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孔盖框技术要求规范
9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pptx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喇叭口
人手孔的要求
30-50mm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拉力(拉缆)环
其他预埋铁件
拉力(拉缆)环及预埋铁件安装要求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200mm~400mm
口圈安装要求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B125 C250 D400
井盖的安装规范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管道标识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谢谢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工程勘测与概预算》课程
通信人手孔(井)施工 规范及要求
目录
01 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及要求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喇叭口,四
盖板
周抹成方框
0.3米
不小于0.3米
积水罐
20mm
管道
人手孔四壁应安装U 型拉环和托架、穿钉
穿钉 圆灰块
1.通信人手孔(井)施工规范
通信人孔盖框技术要求规范

文件编号: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通信人孔盖框技术规范(V1.0)1.目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车流量越来越大,载重量越来越重,对通信人孔盖框的承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减轻人孔盖被偷盗的现象,特制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通信人孔盖框技术规范(V1.0)》。
2.适用范围本规范作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范围内通信人孔盖框(手孔除外)产品的生产、装配、采购、施工、维护以及工程设计的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b)GB/T 700 碳素结构钢c)GB/T 1040.4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d)GB/T 1041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e)GB/T 1043.1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f)GB 1348 球墨铸铁件g)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h)GB/T 1448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i)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j)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k)GB/T 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l)GB 6414 铸铁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m)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n)GB/T 8237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o)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p)GB/T 9439 灰铸铁件q)GB/T 14408 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r)GB/T 14684 建筑用砂s)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t)GB/T 17470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u)GB/T 18369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v)GB/T 18370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w)GB/T 23858-2009 检查井盖x)JG/T 3064 钢纤维混凝土4.定义/术语4.1.人孔框或井座是指人孔井框,又称人井框,固定于人孔大顶开口处,用于安放人孔盖。
人孔设计标准

人孔设计标准概述人孔,也称作井盖或井盖板,是城市道路上的一种基础设施,用于覆盖地下管道或隧道入口。
人孔设计标准对于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孔设计标准的要求和相关内容。
人孔设计标准的重要性1. 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人孔是行人和车辆行经道路时的重要通道。
合理的人孔设计标准可以减少行人和车辆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其安全出行。
2. 确保人孔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人孔承载着地下管道和隧道入口的重量,因此人孔设计需要考虑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抗压能力,以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始终可靠。
3. 便于维护和管理合理的人孔设计可以方便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例如清洁、检修、更换设备等。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维护工作的便捷性。
人孔设计标准的要求1. 尺寸和形状人孔的尺寸和形状应根据所需的通行能力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行人专用人孔应具有一定的长宽比,以适应行人的通行需求;而车辆通行人孔则需要更大的尺寸,以适应车辆的通过。
2. 材质和耐久性人孔的材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以承受日常使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铁和复合材料等。
3. 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人孔的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是决定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的重要指标。
根据所需的承载能力,人孔设计应考虑使用合适的结构和增强材料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4. 可维护性和管理便捷性人孔的设计应考虑到维护和管理的需求。
例如,人孔盖设计应方便拆卸和固定,以便进行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
人孔设计标准的实施和监督1. 标准制定人孔设计标准的制定应由相关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标准的制定应包括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2. 设计审核和验收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人孔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设计方案包括人孔的尺寸、材质、承载能力等关键参数。
3. 工程施工和质量监控人孔的施工应符合设计方案,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
通信人(手)井的施工

通信人(手)井的施工
(1) 1、人(手)孔基础:基底,用C20混泥土现场整体浇注10cm厚混泥土垫层,然后再构筑人(手)孔。
(2)人(手)孔四壁及底板均采用C20混凝土并采用C20外加剂的防渗,抗渗标号大于8.现场浇注完成。
(3)人(手)孔上覆:采用C20钢筋混泥土预制、吊装施工。
(4)管道进入人孔处,用M10水泥砂浆抹成圆棱。
(5)人孔内电缆支架用穿钉固定,穿钉与穿钉间距误差不超过±5mm.间距偏差小于10mm。
(6)人孔基础的外型、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外形偏差不大于±20mm。
(7)钢管插入人孔时,应对管道端部进行包封。
(8)人(手)孔施工时,其内壁应采用钢模,保证内壁光滑平整。
道路横向钢管管道铺设
✧在路基上用直槽挖沟法挖出管道沟,管道沟底应和路面平行,管道沟地基应
平整夯实。
✧将接续好的钢管铺在管道沟地基上,用钢丝捆扎并固定,在钢管连接处做好
水泥包封。
✧钢管连接采用套管螺纹接续法施工,钢管接续时,互相间、层与层间分别错
开排列,避免接续位置群过大,难以安装。
✧接续法前,钢管均应先锉成圆形(八字)。
连接时,应先在套管内涂上黄油防
锈。
套管螺纹拧紧时,不能将螺纹全部拧入,应于套管外留1~2扣螺牙,两端进入套管的长度各不小于套管长度的1/3。
钢管的对接缝一律向上。
接续后在套管两端周围抹以黄油(螺丝防锈),并用1:2水泥砂浆做接头包封。
✧钢管敷设完毕后应试通,并加穿钢丝,管孔应用木塞堵严,管内不应有砂土
等杂质。
✧工作完毕后,清理现场并撤出所用施工设备,恢复场地的地形地貌。
通信人手孔.

