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合集下载

江苏东部沿海发展滞后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江苏东部沿海发展滞后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CONTEMPORARYECONOMICS【摘要】在过去近三十年的开发中,苏东沿海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本文对江苏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滞后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区位、自然、交通和政策这四大有利条件,提出了三市联动统一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进行区域营销等建议。

【关键词】江苏东部沿海经济滞后成因条件对策一、江苏东部沿海简介江苏东部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14个县(市)。

沿海经济带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所辖所有区域。

全区人口2090.76万,占江苏总人口的26.4%;土地面积32960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32%左右。

1984年,我国首批开放沿海14个城市,其中就有南通和连云港。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江苏沿海经济带却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断层。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苏东沿海发展力度有所加强。

2011年,南通、连云港人均GDP分别为56005元和32119元,在14个开放城市中分别列第八和第十三位。

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GDP总量分别为1410.52亿元、2771.33亿元、4080.22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2.9%,5.7%,8.4%。

在2011江苏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通、盐城、连云港在江苏13个市排名中分别列第五、第十和第十一位,连云港的发展比较落后。

从整体来看,苏东沿海拥有江苏32%的土地面积、26.4%的人口,却只创造了17%的经济发展贡献率,不仅没有实现其增长极的作用,反而成为江苏发展的掣肘。

二、江苏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1、历史原因构成沿海经济带城市之一的连云港地处江苏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苏南地区较快的经济发展态势所掩盖,江苏省把发展重心放在了苏南,导致连云港发展起步晚、底子薄。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它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考察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几个可行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沿海城市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沿海城市以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大、产业结构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而闻名于世,然而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产业升级的推进,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沿海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的限制,大气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再次,人口持续增加。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沿海城市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此外,城市发展不平衡也无法得到缓解。

二、沿海城市发展的对策面对这些问题,沿海城市需要采取富有前瞻性的对策,以确保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加强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文化及旅游产业,拓展服务贸易,增加服务和消费的比重。

2. 推进与协调发展沿海城市应加强自身的内部协调,尤其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各城市间应该互相开放市场,加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沿海城市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沿海城市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加强海洋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水资源管理。

制定环保标准,对企业进行明确的监督和指导,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创新技术。

4. 做好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加强人口计划管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速度;实施新型城镇化,改善城市内部布局和居住环境;保障住房,加快修建廉租房公寓;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总体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让城市更美好。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江苏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江苏作为中国的东部沿海省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江苏省如何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江苏省的发展现状和潜在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实力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去年GDP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

其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对全国经济贡献巨大。

尤其是苏南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 产业结构优化江苏省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3. 创新驱动江苏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科技创新方面,江苏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4. 对外开放扩大江苏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海外市场的互动,推动外贸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同时,江苏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和企业来江苏投资兴业。

三、潜在机遇1. 产业升级江苏省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2. 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通交通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与条件。

4. 人才引进江苏省应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来江苏发展。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四、面临挑战1. 高质量发展难题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题。

主要表现为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技术跨越的问题。

2. 资源和环境约束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问题。

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分析与对策研究

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分析与对策研究

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现状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本面稳健,GDP增速保持在6%以上。

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波动较大,出口增速也有所下降。

产业结构方面,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正在面临技术革新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城乡发展差距也比较明显,城市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差距较大。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分析1. 产业结构缺乏优化和升级。

江苏沿海地区制造业占据了经济中的很大比重,且大量企业之间存在资本、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重复竞争,导致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不够优秀。

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国内外市场双重压力下,汽车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即使是已经成立多年的企业也没有形成完全的竞争力。

2. 消费升级与城乡差距的加大。

虽然江苏沿海地区城市化程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相对较低。

另外,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与之相应的优质服务和产品较少,消费升级的推进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创新。

3.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

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门户和一些著名城市的所在地,环境问题一直是治理重点。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快高端产业发展。

通过投资引导、财税政策方面的调整以及政府扶持等手段,加大高端产业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和产业基础设施,继续推进汽车和电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同时,消除冗余的产业和资本,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实现从规模到精益化的突破。

