质。 我们去找一找,试着做一做。

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地运动、不断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变化。变化时没 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 地变化。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 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 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 成。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一定伴 化叫做化学变化。 随有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 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 石蜡蒸汽。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 化。 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
水的三态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 质的变化。
依据:只是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者 之间的转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形态变化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鸡蛋变熟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冒泡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产生新物质变化
将白糖加热至融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实验记录表:
物质 名称 实验 方法
我看到的现象
是否产生 新物质
结 论


加热蜡烛熔化变成蜡 没有新物 形态变化 加热 油(液体),冷却蜡 质产生 油变成蜡块(固体)。
点燃
实验现象:
加热
固态蜡块 液态蜡油
冷却
实验结论:无新物质生成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叫物理变化。
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将一只内壁刷有清石灰 水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 焰上方,观察杯壁的石灰 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记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性,本次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经历“问题——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科学学习全过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合作性学习法。
课前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 Nhomakorabea快、白糖。
教学内容
1、蜡烛的变化
课型
探究
授课时间
2016.9.28
教材简析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看书74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1、蜡烛的变化
操作现象特征
加热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燃烧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生成新的物质
课堂练习
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
另一类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2、将蜡烛放在铁盘中,加热时,蜡烛会,停止加热,冷却后,则会。
3、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或、
等现象表现出来。
4、将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石灰水中出现了的浑浊。(填颜色)
5、根据你的学习,为下列现象分类:
(1)早晨爸爸给小明做早餐,一个生鸡蛋变成了熟鸡蛋。
3.学生讨论,回答。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7、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8.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9.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10.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11.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综合科校本教研
——备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个人探究
集体交流
一、导入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这些现象中,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是;有一些现象中还产生了新的物质,包括。
教学后记
及反思
(2)馒头店里的师傅用发酵粉将面粉做成了馒头。
(3)树叶的颜色由变成了枯黄色;
(4)钢铁厂中,工人把钢水变成钢锭;
(5)停电了,小明拿出火柴盒点燃了一根火柴;
(6)夏天的时候,河水下降了。冬天到了,河里结冰了,到了春天的时候,冰又化了。
(7)小明不小心把盐酸滴到了石灰石上,冒起了气泡;
(8)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出现了白色的浑浊。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
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
4、小组讨论汇报。
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蜡烛三态变化中的液态和固态有一定常识的积累,对燃烧比较理解,但燃烧后形成的物质只有感性认识。六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较前有较大变化。动手能力也有较比提高。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更为细心,使其养成较好实验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