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2、在标准中对石棉纤维的容许浓度是以数量浓度 (f/ml)表示的,应采用数量浓度测定方法。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工作场所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工作场所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工作场所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工作场所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可不是件小事,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其实挺有趣的,像是探险一样。

咱们先聊聊粉尘这个家伙。

它们就像隐形的调皮鬼,随处潜伏。

比如说,木工厂里,木屑飞舞,那场景简直像是小型的雪暴。

想想看,呼吸间那些细小的颗粒,真是让人担心,稍不留神就可能把肺部搞得跟菜市场一样热闹。

说到测定粉尘分散度,哎,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头疼。

其实这就像给你的小狗量体温一样,虽然麻烦,但得做。

得知道粉尘的来源。

哎呀,别小看这一步,了解了粉尘从哪儿来,咱们才能有的放矢。

比如在建筑工地,水泥和沙子就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一旦风一吹,嘿,那些小颗粒就像飞舞的蝴蝶,四处乱窜。

想象一下,工人在那儿挥汗如雨,结果鼻子里进了一堆粉尘,简直是“辛苦一场空”。

然后,咱们得用一些仪器来测量这些小家伙的浓度和分散度。

市面上有许多种设备,像是激光粒子计数器,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简单得很,光线照过去,粉尘一碰就反射回去,咱们就能知道它们的数量和大小。

就好比用手电筒照墙,墙上亮的地方就是粉尘的聚集点,像不小心把“黑科技”带入了日常生活。

在测定过程中,得注意环境的影响。

比方说,风速和温度,这些因素就像调皮的小孩,时不时就来捣乱。

风一阵狂吹,粉尘就像过山车一样,上下翻飞,结果测得的数据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还得考虑到工人们的活动,像是搬东西、敲打,简直是给粉尘开了个“狂欢派对”。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咱们就能了解到工作场所的粉尘分散度。

如果分散度高,说明这地方就像是个粉尘聚集的“网红店”,需要赶紧采取措施。

比如,加装通风设备、使用防尘口罩、定期清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搞这些是不是太麻烦了?其实不然,做这些就像是给自己打了个“预防针”,保护好身体,才能愉快地工作呀。

更重要的是,粉尘的测定不仅关乎个人健康,还关乎整个团队的安全。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满是粉尘的地方,工作的效率肯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引发意外,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一) 粉尘浓度测定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标准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量浓度来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滤膜质量法)[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

[器材] 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用防爆型采样器);滤膜(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滤膜夹、样品盒、镊子;分析天平;秒表;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操作步骤]1.滤膜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编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

打开滤膜夹,将直径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型杯上,旋紧固定环,务使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入样品盒。

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漏状,装入滤膜夹。

2.采样(1)采样器架设于接尘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

有分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风侧或回风侧;在移动的扬尘点,应位于作业人员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架于移动上。

(2)先用一个装有滤膜(未称量滤膜即可)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旋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所需流量,然后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滤膜受尘面迎向含尘气流。

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侧向。

(3)采样流量,用40mm滤膜时为15~40L/min,用漏斗状滤膜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

(4)根据采样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直径40mm 平面滤膜,不得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

直径75mm的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量不受此限制)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少于0.2m3;低于2 mg/m3时。

采气量应为0.5~1m3)。

记录滤膜编号、采样时间、气体流量和采样点生产工作情况。

(5)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受粉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纸包好,贮于样品盒中,或装入自备的样品夹中,带回实验室。

4.4 粉尘散度测定

4.4 粉尘散度测定

4.4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粉尘分散度:粉尘个粒径区间的粉尘质量或数量占总质量或数量的百分比。

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表示粉尘分散度。

主要测定方法有滤膜法和沉降法两种。

1. 滤膜法滤膜法又称滤膜溶解涂片法。

原理:把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测定步骤(P95):测定方法(P95):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溶剂的稀释,搅拌,部分颗粒的破碎,变形,溶解等,真实地颗粒分布性差。

2. 沉降法又称自然沉降法、格林氏沉降法。

(一)原理将现场含尘空气采集到格林氏沉降器的金属圆筒中.水平静置3h,粉尘自然沉降在圆筒底部的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按粒径分组计算尘粒数的百分率。

