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江苏;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ull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to play a regional advantage,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to meet the region's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Have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Jiangsu Provinc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Adjustment.

Key words: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y; Jiangsu;

economicdevelopment

0、引言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 跨长江下游两岸, 东濒黄海, 有近1000 km的海岸线, 毗邻上海、浙江、安徽、山东, 面积10.26 万km2 , 占全国总面积的1.06%。

江苏省依靠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区位优势, 经济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 但经济水平仍明显低于上海等周边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影响, 江苏省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其区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此, 分析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 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

1、江苏产业结构发展轨迹

近二十年多来,江苏经济发展没有过多地依赖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占全国1.1%的土地承载了5.7%的人口,2003年创造了6.0%的就业岗位,完成了10.7%的经济总量。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一直在积极地主动地进行之中。从整体上讲,江苏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抓住机遇,打下基础。改革开放初期,苏、锡、常等地区利用靠近上海的特殊区位优势,主动把握上海国有企业人才和技术扩散的双重机遇,开创性地走上了以工兴农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一度形成蜚声中外的“苏南模式”,成为中国农村走上工业化之路的排头兵,引起了人们争相模仿和研究思考,在全国影响深远。江苏一次产业在保持正常发展同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下降,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产业贡献份额34.5%降到24.5%;二次产业步入快速稳步上升的通道,由1984年的48.2%上升到1987年的53.5%,其中工业由44.1%上升到48.1%。这个阶段,江苏纺织、食品、化工、机械、建筑、建材等产业迅速崛起并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完成了江苏产业结构的第一次转型,为推进江苏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助外力,健体强身。在乡镇企业发展逐渐成熟、国内市场空间相对稳定之后,江苏决策层并没有满足当前,而是目光向外,注重利用好两种资源,开拓发展两个市场,通过与外来投资、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推进传统行业更新换代,大力发展现代通信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国家级石化、化工行业的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使江苏工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重型化方向发展,实现了江苏工业化的第二次跨越。从1995年起,重工业首次超过了轻工业,同时商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等服务行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在这个阶段,实现了江苏产业结构的第二次转型,确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新的起点,重谋发展。2003年江苏GDP达到12460.83亿元,人均GDP为16809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改善,2003年第一产业比重为8.9%,达到历史低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6.6%,达到历史高点;第二产业稳中有升。回顾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江苏经济增长基本稳定在一个高位平台上,农业在持续的结构调整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工业和建筑业增长强劲,在进入新世纪后,苏南招商引资工作在世界制造业基地转移的大背景下突飞猛进,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进一步推开,民营经济逐渐显露峥嵘,在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