⑷人孔基础
① 人孔基础一般采用150#混凝土,不加钢筋。
② 浇灌基础混凝土前,需要支设基础模板,清理模板内的杂草 等物,并挖出安装积水罐的土坑。
③ 坑的尺寸要求比积水罐四周大100mm,坑深比积水罐高
灰厚度为1.0~1.5cm,外墙抹灰厚度为1.5~2cm。
④ 要求抹面严密、压实、平整、表面光滑,不得有中空或 表面开裂现象,墙体与基础以及墙脚结合处的内外侧应 抹八字灰,要求抹灰结合紧密、不漏水、无欠茬和飞刺。
⑹人孔上覆 ① 人孔上覆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上覆的外形尺寸、设置 高程以及钢筋配制、加工、绑扎、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 计图纸规定。 ② 除直接在墙体上浇灌的以外,上覆与墙体搭接的内、外
c
通信学院 通信技术教研室 杨光 马敏 出版社 杨光、马敏、杜庆波主编
通信人(手)孔
本节解决问题
掌握人手孔的定位 掌握人孔建筑的组成及施工规范
返回
人(手)孔位置确定
1 4局站前以及主要路口、规划路口附近、周边有可能有接 水平路由拐点或突出弯曲点、坡度的显著变化点应设 入需求的地点必须修建人(手)孔。 置人(手)孔。 2 5原有通信管道附近和一些重要的企事业单位、高层建筑 靠近消防栓、水井、排水检查井等设施、容易积水泥 附近也应设置人(手)孔。 沙的位置不应设置人(手)孔。 3 6穿越铁路等交通设施或顶管穿越其它障碍时,两侧应设 交通繁忙的要道路口、加油站或公共建筑门前等可能
100mm。积水罐的中心应对正人孔口圈的中心,偏差不大 于50㎜;基础表面应从四壁向积水罐方向做20㎜泛水。
⑸人孔四壁
① 砖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无竖向通缝,砌砖砂浆饱和
2023年人孔内工作安全操作规程

2023年人孔内工作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孔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人孔内从事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电力、通信、供水、供暖、供气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三条人孔内工作指通过人孔进入地下管道、电缆通道等设施从事检修、安装、维护、拆除等工作。
第四条人孔内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本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人孔内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岗前培训,掌握本规程和相关操作规程,并持证上岗。
第六条人孔内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等与人孔内工作风险不相适应的疾病。
第七条人孔内工作人员应装备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救援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八条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孔内工作人员应参与新人孔内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安全作业。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九条人孔内工作应在作业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明确作业目的、方法、流程、时间和风险因素。
第十条人孔内工作前应查阅相关地图和技术资料,了解管道、线路等设施的位置、结构和特点。
第十一条人孔内工作前应检查设备、工具和个人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十二条人孔内工作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和标识,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隔离和警示。
第十三条人孔内工作前应进行安全交底和应急演练,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应急措施和危险状况下的自救方法。
第十四条人孔内工作前应确定作业人员的值班制度和通讯机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五条人孔内工作应进行定期巡视和日常检查,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完好状态。
第十六条人孔内工作应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超越权限或违规操作。
第十七条人孔内工作应注意通风、照明和温度的控制,确保作业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八条人孔内工作应确保设施的可靠、稳定,防止事故和破坏。
人孔盖的布置有哪些要求

人孔盖的布置有哪些要求人孔盖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的道路、绿地、广场等的排水、通风、排水、通讯、电力等建设工程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在人孔盖的安装及使用中,可通过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来主要提高其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是人孔盖的布置要求。