2. 促进消费升级和城乡发展。

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完善农业产业的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逐步扫除城乡分割的障碍。

江苏沿海三市产业同构分析

江苏沿海三市产业同构分析
的产品 , 形成 区域产业 同构 。 还有人认 为是 F资源禀赋产生的。 n
盐 城
O9 .0 1 0 . 0
连 云港
O5 .3 05 .7 1o .0
地理相近的区域 , 有类似 的资 源禀 赋 , 根据 生产密集使用本地
区充裕要素的原则 , 最后形成区域 内产业 同构 。
发展程度在各地区会呈现 自然 的相似 。

_— J 2 r
其中 , s是结构相似系数 , 表示要 比较的两个 区域 ,是 i 和j n
业结 构所包含 的行业数 。 I 区域i x是 k 中第k 个行业 占] 业 的比
关于产业同构产生的效应 , 学界f= 见 。一部分学者认 - = _ 者 为: 产业同构影 响区域 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 导致有 限的资源
议 题 . 用结 构 相 似 度 系数 和 专 业 化 系数 从 产 业 整 体 和 产 品 层 次 等 方 面进 行 了具 体 分 析 , 利 并得 出结论 : 云 港 与 盐城 、 连 南
通 的产 业 同构 程 度 不 高 . 盐 城 与 南通 产业 同构 比 较 严 重 。 而 关 键 词 : 苏 沿海 ; 业 同 构 ; 构 相似 度 系数 ; 业化 系数 江 产 结 专
工研 究 [] 技 管 理 研 究 ,0 13 9 — 8 J. 科 2 1 , :6 9 . [】 关 爱 萍 . 业 同构 测 度 的 方 法 [] 计 与 决 策 ,0 7 1 : 8 产 J. 统 2 0 ,9
32 4. -3
有效成 10 、 0 %)染料 、 化学药品原药 、 集成 电路。
业 能级 提 升 对 策 [] 济 纵 横 ,0 6 1 )6 8 J. 经 20 (0 :— . 【】 徐 侠 , 同 良. 6 安 东部 地 区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的 测 度 与 分 析 [] J. 进 步与 对 策 ,0 8 2 ( ) 19 1 1 科技 20 ,58 :1— 2 . 【】 何 静 , 亮 雯. 江 三 角 洲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和 区域 分 7 吕 珠

江苏产业特色研究报告

江苏产业特色研究报告

江苏产业特色研究报告江苏产业特色研究报告1. 引言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本报告旨在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特色,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江苏的产业结构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根据数据统计,制造业是江苏省最主要的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对江苏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服务业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江苏经济的新引擎。

农业虽然对江苏经济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江苏产业的特色3.1 制造业特色江苏省的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尤其是苏州、南京、无锡等城市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为江苏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3.2 服务业特色江苏省的服务业以金融、物流、旅游等行业为主导。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江苏省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和消费能力也大幅增长。

金融业在江苏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银行、券商还是保险等领域,都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

物流业也在江苏发展迅速,南京、苏州等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产业基础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支撑。

此外,江苏省还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苏州的园林、南京的历史文化遗址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3.3 农业特色江苏省的农业以水稻、蔬菜、水果等为主导。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江苏的农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远销国内外。

江苏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高效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4. 江苏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江苏省的产业特色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并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了消费升级和需求结构的优化。

