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A卷
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A卷

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1. (4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
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
[甲]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
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
[乙]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
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
[丙]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而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修葺一新B . 倒胃口C . 特赦D . 而(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6分)(2020·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周人认为,修德与刑罚实为一事之两面。
然而,这种对刑德关系的思考却长期被后人曲解。
《论语·为政》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将刑与德彼此对立,而主要是强调单独用政、用刑的弊害。
但后人误解孔子的原义,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
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A卷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2. (2分) (2016高一上·安徽期中) 下列四个诗句可以组成两幅对联,配对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a.水淡性泊是我师b.四面荷花三面柳c.竹直心虚乃吾友d.一城山色半城湖A . ab/cdB . ac/bdC . ca/dbD . bd/ca3. (2分)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你是否想到,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竟来自小小的蝴蝶?。
科学家据此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的控温系统。
①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改变阳光辐射的角度,从而减少对来自太阳的阳光热能的吸收②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的温度会下降到200摄氏度左右,这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的危害极大③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让阳光直射鳞片,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④当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2000摄氏度⑤人们发现,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A . ④②⑤①③B . ⑤③①④②C . ②④⑤③①D . ⑤①③②④4. (2分) (2016高一上·万全期中)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内蒙古自治区高考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三)A卷

内蒙古自治区高考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三)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8高一下·梅河口开学考) 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虹膜(mó)小篆(zhuàn)拓片(tuò)如法炮制(páo)B . 缙绅(jìn)蜷曲(quán)付梓(xīn)毁家纾难(shū)C . 叨扰(dāo)趿拉(tā)陶冶(yě)诲人不倦(huì)D . 倾轧(yà)绯闻(fēi)眼翳(yì)妄自尊大(wàng)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诲女(huǐ)是知也(zhì)更也(ɡēnɡ)B . 弘道(hónɡ)薄责(báo)莒父(jǔ)C . 无欲速(wú)无车兒(ní)无车兀(yuè)D . 后彫(diāo)逝者(shì)不舍昼夜(shè)3. (2分) (2019高三下·舟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囿(yóu)于交通和科学手段,加之沧海桑田山河陵替,古人流传下来的遗产难免精芜(wú)混杂,真伪混淆,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
B . 例如带有褒义的词语不能用于贬义,常用于口语的词语不大和书面语搀(chān)和,庄重的文章钻进轻佻(tiāo)或者诙谐的字眼就会破坏全文的格调。
C .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叱咤(zhà)风云、彪柄千秋的历史巨人的另一面:他们在腥风血雨中的生死恋情,戎马倥(kōng)偬中的短暂团聚,心心相印的缱绻以及浓郁的舐犊亲情。
D . 他的事迹感染了无数青年人:毕生忘我工作、博览群书,努力从一切文明成果中汲(jí)取养分;时常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可苦难却让他更加笃(dǔ)定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
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
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
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
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
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上月考三语文试卷A卷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上月考三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淅沥的秋雨湿透了他的衣服,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B . 高三下学期对于高三学子来说是查漏补缺的关键时期,所以,同学们不怕苦累,只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锥之地。
C . 近几年,由于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家乡又重现了昔日草丰木茂、风声鹤唳的秀丽怡人景象。
D . 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有所欠缺,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加之要偿还基础教育的欠债,因此难免左支右绌。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B .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
C . 夏令营活动对于学生们增强身心健康、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D . 交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3. (2分)(2017·银川模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①________国家不幸,②________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③________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④________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那中国诗歌⑤________将黯然失色,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⑥________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据摩尔定律,人们成功地在纳米尺寸的微小空间里不断提升计算力。
(甲)当人工智能行业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法继续按照摩尔定律提升计算力时,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有人说:“摩尔定律的终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算法即芯片’时代。
”“算法即芯片”意味着什么?(乙)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朱珑博士——由他领衔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求索”目前在上海正式亮相——以为,这意味着算法要和芯片设计实现“强耦合”,更多由算法来决定如何在芯,片设计上做取舍。
“求索”芯片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架构,针对依图的算法做了专门优化,能够充分发挥依图在机器视觉领域的专业积累和行业知识,适用于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等多种图像和视频实时智能分析任务。
(丙)在后摩尔定律时代,人工智能只有找对问题、找对场景、用对算法,并以此来订制芯片,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性价比。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翻天覆地B . 亮相C . 基于D . 订制(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上·武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①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
②以往,文学经典作为文本阅读的典范,通常以单一的线性阅读为主,对受众的文学水平及文学修养要求很高,隶属于“小众文学”的范畴。
而随着数字影视媒介化的介入,“大众性”的特质使得文学经典从高高在上的存在,逐渐成为视听化的“大众文化”,这对文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有一定的推动。
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内蒙古自治区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历史上,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共同体,构成了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乡村共同体的内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根基。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生产方式、人口规模、组织形式四要素构成反应链,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基底。
土地的状况决定了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基本的耕作方式。
生产方式是粗放还是精细、是否兴修水利等,对亩产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进而决定人口规模。
一定规模的人口以何种方式组织生产,不仅影响着具体的生产方式,还奠定了社会结构的基础。
在耕种大面积土地以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需要大量劳动力,为了协调生产,对人群的组织形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血缘纽带将人群组织在一起,无疑是最为自然的方式。
