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关于动物的常见误解
世界上最会让人误解的10题

世界上最会让人误解的10题话说我看完就觉得这个世界很有深度……⒈百年战争(英法)到底打了多久?⒉巴拿马帽(Panama hat)是哪个国家制造的?⒊猫肠(Cat guts)是从哪种动物身上来的?⒋俄国人在哪一个月庆祝十月革命?⒌骆驼毛刷(Camel's hair brush)是用哪种毛造的?⒍太平洋的金丝雀群岛(Canary ISlands)是以什么动物命名的?⒎英皇乔治五世(King George Ⅵ)的名字叫什么?⒏紫织布鸟(Purple finch)是什么颜色的?⒐中国腊栗(Chi nese gooseberry)是哪里出产的?⒑客机上的黑盒(Black box)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答案是1.一百年2.巴拿马3.猫4.十月5.骆驼6.金丝雀7.乔治五世(King George Ⅵ)8.紫色9.中国10.黑色那祝贺你 ....错咯 ~~答案公布....1.百年战争(英法)到底打了多久?答:116年2.巴拿马帽panama hat是哪个国家制造的?答:厄瓜多尔ecuador3.猫肠cat guts是从哪种动物身上来的?答:羊和马4.俄国人在哪个月庆祝十月革命?答:11月5.骆驼毛刷camel"s hair brush是用什么毛造的?答:松鼠毛squirrelfur6.太平洋的金丝雀群岛canary islands是以什么动物命名的? 答:狗7.英皇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i的名字是什么?答:albert8.紫织布鸟purple finch是什么颜色的?答:深红色9.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是在哪里出产的?答:纽西兰newzealand10.客机上的黑盒black box是什么颜色的? 答:橙色~。
关于被人类误解的动物的问题

关于被人类误解的动物的问题1、大猩猩天性怕羞在美国的俚语中,“暴徒”、“打手”的别名之一就是大猩猩。
自从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发现大猩猩以来,由于它们的长相一直给人一种凶恶可怕的感觉,这一形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然而,美国科学家乔治?沙勒在连续几个月野地观察与人类同属灵长动物的大猩猩后,得出相反的结论。
沙勒说,大猩猩尽管身躯庞大,却极为怕羞,一旦碰到人就会躲开。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当大猩猩的子女受到威胁时,它会毫不犹豫地猛咬对方,但是,我们至今还未看到过一例有关大猩猩咬死人的报告。
2、鸵鸟埋头子虚乌有 60年代,在报刊上常出现“鸵鸟政策”的名词。
当人们谈及某人或某国的自欺欺人行为时,喜欢把鸵鸟埋头沙里以躲避敌人来作比喻。
但是,动物学家指出,这种比喻毫无根据。
南非某地区曾饲养过20万只鸵鸟,为的是收取羽毛。
据那里的一位动物学家介绍,在有案可查的80多年里,人们从未看见鸵鸟把头埋进沙里。
实际的情形是:有时,鸵鸟确会低下头,在靠近地面处探听动静;有时甚至垂下头,放松一下长脖子的肌肉;有时,它们会好奇地把头探进灌木丛里。
但是它们从不愿把头埋进沙里,它们如果真的要那么做的话,得窒息而死。
3、蛇根本不懂音乐有人几乎深信不疑蛇会随音乐起舞。
可不是嘛,印度玩蛇人对着眼镜蛇吹奏音乐时,它们会跟着有节奏地摇摆。
其实,这种说法纯属谬误。
蛇的听觉很不灵敏,只能听到频率很低的声音,所以它不可能对玩蛇者吹奏出来的音乐有所反应,更不用说随其节奏跳舞了。
动物学家说,眼镜蛇确能感觉玩蛇者的脚在地上轻拍、木棒在蛇筐上敲打的震动,一旦蛇感到有动静,它会从蛇筐里摇摇摆摆地探出头来,寻找出击的目标。
而蛇之所以要左右摇摆是为了保持其上身能“站立”在空中,这是它们的本能,跟吹奏音乐无关。
因为一旦停止这种摆动,它就不得不瘫倒在地。
4、“沙漠之舟”驼峰无水“沙漠之舟”骆驼能在炽热的沙漠里不吃不喝连续行走一星期以上,于是人们从其生理结构上断定驼峰内贮有水。
人类对动物12大错误认识

人类对动物12大错误认识1.老鼠喜欢奶酪《猫和老鼠》的制作人肯定搞错了—老鼠不喜欢奶酪。
