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桩身完整性测试仪中文操作手册

合集下载

完整性检测仪SOP

完整性检测仪SOP

完整性检测仪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完整性检测规程,规范并使能达到预定的结果。

2. 范围:适用于孔径规格小于、等于0.45μm的进口微孔滤膜、滤芯起泡点试验(国产滤芯一般不予实验)。

3. 职责: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A检查员负责监督。

4. 程序:操作前准备:4.1 将待测滤膜、滤芯充分润湿浸泡:4.1.1. 亲水性滤芯应用注射用水或纯化水润湿浸泡(一般连接好装置,在注射水或纯化水上冲至少30分钟)。

疏水性滤膜、滤芯应用60%异丙醇与40%注射用水或纯化水的混合溶液润湿浸泡。

4.1.2. 接通完整性测试仪的电源,打开测试仪的开关,预热20-30分钟。

4.1.3. 将完整性测试仪的入口端与气源(氮气或压缩空气)相连接,出口端与过滤器的进液口用气管相连接。

4.1.4. 检查滤器及其连接的密闭性,应不存在漏气或泄漏。

4.2. 操作过程:4.2.1. 打开压缩空气或氮气的供气阀门,慢慢给压供气,最好保证供给的压缩空气或者氮气的压力为6-7Kpa。

在测试仪上设置实验参数:4.2.2 在主菜单中选择编辑好的程序,输入自己的管理员用户及其密码,按下进入界面。

4.2.3. 设置本次实验具体参数(注意:不同材质、不同孔径的滤膜、滤芯起泡点的压力也不同,应根据厂家的产品说明书来确定)。

最低起泡点和最大起泡点的范围都应在5-90psi(345到6250mbar) ,一般0.22μm的微孔滤膜起泡点压力P为3.0kg/cm2以上4.2.4 键入完毕按“”进入下一步。

输入产品批号、过滤器批号及备注。

测试仪进入自动测试状态,分别为开始-系统检测-管路排空-压力平衡-流量测定-寻找泡点-结束,测试完毕后,屏幕上会显示或者表示结果成功或者失败。

4.3. 测试完毕:4.3.1. 测试完毕应关闭气源后再拆除连接气管,最后关闭测试仪的电源开关。

4.4. 附图:此图为平板微孔膜过滤器起泡点实验检测装置图。

短进长出此图为折叠式滤器起泡点实验检测装置图。

PIT-Fv基桩完整性动测仪操作规程

PIT-Fv基桩完整性动测仪操作规程

PIT-FV型基桩完整性动测仪操作规程及保养规程它主要用于检测灌柱桩和打入桩的桩身质量,确定桩身缺陷程度和缺陷所在位置。

主要技术参数:1.可自动存储:3500条实测信息2.高分辨率:可测非常微弱的信号变化3.触摸屏幕:人机对话或操作4.电源:可连续使用8小时5.体积:65×150×2006.重量:1.6kg7.软件:数据传输、分析、桩身外形计算8.线频范围:5-4000HZ操作规程:1.桩头处理后,安装固定加速度传感器,并将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可靠。

2.将以前自带的存储卡插入仪器左边的插槽。

3.打开电源开关,用仪器右侧的旋钮仔细调整背光,以便能清晰地看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

(如果主菜单未被点亮,应怀疑电池是否有电。

)4.用手指轻触屏幕中央,进入在主菜单。

5.依次设置好“日期和时间”、“工程名称(projiect)”、“单位制(选择UNITS SI标准国际单位制)”。

6.在“SETTINGS设置”菜单里可以通过“SA VE RANGE”调整保存的方式,比如默认是将各个锤击信号平均(A VERAGED)以后记录,触动“SA VE RANGE”按钮,会将其改变成单击(INDIVIDUAL)信号保存,再次触动该按钮,会在这两种记录方式间切换。

