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电子教案-单元七课题二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一、概述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三、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机械性能指标: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
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汽车用钢一、黑色金属钢、铁一类的金属被称为黑色金属。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第
教学内容
课题一汽车机械概述
教学任务
(1)了解机械的概念;
(2)了解机器的特征;
(3)了解机构的概念;
(4)认识汽车机械的组成;
(5)学会区分零件与构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1)铝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
(2)镁合金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二、汽车非金属材料
1.玻璃及橡胶制品
(1)玻璃
(2)橡胶
2.汽车用陶瓷材料
(1)陶瓷的分类与性能
(2)陶瓷在汽车中的应用
教学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汽车金属材料和汽车非金属材料的类型以及在汽车中的应用。
思考练习
见《汽车机械基础》47-48页
第
教学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液压传动认识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液压系统的表示方法与组成
3.液压传动的特点
(1)优点
(2)缺点
二、液压传动元件
1.液压传动系统的常用液压元件
(1)液压泵
(2)液压马达
(3)液压缸
(4)液压控制阀
三、液压基本回路
1.压力控制回路
(1)调压回路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汽车中的铰链四杆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
(1)曲柄摇杆机构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l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基础知识汽车站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
具体内容包括链动与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平面曲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理论力学基础、材料力学基础、轴系零件,连接,液压与气压传动等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耍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汽车常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汽车专业课提洪必要的机械知识。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掌握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2)具有对汽车各类机械传动和常用机构及常用维修机具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的能力,(3)掌握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运用机械高计工具书进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4)掌握—殷机械零件的结钩和标准,及其强度和刚度校核的基本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概念.熟悉液压与气压元件,掌握典型汽车回路的工作原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救师应以汽车上所用到的机械为主开展教学,以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可面面俱到(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机构模型、到生产现场参观等多种直观形式进厅教学二、课时分配表注:本课时分配表适用于招招收收初中毕业生的5年制高级技工学校,对于招收高中毕业生的3年制高级技工学校, 本课程的学时为了120学时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行当调整各模块的课时数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模块一链传动与带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了解链轮与链条的结构、类型和特点3掌握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4熟悉带传动的有关计算、安装维护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课题一链传动课题二带传动教学建议1本模块重点是V带传动的原理、传动比及其特点2使学生掌握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及V带标记,3讲解带传动时,可以带学生到实习车间现场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以扩大学生的应用知识面模块二齿轮传动教学要求1掌握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了解渐开线的形成,熟悉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3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其他类型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啮合条件.了解它们的应用场合4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与齿轮材料的选择方法5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教学内容课题—齿轮传动概述课题二直齿圆柱齿轮课题三其他类型齿轮传动课题四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课题五蜗杆传动教学建议1车模块重点是直齿圆柱齿轮的主委参数几何尺寸和齿轮传动传动比的概念2对其他类型齿轮传动只作一般性介绍.在讲到斜齿轮时注意讲清楚有关的参数及正确啮合条件.3使学生了解齿轮传动及蜗歼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4尽可能用直现教具进行教学,模块三轮系教学要求1熟悉定轴轮系的概念,应用及轮系的表达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一、概述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三、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机械性能指标: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
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汽车用钢一、黑色金属钢、铁一类的金属被称为黑色金属。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常用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熟悉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零部件,加深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汽车机械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1)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3)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功能;(4)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1)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功能;(3)传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3. 第六章:汽车制动系统(1)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液压制动系统与气压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制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4. 第七章:汽车操控系统(1)操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操控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5. 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1)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发电机、起动机等电气设备的功能与结构;(3)电气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三、教学资源1. 实车零部件展示;2. 