曼彻斯特都市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这种啮齿动物其实更喜欢富含糖的食物,如巧克力。
老鼠的天然食物主要由谷物和水果组成,这两种都富含糖类。
该大学资历较老的心理学家大卫·霍姆斯博士说:“老鼠对食物的气味、结构和味道都有反应。
奶酪是一种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所没有的食物,所以它们不会对奶酪有反应。
”2.鲨鱼从不睡觉以前,大家都普遍认为鲨鱼从不睡觉。
据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记载,白鳍鲨、虎鲨和大白鲨其实是睡觉的,它们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其它种类如护士鲨通过气孔,迫使水通过腮,提供稳定的富氧水,让它们在静止不动时可以呼吸。
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测试信号发生器位于脊髓,它让鲨鱼可以无意识地游泳。
但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无法判断鲨鱼是否在睡觉。
3.飞机飞过,企鹅摔倒1982年,从马岛战争返回的飞行员报告说,企鹅们在观看飞过头顶的军用飞机时纷纷仰面摔倒,一时间人们都信以为真,但科学家们不以为然,为此,英国南极勘查小组对南乔治亚岛上的1000只王企鹅进行了监控。
领导此次调查的理查德·斯通博士发现,当飞机低空飞行时,有些企鹅显得很安静,为了躲避派遣的“山猫”直升机所发出的噪声,也有一些企鹅选择走开。
尽管剩余的企鹅们摇摇晃晃,但没有一只摔倒。
他作出结论,只要飞机的飞行高度超过1000英尺,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接下来,还将针对固定翼飞机对企鹅产生的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
4.金鱼很健忘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训练金鱼压杠杆来获取食物。
有一次,科学家们训练金鱼1个小时后,它们就记住了。
5.海豚很聪明据新研究显示,有鳍形肢的海豚应该是个相当聪明的家伙,但它不是典型的同类水栖哺乳动物。
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马上提出,海豚并没有那么聪明,不可能参加任何大学挑战赛。
海豚大脑主体多数是由神经胶质细胞或支持细胞构成的,而不是直接关系到智力的神经细胞。
被误解的动物常识

1. 猫是唯一的肉食动物:虽然猫是肉食动物,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肉食动物。
许多其他动物也是肉食动物,如狗、狐狸和狮子等。
2. 鲸鱼是鱼:鲸鱼不是鱼,它们属于哺乳动物。
鲸鱼在水下呼吸,它们需要到水面上呼吸空气。
3. 熊是肉食动物:熊并不都是肉食动物,有些熊如棕熊和北极熊是杂食动物,它们吃植物和动物。
4. 蛇是肉食动物:大多数蛇是肉食动物,但也有一些蛇是植食动物或杂食动物。
5. 鳄鱼是恐龙的后代:鳄鱼和恐龙并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
然而,鳄鱼和恐龙都属于爬行动物。
6. 狗是人类的宠物: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但并不是人类的唯一宠物。
在古代,许多其他动物也被人类作为宠物饲养。
7. 猫可以发出许多声音:猫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如喵喵叫、咕噜声、嘶嘶声等等。
但这些声音并不代表猫的情绪或意图,它们只是猫为了交流而发出的声音。
8. 企鹅不会飞:虽然企鹅不能飞,但它们在水中游泳却十分擅长。
事实上,企鹅是水中捕食的高手,它们可以潜入数百英尺的水中追捕猎物。
9. 海豚是鱼类:海豚不是鱼类,它们属于哺乳动物。
海豚具有出色的智力和社交能力,它们常常与人类互动。
10. 鸵鸟不会飞:鸵鸟是最大的陆地鸟类之一,但它们不能飞。
这是因为它们的
体型和翅膀结构并不适合飞行。
有关动物的十个谬误,原来你一直都错了!