7.以下的“BACKLIGT背光灯”、“REPAIR FILE改变目录”、“CALIBRATE校准”可根据需要调整,一般以默认为好。

设置好以后,点击“OK”以返回主菜单。

8.在“MODE ACC”里设置所需要的测试类别。

“VEL”:采集加速度信号,并将其积分成速度信号。

优选。

“ACC”:采集加速度信号。

“V+F”:速度和力通道同时测试。

“V+V”:测试两个速度信号。

分别通过A通道和F通道,均积分成速度信号。

设置完成,返回主菜单。

9.点击文件夹图标,进入查看文件夹信息及文件。

10.点击“锤头图标”,进入设置桩土参数,如:“WS波速”、“LE桩长”、“AR桩的截面积信息(可以选择面积AR或者直径DIA)”、“AC 加速度率定系数”、“FC力的率定系数”、“WT锤重”“AG加速度传感器增益放大”、“#BW锤击数”、“MD放大延迟(指定延迟之前不作放大,从指定延迟处至桩底将信号以需要的指数放大倍数进行放大)”、“L1加速度传感器位置,如在桩顶设置0即可”、“L2第二个加速度传感器位置”等,注意:测试类别选择的不同,可能使得该菜单的项目有所变化,请具体选择。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滤芯的起泡点测试顺利开展2.适用范围完整性测试仪的使用操作3.职责3.1工段长、班组长:具备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做好到岗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带领岗位操作人员,在有序的工作环境中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3.2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岗位上的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配合岗位工段长或班组长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4.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5.规程:5.1将测试仪气源进气口接压缩空气, 装好过滤器外壳,测试仪出气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

5.2自检测试5.2.1打开电源,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自检”按钮,进入到“系统自检”界面;5.2.2在“压力”(自检测试压力)项,输入压力值:4000mbar,按“确认”按钮;5.2.3在“时间”(自检测试时间)项,输入自检时保压时间:2min,按“确认”按钮;5.2.4系统进入自检运行状态;5.2.5当系统自检结束,若显示“通过”,即可进行起泡点测试。

5.3筒式过滤器滤芯的安装5.3.1将滤芯安装到筒式过滤器的底座上,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然后装好过滤器外壳;5.3.2从滤器顶部灌入蒸馏水,水面没过滤芯顶部即可;5.3.3将过滤器下游的软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5.3.4.将测试仪出气管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

5.4基本泡点测试5.4.1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泡点”按钮,进入到“选择模式”界面;5.4.2输入“1”后,按“确认”按钮;5.4.3在“基本泡点”(基本泡点测试设置)页面,输入小于6位数的测试序号(组成:年份+月份+滤器编号+流水号,如2011年1月1号滤器进行的第一次起泡点测试,序号即为110111),按“确认”按钮;5.4.4当光标在“滤材”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材”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滤材PES”, 按“确认”按钮;5.4.5当光标在“浸润液”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浸润液”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水”, 按“确认”按钮;5.4.6当光标在“压力”行时,输入泡点起测点压力“2800mbar”,按“确认”按钮;5.4.7当光标在“规格”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器”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筒式滤器”“数量1”“规格3号”, 按“确认”按钮;5.4.8当光标在“泡点”行时,输入滤芯供应商提供的最小泡点值,按“确认”按钮;5.4.9当光标在“孔径”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滤膜孔径”的页面,输入“0.22”, 按“确定”按钮开始测量泡点,同时打开滤器排水阀门,观察泡点。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完整性测试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装好过滤器外壳,测试仪出气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

5、2自检测试5、2、1打开电源,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自检”按钮,进入到“系统自检”界面;5、2、2在“压力”(自检测试压力)项,输入压力值:4000mbar,按“确认”按钮;5、2、3在“时间”(自检测试时间)项,输入自检时保压时间:2min,按“确认”按钮;5、2、4系统进入自检运行状态;5、2、5当系统自检结束,若显示“通过”,即可进行起泡点测试。

5、3筒式过滤器滤芯的安装5、3、1将滤芯安装到筒式过滤器的底座上,关闭底座上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然后装好过滤器外壳;5、3、2从滤器顶部灌入蒸馏水,水面没过滤芯顶部即可;5、3、3将过滤器下游的软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5、3、4、将测试仪出气管口与滤器外壳顶端相连。

5、4基本泡点测试5、4、1在仪器待机状态下,按“泡点”按钮,进入到“选择模式”界面;5、4、2输入“1”后,按“确认”按钮;5、4、3在“基本泡点”(基本泡点测试设置)页面,输入小于6位数的测试序号(组成:年份+月份+滤器编号+流水号,如xx年1月1号滤器进行的第一次起泡点测试,序号即为),按“确认”按钮;5、4、4当光标在“滤材”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材”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滤材PES”, 按“确认”按钮;5、4、5当光标在“浸润液”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浸润液”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水”, 按“确认”按钮;5、4、6当光标在“压力”行时,输入泡点起测点压力“2800mbar”,按“确认”按钮;5、4、7当光标在“规格”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到“选择滤器”页面,通过左右键选择“筒式滤器” “数量1” “规格3号”, 按“确认”按钮;5、4、8当光标在“泡点”行时,输入滤芯供应商提供的最小泡点值,按“确认”按钮;5、4、9当光标在“孔径” 行时,按“确认按钮,进入“滤膜孔径” 的页面,输入“0、22”, 按“确定”按钮开始测量泡点,同时打开滤器排水阀门,观察泡点。

