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合集下载

___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___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___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___表示“自然先给___娶了亲,然后给___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句话反映了___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___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___。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里的“师古”指的是分封制。

3.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4.___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教,得___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___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中央集权制。

5.公元前127年,___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___,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6.___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7.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8.在___的时代,他选了一百多个儒臣干事者,分治大藩,众所周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这表明___采用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1.选项未给出2.选项未给出3.选项未给出4.选项未给出5.选项未给出6.选项未给出7.选项未给出8.选项未给出1.___根据“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的思想采取的措施是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2.文中所指的制度是明代内阁制。

3.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4.场景①反映了汉朝为解决洪灾,___的动作情况。

5.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2014年4月5日上午,第24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在大槐树祭祖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古槐移民后裔齐聚大槐树,虔诚祭拜先祖。

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的举行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2011年,安徽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

两千多年前,秦朝推行郡县制,在今合肥、巢湖分设合肥县和居巢县,属九江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九江郡守需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郡县制为秦始皇首创C.郡守、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D.郡、县长官不得世袭3、毛泽东盛赞秦始皇: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指《封建论》作者柳宗元)返文王。

诗中百代都行“秦政”指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嫡长子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说:“汉朝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

”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5、《二十四孝》记载:汉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科举制B.察举制C.刺史制度D.九品中正制6、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许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

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

“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7、“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庶子继承制C.次子继承制D.嫡长孙继承制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

为避免此类问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修筑长城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D.推行郡县制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7.唐宋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8.以下朝代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朝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④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A.陕西B.湖北C.河北D.河南10.以下措施有利于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是①汉武帝让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④元朝设置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元朝的行省制度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B.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C.导致中国社会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3.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A.小国寡民、独立自主B.贵族制的流行C.君主制的盛行D.开展海外殖民14.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特权,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的主要措施是A.以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B.设立公民大会C.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D.建立陪审法庭15.雅典民主政治顶峰时期,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五百人会议B.十将军委员会C.公民大会D.陪审法庭16.雅典实行民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保障公民的自由B.增强城邦的凝聚力,维护统治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17.希腊城邦制度逐渐衰微。

2014年高一历史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一历史上期中试题及答案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观察下表,按照早期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三哥(20岁)、四哥(17岁)妾一(侧室)大哥(25岁)妾二(侧室)二哥(22岁)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四哥 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4.“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在秦朝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5.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6.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7.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D.财政权 8.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浅议汉武帝创立中朝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4)

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否则不得分)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郡县制4.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

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

……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6.《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开创皇帝制度C.统一度量衡、货币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8.《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8页。

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宗法制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C.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D.保证了贵族的血统3.鼎(右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4.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在其著作《围史十六讲》中写道:汉高祖刘邦“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

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

”这里的“封建制”是指A.分封制 B.禅让制C.宗法制 D.行省制度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6.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8.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高中历史必修一(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

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①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②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D.②正确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3.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秦左丞相秦廷尉封泥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4.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沿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 100分成绩:一.选择题(2分×35=70分)1.元朝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①河北②山西③山东④辽宁⑤西藏()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C、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3.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A、作战方针的不同B、战略战术的不同C、认识水平的不同D、阶级本质的不同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D.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5.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事势力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发展6.下列口号中,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罢课、罢工、罢市"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D、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9.下列哪项不属于新中国刚成立规定的内容()A、首都B、国旗C、国歌D、国徽10.在我国的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A、西藏自治区B、新疆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自治区1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12.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在外交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织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亚国家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13.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十将军委员会D、人民代表大会14.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