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细胞及其结构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排泄等。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分类1. 细菌:原核细胞,形状各异,有些能进行光合作用。
2. 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等多个界。
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 结构: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2. 功能:控制物质的出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细胞识别和信号传递等。
四、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 呼吸作用:细胞中的有机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4. 发酵: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
5.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细胞通过内质网和溶酶体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和吸收。
五、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细胞质分裂。
2. 纤维中心、中心小体和核仁在有丝分裂中的作用。
3.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摄取现象。
4. 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区别。
六、遗传与进化1. DNA的结构和功能: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具有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2. RNA的结构和功能:核糖核酸的一种,具有核糖和碱基组成。
3.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单体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 突变和基因的变异:突变是基因突变,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5. 人工选择和遗传工程。
七、植物的结构和生长1. 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根、茎和叶。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等。
3. 植物对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适应。
4. 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和嫁接等。
5. 植物的有性繁殖:花的结构和授粉、受精、结实等过程。
八、动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1. 动物的组织结构:动物体内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册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册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归类1、按照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注:①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生物学是指研究生物这门学科。
在初中阶段,生物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包含了许多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的相关内容。
一、细胞与分子1.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细胞器功能: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内质网参与合成蛋白质等。
4. 酶与代谢:酶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2.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是植物的三个基本部分,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3.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茎、叶之间的组织实现营养物质的运输。
4. 植物生殖: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繁殖。
三、动物的生长发育1. 哺乳动物的繁殖:哺乳动物通过交配和胎生方式进行繁殖。
2. 昆虫的生长发育: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3. 鸟类的生长发育:鸟类通过卵生方式进行繁殖,经过孵化后孵化出幼鸟。
四、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2.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
3. 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演变的。
4.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五、人体与健康1. 组织与器官:人体由多种组织和器官构成,每种组织和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
2. 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参与消化作用。
3. 呼吸系统:鼻腔、气管、肺等器官完成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4.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循环系统,实现血液的输送和循环。
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与分子、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长发育、遗传与进化以及人体与健康等内容。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考点总结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考点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
(P6)● 生物的归类1、按照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注:1、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初中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考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
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 细胞质:包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
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过程。
- 生长与分裂:细胞通过分裂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的载体。
- 基因的概念:DNA上的特定片段,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染色体的组成: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的载体。
2. 遗传方式:-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 性别遗传:XY和XX的性别决定机制。
3. 进化论:- 物种的概念:具有共同特征的生物群体。
-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 自然选择: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
- 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
-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如细菌、真菌。
2.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复杂。
- 草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但生物量大。
-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防洪等功能。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威胁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入侵物种等。
-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生态恢复等。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器官:- 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支持植物体。
- 茎: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体。
- 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花:生殖器官,负责繁殖。
2. 植物的生长周期:- 种子的萌发:需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全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全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细胞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2. 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常见的生物分类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细菌界、真菌界等。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2.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3. 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逐渐演变过程。
4. 物种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实现的。
四、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表现。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到形成新的种子。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3.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六、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由多种组织和器官构成复杂的系统。
2. 人体的八大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3. 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摄取营养、呼吸、排泄、循环、运动、调节和生殖等。
七、健康与疾病1.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疾病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坏的状态,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3. 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汇总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
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4.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生物知识点归纳初一

生物知识点归纳初一
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组织:由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 器官:由不同组织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心脏、肺、肝等。
4. 系统: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5. 生物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如动物界、植物界等。
6. 生物进化:生物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
7. 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性状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同时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性状的改变。
8. 自然选择: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生物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有利于生存的性状在种群中逐渐增多的过程。
9.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0. 人类与生物圈: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其他生物和环境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1)目镜看到的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3)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4)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量越少;一个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反正,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一个细胞的体积越小,视野越亮。
5)区分污点的位置:①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②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③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造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5)碘液染色。
(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造和观察(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4)盖上盖玻片。
(5)碘液染色。
(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构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构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构成的缘由: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衍。
24、病毒的外形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
(3)生活: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7、区分稀有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稀有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30、种子萌发的条件:①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②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31、种子萌发的进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求),胚根打破种皮,构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N)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P)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K)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叶片的结构: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位于下表皮中。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流的窗口。
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37、植物的光合作用:①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②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形成对比)→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
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有机物)38.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③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39.植物的呼吸作用: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公式:有机物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哈密瓜)。
40.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①人均森林面积少;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严重。
41、A.温室效应的人为因素: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②乱砍乱伐,树林面积锐减。
B.温室效应带来的问题:冰川溶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一些地区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C.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空气永远清新,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①多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理由: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植树造林。
理由: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2、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世博园盛行低碳食品:低碳食品主要是指两个方面:①在食品外包装上的简化。
②是指在生产原料和工艺上的绿色环保.上海世博园里的“低碳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