有关动物的十个谬误,原来你一直都错了!原来这些年都误会这些可爱的动物们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犯同样的错误?一起看看吧!1、蜂只能蛰你一次只有蜜蜂才只能蛰你一次,而且蜜蜂只是蜂类中很少的一部分。
蜜蜂蛰完你会死是因为它们的刺尾带有倒钩,会埋入被攻击者,所以当它飞走时就相当于把自己扯成两半。
至于其它种类的蜂,它们的刺相对光滑,所以蛰来蛰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2、旅鼠爱自杀旅鼠被认为经常会跳下悬崖自杀,这全都“归功”于迪士尼的一部叫做《白色荒野》的影片,影片中,成群的旅鼠慷慨赴死。
不过问题就是:整个事件都是迪士尼一手策划,几乎是把旅鼠赶进了河里。
3、兔子爱吃胡萝卜兔子会吃胡萝卜,但是养过兔子的人都知道它们更爱吃绿叶蔬菜。
4、大象爱吃花生其实大象不仅不吃花生,甚至不喜欢它们。
大象还是更喜欢干草、其他谷物和蔬菜水果。
5、人类每年会在睡梦中吞掉100只蜘蛛蜘蛛根本没理由会跑到你嘴里。
这个“事实”要追溯到早期的万维网,它就是想证明人们在网上看到什么都会轻易相信。
6、黑豹是一个单独的种类黑豹是很漂亮,但它在动物界里不是一个单独的种类,它是豹的黑化品种!7、鸵鸟逃跑时会把头埋到沙子里鸵鸟遇到危险时跟别的动物一样,要么打架要么奔走,而且两样表现都不差。
如果开打了,它有又大又锋利的爪,足够扳倒一头狮子。
8、北极熊捕猎时捂鼻子人们对北极熊的自然习性进行了上千小时的观察,也没发现它们捕猎的时候用这招。
9、奶牛不会下楼梯奶牛下楼梯的能耐确实要看楼梯的高矮,不过只要给它们时间练习,奶牛还是可以好好下楼梯的。
10、大象鼻子像吸管大象绝不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喝水的时候把鼻子当吸管用。
如果看起来像,它们也只是用鼻子吸了水再送到嘴里去,并不是直接吸了就喝掉。
下次不要再误传啦!如果觉得有用就收藏吧!。
10个存在误解的动物谚语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猫有9条命…真是这样吗?

10个存在误解的动物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猫有9条命…真是这样吗?你“幸福如蛤”(happy as a clam),他“像潜鸟一样疯狂”(crazy as a loon),她“吃鸟食”(eats like a bird)……我们小时候便学会了这些谚语,知道他们的含义是“你非常幸福”、“他有点古怪”、“她吃得很少”,但从未深究这些短语的来源。
有没有想过这样说是否正确呢?蛤蚌真的幸福吗?潜鸟脑子有问题?鸟儿吃得很少吗?恐怕未必都是真的。
当然,有些动物习语确实是真的,比如“离水之鱼”(a fish out of water)。
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正在舞池中随着摇滚乐摇摆,这时候一对老年夫妇步入舞池,跳起了华尔兹,那他们两个就是“离水之鱼”,意思是对周围的环境不适应。
鱼在陆地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这种说法比较形象。
但有一些动物习语的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真的吗?不同种类的鸟儿作息时间不同,一些早起的鸟儿确实有虫吃,但晚起的鸟儿照样有虫吃,因为早起的鸟儿又不能把虫都吃完。
更有趣的是,一些习语很明显就是错误的,比如以下10个。
10.盲如蝙蝠蝙蝠并不瞎,而且一点儿都不近视,不过蝙蝠耳力超群,他们的声波比美国军用声呐还要复杂。
蝙蝠发出超声波或声音,然后接收物体反射回的声波,由此可以避开障碍物,辨别方向并有效捕食,这个过程叫回声定位。
由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又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回声定位能力,视力就无关紧要了,“蝙蝠眼盲”(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视力差)这一谬论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不过,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长期以来,人们对蝙蝠既着迷又排斥,因此有许多关于蝙蝠的谬传,“蝙蝠眼盲”可能也与此有关。
9.像虫耳朵一样可爱很多人都认为小虫并不可爱,事实上,谈起苍蝇、蟑螂或蚂蚁时,人们会觉得很不雅。
(“小虫”并不是某种昆虫的学名,我们这只是一个比喻罢了。
)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有可爱的耳朵吗?可能性极小。
人类对于动物的那些误解

人类对于动物的那些误解作者:妙妙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7年第09期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有些动物一直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印象,如:认为树懒非常懒惰、金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扎进沙堆里逃避现实等。
其实,这些都是人类的误解。
