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原则

以自然物为第一要素的住区景观,我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十一项原则:

1. 基本要求

1.1自然化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休闲地景观和园林安排一定要自然,要么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要么体现出田园风光,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严重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成本又低。

1.2 人心趋静

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要有线条引导,当然也要避免又碎又乱。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不要张狂。引入动物要温和美丽的而不要丑陋吓人的。当然,不要理解为把休闲住区里搞得到处都静悄悄。局部热闹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的,比如俱乐部、沙滩、码头、零售商业区等。

2. 美学的要求

2.1 主题原则

任何园林规划都应有其主题,包括总主题和各分片、分项主题,它是景观园林规划的控制和导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浮燥的城市住区规划中,主题往往被取消,而满足于一张毫无思想性、科学性和功能安排的信口标注、指鹿为马的所谓“漂亮”的画。和城市住区比起来,休闲住区档次更高,规划水准也理应更高,更体现功力,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

2.3 点-线-面的原则

所谓面,是指整个小区或小区的某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从事景观园林建设的空间。但整个小区平面的均质化不能造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就要有一些界限为其纲,分割空间、强调差别、引导或阻隔视线。线和线会有交叉,太长的线因易引起视觉模糊也需要间断,就会有点的存在。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景观园林就走不了大样。如果把握不住,细部做得再多,图纸画得再“好看”,也做不出好景观来。

2.4 收放的原则

一个好的休闲住区景观园林规划,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只要有足够的空间,都应该给出适当的大空间来,如成片的绿地、水面、酒店、公建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西藏起来,如垃圾站、园艺堆肥场、管线井、过滤池、挡土墙等,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在最佳时机展现(就像说相声的“解包袱”),是一种主动的造景。当然还有半隐半现的,如山地的休闲别墅,在景观上处理成若隐若现于树林中的很好的选择。

2.5 均衡原则

和城市住区建设中常见的大面积推平场地的做法不同,休闲住区在总体布局中贯彻“尽量尊重自然地形”的原则,这是一种维护和强调差别的作法。但这不等于说不要均衡,即使是在自然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的地段,也要尽量使各部分、各主题、各细部有所响应,避免偏沉和杂乱感。当然,也不是追求绝对化的几何或力

学对称,从而给人一种活泼而不是死板的感觉。实现这条原则难度很大,对规划师素质的要求极高。

2.6 节点的原则

节点是由线的交叉而产生的,是网络中聚合视线和辐散视线的地方,最先引起人的注意,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因此应竭力处理好节点。节点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如有的节点是整个小区这个层次上的,有的节点则是住宅组团这个层次上的。但在相应的层次上,都应着意强调它们,使之在整个面上凸显出来。

3. 生态功能考虑

3.1 环境舒适的原则

人居小区的设计,当然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休闲住区尤其如此。应主动借助植物以及其它一些生物物种的作用,把生态因子向着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为此,应考虑更多的生物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如行道树的选择既考虑造就人行道的林荫效果,又考虑快车道适当留出上空以便受污染的空气上升扩散;在华南,建筑物北侧的树木选择高大浓荫的常绿树,以阻挡冬季北风和拦阻夏日北晒,现时南侧主要选用冠形耸立的针叶树种或枝叶较稀、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使房间内冬季阳光充足,造成干燥暖和的效果。再如恰当的墙面和屋顶绿化,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穿插能释放较多负氧离子的针叶树种或既杀菌又有清香气味的桉树类树种,从而使空气清新,等等。

3.2 污染防治的原则

一方面是细致而周到地考虑植物可能的环保作用,一方面使这种作用尽可能发挥到极至。如利用高大乔木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特点,能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面对交通干线的地方设立浓密的起隔音降尘作用的高绿篱;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中水和下水,再选用生长快的沼(水)生植物吸收和过滤经厌氧发酵处理过的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能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的营养离子;在水体中放养食孑孓鱼类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等等。