汽车机械模型;3. 教学图纸;4. 维修工具和设备;5. 多媒体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车零部件展示、汽车机械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 讲授法:讲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理解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汽车的组成和功能1.2 汽车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汽车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3 汽车产业的发展了解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特点2.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3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发动机的活塞、曲轴、气缸、凸轮轴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传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3.2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手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3.3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制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的基本原理4.2 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4.3 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五章:汽车电子系统5.1 汽车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车载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的基本原理5.2 车载娱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车载娱乐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车载娱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5.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六章:汽车冷却系统6.1 冷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水冷和风冷的基本原理6.2 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6.3 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七章:汽车燃油系统7.1 燃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燃油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化油器和电子喷油器的基本原理7.2 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燃油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7.3 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燃油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燃油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8.1 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气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发电机、起动机等的基本原理8.2 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8.3 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电气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九章:汽车行驶系统9.1 行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行驶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9.2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9.3 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十章:汽车维修与保养10.1 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维修的作用和分类掌握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0.2 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周期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掌握各种保养项目的周期和注意事项10.3 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践操作学习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和工作原理2. 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3. 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 车载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基本原理5. 冷却系统和燃油系统的结构与维护6. 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故障诊断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维护8.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9.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及实践操作难点环节:1. 内燃机工作原理中的燃烧过程和能量转换2. 传动系统中不同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3. 制动系统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4. 电子系统中的编程和系统集成5.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热力学特性6. 电气系统中高压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排查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调校与优化8. 汽车维修中的高级诊断技术和编程知识9. 汽车保养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冲程,每个冲程对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全套教案完整版授课电子教案整本书电子教学讲义(最新

3.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
(1)铝及其合金
(2)铜及其合金
(3)轴承合金
(4)硬质合金
二、常用非金属材料简介
1.高分子材料
(1)塑料
(2)橡胶
2.陶瓷材料
(1)普通陶瓷(传统陶瓷)
(2)特种陶瓷(新型陶瓷)
3.复合材料
三、汽车运行材料
1.汽车燃油
(1)汽油
(2)柴油
(3)液化石油气
(4)天然气
(5)醇类
(6)氢燃料
2.润滑油
(1)发动机润滑油
(2)车用齿轮油
(3)车用润滑脂
3.车用工作液
(1)车用制动液
(2)液力传动油
(3)车用防冻液
(4)车用减振器油
(5)车用空调制冷液
教学小结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常用的金属材料,常用的非金属材料和汽车运行材料。
思考练习
见《汽车机械基础》41-42页
第
教学内容
2.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3.工艺文件
4.零件结构工艺性
三、工艺路线的拟定
(1)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加工阶段的划分
(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4)工序顺序的安排
四、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1.概述
(1)部件和组件
(2)机械装配的概念
(3)产品的装配精度
2.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1)清洗
(2)连接
(3)校正、调整与配作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
(2)分度圆的直径为:dmz
(3)分度圆的齿距:p s em
(4)分度圆上的相关参数都不带下标,如:s、e、 p、d、r、m、等。
6.齿顶圆da、齿顶、齿顶高ha 、齿顶高系数
h
a
(1)齿顶圆:轮齿顶部所在的圆。半径ra和直径da。
(2)齿顶:轮齿上分度圆到齿顶圆间的实体部分。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四、渐开线齿廓的两大特点
1.齿廓间正压力方向不变性 (啮合角α′为常数)
2.中心距可分性
因为
i1212rr12rrbb12cont.
