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优质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探索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蜡烛样品若干。

2. 实验仪器和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样品,让学生描述蜡烛的外观特点。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蜡烛有什么作用?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如石蜡、蜂蜡等。

2.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的燃烧速度、火焰形状等。

3.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蜡烛的火焰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如模具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蜡烛。

4. 提问:你们制作蜡烛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四、探究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变化过程,如融化、凝固、燃烧等。

2. 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提问:蜡烛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等。

2. 提问:你们认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使用蜡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当。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蜡烛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2. 掌握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的了解;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烛、点火器、实验台、手套、实验杯等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火的形态,并与蜡烛的关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30分钟):a)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蜡烛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组成。

b) 实验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蜡烛实验,并指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i. 将蜡烛放在实验台上,点亮蜡烛。

ii. 学生观察蜡烛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iii. 学生猜想蜡烛的变化原因,并进行讨论。

iv. 温馨提示:学生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以免烫伤。

c) 实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蜡烛的变化原因,并解释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3. 总结(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并复习学生的笔记。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 拓展(10分钟):a)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材质的蜡烛,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蜡烛的特点和用途。

b)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小实验,探究不同材质蜡烛的燃烧特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c)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和结果。

六、教学延伸:1.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蜡烛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燃烧特性;2. 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3.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身边其他现象。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是不是每天都是晴天呢?这说明天气是在变化的,其实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自身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生:身体长高了、长胖了、变强壮了,知识增多了。

师:我们的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世界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看一看蜡烛有哪些特点?把你们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用多种感观对蜡烛进行观察,例如用手摸,用鼻子闻,用眼看等,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生:蜡烛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易变形。

(蜡烛是白色的,呈圆柱体。

蜡烛由蜡油和中间的蜡芯构成。

蜡烛摸上去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第一次闻上去没有什么味道,细细再闻的话,有一种说不出的味)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呢?切割、加热、点燃师问:如果用刚才的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蜡烛会发生哪些变化?(讨论交流)4、以上是我们的猜想,如何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做实验)做实验是常用的验证真理的方法,下面,根据刚才自己的猜想,结合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实验器材,制定出本组的实验方案。

5、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

(找学生说出本组的实验步骤)6、各小组根据汇报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第五课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3.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第一个实验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三个实验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李绍明)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李绍明)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老纳完小李绍明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蒸发皿、石棉网、大烧杯、白醋、鸡蛋、易拉罐、水、白纸、澄清的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创设情境: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蜡烛,当用它来照明时,一会儿,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如果老师不小心把这支蜡烛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你们的身高变化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呢?这说明有的变化是缓慢的,不容易被发现,而有的变化却很明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二、明确学习目标1、能从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的类型。

三、预习反馈1、你对蜡烛有哪些认识?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发光、发热、变短、切断、点燃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四、合作探究(一)探究蜡烛的加热变化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组长领材料,分组观察。

并完成表一的内容。

3、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学生讨论:蜡烛的特点4、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师综合学生发言后板书:切断、点燃、加热……5、谈话:下面我们就来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法来试一试。

在实验前请大家猜测一下:加热以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验证?学生发言,交流猜测结果。

6、谈话:在做这个实验之前老师想提几点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看黑板。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试验记录;能尝试是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了御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科学知识: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师: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化:草木生长、生米煮熟、水滴石穿 ...... 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开始我们就以蜡烛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研究物质的变化1、研究蜡烛的变化师:认识它吗?(出示蜡烛)生:认识,蜡烛。

师:蜡烛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

主要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手感等方面加以描述。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静态的特点,关于蜡烛的变化,你能试着说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点燃,可以加热熔化,可以切割,可以压扁,等。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蜡烛的变化。

师:如果采用同学们的方法,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生:加热蜡烛,蜡烛会熔化,变成蜡油。

师:也就是说蜡烛变成了液体状态,是吧?生:对。

是:点燃蜡烛会有什么变化?生:蜡烛会越烧越少,最后会烧没了。

师:切割蜡烛又会有什么变化?生:变短。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然了,这也是咱们的猜想,如果想要知道咱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生:做实验。

师:对,做实验是解决我们的科学问题有效的探究方法。

老师呢也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现在开始。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有哪个小组想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分享方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有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有动物的出生、长大、死亡……你还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2.研究物质的变化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了解蜡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总结出蜡烛的特点:光滑、硬、容易断、易碎等)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
(2)加热蜡烛
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交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能设计一下这个实验应怎么操作呢?(分组设计实验)下面就请各组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里的蜡烛进行加热,注意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各小组都已发现蜡烛受热后产生的变化了,接下来请各组用盖帽熄灭酒精灯,观察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及时记录。

指导小组汇报观察加热蜡烛的现象:加热后蜡烛变成可以流动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蜡烛。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课件)
(3)燃烧蜡烛
师:当蜡烛被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

生交流。

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

”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投影出示三组实验,指名读明确要求,提醒学生注意烧杯的拿法,可让学生示范,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发扬小组间互助合作的精神,来分组完成这三个实验,最后再将你们小组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好吗?在小组长的安排分工下,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注意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各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壁为什么会出现雾气?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皿底为什么会变黑?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蜡烛燃烧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水、二氧化碳、黑碳……)。

(4)分类变化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刚才我们把蜡烛受热熔化成液态的蜡油,冷却又凝成固体的蜡烛这种现象叫做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那现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又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1页,谁来读一读文中的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能不能变回去了?
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从蜡烛身上了解到物质的奇妙变化有两类,下面就请同学们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课件出示)小组汇报交流,指导学生重点阐述根据什么现象来辨别的。

师:除了以上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外,你们能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再列举一些事例呢?生交流
4、巩固小结:指名生汇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5.课后拓展
师:课后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实验,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并辨别是属于哪一类变化及相关依据,下节课请你们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