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1月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1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1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务必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2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2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减少犁耕依赖B.经营更趋市场化C.注重精耕细作D.生产日趋专业化26.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
今小商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
”可见其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C.关注商业流通D.提出农商皆本27.《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28.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广东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

广东省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
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A . 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B . 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C . 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D . 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2. (2分) (2019高一上·翁牛特旗期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从中可以看出()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3. (2分)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 . 由官府控制B . 不受官府的干预C .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 .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4. (2分) (2019高一上·阜新期中)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
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A .B .C .D .5.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
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被下属机关承认。
这反映了()A . 三省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 . 政事堂会议决断军国大政C . 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 .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议决6. (2分) (2020高一下·宝鸡月考) 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①设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一一商代②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的素纱禅衣,重量仅有49克---西汉③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宋代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明代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7. (2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 “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2021佛山一模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版

佛山市2020-2021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17.(14分)(1)误区1认为科举制对寒门子弟和女性不公平。
认识: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科举制规定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体现了公平。
妇女在古代无权无地位是古代社会性质所决定的,与科举制无关。
误区2认为科举制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认识:蒲松龄是个个案,不能以偏概全。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足信。
误区3认为科举制造成明清以后的科技落后。
认识:宋朝科举制盛行,而印刷术、指南针最终完成宋代。
中国科技在明代以后落后于西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
(2)评析:孙中山认为科举制举选拔人才具有公平性,是古代中国独创的,以政府名义恢复考试制度。
这是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文化精华的结果。
反映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追求民主的强烈愿望。
评分说明:(1)每个材料观点1分,批驳2分。
共三个观点和批驳,得9分。
(2)评析分三层:是什么2分,为什么2分,怎么样1分。
试评意见:(1)每个误区3分,分两个角度给分,即:误区是什么?(1分)认识?(2分)误区一:“寒门子弟”和“女性”给1分观点:一定要答科举体现公平公正误区二:科举制压制人才,造就迂腐,给1分观点:科举前期能选拔人才,后期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选拔,给2分误区三:认为科举制造成明清以后的科技落后观点:科举并非造成科技落后的唯一原因,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给2分。
(2)是什么?(2分)科举制的作用(选拔人才、公平)1分;政府态度(恢复考试制度)1分。
为什么?(2分)中西文化的结合补充:联系背景、目的及人才选拔的相关内容,如:人才选拔制度不够完善;选拔适合近现代人才等。
怎么样?(1分)补充: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避免任人唯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举制的创新)等。
18.(14分)(1)演变:①重商主义政策、②自由贸易政策、③国家干预政策(凯恩斯主义)、④混合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
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金国平:《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中关于“松江布”的记载及其吴语词源考》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南京布”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B.“南京布”的产地是松江地区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D.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较为发达
5.新文化运动经历了由“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到“新旧文化的调和”再到“多元文化并存、进而重组”的过程。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
B.法国的共和政体得到了巩固
C.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
D.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11.下表: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
年份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
材料二 现在的“唐装”基本上是以清末的对马褂为基础,经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为什么不把“唐装”称为“满装”呢?一是因为马褂也不纯粹是满族人的服装,它是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二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被公认的“国服”是中山装。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
——据夏目晶子《“唐装”的流行及其背景》等整理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1月大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1月大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糅合佛道,白成体系25.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间间,多以诗酒玩世。
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
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
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上述现象反映出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C.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D.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26.洋务企业中最大的纺织厂——华盛纺织厂曾经多次招商承包,但常有承包商反映承包手续复杂,承包时往往物料不齐,设备不齐全。
这反映出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 B.洋务企业内官商勾结现象严重C.体制落后阻滞企业持续发展 D.洋务企业依靠政权与民争利27.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B.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触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28.根据苏联军事顾问加伦提出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军队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同时用部分兵力监视和防备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待两湖战场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之敌;最后,集中兵力北上,统一全中国。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
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
这一活动A.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B.反映了士族阶层的崛起C.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D.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2.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
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
这一做法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B.利于防止决策失误C.提高了办事效率D.加强了中央集权3.下表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
这说明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4.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5.18世纪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中欧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称。
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都进行了评估。
这一现象表明A.中欧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B.中欧之间交流不对称C.西方为向中国扩张作准备D.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严重6.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
这说明罗马法A.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B.受到宗教神学束缚C.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D.强调社会道德教化7.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
21届高三文科综合一诊模拟考试试卷答案

