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2、在标准中对石棉纤维的容许浓度是以数量浓度 (f/ml)表示的,应采用数量浓度测定方法。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一) 粉尘浓度测定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标准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量浓度来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质量法)[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

[器材] 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用防爆型采样器);滤膜(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滤膜夹、样品盒、镊子;分析天平;秒表;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操作步骤]1.滤膜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编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

打开滤膜夹,将直径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型杯上,旋紧固定环,务使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入样品盒。

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漏状,装入滤膜夹。

2.采样(1)采样器架设于接尘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

有分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风侧或回风侧;在移动的扬尘点,应位于作业人员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架于移动上。

(2)先用一个装有滤膜(未称量滤膜即可)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旋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所需流量,然后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滤膜受尘面迎向含尘气流。

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侧向。

(3)采样流量,用40mm滤膜时为15~40L/min,用漏斗状滤膜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

(4)根据采样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直径40mm 平面滤膜,不得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

直径75mm的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量不受此限制)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少于0.2m3;低于2 mg/m3时。

采气量应为0.5~1m3)。

记录滤膜编号、采样时间、气体流量和采样点生产工作情况。

(5)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受粉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纸包好,贮于样品盒中,或装入自备的样品夹中,带回实验室。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滤膜准备和安装 采样
样品保存
样品称量
结果计算
滤膜准备和安装
干燥
称量
记录、 记录、编号
安装
采样
•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记录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并准确记录 采样持续时间。 采样持续时间。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操作步骤
• 粉尘标本的制备: 粉尘标本的制备: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分散度的测定: 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肖勇梅
一、粉尘浓度测定 (滤膜质量法) 滤膜质量法)
实验原理
•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由采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单位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注意事项
•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 本法的检出限为 本法的检出限为0.1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最低检出浓度为 •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或干燥器中放置2h以上 以上, 滤膜应在天平室内 或干燥器中放置 以上,室内湿度 控制在30%~60%,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控制在 ~ ,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0.1mg或大于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 或大于5mg,应 或大于 , 重新采样。 重新采样。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颗粒尺寸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分散度,并探讨影响粉尘分散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实验原理:粉尘分散度指的是粉尘在空气中的分布程度,可以通过测定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来反映。

实验中使用的测定方法是悬浮颗粒法,即将待测粉尘样品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采样并测量样品中粉尘的质量浓度来确定分散度。

粉尘分散度的影响因素包括颗粒尺寸、颗粒密度、空气流速、湿度等。

其中,颗粒尺寸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颗粒尺寸越小,分散度越高。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粒径的粉尘样品,并称取相应的质量;2. 将待测粉尘样品加入到实验室制备的分散器中,开启分散器并调整空气流速和湿度;3. 在不同时间内,采取空气中的样品,并测定样品中粉尘的质量;4. 计算出各个时间点的粉尘浓度,并绘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 对于不同颗粒尺寸的样品,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不同尺寸下的分散度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的粉尘分散度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粒径(μm) | 10 | 20 | 30 | 40 | 50 || ---------- | ---- | ---- | ---- | ---- | ---- || 分散度 | 0.98 | 0.85 | 0.72 | 0.63 | 0.55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粉尘分散度逐渐降低。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颗粒尺寸是影响粉尘分散度的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颗粒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相对容易与空气中的分子发生作用,从而使颗粒更容易分散在空气中。

相反,颗粒尺寸越大,表面积越小,与空气中的分子作用较小,因此分散度相对较低。

除了颗粒尺寸外,实验中还发现空气流速和湿度对粉尘分散度也有一定影响。

空气流速越大,空气中的颗粒越容易分散;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子越多,颗粒与水分子作用也更容易,从而增加了分散度。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粉尘防治工作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解析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解析

谢谢大家!
作业交到824办公室张莹莹
移动载物台,在视野中使物镜测微尺与目镜 测微尺任一刻度相重合,然后再向同一方向 找出两尺再次相重合的刻度,分别数出相重 合部分的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数, 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长度。
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刻度的间距( m): 目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µm)=a/b×10 (µm)
a: 物镜测微尺刻度数; b: 目镜测微尺刻度数; 10:物镜测微尺每刻度间距,µm
实验原理
• 采样后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 粒的混悬液,涂片后,在显微镜下用目镜 测微尺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
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载 玻片;显微镜;小试管、小玻棒、滴管; 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操作步骤
• 粉尘标本的制备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标本的制备
• 测试:安装好滤膜采样前要在桌面上开机运行, 是否漏气,观察滤膜是否安装好。采样时应注意 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
• 采样:放进通风橱开始采样,设定时间15min, 调节流量至15L/min。采样期间用棍子敲打粉尘袋 3次,记录采样的时间、采样地点、防尘措施、样 号、流速等。
采样
• 采样结束:取出滤膜夹,用镊子将受尘面向内折叠4-5次,用衬纸包好, 贮存于样品盒内,带回实验室,称重(同一台天平)。携带过程中注 意防止二次污染及粉尘脱落。
物镜测微尺
分散度的测定
取下物镜测微尺,换上已制好的粉尘标 本,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 400倍观察,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每个粉尘 粒子的大小。遇到长径量长径,遇到短 径量短径。每个标本测量200个尘粒,视 野不重复即可,按下表分组记录
注意事项
•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制好的标本应放 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污染;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粉尘分散度测定 (滤膜溶解涂片法)
精品课件
原理
•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 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 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 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精品课件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量时, 可向粉尘悬液中再加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 标本;
•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制好 的标本应放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 污染;
• 本法不能测定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和纤维状 粉尘。
精品课件
实习报告内容
• 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 • 实验结果 • 结果计算和评价
精品课件
注意事项
•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 本法的检出限为0.1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滤膜应在天平室内 或干燥器中放置2h以上,室内湿 度控制在30%~60%,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0.1mg或大于5mg,应 重新采样。
精品课件
结果计算
2.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1)全工作日(8h)采样计算
CTWA
m2 m1 Qt
1000
式中:CTWA - 空气中粉尘8h时间加权浓度,mg/m3;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Q - 采样流量,L/min;