(二)测定方法1.采样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水冲洗,用95%酒精棉球擦洗数次后.放人沉降器凹槽内,推动沉降器滑板与底座平齐,盖好圆筒盖。

在采样点,向凹槽方向推动滑板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打开圆筒盖,在距地面1.5m高处上下移动数次,用现场气体留换。

3. 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1)物镜测微尺是一个标准的尺度,长度1mm,100等份,每一等分的刻度值为0.01mm(10um)。

(2)标定当物镜倍数改变时,显微镜中的视野的大小随之改变,目镜测微尺的刻度间距不能反映粉尘颗粒的真实直径,因此,必须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

(3)测定方法: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4)注意事项测定沉降的颗粒.其形状没有变化,测定能较其实地反映现场粉尘的状态。

采前应该洗净载玻片,保证无粉尘;采样运输、存放过程中震荡和污染,测定200个以上,测定尘粒数太少,粉尘的分散度的误差较大。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颗粒尺寸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分散度,并探讨影响粉尘分散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实验原理:粉尘分散度指的是粉尘在空气中的分布程度,可以通过测定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来反映。

实验中使用的测定方法是悬浮颗粒法,即将待测粉尘样品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采样并测量样品中粉尘的质量浓度来确定分散度。

粉尘分散度的影响因素包括颗粒尺寸、颗粒密度、空气流速、湿度等。

其中,颗粒尺寸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颗粒尺寸越小,分散度越高。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粒径的粉尘样品,并称取相应的质量;2. 将待测粉尘样品加入到实验室制备的分散器中,开启分散器并调整空气流速和湿度;3. 在不同时间内,采取空气中的样品,并测定样品中粉尘的质量;4. 计算出各个时间点的粉尘浓度,并绘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 对于不同颗粒尺寸的样品,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不同尺寸下的分散度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的粉尘分散度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粒径(μm) | 10 | 20 | 30 | 40 | 50 || ---------- | ---- | ---- | ---- | ---- | ---- || 分散度 | 0.98 | 0.85 | 0.72 | 0.63 | 0.55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粉尘分散度逐渐降低。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颗粒尺寸是影响粉尘分散度的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颗粒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相对容易与空气中的分子发生作用,从而使颗粒更容易分散在空气中。

相反,颗粒尺寸越大,表面积越小,与空气中的分子作用较小,因此分散度相对较低。

除了颗粒尺寸外,实验中还发现空气流速和湿度对粉尘分散度也有一定影响。

空气流速越大,空气中的颗粒越容易分散;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子越多,颗粒与水分子作用也更容易,从而增加了分散度。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粉尘防治工作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八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粉尘的分散度又称粒径分布,其主要的测定方法列于附表1。

本实验只介绍巴柯离心仪法。

1.2.1气体离心沉降法—巴柯离心仪法巴柯离心仪的结构简图如附图3所示。

尘粒样品放人离心仪的进样槽后经给料漏斗8送(吸)至转盘中心处,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尘粒被甩向转盘边缘并继续向外周运动,这时它与经离心仪下部进口抽人的空气相遇,在环缝A处向外周运动的尘粒受到反向气流对它的摩擦阻力。

当某一粒径的尘粒的离心力大于气流对它的阻力时,尘粒即被甩向外周,最后被收集在下部的储尘容器14中,当气流对尘粒的摩擦阻力大于尘粒的离心力时,尘粒则被吹向轴心,它随气流在B处转弯后向外周运动。

此后由于气流速度逐渐减低,大部分转弯后向外周运动。

此后由于气流速度逐渐减低,大部分尘粒被收集在离心仪上部的转盘护圈13上,极小的尘粒被随风带走。

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可推导出,在环缝A处分离出的尘粒,其粒径和该处气流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故环缝处的气流速度越大,在该处分离出的尘粒也越大。