PIT-W2009中文操作手册

PIT-W2009中文操作手册

PIT-W 操作手册(2009版)美国桩基动力学公司目录1引言 (5)1.1附加帮助 (5)1.2系统最低要求 (5)1.3软件组成及版本 (5)1.4安装及启动 (5)1.5访问菜单 (6)2 数据来源 (7)2.1从PIT测试仪主机输入数据 (7)2.1.1读取PIT测试仪主机文件(*.pte) (7)2.1.2下载PIT测试仪主机数据 (7)2.1.3注意 (9)2.2由文件输入数据 (10)2.2.1 DOS版PIT文件—扩展名为“.a”(“*.f”) (10)2.2.2PIT­W文件—扩展名为“.pit” (10)3 一般操作 (11)3.1 Project/Pile Management Window 工程/桩管理窗口 (11)3.2记录选择窗口(图3b) (12)3.2.1浏览及选择 (12)3.2.2信息描述 (12)3.2.3排序 (13)3.2.4记录的初始排序 (13)3.3参数输入窗口(图3c) (13)3.3.1参数描述 (14)3.3.2参数调整 (16)3.3.3参数调整影响范围控制 (16)3.4图形窗口(3d) (16)3.4.1刻度 (17)3.4.2输入输出控制 (17)3.4.3变量显示选择 (18)3.4.4时域图形描述 (18)4主屏幕菜单 (19)4.1文件菜单(File) (19)4.2编辑菜单(Edit) (19)4.3察看菜单(View) (21)4.4数据菜单(Data) (21)4.5工具菜单(Tools) (22)4.6输出菜单(Output) (22)4.7窗口菜单(Window) (22)4.8帮助菜单(Help) (22)5输出 (22)5.1输出准备 (22)5.2报告输出版面 (23)5.3时域分析输出图说明 (24)5.3.1刻度、图例和峰值大小 (24)5.3.2标题 (24)5.3.3滤波 (24)5.3.4桩示意图 (24)5.3.5放大功能 (25)5.3.6锤击数及序号 (25)5.3.7调整后的旋转参数 (25)5.3.8其他信息 (25)5.4表格输出 (25)5.5输出屏幕菜单 (25)6频率分析 (27)6.1何时使用频率域分析 (27)6.2步骤 (27)6.2.1切换到频率域显示 (27)6.2.2 频率域分析中特定输入参数说明 (28)6.2.3 峰值的处理 (29)6.3 图形描述 (30)6.4 Profile程序中的频率域分析 (31)6.5输出 (32)7侧剖面分析 (33)7.1方法 (33)7.1.1参考线 (33)7.1.2定义参考线的一般原则 (35)7.2何时使用PROFILE (35)7.3局限性 (36)7.4步骤 (36)7.4.1启动 (36)7.4.2屏幕描述 (37)7.4.3记录处理 (40)7.4.4侧剖面调整 (40)7.4.5刻度 (43)7.4.6单位制 (43)7.5 β法 (43)7.5.1应用于PIT的β法理论 (43)7.5.2何时使用β法 (45)7.6菜单 (46)7.7输出 (46)8 双速度分析 (47)8.1方法 (47)8.1.1波速的确定 (47)8.1.2上行应力波 (49)8.2过程 (51)8.2.1启动 (51)8.2.2屏幕描述 (51)8.2.3记录处理 (53)8.2.4波速的确定 (53)8.2.5上行应力波 (54)8.2.6例子—上行应力波的应用 (55)参考文献 (57)1引言低应变动力检测又称声波脉冲响应测试或瞬态响应测试,可应用于各种混凝土桩、木桩及钻孔桩的桩身质量检测。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操作手册PIT操作手册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操作手册PIT操作手册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P.I.T) ——信号采集器型(Collector型)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Earth Products China Limited (EPC)一、怎样使用你的新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P.I.T)采集信号数据您现在拥有最先进的、高科技水平的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可用在桩顶表面冲击的方法,确定桩身完整性。