3.3 系统稳定的原则

休闲住区往往建在山体、水畔、海边等地方,这些地方地处生态学上的边缘性交汇带,天然景观虽好,但地质、水文、气象、生物诸因子间的平衡比较脆弱,更易发生自然力导致的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陷、洪水、台风等。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就着手考虑环境稳定性的问题,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提高环境稳定性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规划中尽量尊重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现状,因为这是千万年来各种自然力作用取得均衡的结果,如果你强行把它破坏了,就可能引起生态系统连锁性的退行性变化,或它又向原来的状态恢复,把你花了投资构筑的东西和安排的景观部分或全部地毁坏掉。其二,在维护和加强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生物措施应是首选的,因为这些活的东西可以通过适应和调节而和其它生态因子达成平衡,虽然从短期看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从长期看却是最稳定的。这方面的措施,比如生物护坡、生物固堤等。

这里特别提一下海岸防风林:我国1960-1970年代曾比较认真地执行了高潮

线以上30米内种植海岸防护林的政策,华南地区的树种主要是木麻黄,许多大树的胸径都长到了60厘米以上,对防治风害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同时在林下开辟沙滩休憩场地也很好。但现在好多地方搞海岸景区都把防风林砍掉,要么赤裸裸一片沙地,要么种一些并不适合海岸栽植的棕榈科植物,裁了死,死了再裁,既浪费了钱,又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做法。搞休闲住区可千万不能按着这种思路做。

3.4 适生树种及合理的群落布局的原则

生态学之要旨,和生物和环境的统一。许多植物虽漂亮,不适应开发地的环境也不能用。而植物和动物能否生长良好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及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除了和大环境有关外,过涉及到各种群相互作用而造就的群落小环境。所以,符合生物天性的群落组配,甚至是更加重要的。比如,开放式草坪和疏林草地选用的草种不同,透光乔木下和浓荫乔木下选用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不同;根能产生相尅性物质的树林下不要安排重要灌木成景而是安排下层开敞的野营地;池塘中大鱼要植食性等,都反映了这方面的考虑。

3.5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态学界以及广大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休闲住区规划中对此的考虑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园林的突出重点。除了植物的使用必须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景观园林层次的提升,应力争多安排动物措施,如鸟类招引、小兽放养、家鱼野化、昆虫饲养、野生动物保育等。当然,这不要被理解为动物越多越好,前提是不能给居民带来烦扰、不便甚至伤害。为此,管理和调节、控制动物种群的密度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3.6 物质循环的原则

在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设计、调节生态化休闲住区的物质循环使之向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是生态住区工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到住区规划里,一是为了降低物质输入输出水平以降低物业和生活成本进而提高效率(效率优先原则的具体化),另一是为了减少住区内外的富营养化污染,还为了减少住区内用于维护栽培植物而使用的化肥量进而减少其方方面面的危害。例如,小工区内屋顶绿化推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就是为了把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营养离子再一次利用起来。再如使用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也包含了这方面的考虑。

总之,休闲住区的环境设计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即景观和生态的设计。设计要结合具体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中的水文、动植物等各种要素,以美学、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等理论为指导,实现休闲住区景观的美化、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

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论文参考网。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

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原则 以自然物为第一要素的住区景观,我认为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十一项原则: 1. 基本要求 1.1自然化 休闲生活是逃避城市的紧张和喧嚣,是对大自然的回归,故而园林景观的影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般来说,休闲地景观和园林安排一定要自然,要么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要么体现出田园风光,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即使是在原天然生态系统已严重破坏的废弃地上,也应尽量恢复当地原生态系统的面貌或向与当地大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田园风光的方向营造。植物是景观园林的第一要素,在其选择上,应多使用当地的乡土树种,生长好,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成本又低。 1.2 人心趋静 休闲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引导人们心情趋于舒缓平静,一入区就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觉得和外面紧张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植物色彩搭配不要反差太大,慎用大面积的简单而又紧张的几何构成,要有线条引导,当然也要避免又碎又乱。水景的安排也应该安静多于喧闹。小品和雕塑要宁静温馨,不要张狂。引入动物要温和美丽的而不要丑陋吓人的。当然,不要理解为把休闲住区里搞得到处都静悄悄。局部热闹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的,比如俱乐部、沙滩、码头、零售商业区等。 2. 美学的要求 2.1 主题原则