于是宗族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农耕时代基层的社会组织,承担着生产与管理的基本社会职责。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要素,掌握了土地管理权,实际上也就具备了对生产与生活的支配权。
因此,宗族在实质上就成为农耕文化的关键性因素。
宗族的人伦秩序与道德规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
就宗族内部成员而言,宗族建立了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使其不至离散,具有一定的内聚力。
宗族的内聚功能,在族约、家训、祠规等家族文献中,以尊祖、孝亲、敬长、睦族等观念体现出来。
祭祖仪式加强了共同的祖先认同与血缘认同,强化了内部团结和内部整合。
编修族谱为家族成员提供了由文字铭刻的共同祖先记忆。
作为宗族集体财产的族田主要分为祭田、义田和义学田三种类型,祭田收入主要用于祭祀祖先,置义田“以赡宗族之孤寡贫困者”,义学田则为义学提供经费。
就宗族与外部人群而言,宗族为乡里社会提供地方防卫、兴修水利等公共设施,并积极处理乡里冲突,建立宗族与乡里之间的秩序。
宗族的生计模式建立起人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联。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高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高考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南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________、紧密相连。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______________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______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
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____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同声相应艰苦卓绝筚路蓝缕集腋成裘B . 同日而论艰苦卓绝栉风沐雨集腋成裘C . 同声相应坚贞不屈筚路蓝缕众擎易举D . 同日而论坚贞不屈栉风沐雨众擎易举(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所倡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B . 《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 . 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D . 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2. (2分) (2017高一下·贺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红海行动》有着极高的上座率和极好的口碑,成为2018年春节档影片中的一匹黑马,凭借34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二高票房。
B . 西安交大创办少年班,目的是给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一个更好的因材施教的平台,为国家在高端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特色道路。
C .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人物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坐标,谁又能否认我们现在就不需要发扬英雄的精神呢?D . 湘江新区由于致力于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新区内的各产业园都注重以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来创设良好生态环境。
3. (2分) (2018高一下·枣强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 . 进入2017年以来,公司的效益连续下滑。
在危急关头,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俯就财务总监一职,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B . 当别人到自己家来时,我们可以说: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C . 我们学校要成立文学社,我们敬请您老担任我们社的顾问,如能得到您老的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 . 某位作家的一本新书问世,他在《序言》中写道:现将拙文公开发表,以就正于读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2017·遂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2014年1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B . 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C . 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
D . 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①②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
B . 第③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 . 第④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 . 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
B .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
C . 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 . 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5. (12分) (2019高三上·泸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乡村芦芙荭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
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
他一看到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找赞助?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
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育什么?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
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帮别的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
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
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
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
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你要我做什么?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的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
缺人?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
你的老家你知道。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
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
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
他说这我知道。
总导演说,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你想想,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
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
别给我说难。
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
这事还真是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
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
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
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
他答应所有人、回村拍电视那几天生意上的所有损失都由他来承担。
事情总算定了下来。
今天还有一个意外之喜。
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
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
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
为了还原生活,他还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
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
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
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
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
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
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
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
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
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呢。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
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
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
昨天晚上他已想好,和大伙儿商量一下,这个春节就在村子里过吧。
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
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
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
他们是在准备回城了。
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人们回村拍纪录片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引人深思。
B . “这事还真是个事”,借人物心理反映进城人员“回乡难”的社会现实,也说明“他”的能力和威望不够。
C . 离乡的人们又回到村中,“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说明人们骨子里还是有着对于乡村的热爱与眷恋。
D . 小说中的“他”与受邀回多的人们一样,都是长期在外的羁旅客,但是对故多的情结却又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