1.人孔盖的选型人孔盖的选型要按照运行和使用要求来选择,确定其尺寸和承载能力。
对于强烈交通流量路面如商业街道路,要选择能承受高承载能力的人孔盖,同时需要考虑经济性和耐久性。
2.人孔盖的设置要合理人孔盖设置要合理,应符合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考虑到人孔盖的功能需要,以及未来使用、维护和修理工作的便利性,防止水的渗透进入路基及防止异味逸散。
3.人孔盖设在凸起部位人孔盖应设在路面凸起部分,使人孔盖与路面的跳致减小,减少车辆碾压带来的破坏,提高安全系数。
人孔盖设置应滑动顺畅,确保其性能和使用要求。
4.人孔盖与路面的接触面必须平稳人孔盖与路面的接触面必须平稳,确保交通安全,防止驾车时的噪音和震动,同时也要防止汽车轮胎与人孔盖的能接触面积过小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损坏人孔盖。
5.人孔盖安装后的检查安装人孔盖后一定要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功能完好。
要检查人孔盖的紧固程度、地面雕刻的尺寸是否合适、周围路面是否平整、人孔盖中的附属构件是否有损坏等问题,对于任何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
6.人孔盖的维护和使用人孔盖的使用要注意,禁止超载通过。
经常清理人孔盖的附属构件,以确保人孔盖在高负荷下依然正常工作。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是人孔盖的布置要求,我们应当注意人孔盖的选型、尽量使其设在路面凸起部位,确保与路面接触面平稳并在安装后进行检查和维护。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孔盖的正常工作,保障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人孔内工作安全操作规程

人孔内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人孔是指地下管线、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等设施接触地面的部分,人孔内的工作一般涉及到维修、检修、布置管线等操作。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下面是人孔内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1. 确认工作前的准备:作业前需要检查人孔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如杂物、水坑等。
确认人孔覆盖物的完好性,确保不会发生踩空或者人孔盖掉落的危险。
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如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确保正常使用。
2. 进入人孔前的装备:进入人孔前,应佩戴安全帽、防护鞋、安全带等安全装备。
根据作业内容的需要,还可能需要佩戴眼镜、防护手套等。
3. 进入人孔的操作:进入人孔前应先检查人孔内的空气质量,确保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
在进入人孔时,要注意脚下的陷阱,防止发生踩空、交通事故等意外。
同时,进入人孔时要注意保持稳定的姿势,防止滑倒或者撞到头。
4. 作业期间的安全操作:在人孔内进行作业时,要注意自己的工作范围,并和其他作业人员保持合理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互相干扰等危险。
同时要注意用好照明设备,保持良好的视觉环境。
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将工具杂物掉落到人孔内,防止堵塞下水道等情况发生。
作业完成后,要清理工作现场,保持人孔内的整洁。
5. 人员出入的操作:人员在退出人孔时,要注意保持稳定和平衡,防止发生踩空或者滚落的意外。
同时要确保人孔盖恢复到正常位置,防止他人掉入人孔造成伤害。
6. 事故应急处理:在人孔内发生事故或者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适当的紧急救援。
工作人员要熟知应急疏散通道和逃生装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总之,人孔内的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在进入、操作和离开人孔时,都要保持稳定、小心且警觉,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通信人孔盖框技术规范(V1.0)1.目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车流量越来越大,载重量越来越重,对通信人孔盖框的承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减轻人孔盖被偷盗的现象,特制定《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通信人孔盖框技术规范(V1.0)》。
