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粉尘浓度与分散度检测技术分析-检测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

粉尘浓度与分散度检测技术分析-检测技术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当前,我国的粉尘污染日趋严重,并且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粉尘作为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对接触者的身体产生直接的威胁。
在粉尘污染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慢慢沉积,在空气中长时间地进行悬浮,十分容易被人体吸收,给人们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在有充分的氧气时,粉尘不断积攒,遇到明火就能够或者燃烧。
因此,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工生产企业做好生产线的控制,实现实时的粉尘浓度监测,及时掌握粉尘浓度,做好除尘降尘问题,从而为人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工业生产现场中,一些生产设备进行固体物料的运输和包装等等工作,都能够产生粉尘颗粒,并且这些粉尘颗粒极容易扩散。
参考当前的文献资料可知,在传统的粉尘分散度测定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主要是有四种,分别是显微镜法、筛分法和细孔通过法以及沉降法。
在最近几年中,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产生了数字图像处理测量法以及色谱法和质谱法等等,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也分别被用在不同的测量领域中。
其中,显微图像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在测试粒度过程中,将颗粒之间的因表面活性降低,消除磁性导致的团聚,从而防止颗粒团聚影响到测定颗粒粒径的结果,该方式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在当前的工作场所中,开展粉尘分散度测量工作主要参考的是2007年由卫生部发布的《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中的相关的测定方法和标准,又可以划分成为滤膜溶解涂片镜检法,以及自然沉降镜检法。
在本研究中,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到研究的方法,例如分散剂和颗粒超细等问题,都会在测试分散度时,让结果变得十分客观,在本次粉尘分散度检测中,主要选择的测定仪器是ms-02,是专业的显微测量颗粒图像分析设备。
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理化性质就是在初始状态下的粉尘化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质。
其中,其物理性能包含了:湿润性、密度性、安息角性、分散度、粒径等。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 UDC 613.633:543标准编号:GB 5748-85 UDC 613.633:543标准正文: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ement in workplac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1986-01-27发布, 1986-05-01实施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术语1.1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 (粒/cm^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3.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器材3.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粉尘浓度的测定(理化检验技术)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
滤膜质量法 1. 原理 ➢当一定体积的待测空气样品通过已知重量的滤膜时,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被阻留
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和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总粉尘浓度。
操作流程
滤膜 准备
用空白滤膜调好流速, 检查气密性
布点 采样
卸下滤膜,内折后 置于样品盒
实验室称量, 计算
操作步骤: 1.滤膜的准备 (1)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将滤膜的编 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 (2)打开滤膜夹,将已称重的直径为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形环上, 然后旋紧固定环,贮于样品盒中。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漏斗状,装入滤膜夹。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
(一)概述
1. 理化性质
(4)粉尘的比重、形状和硬度 (5)粉尘的荷电性 (6)粉尘的爆炸性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 (一)概述
2. 污染来源
矿山开采、爆破、隧道开凿、筑路、矿石粉碎等。 根据其性质,生产性粉尘可分为三类:
①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和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②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有机尘(如合成染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 TNT炸药、有机农药等) ③混合性粉尘,大部分生产性粉尘是以两种或多种粉尘的混合形式存在,称之为混合性粉尘。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 (二)测定意义
空气中粉尘浓度的上升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加重; 对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人类生殖功能的改变都有影响 可导致患有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的死亡。
一、粉尘浓度的测定
(三)测定方法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
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GBZ/T192.1-2007和GBZ/T192.2 2007都采用滤膜质量法,单位为mg/m3。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滤膜准备和安装 采样
样品保存
样品称量
结果计算
滤膜准备和安装
干燥
称量
记录、 记录、编号
安装
采样
•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记录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并准确记录 采样持续时间。 采样持续时间。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操作步骤
• 粉尘标本的制备: 粉尘标本的制备: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分散度的测定: 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肖勇梅
一、粉尘浓度测定 (滤膜质量法) 滤膜质量法)
实验原理
•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由采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单位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注意事项
•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 本法的检出限为 本法的检出限为0.1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最低检出浓度为 •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或干燥器中放置2h以上 以上, 滤膜应在天平室内 或干燥器中放置 以上,室内湿度 控制在30%~60%,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控制在 ~ ,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0.1mg或大于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 或大于5mg,应 或大于 , 重新采样。 重新采样。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解析

谢谢大家!
