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一、煤炭资源分布特点1、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5.5%,资源十分贫乏。
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
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
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
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
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煤炭资源分布概况及运输途径

溶性可磨性好、哈氏可磨指数多在80以上,晋城市煤炭质量得天独厚,
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固定炭高,发热量高,热稳定性高,低
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份、粘结性强,其中大同煤
田弱粘结煤以硫分和灰分低、发热量高而享誉中外,河东煤田离石
柳林、乡宁矿区的低硫低灰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的“精粉”的水煤田,
晋城矿区的“兰花炭”更是闻名遐迩,省内各地煤炭特征:大同市
所产侏罗纪弱粘煤以“三低一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为主,质
量指标如干基全硫一般小于1.0%,干基灰份小于16%,干燥无灰基
煤炭市场分析报告
1、煤炭市场情况分析 2、各省市情况具体分析 3、各省市运输费用分析
2
据全国第二次煤炭预测资料,埋藏深度在1000M 以内的煤炭总资源,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 地区资源量占94%,而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省 份,就占了总资源量的81.3%,以南14个省份,煤炭 资源量反占全国的6%左右,其中云贵川三省又占了 14个省份总储量的90%,全国4个特大型煤田,鄂尔 多斯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华北煤 田,均位于西部和北部地区。
1.8%,全省含煤面积6.48万产方公理,约占全省国土面积40%。煤
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方大煤田和
浑源,繁峙,五台垣曲,芮城,平陆等地,煤种齐全,有9大煤炭
品种,分别为:气煤、肥煤、焦煤、弱粘结煤、无烟煤、贫煤、长
焰煤、瘦煤、褐煤。全省煤炭煤质特征为“三低两高一强”,即:
挥发份在29-34%之间,低位发热量在25.09MJ/KG(6000大卡以上)。
13
阳泉市主要煤种有无烟煤、贫煤、瘦煤、贫瘦煤,其中70%为低
硫低灰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在煤炭洗选加工为易送煤,30%为高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省份:
1. 山西省: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该省的煤炭产业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煤炭基地之一。
2.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是中国北部的一个重要煤炭生产区,尤其以大庆煤田、乌兰察布煤田等为代表。
3. 陕西省:陕西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煤炭产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4. 河北省:河北省也是中国的煤炭产区之一,尤其以磁县、邯郸等地的煤田比较富集。
5. 安徽省:安徽省的煤炭产区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在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煤炭产区。
这些省市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基础。
然而,由于煤炭开采和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缓对煤炭的依赖。
1/ 1。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详细

国内煤炭资源分布详细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消耗煤炭最大的国家之一。
由于煤炭资源的广泛分布和资源量的丰富,我国煤炭开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和华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主要煤种为焦煤和烟煤,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山西、内蒙古是华北地区煤炭开采的重要省份,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量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地,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区之一。
华东地区的主要煤种为长焰煤和无烟煤,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5%。
山东、安徽、江苏是华东地区煤炭开采的主要省份。
其中山东省的煤炭储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17%,是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省份。
西南地区煤炭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
华南地区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广西、广东等省份是该地区的主要煤炭生产区。
煤炭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是地质构造。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类型不同,对煤炭储量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是地层时代。
不同时代地层的成因、构成、孔隙度、热史等因素的不同,对煤炭形成和分布产生了影响。
第三是沉积环境。
影响煤炭形成的沉积环境包括水动力条件、泥质含量、植被和气候等,不同的沉积环境对煤炭分布的影响也不同。
此外,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地区和行业政策的制定也会对煤炭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内陆地区。
煤炭资源的丰富及其开采产生的环境影响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当通过加强监管和技术创新来保障煤炭开采的可持续性。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程度、矿床数量、分布面积、煤种品种、资源结构及矿业区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域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陕甘宁、西北和江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和河北为主要产煤省份,东北地区则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要产煤省份。
此外,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和重庆为主要产煤省份,陕甘宁地区以陕西和甘肃为主要产煤省份,西北地区以新疆和宁夏为主要产煤省份,江南地区以湖南和江西为主要产煤省份。