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重新来了解这些事实。
误解1 树懒是最懒惰的动物事实如果以睡眠时间的长短作为标准来判断动物的懒惰程度,那么树懒绝对排不了第一。
因为野生树懒的睡觉时间还不到10个小时,在剩下的14个小时中它们常常四处走动,尽管行动比较缓慢。
虽然树懒比一晚上只凑合睡几小时的长颈鹿睡得多,但是,比起每天要睡18个小时的蟒蛇来说睡的时间就少多了。
我们常见的动物园里的树懒既没有危机感,又不用自己去觅食,实在无聊才会睡觉,但雨林中的树懒绝对是非常积极能干的动物哦!误解2 金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事实普利茅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经过训练的金鱼会用叠罗汉推杠杆的方法来获取食物。
通过进一步的训练,金鱼们知道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间里推动杠杆,就能获得食物。
曾被誉为澳大利亚科学神童的15岁的罗里·斯托克斯训练鱼儿如何成功通过迷宫,并游到特定的信号灯处取食。
后来,他将信号灯拿掉,一周后,当他再次把信号灯放回原处时,鱼儿立即游了过去。
由此可见,金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是大大的误解了。
误解3 鸵鸟把头扎进沙堆里逃避现实事实作为一种能够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奔跑的不会飞的鸟,鸵鸟应对危机的方法非常明智,即逃跑。
那么鸵鸟经常把头扎进沙堆里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鸵鸟需要吞食细沙和小石子来帮助胃部磨碎食物,所以它们低头是在捡食石子,并不是所谓的逃避现实。
瞧这误会闹的!误解4 母牛躺下时一定会下雨事实虽然这是流传了几千年的说法,但是今天还是要被推翻。
因为母牛躺下的真正原因是它反刍。
误会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在英国这样的多雨国家,母牛的卧姿经常会与下雨巧合相遇;另一种原因是主妇们的古老谣言,意在表明她们的气象预测能力。
关于动物的14个误解要了解一下哦

关于动物的14个误解要了解一下哦吃惊!关于动物的14个误解听说,星巴克有一种饮料是用小虫子的尸体做成的,香草冰淇淋里有海狸屁股的分泌物,狗和猫都是色盲,蝙蝠是瞎子?不要再散播谣言了,听科学家来一一澄清误解。
The animal kingdom is home to one remarkable fact after another.动物王国里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事实。
To name a few: Sperm whales can hold their breath for an hour, the most venomous animal on Earth is a snail, and tiny freshwater hydras can live so long they may as well be immortal.举几个例子来说:抹香鲸可以屏住呼吸一个小时,地球上毒性最大的动物是蜗牛,微小的淡水水螅属动物可以活很长很长时间,几乎可以说是长生不老。
But for each surprisingly true assertion about animals, there's invariably another that's exaggerated, misguided, or just plain wrong.但是每一个关于动物的惊人真相身边总是伴随着另一个被夸大、误导或完全错误的言论。
下面是几个关于动物最常见的误解,以及它们背后的真相——或者最接近真相的认识。
MYTH: Beaver butt secretions are in your vanilla ice cream and other foods.误解一:香草冰淇淋和其他食品里有海狸屁股的分泌物。
You've probably heard that a secretion called castoreum, isolated from the anal gland of a beaver, is used in flavourings and perfumes.你大概听说过有一种叫作海狸香的分泌物,这是从海狸的肛腺中分离出来的物质,用于制作调味料和香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个关于动物的常见误解
从幼年开始,学校就教给我们有关动物的所有知识——电视也一样(很不幸)。
这意味着我们对动物的看法,就像我们对许多事情一样,是错误的。
流行文化精于娱乐,却无法教给我们新东西。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探讨了10个关于动物的常见谬误——它们还很有市场呢。
10 蟾蜍
误解:接触蟾蜍会长疣。
这个观点十分普遍,有很多人搜索谷歌查询它对不对。
这其实毫无道理。
这种看法极可能来源于:蟾蜍身上长有疙瘩,父母想说服孩子不要触摸他们刚刚发现的这些黏乎乎的恶
心的动物。
可实际上,在哪儿都可能诱发疣,唯一的原因在于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与蟾蜍没有关系。
不过,父母亲仍旧可以给孩子们一个不要触摸蟾蜍的好理由:它们的皮肤含有蟾毒素(bufotoxin),可能引起过敏疼痛。