任何园林规划都应有其主题,包括总主题和各分片、分项主题,它是景观园林规划的控制和导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浮燥的城市住区规划中,主题往往被取消,而满足于一张毫无思想性、科学性和功能安排的信口标注、指鹿为马的所谓“漂亮”的画。和城市住区比起来,休闲住区档次更高,规划水准也理应更高,更体现功力,只有选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主题,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景观园林规划。 2.3 点-线-面的原则 所谓面,是指整个小区或小区的某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是从事景观园林建设的空间。但整个小区平面的均质化不能造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就要有一些界限为其纲,分割空间、强调差别、引导或阻隔视线。线和线会有交叉,太长的线因易引起视觉模糊也需要间断,就会有点的存在。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景观园林就走不了大样。如果把握不住,细部做得再多,图纸画得再“好看”,也做不出好景观来。 2.4 收放的原则 一个好的休闲住区景观园林规划,应把放开视线和隐蔽景物尽量结合起来。开放式大空间给人的震撼是其它手法无法替代的,只要有足够的空间,都应该给出适当的大空间来,如成片的绿地、水面、酒店、公建等。隐蔽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指把有碍观瞻的东西藏起来,如垃圾站、园艺堆肥场、管线井、过滤池、挡土墙等,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把景观有层次地布局,在最佳时机展现(就像说相声的“解包袱”),是一种主动的造景。当然还有半隐半现的,如山地的休闲别墅,在景观上处理成若隐若现于树林中的很好的选择。 2.5 均衡原则 和城市住区建设中常见的大面积推平场地的做法不同,休闲住区在总体布局中贯彻“尽量尊重自然地形”的原则,这是一种维护和强调差别的作法。但这不等于说不要均衡,即使是在自然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的地段,也要尽量使各部分、各主题、各细部有所响应,避免偏沉和杂乱感。当然,也不是追求绝对化的几何或力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原理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摘要:探讨了园林植物在营造园林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基本类型,提出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构景手法。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园林空间通常由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共同营造,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以空阔的蓝天作为背景,会显得过分开敞、暴露,毫元园林情趣。用植物作为背景,限定某一个景区,则使其在建筑与山水周围产生尺度宜人,气氛幽静的空间环境。在园

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来组合不同的空间。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浓郁的树木,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而树冠的起伏层叠,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协调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另外,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丰富园林空间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

生态园植被种植设计基本原则

生态园植被种植设计基本原则 生态园的建设并不是只要无线贴近自然就可以了的,更多的是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 1、对比与和谐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职务的多样性;又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2、均衡与稳重原则 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的则为稳定。 3、韵律和节奏原则 植物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4、比例与尺度原则 比例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个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 三、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 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职务

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 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游人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在植物设计时,应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配置。六、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统一。 七、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 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被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八、经济原则 除种植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这些你必须遵守! 导读: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 扩展, 能使园 ,结合 来创造 供人们 入, 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 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

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论文参考网。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 需求,生理、 本,, 2.2 2.2.1 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2.2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