这样变更离心仪下部空气进口处挡板15的位置,即可控制进人离心仪的风量,从而可分离不同大小的尘粒。

离心仪装上NQ 18隔距片时,进气口面积最小,故分离出的尘粒相当于最小的一级。

离心仪不装隔距片时,进气口面积最大,分离出的尘粒相当于该仪器能分离出的最大级。

操作方法(1)称出一定量的粉尘,一般选用10g(2)插人相当于最小颗粒的最大隔距片N018(3)用调节螺钉6旋下滑动遮板5使之严密关闭。

(4)用调节螺钉2调节给料漏斗8的高度及位置,使其头部对准给料孔,两者之间的间隔约为2-3mm 。

(5)把准备好的粉尘放在给料用的金属筛网3上,金属丝网将大于0. 4mm的颗粒筛留出来。

潮湿的粉尘应先干燥。

(6)开动电动机,当电动机达到全速后自动开启振导器70(7)用调节螺钉6调整垂直遮板5使粉尘薄薄地以每分钟1^-28的速度经过条缝喂人漏斗8。

当粉尘完全漏人后取下透明盖板4,拿掉金属筛3仔细刷下停留在容器或漏斗壁上的粉尘。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粉尘标本制备
(1)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小试管中,加入醋酸丁酯1~2ml,溶解滤膜,用玻棒充分搅拌,使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

(2)取混悬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做成涂片,一分钟后,载玻片上即可出现一层粉尘薄膜。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选择
显微镜对微小物体的鉴别能力主要取决于物镜。

一般情况下,测定分散度,可用高倍物镜配合肥10倍目镜即可,特殊要求时,可用油镜。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粉尘颗粒的大小,是用放在目镜内的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的。

当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改变时,虽然目镜测铀尺在视野中的大小不变,但被测物体在视野中的大小却随之改变,故测量时,目镜测微尺需事先用物镜测微尺进行标定。

标定方法,参见C2型√2n网形目镜尺尺度标定
分散度的测量
取下物镜测微尺,换上已制好的粉尘标本。

在高倍镜下,用已标定好的目镜测微尺,依次测量的粉尘颗粒的大小,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每个标本至少测量200尘粒,并按下表分组记录。

注意事项
1.所用玻璃器皿,应保持清洁,避免粉尘污染。

2.如涂片上粉尘颗粒过多且重迭,影响测量时,可再加适量醋酸于酯稀释,重新制备涂片;如粉尘颗粒太少,可将同一采样点的两张滤膜一并溶解后,再制片进行测量,其结果均不受影响。