9 金鱼
误解:金鱼记性差。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金鱼根本没有记忆,愚蠢到家。
实际
上金鱼是相当聪明的动物,应该不会赞同诋毁它们智力的行为。
金鱼的记性实际上与你可能认为的情况刚好相反,它们对事物的记忆能持续几周,可以经过训练完成复杂的任务。
它们接受训练的复杂任务包括拉动操纵杆、摇铃铛、跳圈等,换句话说,它们至少与老鼠一样聪明。
8 猎豹
误解:猎豹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动物。
这个观点有几分正确,因为猎豹是世界范围内陆地上最快的动物,短跑速度可达68英里每小时,高于美国许多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
但是,猎豹并不是地球上最快的——这个位置属于一种鸟。
有记录显示,针尾雨燕水平飞行的速度超过69英里每小时,这让它们成为地球上最快的生物。
这类鸟儿的近亲有更快的记录,但是科学家认为这项记录不规范,因为记录方式未经核实。
此外,世界上最快的鱼——旗鱼,其实与猎豹并列第二,它们游泳速度的记录为68英里每小时。
7 长脚爷叔
误解:长脚爷叔毒性很大。
长脚爷叔是世界上看起来最奇怪的蜘蛛,原因就在于其实它根本不是蜘蛛。
规范地说,这种生物属于盲蛛(Opiliones),是蜘蛛纲动物。
在口语中它们也被称为“收割蛛”。
除了人们
把它们与蜘蛛混淆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大的误解。
很多人相信长脚爷叔是毒性强烈的蜘蛛,我们之所以安全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嘴巴太小,也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请关注FBI机密档案,搜FBIsecrets,长按英文复制。
没法咬我们。
这个流行的谬论还说其他国家有些人安全地食用它们,是因为他们首先去除了毒液。
有些人可能食用这些蜘蛛,而实际上长腿爷叔根本没毒,即使生吃也对人类没有半点危害。
6 鸵鸟
误解:鸵鸟会把头埋在沙土里(鸵鸟心态?)。
这是众多根深蒂固的谬论之一,主要因为这个通行说法让我们完全把它当作了事实。
我们都听说,当人们不愿面对一件事时,他们就会“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在沙土里”——当然这种鸟儿面对危险时会这么做。
尽管鸵鸟感觉危险临近时的确倾向于逃跑,但是它们踢打强劲有力,能够保护自己。
真相是鸵鸟可能会降低头部高度以便不容易被看见,当然不是真的把头埋起来。
5 公牛
误解:公牛看见红色会发怒、暴躁。
我们人类(还有我们一些近亲)能看见多种颜色,而许多动物却很难分辨色彩,公牛就是其中之一。
科学研究发现,公
牛实际上对不同颜色旗帜的反应没有什么差别,它们是根据移动做出反应的。
公牛谬论很普遍,“看见红色”是现在描述生气的常见表达方式。
但是,公牛从未被颜色激怒过;一个穿着花哨的人在它们面前舞动斗篷,四周还围有一大群人制造出可怕的噪音——它们是这样被激怒的。
4 蛇
误解:蛇能听懂音乐并随之起舞。
弄蛇术是最诱人的蛊惑之一;尽管听起来很危险,我们却忍不住去想这个学起来一定酷毙了。
弄蛇人吹响笛子,蛇就会跟着音乐扭动,平静的音符赋予他们无限魅力。
可其实前面最后一句话全是假的。
实际上,蛇辨别声音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它们能感觉到震动,但在弄蛇表演中,它们实际上是对弄蛇人所做的移动做出反应,而不是笛子的声音。
实情与许多街头表演活动相似,弄蛇术是让表演看上去好像在做什么事,而不会展现实际怎么做的。
此外,有些人可能很难同情这些蛇,然而,有的弄蛇人照顾不好他们的宠物,很多人还会为了拔出毒牙而让他们的蛇遭遇一个危险的经历。
3 考拉
误解:树袋熊是熊。
这种适合抱在怀里的毛茸动物住在澳大利亚的胶橡树上,很
多人提到它们时都说它们是考拉熊。
这个猜想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看起来实在很像微型熊——但它们实际上是有袋
目哺乳动物。
认为考拉属于有袋类动物是因为它们有育儿袋,而熊没有。
与熊相比,考拉实际上与澳大利亚袋熊的关系更亲。
事实上,我前面链接的网页似乎就是用来揭穿“考拉是熊”这个谎言的。
2 狗
误解:你不能教会老狗新技能。
人人都听过这个说法,不仅机械地记住了这个结论,很多人还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真相是,这个谎言不仅对犬类而言是假的,对人类也是假的。
对老狗的研究表明,训练适当可以让它们像年轻的小狗那样学会新技能。
类似的研究也在人类身上进行过,结果发现尽管许多人相信年纪轻的人学得更好,但实际上年纪大的人学得一样好。
1 海豚
误解:海豚是我们友善的海洋伙伴。
如果存在我们能够认为理所当然的事,那就是海豚是大洋的善良护卫——某天,它们可以帮你摆脱鲨鱼的威胁,并帮你找到回岸的路。
除此之外,它们实际上是残忍的疯子!科学家最近关于海豚的一些发现让人不安,主要是它们将鼠海豚
[①]的幼崽虐待致死,有时也伤害自己所属类别的海豚。
专家无法解释海豚谋杀鼠海豚的原因,但是有些人认为这些攻击行为本质上可能是性行为。
这些事让人不安,但海豚学会从谋杀中获取快乐的事实意味着它们的智力在增长。
会这么做的动物并不多,也许人类除外。
[①] 译注:一种群集生活的小型齿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