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3 艺术性原则 及人们 观, 2.3.1 ,进 2.3.2 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 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知识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 前言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3 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2.4 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要点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为了发挥其最大的植物景观效用,在植物配置中我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是科学性原则,其二是艺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植物的生物学的特性以及与环境相互协调适应来进行。其艺术性就是要体现其美学的价值,这是两个比较统领性的原则。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特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本地区域内的本土性的树种是不同的,其自身的优势也是较为突出的。因为它们是顺应自然界的生存原则的,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这是外来的物种所不能够相比的。所以在不同的区域要选择不同的树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2、要遵循植物的健康原则 植物的健康生长是植物选择的另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则。可以说园林植物的物种是比较多的,其形态也各异。但是它们要想发挥自身最大的景观效益,病虫害的防治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各地对园林景观的投资都是比较大的,在这些绿化的费用中很大一部分被应用到了病虫害的防治上,这无疑是景观园林成本升高的一个因素。所以在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方面要把病虫害防治因素考虑进去,防止出现这种由于病虫害的出现而使景观效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同时又增加绿化成本的问题。 3、优化育新原则 对于植物景观来说其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景观的效果。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其性状方面也会出现各异的情况,所以为了优化树种,我们要引进一些适应本地气候的外来的树种,以保证树木方面的多样性,这在我们的选择方面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在具体的选择中我们要本土树种为主,同时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我们的选择性,从中找寻到真正的较好的品种。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园林苗圃的构建,因为苗圃是绿化优良树种培育基地,我们要增加苗圃的规模,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引种驯化的作用。4、观花与观叶植物在层次上合理搭配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绿地是道路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一般道路、建筑物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而道路绿地中的植物是一种软质材料,可以人为地进行修整,这种景观是任何其他材料所不能代替的。道路绿地不单纯考虑功能上的要求,作为道路环境中的重要视觉因素就必须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点,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创造更加优美的绿地景观。 一、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由于城市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路网。这个路网是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所组成。对于一个大城市,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也有人提出建立自行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道系统等。由于交通的目的不同,不同环境中的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道旁建筑、绿地、小品以及道路自身的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 交通干道、快速路的景观构成,汽车速度是重要因素,道路绿地的尺度、方式都必须考虑速度因素。商业街、步行街的绿化,如果树木过于高大,种植过密,就不能反映商业街繁华的特点。又如居住区道路,与交通干道相比,由于功能不同,道路尺度也不同,因此其绿地树种在高度、树形、种植方式上也有不同的考虑。 二、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1)绿地犹如天然过滤器,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据测,在广州有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m高处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裸露地面的1/5。 (2)行道树尤其是乔木具有遮荫降温功能。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3)绿地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据测定草坪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通过茎、叶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 (4)树木能吸收S02等有害气体,并能杀灭细菌,制造氧气。 (5)绿地可以隔音和吸收噪音。据南京市测定结果,通过18m宽的林带(两行桧柏一行雪松)噪音减少16dB,通过36m宽的林带,噪音减少30dB。 (6)低矮的绿篱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缓冲栽植。 (7)绿地还可以防风、防雪、防火。 三、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人(或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道路空间是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中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为了研究道路空间的视觉环境,需要对道路交通空间活动人群,根据其不同的出行目的与乘坐不同交通工具(驾驶或骑坐等)所产生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加以研究,并从中找出规律,作为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一个依据。 四、道路绿地要与其他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街景由多种景观元素构成,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都应恰如其分。一般情况下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单纯地作为行道树而栽植的树木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道路绿地设计应符合美学的要求。通常道路两侧的栽植应看成是建筑物前的种植,应该让用路者从各方面来看都有良好的效果。有些街道树木遮蔽了一切,绿化成了视线的障碍,用路者看不清街道面貌,从街道景观元素协调看就不适宜。道路绿地除具有特殊功能方面的要求以外,应根据道路性质、街道建筑、气候及地方特点要求等作为道路环境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代的道路环境往往容易雷同,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将有助于加强道路特征,区分不同的道路,一些道路也往往以其绿地而闻名于世。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要求道路具有连续性,而绿地则有助于加强这种连续性,同时绿地有助于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并以纵向分隔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见图4-9)。 道路绿地不仅与街景中其他元素相互协调,与地形、沿街建筑等紧密结合,使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绿地等)、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13种植物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13种植物 1、棕榈,又名棕树。既有观赏价值,树干又可作为亭柱等,棕毛可入药, 功能为收涩止血,主治吐血、崩漏诸症,在风水上具有生财护财的作用。 2、橘树,即桔树。桔与吉谐音,象征吉祥,果实色泽呈红、黄充满喜庆,盆栽甘桔是人们新春时节家庭的重要摆设,而桔叶更有疏肝解郁功能,能够为家中带来欢乐。