所以,制造和安装误差、磨 损等原因造成中心距的变
化不会影响传动比。
6.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 轮的主要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几何尺寸
一、名称及主要参数
1. 轮齿与齿厚Sk
zpk dk 即:
4. 模数m 和压力角
dk
pk
z
① 关键点: p k
为无理数;dk也为无理数
② 存在问题:给齿轮的计算、制造和测量带来困难
③ 解决办法:人为规定一个圆,使该圆上的 p k 和
压力角 都为标准值,称 p k 为模数,以m表示。
我国规定的标准压力角值为20°,模数标准号 为GB1357-87 。模数是齿轮的重要参数。齿数一定 时,模数越大,则齿轮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模数越小,则齿轮尺寸越小,承载能力越弱。
分度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全齿高 顶隙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齿距 标准中心距
dmz
dbdc o s m cz os
ha mha*
h f m h a *c*
h m 2 h a * c*
cmc*
d a d 2 h a m z 2 h a *
d f d 2 h f m z 2 h a * 2 c * p bp c o s m c os
动 闭式齿轮传动
3.按轮齿齿廓曲线形状分类
齿 渐开线齿轮
轮 传
圆弧齿轮
动 摆线齿轮
二、齿轮传动的特点
1.瞬时传动比恒定 2.传动效率高 3.寿命长 4.结构紧凑 5.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高
三、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1.传动准确,平稳 2.承载能力强
6.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一、齿轮传动的瞬时传动比
课题二 齿轮传动
6.1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一、齿轮传动的类型
1.按一对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分类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平面齿轮传动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齿
人字齿轮传动
轮 传
圆锥齿轮传动
动
蜗杆传动
空间齿轮传动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2.按齿轮传动的工作条件分类
齿 开式齿轮传动
轮 传
半开式齿轮转动
4.共轭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 本定律的一对齿廓.如渐开线、 圆弧、摆线齿廓等。
6.3 渐开线齿廓
一、渐开线的形成
1.形成过程 一条直线在一个圆周上作
纯滚动时,该直线上任意一点 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2.有关概念 (1)发生线:在圆上滚动的直线。 (2)基圆: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
半径和直径分别以rb 和db表示。
齿轮上凸出母体的部分称为轮齿,轮齿数量为 齿数,以Z表示。轮齿两侧齿廓在某一圆上的弧长称
齿厚,以 Sk 表示。
2.齿槽与齿槽宽ek
相邻两轮齿间的空间部分称为齿槽。齿槽两侧
齿廓在某一圆上的弧长称齿槽宽,以 ek 表示。
3.齿距PK
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在某一圆上的弧长为齿距,
以 PK 表示。
轮齿部分任意圆上,有: pk skek
i121 2O O 2 1K K 1 2c co os sk k1 2O O 2 1N N 1 2O O 1 2 C C
三、有关概念
1.节点:齿廓接触点的公法 线与两轮连心线的 交点。以C 表示。
2.节圆:以O1、O2 为圆心, O1C、O2C为半径所 作的圆。
3.中心距:两轮连心线的长度。
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瞬时角速度之比,即:
i1 2
1 2
传动准确,平稳 ???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1.推导过程: (1) 要连续传动,必有:
vk1co sk1 vk2co sk2
或 1 o 1co k 1 s 2 o 2 k co k 2 s
由此可得两轮的传动比为:
i12 1 2 2 1cco o ssk k12
a1 2d1d21 2m z2z1
我国标准规定:
当m≥1时: ha* 1, c 0.25; 当m<1时:ha* 1, c 0.35;
8.全齿高h 、齿顶隙c
(1)全齿高h :齿顶高与齿根高之和。 h= ha + hf
(2)齿顶隙c :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一齿轮齿顶
圆圆周与另一齿轮齿根圆圆周间的径
向距离。 c cm
(3)顶隙的作用:避免顶撞、贮存润滑油。
9.标准齿轮 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齿顶隙系数都为
标准值,且分度圆上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 小结: 单个齿轮的“四圆五参数”
“四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 “五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
齿顶隙系数。
注意: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才存在节圆。单个齿轮无节圆。
二、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2) 由几何关系
O 1N1O 1kcoks1; O 2N2O 2kcoks2
又⊿O1N1C ≌ ⊿O2N2C,所以:
i121 2O O 2 1K K 1 2c co os sk k1 2O O 2 1N N 1 2O O 1 2 C C
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表述
互相啮合传动的一 对齿轮,在任一瞬时的传 动比都等于该瞬时两轮连 心线被其啮合齿廓接触点 的公法线所分割的两线段 长度的反比。
二、渐开线的性质
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长度 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 即NK=NA
2.发生线是渐开线上点的法线, 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必与基 圆相切
3.渐开线上任意点K的法线与
该点速度vk的方向线所夹锐
角称为渐开线上K点的压力 角。
cosk
ON OK
rb rk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 大小。
(3)齿顶高:齿顶的径向高度。以ha表示。
(4)齿顶高系数
h
a
: ha
mha*
7.齿根圆df 、齿根、齿根高hf 、齿顶隙系数c﹡
(1)齿根圆:轮齿根部所在的圆。半径rf和直径df。
(2)齿根:轮齿上分度圆到齿根圆间的实体部分。
(3)齿根高:齿根的径向高度,以hf表示。
(4)齿顶隙系数c﹡: hf (ha*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