2.适用范围本规范作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范围内通信人孔盖框(手孔除外)产品的生产、装配、采购、施工、维护以及工程设计的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b)GB/T 700 碳素结构钢c)GB/T 1040.4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d)GB/T 1041 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e)GB/T 1043.1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f)GB 1348 球墨铸铁件g)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h)GB/T 1448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i)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j)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k)GB/T 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l)GB 6414 铸铁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m)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n)GB/T 8237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o)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p)GB/T 9439 灰铸铁件q)GB/T 14408 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r)GB/T 14684 建筑用砂s)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t)GB/T 17470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u)GB/T 18369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v)GB/T 18370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w)GB/T 23858-2009 检查井盖x)JG/T 3064 钢纤维混凝土4.定义/术语4.1.人孔框或井座是指人孔井框,又称人井框,固定于人孔大顶开口处,用于安放人孔盖。
4.2.人孔盖是指人孔井盖,安放在人孔框或井座上可开闭的盖子。
4.3.嵌入深度(A)人孔框顶面至人孔盖底面的立面配合深度。
4.4.总间隙a盖放入框后,在顶面上,框与盖之间沿直径或中心线方向间隙的总和。
4.5.框支承面(B)在框上用于支承盖面行车冲击和重力荷载的平面。
4.6.盖接触面在盖边缘底部与框支承面相接触的平面。
4.7.斜度(盖e:S、框g:A)为便于工艺制造和开闭,盖边缘以及框上口内侧上下形成的斜度,用1:x形式表示。
4.8.框净开孔(co)框内最小开孔处的最大内切圆直径。
4.9.防震响橡胶垫圈嵌在盖接触面或框支承面上,具有弹性缓冲功能,能消除盖与框之间因行车冲击产生震响和磨损。
4.10.试验荷载在测试人孔盖承载能力时按规定方式施加的竖向荷载。
4.11.球墨铸铁人孔框在铁液中加入球化剂,使铁液凝固过程析出的碳形成以球状石墨形态为主的工艺过程铸造而成的人孔框。
4.12.复合材料人孔盖用聚合物作基体材料,加入增强材料、填充料等,通过一定工艺复合而成的人孔盖。
4.13.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用一定量随机分布的钢纤维增强的以水泥为主要黏结料的混凝土。
5.管理职责本规范非管理规范。
6.流程图无。
7.管理内容/工作程序7.1.材料通信人孔盖框可以由以下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7.1.1灰口铸铁制作通信人孔盖所用的灰口铸铁应符合GB/T 9439的规定。
7.1.2球墨铸铁制作通信人孔盖所用的球墨铸铁应符合GB/T 1348的规定。
7.1.3聚合物聚合物为各种高分子材料及其再生品。
不饱和聚酯树脂符合GB/T 8237的规定。
其他聚合物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7.1.4填充增强材料填充增强材料为各种颗粒状、纤维状材料及其再生品。
其中,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应符合GB/T 18369的规定,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应符合GB/T 18370的规定,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应符合GB/T 17470的规定,7.1.5钢纤维混凝土水泥应符合GB 175的有关规定,砂应符合GB/T 14684的有关规定,石子应符合GB/T 14685的有关规定,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用其他材料也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7.1.6铸钢制作通信人孔盖所用的铸钢应符合GB/T 700和GB/T 14408的规定。
7.1.7轧制钢制作通信人孔盖所用的轧制钢应符合GB/T 700和GB/T 1499.2的规定。
7.1.8其他材料采用上述以外的其他材料,都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任何改良的独立部分都应当符合相关要求并经过检测。