3.每批滤膜在使用之前,需作照实验,测其被污染情况,若滤膜本身仅含少量粉尘,对结果影响不大。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02
03
采样点选择
根据粉尘产生源和作业环 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 样点,确保采集到真实、 准确的粉尘数据。
采样方法
采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如 滤膜、采样管等,按照规 定的采样流量和时间进行 采集。
样品标记与记录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标记, 记录采样日期、地点、作 业环境等信息,以便后续 分析。
样品处理
样品筛选
重量法
总结词
重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一定质量粉尘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
详细描述
重量法是通过测量一定质量粉尘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粉尘的密度和分散度。该 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天平和测量设备, 且对粉尘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
03
测定步骤
采样
01
05
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
1 2
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和实验服
在测定粉尘分散度时,实验人员需佩戴合适的个 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粉尘进入眼睛、呼吸道以及 皮肤。
保持实验室通风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以降低粉尘 浓度,减少对实验人员健康的影响。
3
定期清理实验区域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清理实验区域,确保实验室 整洁,避免粉尘积累。
仪器校准
校准仪器
在测定粉尘分散度之前,应确检查仪器性能
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仪器性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以保证 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记录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
实验人员应记录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以便对测定结果进行追溯 和分析。
实验误差控制
01
控制实验条件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 法
• 引言 •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 测定步骤 • 结果分析 • 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滤膜准备和安装 采样
样品保存
样品称量
结果计算
滤膜准备和安装
干燥
称量
记录、 记录、编号
安装
采样
•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连续采样; •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根据测定目的选择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 •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记录 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速恒定、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滤膜编号、采样日前和地点、采样流量、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 采样点生产情况、防尘措施,并准确记录 采样持续时间。 采样持续时间。
所需器材和试剂
•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测尘滤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载物玻片;显微镜;小烧杯或小试管、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小玻棒、滴管;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操作步骤
• 粉尘标本的制备: 粉尘标本的制备: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分散度的测定: 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肖勇梅
一、粉尘浓度测定 (滤膜质量法) 滤膜质量法)
实验原理
•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 采样器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测尘滤膜上,由采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单位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体积空气中总粉尘的质量。
注意事项
•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本法为我国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 • 本法的检出限为 本法的检出限为0.1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 ,最低检出浓度为 •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过氯乙烯滤膜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但不耐高温,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称量前, 或干燥器中放置2h以上 以上, 滤膜应在天平室内 或干燥器中放置 以上,室内湿度 控制在30%~60%,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控制在 ~ ,尽量保持温度与湿度稳定; •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0.1mg或大于 采样后,滤膜上粉尘增重若小于 或大于5mg,应 或大于 , 重新采样。 重新采样。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
1~2ml乙酸丁酯 乙酸丁酯
粉尘标本的制备
物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粉尘分散度测量
粉尘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采样地点_________ 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_________ 滤膜编号 滤膜编号_________ 采样地点
注意事项
•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量时,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量时, 可向粉尘悬液中再加乙酸丁酯稀释, 可向粉尘悬液中再加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 标本; 标本; •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制好 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擦洗干净,保持清洁, 的标本应放在玻璃培养皿中, 的标本应放在玻璃培养皿中,避免外来粉尘的 污染; 污染; • 本法不能测定可溶于乙酸丁酯的粉尘和纤维状 粉尘。 粉尘。
结果计算
2.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 (1)全工作日 )全工作日(8h)采样计算 采样计算
CTWA m2 − m1 = × 1000 Qt
式中:CTWA - 空气中粉尘8h时间加权浓度,mg/m3; 式中: 空气中粉尘 时间加权浓度, ; 时间加权浓度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 ;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 ; Q - 采样流量,L/min; 采样流量, ; t - 采样时间,min,为480min。 采样时间, , 。
结果计算
1.空气中总粉尘短时间浓度计算: .空气中总粉尘短时间浓度计算:
m2 − m1 C= × 1000 Qt
式中:C -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mg/m3;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式中: ; m2-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 ; m1-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 ; Q - 采样流量,L/min; 采样流量, ; t - 采样时间,min。 采样时间, 。
结果计算
2.空气中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 (2)分时段采样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
CTWA = C1T1 + C 2T2 + L + C n Tn 8
式中: 式中:
CTWA - 空气中粉尘 时间加权浓度,mg/m3; 空气中粉尘8h时间加权浓度 时间加权浓度, ; C1、C2、Cn- 各时段空气呼尘平均浓度,mg/m3; 各时段空气呼尘平均浓度, ; T1、T2、Tn- 劳动者在相应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 劳动者在相应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 8 -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 。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8h。
二、粉尘分散度测定 (滤膜溶解涂片法) 滤膜溶解涂片法)
原理
•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 采集有粉尘的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 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 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 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 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 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实验所需器材
• 粉尘采样器(采样流量应事先校正); 粉尘采样器(采样流量应事先校正);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采样头(与采样器相连);滤膜夹; 采样头(与采样器相连);滤膜夹;分 );滤膜夹 析天平(感量为0.01mg );秒表;干 析天平(感量为 );秒表; 秒表 燥器(内装变色硅胶);镊子; 燥器(内装变色硅胶);镊子;除静电 );镊子 器。
实习报告内容
• 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步骤 实验名称、目的、。
样品称量
• 采样后滤膜置于室内 ,除静电后,在 采样后滤膜置于室内2h,除静电后, 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 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称量条件尽可能 与采样前一致); 与采样前一致); •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不得小于0.1mg, ,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不得小于 不得大于5mg; 不得大于 ; • 直径 直径75mm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重不受此 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重不受此 限。
采样
• 本次采样请在通风橱内进行; 本次采样请在通风橱内进行; • 采样条件:20L/min,15min 采样条件:
样品保存
• 采样后,用镊子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 采样后,用镊子取出滤膜,
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 置于清洁容器内;
或将滤膜夹取下,直接放入滤膜盒中。 或将滤膜夹取下,直接放入滤膜盒中。 室温下运输和保存。 室温下运输和保存。 • 携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二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