这一设备小巧灵便,电子噪音低并且具有16位模/数(A/D)转换,这样,即使长桩底部非常微弱的反射信号也能被检测到。

我们称这一设备为P.I.T Collector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信号采集器),或者简称“Collector”(信号采集器)。

Collector(信号采集器)能采集、处理、调整、显示和绘制数据、曲线,其结论必须由工程师作出。

这样的结论应该以波的传播理论为依据,并且用户应该熟知这些原理。

一个技术员或者工程师用这种或者任何其它方法所获得的结论的准确性,几乎等于其对这些原理的理解程度,因而需要更严谨认真的用户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因此,为了对所获结果的负责,只能依靠进行检测和对结果作出报告的人。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情况,无论是对这些测试数据的应用或对其可靠性,PDI(美国桩基动力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1、现场桩的准备,锤和加速度计的安装传感器的安装很简单,但仍需要简述一下:先将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其被积分为速度)与Collector标有“Input”(输入)的快速连接器相连。

如果要用带有加速度计的锤测量力,则用同样的方式相联。

注意:将加速度计与标有“A”(加速度)的插头相连,锤与标有“F”(力)的插头相连。

如果冲击有一个快速上升的脉冲(即短时程),那么,由锤产生的应力波就会在阻抗变化处给出一个清晰的反射,因此,锤的端部应该有一个非常坚硬的平面。

但是,如果冲击输入太大或脉冲太尖锐,那么,非常高的频率成份可能扭曲信号并使其难于分析。

由PDI提供的锤,对这一左右为难的问题考虑了最佳的折中方法。

完整性测试仪操作说明

完整性测试仪操作说明

完整性测试仪操作说明FILGUARD-311全⾃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FILTER INTEGRITY INSTRUMENTOPERATION MANUAL上海先维过滤设备⼚SHANGHAI SURWAY FILTER COMPANY⽬录1 测试原理 (1)1.1 ⽓泡点法 (1)1.2 保压法(压⼒衰减) (1)1.3 扩散流 (2)1.4 ⽔侵⼊保压法 (2)2 仪器⾯板介绍 (3)2.1 ⾯板 (3)2.2 背板介绍 (4)3 测试准备 (4)3.1 操作步骤 (4)3.2 准备⼯作 (4)3.3 浸润滤材 (5)3.4 ⽓路连接 (6)4 仪器操作 (7)4.1 菜单功能介绍 (7)4.2 开机 (8)4.3 ⽇期和时间校准 (8)4.4 输⼊及读取参数 (8)4.5 修改参数 (10)4.6 ⾃动⽓泡点测试 (12)4.7 ⾃动保压/扩散流测试 (14)4.8 ⼿动测试 (15)4.9 ⽓密性⾃检 (17)4.10 ⽓流调节 (18)4.11 读取测试结果及测试参数 (18)5 常见问题及解决⽅法 (20)6 性能参数 (22)7 维护保养 (22)8 随机附件 (23)9 可选附件 (23)使⽤本仪时应该保证可靠接地!FILGUARD-311 型全⾃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1·FILGUARD-311 型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适⽤于对过滤器进⾏完整性检测,判断选⽤的滤材过滤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滤材有⽆破损以及过滤器的密封性是否完好,以保证过滤器能按要求正常运⾏。

FILGUARD-311 型是由微电脑控制的新⼀代过滤器完整性⾃动测试仪,可直接检测滤芯和滤膜的⽓泡点、压⼒衰减值和扩散流(输⼊上游体积时),也可间接检测⽔浸⼊值。

仪器结合先进的测试电路和精密的算法软件⾃动测试过滤器的完整性,具有测试精度⾼,重现性好、操作简单⽅便等特点。

FILGUARD-311 型测试仪采⽤5.7″带背光数字液晶显⽰屏;中⽂菜单及提⽰,实时显⽰测试数据和曲线,并可打印测试结果及测试曲线,以便监控测试全过程,帮助分析滤膜及过滤系统的性能;机内⼤容量存贮空间,可存贮50 组测试结果及50 组测试参数。