农业的稳定发展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还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
ma n c n my h s ma e r p d g o t . h o g h hf - h r d la ay i , t i a il o c u e h t at rn a l 0 y a o i r e e o o a d a i r w h T r u h t e s i s a e mo e n ss h s r ce c n l d s t a fe e r 1 e m f t l t y
d v lp d ae s mai e f h r rwt b s s n t oi n h e eo me t i so r e e e aie e eo e ra , r s e go h ae i o sl a d te d v lp n s lw o v n n g t .Th t dt n l n uty n i y d v e r i o a id sr a i
提 高和海洋经济可持 续发展 。
关键词 :海洋经济 ;产业结构 ;海 洋资源 ;海洋能源
中图分类号 :F 6 . 0 2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 9 X 2 1 )2 0 9 — 4 0 4 2 2 ( 0 1 1— 0 7 0
An l sso a i e I d s r t u t r m p t i e e s a y i fM rn n u t y S r c u e Co e i v n s t
Ab t a t 2 s c n u y i t e c n u y o c a s ma n c n my h sb c me t e n w r w h o c n mi d v l p n n ly sr c : 1 t e t r s h e t r fo e n , i r e e o o a e o h e g o t fe o o c e e o me ta d p a s a mp ra tr l n t e wo l .Ma i e e o o s i c e sn mp r n e i h ai n le o o " sau ,c a t r a k s f n i o t n o e i h r d r c n my i n r a i g i o t c n te n t a c n mys tt s o sa a e s ma e u e o n a o l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产业结构多样化且相对成熟,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首先,农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产业之一、江苏省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适宜种植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

江苏的农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种植和渔业为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农业水资源紧张、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其次,制造业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以汽车、机械、电子等为主要代表。

江苏汽车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

此外,江苏省还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服务业是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江苏省的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达,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是中国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为江苏省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江苏省也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例如,江苏省成立了苏州、南京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此外,江苏省还加大了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尽管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相对成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资源约束。

江苏省的土地、水资源有限,加上近年来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是市场竞争激烈。

江苏省处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周边省份及上海市形成了高度竞争。

因此,江苏省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总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且相对成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其重要的产业领域。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推进,江苏省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仍较为落后。

产业结构依然存在着层次偏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是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内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阐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指出江苏沿海地区依然是省域经济的“洼地”和全国沿海经济带的“短板”,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起点制定产业规划,创新江苏沿海产业带发展模式,减少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培植与发展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三次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南通和盐城三市,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目前,就产业基础来说,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初具规模,机械、纺织、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农业比较发达,是江苏省的重要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同时,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仍存在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和城镇的产业发展缺乏互动,而且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等问题。

本文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详细研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有关产业研究状况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陈燕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仍较为落后。

产业结构依然存在着层次偏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是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内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阐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指出江苏沿海地区依然是省域经济的“洼地”和全国沿海经济带的“短板”,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起点制定产业规划,创新江苏沿海产业带发展模式,减少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培植与发展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三次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南通和盐城三市,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目前,就产业基础来说,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初具规模,机械、纺织、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农业比较发达,是江苏省的重要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同时,
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仍存在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和城镇的产业发展缺乏互动,而且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等问题。

本文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详细研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有关产业研究状况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他的著作《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该领域的经典。

而投入产出法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使用最为普遍的分析方法。

西蒙·库兹涅兹深入地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对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进行研究,得出“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六大特征。

新产业区理论通过企业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企业集群的形成动因。

该理论认为,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二)国内相关研究
郭克莎和王延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探讨,结合产业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状况,并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分析法,指出三次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以及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蔡亚轩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目前江苏沿海产业的多层面入手,指出该区优势主要在于资源和区位,而薄弱的产业基础制约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应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集中产业布局,推动建设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颜银根运用spss软件分析,找出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认为江苏地区沿海应当增强区域合作,并利用优势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海洋产业、滩涂海水养殖业、特色农业、港口物流业、新能源和生态旅游业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入全球产业链,最终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发展。

国外学者的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完善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他的著作《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该领域的经典。

而投入产出法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使用最为普遍的分析方法。

西蒙·库兹涅兹深入地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对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进行研究,得出“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六大特征。

新产业区理论通过企业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企业集群的形成动因。

该理论认为,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
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二)国内相关研究
郭克莎和王延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探讨,结合产业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状况,并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分析法,指出三次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以及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蔡亚轩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目前江苏沿海产业的多层面入手,指出该区优势主要在于资源和区位,而薄弱的产业基础制约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应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集中产业布局,推动建设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颜银根运用spss软件分析,找出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认为江苏地区沿海应当增强区域合作,并利用优势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海洋产业、滩涂海水养殖业、特色农业、港口物流业、新能源和生态旅游业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入全球产业链,最终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发展。

国外学者的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完善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