3、竹。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无惧东南西北风,更可以成为家居的风水防护林。 4、椿树。《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因此椿树是长寿之兆,后世又以之为父亲的代称,在风水上有护宅及祈寿功用。

5、槐树。槐树木质坚硬,可为绿化树、行道树等,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最高,镇宅有权威性。 6、桂树。相传月中有桂树,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药,功能为驱风邪、调和作用。宋之问词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象征着高洁,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7、灵芝。灵芝性温味甘、益精气、强筋骨,东篱观园有观赏作用,是长寿之兆,自古被视为祥物,鹿口或鹤嘴衔灵芝祝寿,是吉祥图的常见题材。 8、梅。梅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花开五瓣,清高富贵,其五片花瓣有梅开五福之意,对于家居的福气有提升作用。

9、榕树。含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养。 10、枣树。在庭院中植枣树,喻早东篱观园得贵子,凡事快人一步。

11、石榴。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贵气息。 12、葡萄。葡萄藤缠藤,象征亲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东篱观园相会之说,而夏季在葡萄荫下纳凉消暑,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13、海棠。花开鲜艳,令富贵满堂,而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其乐融融。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交通环境以人为本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ps后期是必须掌握的软件,话虽如此,可不是你会了魔棒、会了通道、会了选区就能做好的,还关乎很多硬性知识,比如比例,比如透视,比如色调等,问题肿么多,咋整呢? 今天我们来看,ps后期过程中你也遇过以下这些问题吗? 一、比例把握不准; 首先要了解常用植物的表现高度,表现高度和植物成年高度不一样,以画面好看为主:通常乔木的高度保持在8-12米左右;小乔或高灌木的高度保持4-8米左右,地被和灌木在其下(特殊植物除外,如:棕榈类)。如果周边有建筑或硬质的话,就可以以其做参考,比如建筑层高3.米,廊架高度3米,乔木大概在2-4层建筑的高度,灌木在廊架顶部上下浮动均可(鸟瞰通常以此为参考)。 注:当多种乔木或多种灌木处于同一个组团中时,要注意高低搭配富有变化。

如:乔木在2层建筑的高度,灌木在1层建筑的高度。 如从正面处理时,比例比较好把握,稍微换点有透视空间感的角度时,就很容易忽略或把握不住。 处理方法: 可以借助透视参考线来放置并小范围调整,遵照近大远小的原则(透视与比例) 对很多初学者来说,“透视”是拦在他们前行大道上的一杠,巨难跨越的坎。而且这道坎,你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再好的素材、再炫的色彩,透视一错则全盘皆输,好好一张图就这么“死”在透视上了。

就像上面这张,线条色彩皆好,可任谁看了都觉得透视不对。看着这样的画,心里像被挠痒痒似的煎熬,想打人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怎么画透视? 出于将勤补拙笨鸟先飞的原则,我的经验就1个字——练!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还征集了各位大神与小仙们的意见,总结起来就2个字——多练! 二、颜色容易脏、灰、跳; 每样植物都有自己的固有色,根据环境色会产生相应变化,但固有色是不变的。