011-PIT低应变桩基无损检测仪器

011-PIT低应变桩基无损检测仪器

1检测仪器设备名称PIT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仪。

2 主要测量参数、检测量范围、测量精度2.1 PIT物理特性:体积尺寸:65×150×200mm重量:1.6kg高对比度触摸屏温度范围:存储温度为-20~+65℃内置充电电池2.2 PIT电子特性:内置68332微处理器,工作频率25MHZ 16位A/D数据转换模拟信号(-3dB)频率响应为22 MHZ数字采样频率大于1 MHZ采样频率精确度为0.01%触发电平:0.3V2.3 加速度传感器特性:尺寸:20×20×60mm温度50~120℃电路;积分抗阻转换灵敏度:50Vm/g加速度量程:±100g共振频率:30000 g频率范围:0.7~9000HZ±5%精度频率范围:1~4000 HZ频率响应大于40KHZ持续时间:大于0.5秒分辨率:0.004g加速度电缆:低噪音屏蔽线3 使用前的检查要点3.1 PIT低应变动测仪是使用机内内置的可充电池组作为电源,使用前应事先充电十二小时以上,避免检测过程中电力不足。

3.2 使用前应把传感器连接到仪器上,轻敲传感器,检查仪器的接收是否正常。

4 仪器设备的安装、连接4.1 主要仪器设备的安装:把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到仪器上相应的接中。

4.2 传感器安装4.2.1 传感器安装在桩顶面。

传感器可用黄油、橡皮泥、石膏等材料作为藕合剂与桩顶面沾接,或采取冲击钻打眼安装方式,不应采用手扶方式。

4.2.2 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

4.2.3 对于钢筋混泥土灌注桩,传感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陷或裂缝;2当锤击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3当锤击点不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离不宜为小于桩半径的二分之一;4对于预应力混泥土管桩,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构成的平面夹角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T测试仪用户操作手册目录1引言 (5)1.1PEM执行过程 (5)1.2准备 (6)1.3锤击技术 (6)1.4信号采集 (6)1.5后处理、报告和存档 (7)1.6专家提示 (7)1.7解释 (8)1.8使用、解释和总结 (11)2信号处理 (12)2.1信号调节 (12)2.1.1数字频率 (12)2.1.2最佳幅值分辨率 (12)2.1.3合格性 (12)2.1.4平均 (12)2.2信号改善 (12)2.2.1放大 (13)2.2.2噪声滤波 (13)2.2.3旋转 (13)3操作 (14)3.1连接 (14)3.1.1肩背带 (14)3.1.2传感器 (14)3.1.3电源 (14)3.2图形用户界面 (14)3.2.1显示 (15)3.2.2对比度调节 (15)3.2.3触摸屏幕 (15)3.3打开电源 (16)3.3.1升级软件 (16)3.4一般工具 (16)3.4.1设置时钟 (16)3.4.2输入字母数值类型的参数 (17)3.4.3输入数字/二进制数值 (19)4主菜单 (20)4.1日期/时间 (20)4.2工程标题 (20)4.3单位制 (21)4.4模式 (21)4.5选择工程/桩 (21)4.6桩信息 (23)4.6.1锤和加速度传感器信息 (23)4.6.2参数菜单 (24)4.6.2.1WS-波速 (26)4.6.2.2LE-桩长 (26)4.6.2.3MD-放大延迟 (26)4.6.2.4#BL-锤击数 (26)4.6.2.5AC-加速度传感器标定系数 (26)4.6.2.6AG-加速度传感器增益 (26)4.6.2.7L1-加速度传感器1位置 (27)4.6.2.8A2C-加速度传感器2标定系数 (27)4.6.2.9A2G-加速度传感器2增益 (27)4.6.2.10L2-加速度传感器2位置 (27)4.6.2.11AR-面积 (27)4.6.2.12FC-力标定系数 (28)4.6.2.13FG-力增益 (28)4.6.2.14WT-锤重 (28)4.7其它主菜单信息 (28)4.7.1电池状态 (28)4.7.2硬件和软件信息 (28)4.7.3软件升级 (28)5数据采集屏幕 (29)5.1用户/自动拒绝模式 (30)5.1.1AUTO-自动拒绝 (30)5.1.2用户确认 (30)5.2CLR-清除、重新起动 (31)5.3ESC-退出 (31)5.4OK-确认 (31)5.5Y/N-选择 (31)6分析屏幕 (32)6.1主模式 (32)6.1.1时间线调整 (33)6.1.2放大/缩小时间刻度 (33)6.2信号改善模式 (33)6.2.1MA-放大 (34)6.2.2WL-小波滤波 (34)6.2.3HI-高通滤波 (34)6.2.4LO-低通滤波 (34)6.2.5MD-放大延迟 (34)6.2.6PV-旋转 (35)7保养及维修 (36)7.1显示屏幕 (36)7.2触摸屏幕 (36)7.3主电池 (36)7.3.1更换镍氢电池 (37)7.3.2.1充电 (37)7.3.2.1操作 (37)7.3.2主电池保存期限 (39)7.4联系信息 (39)附图图1低应变示例-利用CAPWAP得到不同程度桩身缺陷和桩侧摩阻力对所测速度波形的影响 (9)图2低应变示例-利用CAPWAP得到各种阻抗截面模拟速度波形 (10)附图3开机屏幕 (15)附图4时钟设置屏幕 (16)附图5输入字母数值(标准键盘) (17)附图6输入字母数值(标准英文打字键盘) (18)附图7数字输入屏幕 (18)附图8二进制数字输入屏幕 (19)附图9主菜单屏幕 (20)附图10模式选择屏幕 (21)附图11浏览工程屏幕 (21)附图12选择桩屏幕 (22)附图13标题菜单 (23)附图14锤和加速度传感器信息屏幕 (24)附图15参数菜单-加速度和速度选择模式 (24)附图16参数菜单-双速度模式 (25)附图17参数菜单-速度加力模式 (25)附图18面积输入屏幕 (27)附图19采集屏幕键 (29)附图20采集屏幕/选择屏幕 (31)附图21主菜单 (33)附图22信号增强模式 (34)附图23电池充电器连接方式1 (37)附图24电池充电器连接方式2 (38)1引言桩身完整性检测仪PIT TM Collector是一种用于基桩低应变检测的精密仪器及分析系统。