7.2.分类根据GB/T 23858-2009规定的六级承载等级分类,按承载能力与使用场所的分类,通信人孔盖框选用类型如表1所示:表1 人孔盖框承载等级 建议材质 管道位置C250 复合材料绿化带、人行道等禁止机动车驶入的场所 铸铁;钢纤维增强混凝土非机动车道、住宅小区内道路、停车场、仅有轻型机动车或小型车行驶的区域 D400 铸铁;钢纤维增强混凝土 城市主路、公路、高等级公路上的车辆行驶区域注:码头、机场等特殊区域人孔盖选用应遵循GB/T 23858-2009的要求。
7.3.结构形式7.3.1嵌入深度(A )、人孔框支承面宽度(B )和斜度(e ),见图1和图2。
图1图27.3.2总间隙(a),总间隙a=左间隙a l+右间隙a r,见图3。
图37.3.3人孔框净开孔(co),见图4。
图47.4.要求7.4.1使用条件工作温度:-10℃~+70℃相对湿度:5%~95%工作气压:62~106Kpa7.4.2外观7.4.2.1人孔盖与框的表面应光洁,无缺损,无多余部分,无毛刺、无锋利边缘、无曲翘变形、无缩瘪、无龟裂,材质均匀,防滑花纹规整,无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
7.4.2.2人孔盖与框闭合后,顶部应平齐,盖上表面不应有拱度,盖与框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
7.4.2.3人孔盖与框装配尺寸应符合GB/T 6414的要求。
7.4.3结构尺寸7.4.3.1通信人孔盖应采用圆形盖,盖面直径典型值为728mm±1.5mm。
7.4.3.2通信人孔盖上表面应有防滑花纹,高度为:对A15、B125、C250高度为2mm~6mm;对D400、E600、F900高度为3mm~8mm,凹凸部分面积与整个面积相比不应小于10%,不应大于70%。
7.4.3.3盖面中间应有“中国电信”LOGO的产权标志与“制造日期”,产权标志按中国电信商标同比例缩放,高度或深度与防滑花纹一致,见图5。
图57.4.3.4通信人孔盖的斜度e以1:10为宜。
成套的框盖,框上口内侧斜度与盖边缘斜度应一致7.4.3.5通信人孔盖的边缘厚度为36mm±1.5mm。
7.4.3.6嵌入深度:通信人孔盖的嵌入深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类别C250 D400嵌入深度A/mm ≥30 ≥507.4.3.7总间隙:通信人孔盖与框的总间隙a≤6mm。
7.4.3.8通信人孔框支承面宽度为27mm~30mm。
7.4.3.9通信人孔盖接触面宽度宜为31mm~34mm,能与框支承面宽度相匹配。
7.4.3.10通信人孔框净开孔为670mm+6mm。
7.4.3.11开启孔(通气孔)人孔盖上应有2个开启孔,便于用拉钩等工具开启,同时又起到一定的通气作用,以防人孔内可能存在的甲烷和硫化氢等易燃气体积累引发爆燃。
见图6。
图6对于D400铸铁、钢纤维增强混凝土人孔盖在具有2个开启孔的基础上,还需在两侧设有防吸凹槽。
见图7。
图77.4.3.12通信人孔盖的制造应当确保与人孔框的适配性,并应确保使用时的安静稳定,具有金属接触的人孔盖应通过接触表面的加工、防震响橡胶垫圈的设计以确保无噪音。
防震响橡胶垫圈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损、耐腐蚀、耐油、耐环境温度为-10℃~70℃。
7.4.3.13通信人孔框底面支承压强不应小于7.5N/mm2。
7.4.3.14通信人孔框的高度不应小于100mm。
7.4.3.15 对于D400的人孔盖的总重量不应小于85kg。
7.4.4承载能力7.4.4.1试验荷载人孔盖的承载能力试验荷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承载等级类型C250 D400试验荷载F/kN ≥250 ≥4007.4.4.2残留变形通信人孔盖的残留变形不应大于1mm。
7.5.其他要求7.5.1复合材料通信人孔盖其他附加要求应满足GB/T 23858-2009附录A的规定。
7.5.2钢纤维增强混凝土通信人孔盖其他附加要求应满足GB/T 23858-2009附录B的规定。
7.5.3码头、机场等特殊区域人孔盖选用应遵循GB/T 23858-2009的相关要求。
7.5.4高承载等级的人孔盖框可用于低承载场合,反之不得使用。
7.5.5通信人孔盖框应具有互换性,便于维护和更新。
7.5.6当采用锁定装置或特殊设计的安全措施时,不能破坏或降低通信人孔盖的承载能力。
7.5.7未标注公差要求的,其公差等级不应低于GB/T 6414中CT10的规定。
7.6.试验方法通信人孔盖的试验方法应遵循GB/T 23858-2009的规定。
7.7.检验规则通信人孔盖的检验规则应遵循GB/T 23858-2009的规定。
7.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8.1标志每套框盖上适当位置必须具有清晰且永久性的下列标志:1)盖面盖面中间应有“中国电信”LOGO的产权标志与“制造日期”,其要求符合7.4.3.3的规定。
2)盖底应有制造厂商名或商标、承载等级。
3)框a)制造年份;b)制造厂商名或商标;c)与盖配套的承载等级标志。
7.8.2包装产品包装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a)产品代号与承载等级;b)合格证书编号;c)制造厂商名称;d)出厂检验合格章;e)制造厂商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签章;f)出厂检验批次和检验日期;g)产品标准编号。
7.8.3运输7.8.3.1人孔框盖在长距离运输时宜用打包钢带成叠绑扎,叠放方式为一正一倒相间,上下层框底对齐。
7.8.3.2人孔单盖叠放层高不宜高于10个,安装锁具等装置的人孔单盖应侧斜放。
7.8.3.3在用起重设备装卸时,应预先将框盖成叠绑扎,底部应有木质托架衬垫。
7.8.3.4在人工搬运装卸时,严禁抛摔,以免损坏。
7.8.3.5在车辆运输时,应使用绳索将成叠框盖与车体绑扎固定,避免运输中倾倒、滑落、碰撞而损坏。
7.8.4贮存7.8.4.1在公司仓库内应按人孔框盖的承载等级、材质、规格分类叠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