植物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和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园林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关键点,植物景观设计要能使园林景观体现生命活力,丰富的季节变化。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还要包含生态上和文化上的含义。所以针对当今园林景观设计,我们不能再使用大量的植物品种来堆积,也不是仅仅限于植物个体美,而是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我们能更好的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法国DELD当代景观设计公司总结了以下几点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科学性原则: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地域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与地形、水系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 多样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所谓“适树适地”的原则,就是强调为各种 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指示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分、光照等状况,以及人文景观特征和管理水平,营造适宜场地特征、具有自然条件指示作用的植物群落类型,避免反自然、反地域、反气候、反季节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生态位原则: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 1、构成道路景观的要素(6部分) (1)道路:道路本体,道路植栽,道路附属物,道路占用物; (2)沿街:建筑物,广告牌,围合屏障,空地; (3)远景:自然要素,人工要素; (4)人的活动:步行者,自行车,汽车; (5)地下部分:交通设施,商业设施,能源、通信设施,排水设施; (6)变动因素:季节,气候,时间; 2、道路景观的三种比例 (1)Ds/Dc及Ds/D步行道与车行道幅宽比; (2)道路幅宽D与沿街建筑高度H的比例(D/H); (3)道路延长与道路幅宽的比例(D/ L); 3、形式美的规律 (1)比例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2)节奏与韵律 指物体元素有规律地重复或有秩序的发生,就会形成韵律。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方式。 韵律是一种协和美的格律,“韵”是一种美的音色,“律”是规律,它要求这种美的音在严格的旋律中进行。 (3)和谐(多样统一) 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4)对比 指各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 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5)对称 对称又称“对等”,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是平衡法则的特殊形式。 (6)尺度 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种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7)均衡 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均衡是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它在表现形式上比对称有更宽的自由度。 (8)调和 指保持差异跳跃性强的同时强调共性,调和强调统一。 4、常用的造景方法 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借景、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障景、点景。 (1)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2)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对景; (3)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4)障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景观设计中常用植物简介

景观设计中常用植物简介 1紫叶小檗 形态特征:叶常年紫红, 适应地区:华北,西北, 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温带草原区 生长习性:中性,耐寒, 景观用途:花灌木类 金叶女贞秋果红色 长江流域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要求阳光时,叶色方呈紫红色 形态特征:半常绿小灌木,高2.0至3.0米,冠幅1.5至2.0米,幼枝有短柔毛。单叶对生,叶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至5(7)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小叶金黄色,尤以新梢叶为甚,老叶绿色有光泽,叶背具 腺点,柄短。花期6月,果期10月。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 适应地区:华北南部至华东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带落叶阔叶林 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生长习性: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萌蘖性强,耐修剪,适应 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 小叶黄杨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乔木。茎和小枝四棱形,有短柔毛。叶对生,革质, 椭 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柔毛,背面无毛。花簇生在叶腋或枝条顶端,开花,花淡黄绿色,没有花瓣,有香气。果球形,9 适应地区:热带常绿、生长习性:繁殖培育:4月 10月成熟。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中亚落叶阔叶林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中性,耐寒性弱,抗污染栽培时一般用枝条插播繁殖 大叶黄杨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6米。小枝绿色,稍呈四棱。单叶对生, 椭圆形或 倒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5月开花,花 绿白色,5?12朵成聚伞花序,腋生于枝条顶部。10月果熟,蒴果扁球形, 粉绿色,成熟后四瓣裂,假种皮橘红色。 适应地区:原产日本南部;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长江流域各城市尤多。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喜光,也能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耐寒性略差。 温度低达-17C左右即受冻害,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种植。极耐修剪整形;生长较慢, 寿命长。耐干燥瘠薄,耐碱性,喜肥 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萌芽力强。对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的抗性。

简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简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功能区的重要结构,因此,景观设计公司不仅只是完成道路绿化就行了,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城市的文化和艺术。景观设计公司通过地形改造和植物种植,要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才能营造出自然优美的城市景观。 一、城市道路景观代表城市形象 道路景观都反映着城市的历史发展,蕴涵着城市的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色。人们对道路的感知不仅涉及路面本身,还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它们形成了道路景观的整体形象。 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道路的宽窄,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和指示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路是穿梭的车流,这些城市道路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二、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为人群是道路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所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 2.2整体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的设计要从地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

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 3.1道路形式设计 城市道路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步行街和其他步行用道。交通性道路,景观设计公司要以直线和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结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窄产生空间感受,为流动的车辆提供便利畅通的服务;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景观设计公司在设计时设置一些园林小品来增添步行道的自然情趣。 3.2广告牌、周塑小品和设施设计 提到广告总是让人反感,但广告却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公司如果将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不过设计思想要轻松、自然,有趣、活泼。如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3.3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现在城市道路边都会有各种绿化带。有的是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成为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景观设计公司一定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景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景观设计公司,应对道路景观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但是这些更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主导一个城市的不是景观设计公司,要建设美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还需领导和景观设计公司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