它易于操作、便于携带和试验效率高。

该产品是桩基动力学公司几十年科研开发的结晶。

PIT TM Collector可采集、处理、增强及报告数据。

测试工程师须根据波动理论解释实测数据。

获得结果的准确性与测试工程师对该方法的理解密切相关。

因此,进行测试、解释和报告的试验人员应对试验结果负完全责任,PDI公司不对其测试是否适用或适合于特定的条件负任何责任。

PIT TM Collector支持脉冲反射法(PEM)。

本手册中讨论了一些与PIT TM Collector有关的PEM理论,但还很不全面。

关于PEM试验及解释方法在提供的一些参考文献中有更详尽的介绍。

用户应学习这些资料,从中可以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各种缺陷的表现有更完整的理解。

1.1PEM法一般使用特制手锤轻轻敲击桩顶平面,产生的声波沿桩身向下传播。

桩身形状和材质的变化就会产生反射返回至桩顶被观测到。

然后通过分析和解释反射波形来评价桩身完整性。

最深处的反射应来自桩底,可在记录的最后段观测到。

若给定预估波速C和桩长L,则桩底反射时间为冲击后2×L÷C时刻。

数据采集应超过这个时刻、以保证能包含整个桩长。

反射信号可利用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到。

加速度信号A经过数字化储存在PIT TM Collector内存里。

通常对所得加速度信号进行数学积分得到速度信号V。

记录开始阶段冲击脉冲占主要成分,而可能掩盖了早期的反射信号。

PIT TM Collector提供了另一个数据输入通道以供选择。

如一个带加速度传感器的力锤可用于产生另一个冲击力脉冲记录。

对这两个记录的比较有助于辨别早期反射及评价桩顶和锤击质量。

锤加速度乘以锤的质量得到力F记录。

冲击过程中,锤和桩是接触在一起的,力与桩顶速度成比例的,这个比例常数就是桩顶的波阻抗Z。

为方便起见,这个速度F/Z就被称为力曲线,其与实测的速度曲线V在冲击过程中应近似相等。

锤由桩顶反弹后、力记录幅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实测信号是时间的函数,其时间是准确已知的。