作业交到824办公室张莹莹
移动载物台,在视野中使物镜测微尺与目镜 测微尺任一刻度相重合,然后再向同一方向 找出两尺再次相重合的刻度,分别数出相重 合部分的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长度。
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 m): 目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µm)=a/b×10 (µm)
a: 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b: 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10: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µm
实验原理
•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 粒的混悬液,涂片后,在显微镜下用目镜 测微尺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
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载 玻片;显微镜;小试管、小玻棒、滴管; 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操作步骤
• 粉尘标本的制备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标本的制备
• 测试:安装好滤膜采样前要在桌面上开机运行, 是否漏气,观察滤膜是否安装好。采样时应注意 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
• 采样:放进通风橱开始采样,设定时间15min, 调节流量至15L/min。采样期间用棍子敲打粉尘袋 3次,记录采样的时间、采样地点、防尘措施、样 号、流速等。
采样
• 采样结束:取出滤膜夹,用镊子将受尘面向内折叠4-5次,用衬纸包好, 贮存于样品盒内,带回实验室,称重(同一台天平)。携带过程中注 意防止二次污染及粉尘脱落。
物镜测微尺
分散度的测定
取下物镜测微尺,换上已制好的粉尘标 本,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 400倍观察,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 粒子的大小。遇到长径量长径,遇到短 径量短径。每个标本测量200个尘粒,视 野不重复即可,按下表分组记录
注意事项
•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制好的标本应放 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污染;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精品课件
二、粉尘分散度测定 (滤膜溶解涂片法)
精品课件
原理
•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 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 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 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精品课件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量时, 可向粉尘悬液中再加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 标本;
•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制好 的标本应放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 污染;
• 本法不能测定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和纤维状 粉尘。
精品课件
实习报告内容
• 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 • 实验结果 • 结果计算和评价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 本法的检出限为0.1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滤膜应在天平室内 或干燥器中放置2h以上,室内湿 度控制在30%~60%,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0.1mg或大于5mg,应 重新采样。
精品课件
结果计算
2.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1)全工作日(8h)采样计算
CTWA
m2 m1 Qt
1000
式中:CTWA - 空气中粉尘8h时间加权浓度,mg/m3;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Q - 采样流量,L/min;
粉尘浓度及分散度的测定

采样后,滤膜的粉尘增重若小于1毫克或
大于20毫克时应重新采样。
滤膜不耐高温,在55度以上的采样现场,
不宜应用。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原理 操作步骤 计算 评价 注意事项
原理
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
尘颗粒的混悬液,涂片后,在显微镜下 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
操作步骤
采样 称重
滤膜的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 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并将编号和重量 记录在滤膜的衬纸上,放在样品盒中。 打开采样夹,将已称重的滤膜平铺于锥 形环上,然后拧紧固定盖。如滤膜有皱 褶或有漏缝,则重装。贮存在样品盒中 备用
采样
根据目的和要求选好测尘点,将测尘仪固定于工人经 常操作的地点,距地面1。5米高的工人吸收带,先用 两个装有滤膜的采样夹,调节好仪器的流量,一般1530L/分钟。 取下采样夹,将已编好的采样夹放在测尘仪中,扭紧 顶盖固定。 开始采样,记录采样的时间,注意保持流速恒定,详 细记录采样地点、防尘措施、样号、流速等。并估计 滤膜上粉尘的增重,决定采样时间,采样完毕记录终 止时间。 取出滤膜夹,将受尘面向上迅速平放于采样盒内或用 镊子折迭4-5次,用衬纸包好,贮存于样品盒内,带回 实验室称重。
粉尘浓度的测定
目的 原理 操作步骤 计算 评价 注意事项
目的
掌握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方法
了解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
在已知重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
膜的重量差和采气量即可计算空气中粉 尘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一) 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标准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量浓度来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质量法)
[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
[器材] 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用防爆型采样器);滤膜(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滤膜夹、样品盒、镊子;分析天平;秒表;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操作步骤]
1.滤膜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编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
打开滤膜夹,将直径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型杯上,旋紧固定环,务使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入样品盒。
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漏状,装入滤膜夹。
2.采样
(1)采样器架设于接尘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
有分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风侧或回风侧;在移动的扬尘点,应位于作业人员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架于移动上。
(2)先用一个装有滤膜(未称量滤膜即可)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旋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所需流量,然后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滤膜受尘面迎向含尘气流。
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侧向。
(3)采样流量,用40mm滤膜时为15~40L/min,用漏斗状滤膜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
(4)根据采样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直径40mm 平面滤膜,不得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
直径75mm的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量不受此限制)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少于0.2m3;低于2 mg/m3时。
采气量应为0.5~1m3)。
记录滤膜编
号、采样时间、气体流量和采样点生产工作情况。
(5)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受粉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纸包好,贮于样品盒中,或装入自备的样品夹中,带回实验室。
(6)已采样滤膜,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即可称量。