二、煤炭资源分布特征1. 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薄弱,煤矿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2.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逐渐减小,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在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由于该地区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工业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因此其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3. 华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炭开采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乱采滥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包括地表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
4. 江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江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地势平缓、水系发达,该地区的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5. 西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煤种多样化。
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煤种种类多样化。
三、煤炭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构造条件、煤层赋存形式等。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现状

可供露天矿开采 的资源极少 , 其他煤 田开采条件较 复 杂 。全 球各地 资源 丰缺 不齐 , 富不 均 , 煤炭 资 贫 对 源 的合 理 配置 及生 产 力 的合 理 布 局 , 国际矿 产 品 对 市场 、 源形势 以 至于 国际政 治 、 济关 系都 有着 重 资 经 大影响 。 33我 国煤炭 企业规 模小 、 业集 中度 低 . 产 据 煤 炭行业 统计 数据 分 析 ,0 2年 国有 重 点煤 20 矿 占 5% , 2 国有地 方 煤矿 占 1% , 8 乡镇煤 矿 占 3%。 0 按井 型划 分 , 大型 矿井 占 3 %, 2 中型 矿 井 占 1%, 8 小 型矿 井 ( 含乡镇 煤矿 ) 4 %。2 0 占 8 04年 , 国约有煤 全 矿 25万处 ,5 . 9 %以上 属 于小 煤 矿 , 井 年产 能力 不 矿 足 3万 吨 的矿井 约 占 4% , 炭 产业 的集 中度 只有 0 煤 1%, 5 远远低 于世界 主要 产煤 国家 的水 平 。 3 . 4我国煤炭装备落后 , 机械化 、 自动化程度低, 缺少大型成套设备 我国煤矿生产基础薄弱 , 国有煤矿生产的矿井 近 占总数 的 5 %,矿井 的主要生产设备严重老化 , 0 其中超期服役 的占 3 % 4 %。部分乡镇煤矿设备 0- 0 简陋、 生产条件差 , 的根本没有机械设备 , 有 仅为人 工开采 , 不符合有关煤炭法规要求 。我国资源破坏 和浪费 的现象也极其严 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
浅 析 我
国 煤 炭 资 源 发 展 现 状
A
n l z n t e D v l p e t f o l R s u c s n C i a a y i 9 h e e o m n o C a e o r e i h n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源消耗总量大。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
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1、我国的煤炭资源量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
在探明保有资源量中,生产、在建井占用资源量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
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为51842.8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08%;其余各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854.6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6.98%。
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探明保有资源量不足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0%。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区。
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为51145.71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83%。
这一线以西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89%;而这一线以东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1%。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3、我国主要省区煤炭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有一吨煤炭,就像一个疯狂的数量——准确的约240。
8亿吨。
大部分分布在该国北部和西北部。
大煤热点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人们在这些地区挖煤已有很长时间,占我国煤炭生产
的大部分。
在我国,煤炭不仅在北部和西北地区冷却,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
等地,多栖息于锡金矿和炭煤矿之上。
为什么?这都是关于地球的奇特动作——构造和地质因素对煤的终点有发言权。
地面的盆地和结构在煤矿储量的形成和悬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于这些地质学的弊端,我国的煤炭资源出现了一点不平等。
看,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有一大堆煤炭资源,每一块土地都是独特
的财富。
从北方各省涌现出炭疽石的雄伟壮观,在南北两岸,比特木煤通过山地和山谷织造,证明了土地的持久精神。
而在南部和西南地区,褐色的温柔温暖轻轻地轻轻地低声说出古代的秘密和隐藏的奇观。
这种错综复杂的煤炭资源网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的地质和构造多样性,证明了历史上勘探和开采的无休止的舞蹈。
让我们为这些煤种类的辉
煌感到惊奇让我们的灵魂被他们美丽和意义的翅膀所吞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
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
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
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
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
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
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
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
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
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