为便于确定反射位置,时间轴需转换成桩顶下距离的函数。

但这个距离刻度完全取决于正确预估波速C:X=1/2Ct。

这样确定的距离对桩身包括桩底的反射是有物理意义的,而对桩底以下土层的反射就没有意义。

因为严格地说、冲击脉冲不是反射,故这样确定的距离对冲击脉冲也就失去意义了。

反射由桩身阻抗变化引起。

阻抗可由ρ×C×A计算得到,其中A是横截面积,ρ是密度,ρ×C是材料的特征阻抗。

由此可以看出,反射既可以由截面变化引起也可以由材料变化引起。

阻抗缩小产生拉伸反射,其速度方向与冲击脉冲相同。

阻抗增大将会引起压缩反射,其速度方向与冲击脉冲相反。

必须对反射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阻抗的变化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的还是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分析过程中应参考混凝土浇筑量记录、设计桩长及其他有关资料。

1.2准备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处和锤击处要求必须非常干净、坚固及平整,为此桩顶平面必须进行适当的准备。

使用打磨机或其它工具对传感器安装处和锤击处进行打磨处理,使其平坦并去除污染的或松动的砼。

为获取冲击和反射所产生的高频震动信号、加速度传感器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桩顶,最好粘结在桩顶。

建议使用随仪器携带的粘结剂,它可适用于大范围的温度条件。

冬天使用凡士林效果较好。

其它粘结材料如塑性粘土或密封蜡也可以使用。

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时易采用薄层粘结,厚层粘结可能改变信号形状。

1.3锤击技术如果冲击脉冲快速上升且持续时间短,锤击引起的应力波将产生清晰的反射。

因此,锤头应有一个坚硬的表面。

但如果信号太强或太尖锐,则过高的频率成分可能使信号变形且难于分析。

PDI提供的锤性能最佳。

一般来讲,较小的锤可产生较高频率的冲击脉冲,故较小的锤通常更好用。

较大的锤更适用于高摩阻力的长桩,目的是希望看到桩底反射。

在桩身完整性检测中,正确的锤击实际上有很多学问。

冲击时不应损坏桩顶,否则会得到劣质的信号。

冲击用力过大,将会产生振荡信号,这是应该避免的。

如果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以得到桩底的反射、柔和的锤击且信号较为平滑是更可取的。

若信号虚弱,则试着增大增益倍数来增强信号。

上述因素的最佳组合将得到最好的实测数据,由此得到最准确的解释结果。

1.4信号采集在记录的起始阶段,力和速度信号由冲击脉冲决定。

冲击脉冲的持续时间也称为脉冲宽度。

当锤由桩顶回弹后力就返回至零。

速度信号理想情况下趋于返回零,但也可能存在反射。

理想情况下,完整桩的速度记录为开始冲击脉冲,随后沿时间轴平零响应,最后看到与冲击脉冲相似的桩底反射。

实际上通常存在桩侧摩阻力,使得速度曲线在冲击作用后向负向移动并减小后期反射的幅值。

为了识别反射位置必须正确输入波速C。

如果桩底反射清晰且准确知道桩长,可通过调整波速以使桩底的反射信号出现在桩底距离L处,从而得到准确的波速。

但桩底反射往往由于大的或多个桩身阻抗变化而不能清晰地观测到。

同样,如果波速已知且桩底反射清晰,可通过调整桩长以使桩底的反射信号出现在桩底距离L处,从而得到准确的桩长L。

桩长往往是变化的,特别对于钻孔桩来讲。

如果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断裂或机械接桩缝隙,应力波就不能通过这些界面,故只能对这些界面之上的桩身完整性作评价。

如果桩底反射不明显,则试验只能是部分地成功。

大多数严重缺陷都出现在桩身上部。

如果缺陷之上部分的侧摩阻力足够大,较深部的缺陷往往被认为并不严重。

但是大缺陷总是要分析原因的。

为了识别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顶附近的局部缺陷,测试时应选择周边几个位置和中心处进行测试。

1.5后处理、报告及存档数据一旦采集到,就应使用PIT TM Collector进行仔细地后处理及信号增强分析,对所有记录应绘制图形并放进报告中。

PIT TM Collector采集并临时储存数据。

要想存档或进一步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应传至计算机、软盘或其它适于保存的介质。

1.6专家提示推荐进行足够的桩试验来确定平均的或正常的记录。

不正常的记录需要进一步分析评价。

试验数量取决于基础结构类型。

对于单桩单柱的桩,所有桩都应测试。

PIT TM Collector 可以方便地测试大量的桩。

对于群桩中的桩,至少应有一个代表桩被测试。

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也是推荐的测试方法。

如果工程采用钻孔桩或螺旋桩,混凝土应有足够的休止期来硬化,通常一周或5天后才能进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