如果采样时现场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2h后称量,然后再放入干燥器种30min,再次称量。
当相邻两次的称量结果之差小于0.1mg时,取其最小值。
[结果计算]
C=(m
2-m
1
)/Qt×1000
式中:C—粉尘浓度,mg/m3;
m
1
——采样前滤膜质量,mg;
m
2
——采样后滤膜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采气流量,L/min。
[注意事项]
1.本方法为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2.过氯乙烯纤维滤膜表面呈细绒毛状,不易脆裂,具有明显的静电性和增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但不耐高温,易溶于有机溶剂。
已采样滤膜可流测定粉尘分散度或作为碱熔钼蓝比色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的材料。
在55℃以上现场采样测定粉尘浓度时不宜应用,可改为玻璃纤维滤膜。
3.采样现场空气中有油物时,可用石油醚或航空汽油浸洗,凉干后再称量。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原理] 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使之通过分级预选器后,将呼吸性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尘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质量(mg/m3)。
[器材] 呼吸性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场所,采用防爆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采用恒定流量,采样头对粉尘粒子的分离性能应符合国家呼吸性粉尘标准提出的要求,直径40mm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滤膜夹、样品盒、镊子;分
析天平;秒表;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硅油。
[操作步骤]
1.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衬纸,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中,确认滤膜无褶皱后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备用。
如用冲击式呼吸性粉尘采样器(T.R粉尘采样器)时,需将硅油或粘着剂涂在冲击片上,涂片时应把粘着剂涂均匀,量不宜过多,以5~8mg为宜。
涂后在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冲击片编号,放在存储盒中备用。
2.采样
(1)采样器架设原则同总粉尘采样。
(2)用一个装有未称量过的滤膜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拧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20L/min, 然后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如用T.R采样头时,同样先用一个称量过的冲击片装入采样头拧紧,开动采样器调至20L/min,然后将已称量冲击片换入采样头。
使采样头的入口可侧向含尘气流。
(3)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30min后采样,非连续性产尘作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4)采样流量:在整个采样过程中,必须保持在20L/min,流量应稳定。
(5)采样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测尘点粉尘的浓度的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而定(不应少于0.5mg,不得多于10mg),但采样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
采样结束后,记录滤膜编号、采样时间和采样点生产工作情况。
(6)采集有呼吸性粉尘的滤膜或冲击片取出,滤膜受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纸包好,放入样品盒中,冲击片直接放入样品盒中,带回实验室。
(7)采样后的滤膜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可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如果采样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后称量,并记录结果,然后在放在干燥器中干燥30min,再次称量,如滤膜上有雾滴存在时,应先放在干燥器内干燥12h后称量,记录结果,再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再称量。
当相临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mg时取其最小值。
[结果计算]
R=(m
2-m
1
)/Qt×1000
式中:R—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m
—采样前滤膜的质量,mg;
1
—采样后滤膜的质量,mg;
m
2
t—采样时间,min;
Q—采样流量,L/min。
[注意事项]
1.须采用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指定的或委托的单位检验合格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2.本方法为测定呼吸性粉尘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呼吸性
粉尘浓度时,其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采样性能必须符合本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3.在高温、可溶解滤膜的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采样,可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4.流量计和分析天平均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检定和校验。
(二)粉尘分散度测定(滤膜溶解涂片法)
粉尘分散度是指空气中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分布程度,用百分构成表示。
有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两种,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
[原理]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涂片标本,在显微镜
下测定。
[器材及试剂] 醋酸丁酯;小烧杯或是小时管;小玻璃;玻璃滴管或吸管;载玻片;生物显微镜;目镜侧微尺。
[操作步骤]
1.将采有粉尘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放入小烧杯或试管中,用吸管或滴管加入醋
酸丁酯1~2ml,用玻璃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置
玻璃片上,均匀涂布,待自然挥发成透明膜,贴上标签,注明编号、采样地点、
日期。
2.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
为0.01mm,即10μm (实习图5-1)。
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
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
400倍~600倍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
刻度线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相重合刻度线间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的
刻度数(实习图5-2)。
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μm):
目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
(μm)=a/b×10(μm)
a: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b: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10: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μm。
如实习图5-2中,目镜测微尺45个刻度相当于物镜测微尺10个刻度,则目镜测微尺寸1个刻度相当于:
10/45×10(μm)=2.2μm
4.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在标定目镜测微尺时所用的放大倍率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粒子的大小,见实习图5-3,移动标本,使粉尘粒子依次进入目镜测微尺范围,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测量每个尘粒。
每个标本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实习表5-1分组记录,算出百分数。
实习表1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单位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滤膜编号
粒径(μm)〈2 2~5~≥10 总计
尘粒数(个)
百分数(%)100%
测量者
[注意事项]
1.所用器材在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
已制好的涂片标本应置玻璃平皿内保存。
2.当发现涂片标本尘粒过密,影响测量时,可再加入适量醋酸乙酯稀释,重新制作涂片标本。
3.已标定的目镜测微尺,只能在标定时所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率下应用。
4.应选择涂片标本中粉尘分布较均匀的部位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5.本法不适用于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此粉尘应改用自然沉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