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二)、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1、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
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
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
2、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
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
二是煤层中的高岭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
三是我国硅藻土总储量为8.8亿吨,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
云南的硅藻土主要赋存于煤或褐煤产地。
目前我国硅藻土的产量低,仅为世界的百分之几,品种少且多为低档产品。
四是石煤远景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江南,且石煤中还有矾、钼等60多种元素。
目前我国石煤中钒的开发量仅占资源拥有量的极少部分,开发利用量与还富的石煤资源极不相称。
五是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其分布结构与煤炭资源分布基本一致。
从80年代开始,我国煤矿瓦斯的抽放由单纯的生产安全型发展到抽放利用型。
与此同时,解决了均衡抽放、储用平衡、计量、灶具等技术问题。
瓦斯的利用量逐年增加。
二、煤炭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一)、开采的过程中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在一些富煤区的大矿井田范围内,小矿越界开采,破坏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屡禁不止,抢夺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极厚煤层地区,企业为了提高产量,以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
一些企业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方法,只采中间一层,顶底煤被废弃,采一丢四;另外一些小型煤炭企业采煤方法落后,对煤炭的回采率有的不到30%。
一些矿区的违规建筑物存在大量压煤现象,建筑物压煤程度有的达到了矿区剩余可采储量的80%。
(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尤其对煤炭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水平低下。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共伴生矿物利用率现状无从考证,综合利用技术尚未完全过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些共伴生矿物还无法进行大规模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低。
(三)、煤炭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
我国目前仍然以原煤消费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造成大量长距离的无效运输,煤炭企业自身产业升级水平低下,而以煤炭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大多距煤矿较远,因此原煤需要进行大量长距离的运输才能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
(四)、开采机械化程度低。
我国煤炭的开采方法,特别是壁式采煤法的应用与发展以及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但从总体上看还是相对落后,特别是小型煤矿,大部分采用巷道式、房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法。
(五)、原煤入洗率低。
由于我国一直都是以销售原煤为主,这种传统的消费习惯是使得我国原煤入洗比重相对很低。
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在24%以下,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是最低的。
据调查,美国的原煤入洗率为55%、德国为95%、澳大利亚为75%、波兰为50%、俄罗斯为60%、英国为75%、日本为100%。
(六)、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在煤炭开发利用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矿区开采往往造成大面积的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量堆积的矸石山、煤炭自燃以及废污水的排放等正在严重破坏着矿区的生态环境。
三、煤炭资源利用对策及前景(一)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资源发展战略。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施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煤炭可持续供给的根本出路。
制定国家煤炭可持续供给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煤炭供需关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落实必要的政策保障。
(二)、提高矿井生产能力一是对现有生产矿井着力与提高资源回收率、合理开采强度。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对资源枯竭的大中型矿井,加强地质勘探,寻找新的资源量。
对资源丰富,产品有市场的乡镇矿井,进行联合、提高夸大生产能力。
二是根据供给能力变化,落实新矿井开工规模。
在矿井建设中要优化设计、深化改革缩短建井周期。
三是加快地质勘探改革步伐。
组建精干高效,具有高技术、先进设备的现代化专业队伍,承担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推进商业化勘探工作,逐步完善风险勘探机制。
(三)、煤炭资源发展前景看好由于冬季取暖燃油需求巨大且库存紧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上涨,油价持续攀升使不少西方国家不得不考虑扩大利用煤炭这一廉价燃料。
据报道,美国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已经决定建造100多座使用洁净煤的火力发电站。
所以煤炭发电的专家认为,煤炭的储量非常丰富,多建以廉价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
目前全球已查明的煤炭储量可开采250年,比天然气和石油可开采的年限多185年和205年。
其次,煤炭矿藏在全球的分布比较均匀且避开了国际政治热点地区,可保证供应上的安全。
此外,煤炭的利用也相对简单和安全,这一点在火力发电方面要胜过天然气,使煤炭资源的发展前景一度被看好。
因此,坚决推进煤炭的综合利用是治理煤炭市场秩序,有效缓解安全事故频发现状,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重要的市场手段。
一是通过煤炭的高效综合利用,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原料需求,从而缓解大规模、超能力无序开采;二是通过综合利用,减少无效运输,从而直接缓解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
三是推进煤炭综合利用,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
四是综合利用可以为研发提供资金保障,有利于大幅度促进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缩短高科技产业转化周期,促进安全生产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