关于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介绍

关于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介绍

关于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介绍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粉尘分散度指标至关重要。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术语1.1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粒/cm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采样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

按滤膜直径为75mm的采样方法对最大流量采集0.2g左右的粉尘,或用其他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降尘。

4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4.1滤膜溶解涂片法4.1.1原理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4.1.2操作步骤4.1.2.1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瓷坩埚或小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2ml乙酸丁酯,再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滴于载物玻璃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贴上标签、编号、注明采样地点及日期。

4.1.2.2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定时,可再加适量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

4.1.2.3制好的标本应保存在玻璃平皿中,避免外界粉尘的污染。

4.1.2.4分散度的测定将粉尘标本放在Rise粉尘形貌分散度测试仪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适当的倍数观察,拍照、自动处理成至少有200个尘粒的分析报告。

粉尘浓度及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及分散度的测定


采样后,滤膜的粉尘增重若小于1毫克或
大于20毫克时应重新采样。

滤膜不耐高温,在55度以上的采样现场,
不宜应用。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原理 操作步骤 计算 评价 注意事项
原理

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
尘颗粒的混悬液,涂片后,在显微镜下 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
操作步骤
采样 称重
滤膜的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 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并将编号和重量 记录在滤膜的衬纸上,放在样品盒中。 打开采样夹,将已称重的滤膜平铺于锥 形环上,然后拧紧固定盖。如滤膜有皱 褶或有漏缝,则重装。贮存在样品盒中 备用

采样



根据目的和要求选好测尘点,将测尘仪固定于工人经 常操作的地点,距地面1。5米高的工人吸收带,先用 两个装有滤膜的采样夹,调节好仪器的流量,一般1530L/分钟。 取下采样夹,将已编好的采样夹放在测尘仪中,扭紧 顶盖固定。 开始采样,记录采样的时间,注意保持流速恒定,详 细记录采样地点、防尘措施、样号、流速等。并估计 滤膜上粉尘的增重,决定采样时间,采样完毕记录终 止时间。 取出滤膜夹,将受尘面向上迅速平放于采样盒内或用 镊子折迭4-5次,用衬纸包好,贮存于样品盒内,带回 实验室称重。
粉尘浓度的测定
目的 原理 操作步骤 计算 评价 注意事项

目的

掌握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方法

了解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
在已知重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
膜的重量差和采气量即可计算空气中粉 尘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量时, 可向粉尘悬液中再加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 标本;
•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制好 的标本应放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 污染;
• 本法不能测定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和纤维状 粉尘。
23
实习报告内容
• 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 • 实验结果 • 结果计算和评价
11
结果计算
2.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1)全工作日(8h)采样计算
CTWA
m2 m1 Qt
1000
式中:CTWA - 空气中粉尘8h时间加权浓度,mg/m3;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Q - 采样流量,L/min;
t - 采样时间,min,为480min。
4
操作步骤
滤膜准备和安装 采样
样品保存 样品称量 结果计算
5
滤膜准备和安装
干燥
称量
记录、编号
安装
6
采样
•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记录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并准确记录 采样持续时间。
2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4
二、粉尘分散度测定 (滤膜溶解涂片法)
15
原理
•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 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 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 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16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17
操作步骤
• 粉尘标本的制备: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分散度的测定:
18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
1~2ml乙酸丁酯
粉尘标本的制备
19
物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20
粉尘分散度测量
21
粉尘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采样地点_________ 采样时间_________ 滤膜编号_________
22
注意事项
•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不得小于0.1mg, 不得大于5mg;
• 直径75mm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重不受此 限。
10
结果计算
1.空气中总粉尘短时间浓度计算: C m2 m1 1000 Qt
式中:C -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mg/m3;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Q - 采样流量,L/min; t - 采样时间,min。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肖勇梅
1
一、粉尘浓度测定 (滤膜质量法)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原理
•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由采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单位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3
实验所需器材
• 粉尘采样器(采样流量应事先校正);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采样头(与采样器相连);滤膜夹;分 析天平(感量为0.01mg );秒表;干 燥器(内装变色硅胶);镊子;除静电 器。
12
结果计算
2.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2)分时段采样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式中:
C TW A C 1T 1C 2T 2 8 C nT n
CTWA - 空气中粉尘8h时间加权浓度,mg/m3; C1、C2、Cn- 各时段空气呼尘平均浓度,mg/m3; T1、T2、Tn- 劳动者在相应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 8 -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8h。
7
采样
• 本次采样请在通风橱内进行; • 采样条件:20L/min,15min
8
样品保存
• 采样后,用镊子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 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
或将滤膜夹取下,直接放入滤膜盒中。 室温下运输和保存。
• 携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二次 污染。
9
样品称量
• 采样后滤膜置于室内2h,除静电后,在 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称量条件尽可能 与采样前一致);
13
注意事项
•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 本法的检出限为0.1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滤膜应在天平室内 或干燥器中放置2h以上,室内湿度 控制在30%~60%,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0.1mg或大于5mg,应 重新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