1 / 32021届2020—2021学年上期文科综合一诊模拟测试答案 地理参考答案选择题——CAC BCD DBA BC1.C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冬季会结冰、春季淡水资源缺乏,所以是该灌溉技术最适合推广的地区,C 选项正确。
2.A 在冬季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灌溉, 并在冬季低温作用下迅速冻结成咸水冰,春季气温回升,咸水冰融化,高矿度咸水先融化先入渗, 低矿化度微咸水和淡水后融化后入渗,对土壤盐分具有较好的淋洗作用, A 选项正确。
3.C 土地盐碱化地区淡水资源缺乏,该技术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土地进行灌溉,可以减少引用淡水灌溉,减少引淡淋盐,能缓解淡水资源的短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所以C 选项正确。
4.B 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此后出生率降低、少儿占比降低,导致2040年之后步入老年的人口数量少,所以B 选项正确。
5.C 2040年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压力会相对减缓,所以C 选项正确。
6.D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延迟退休年龄,可降低老年抚养比;我国目前实施的“二孩政策”,仍属于计划生育;提高工资薪酬不能解决老年抚养比逐年增加的问题;国际人口迁移不能使一国老年人口占比下降,所以D 选项正确。
7.D 海南省降水丰富,受雨水影响地面潮湿,基座中空、高出地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潮,D 选项正确。
8.B 船型屋顶位于海南,屋顶呈拱形有利于削减风力、抵御台风;蒙古包顶呈圆形,可以削弱风力,减小掀顶威胁;傣族竹楼、苗族高脚楼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羌族碉楼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所以B 选项正确。
9.A 屋顶用茅草覆盖,高温多雨的气候容易腐烂,5~8年需要翻新一次;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如果是大风、暴雨造成损害,那么每年都需要翻新,所以A 选项正确。
10.B 雅丹地貌主要是在定向风沿裂隙不断吹蚀下形成的,因此,盛行风向应与地表形态的分布平行,根据景观图及其位置所示,雅丹地貌呈西北——东南走向,且迎风一侧受风力侵蚀比较圆润,推测该地盛行西北风,所以B 选项正确。
2021年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试题 含解析wuming

2021年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试题含解析wuming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请把答案填入第3页的空格内)1、“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这形容的是(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六部制【答案】A考点:分封制。
古代中国的“天子”、皇帝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由此符合材料含义的是分封制。
2、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答案】A考点:三省六部制。
材料中唐太宗意指中书根据我的命令臣表旨意,门下的人却诺诺没有意见,得过且过,无一谏言的人,这是什么道理。
实际是在说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作用是A。
3、“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
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土地国有制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D.盐铁专卖政策【答案】C考点:土地私有制。
从题干中“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可知“它”指的是土地私有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土地兼并没有联系,故排除。
4、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与中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比较。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方便了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流,故选C;ABD 均不符合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故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1月一模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论语》记载,冉有陪孔子访问卫国,冉有对卫国如何管治众多人口心生疑虑,孔子认为应“富之”然后“教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激烈
B.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C.孔子先富后教的治国思想
D.经济繁荣促进人口的增长
2.据表1可知,这一演变
A.是政府有组织简化的结果
B.是古人在频繁使用中简化的结果
C.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
D.反映了由象形到线条笔画的趋势
3.表2.唐宋时期货币流通数量统计表
这表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特点是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B.南北经济重心转移
C. 陆路对外贸易畅顺
D.街市制取代坊市制
4.明初,为了防止倭寇伪装商人入境,政府创立了新的朝贡贸易制度,并规定,凡外国来华的朝
贡使团和贸易商人都由新设立的“市舶提举司”管理。
该制度
A.严格限制了外国人来华
B.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
C.导致中国贸易长期入超
D.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5.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中“新式工业的出现是对西方冲击的反应,但就每项工业的产生来说,
都不是来自西方的意愿,而是中国人努力的结果。
”据此判断,该学者研究近代中国时
A.支持欧洲中心论
B.反对“冲击—反应”理论
C.主张中国中心论
D.注重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
6.1902年成立的《大公报》对当时的学堂体育教学给予极高的关注。
如,广泛报道体育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