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杂色蛤仔滩涂高产养殖新技术

杂色蛤仔滩涂高产养殖新技术

杂色蛤仔滩涂高产养殖新技术作者:徐鹏飞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4期蛤仔,是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

它与缢蛏、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蛤仔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由于其具有生长快、移动性差、适应力强、生产周期短、养殖方法简便,并且有投资少、收益大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滩涂养殖贝类。

同时,还可利用虾塘设施与对虾混养、轮养,也是一种不错的养殖模式。

近年来蛤仔土池育苗获得成功,我国的蛤仔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如浙江省宁海地区2010年的蛤仔养殖面积达1万余亩,总产鲜蛤1万吨。

一、养蛤场的环境条件蛤仔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潮流畅通,沙泥底质(含细沙量70%~90%),滩地较硬,并有适量淡水注入,水温10~30℃,盐度18~28,流速40~100厘米/秒,退潮干露时间2~3小时左右的中、低潮区。

底质变化大的流沙区、柔软的泥质海涂,以及大潮汛不能涨到的高潮区,均不宜选作蛤仔养殖场。

二、埕地整理蛤苗播种前应对埕地进行整理,对靠近港道和潮下带低潮区的埕地边缘,要用芒草筑堤,以防洪水和潮流冲击,造成蛤苗流失。

大片滩地也要用芒草围堤。

堤宽30~40厘米,高约25厘米。

埕地要筑成畦条状,宽3~4米,高60厘米,畦间挖1米宽的水沟,便于播种和操作管理。

同时,要捡去埕面上的石块、贝壳和杂草,填平洼地,耙松表土,便于蛤苗潜穴。

然后在播苗前1个星期用漂白粉(15千克/亩)或茶籽饼(8千克/亩)泼洒埕地,杀灭有害生物。

三、蛤苗运输运输蛤苗要捕养结合,即产苗区采苗时间应与养殖区的干潮蛤苗相衔接,尽量做到当潮洗苗,当天播种,以提高蛤苗成活率。

据试验,中苗在18℃离水后能存活48小时;而白苗在20℃离水后只能存活30小时。

因此,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不然死亡严重。

根据各地经验,运输蛤苗要注意苗种质量。

优质苗的特征是壳形狭长,稍扁,壳富光泽,无白色斑点;触之即双壳紧闭,感觉灵敏。

苗种运输前应用海水将苗洗干净,清除苗中的碎壳和泥沙杂质;中苗和白苗同船装运时,应把个体大的中苗装在上层,而将个体小的白苗装在下层,这样可使舱面的空气到达舱底,使舱内空气对流,保持新鲜;运输蛤苗要选择气温较低的好天气,所装运的蛤苗用帆布遮盖,防止雨淋日晒,但不可盖严,否则会将蛤苗闷死;蛤苗装运量大,苗箩重叠层数多时,应安装鼓风机,使空气流通,提高蛤苗成活率。

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标题: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贝类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本文从养殖环境、养殖方式、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贝类养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为贝类养殖者提供了有关经验与技巧。

正文:引言:贝类是一类珍贵的水生生物,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贝类品种多样、市场需求大,贝类养殖事业迅速发展,对贝类养殖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贝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期为贝类养殖者提供参考。

一、养殖环境1.水质条件贝类的养殖需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质中的溶解氧、温度、盐度等指标对贝类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贝类不耐寒,适宜的水温为15℃-26℃。

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应维持在5mg/L以上,盐度要符合贝类所适应的范围。

2.底质条件贝类需要合适的底质环境才能生长繁殖,一般采用沙质或泥质底质。

养殖池或池塘底部要平整、无尖锐物体,以免损伤贝类软体及其生产。

二、养殖方式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较为常见的贝类养殖方式之一,池塘的养殖面积和水质管理对贝类的生长至关重要。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池塘深度适中的区域进行贝类养殖。

2.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一种适用于水深较浅、环境适宜的贝类养殖方式,通过设立合适大小的网箱并在其中放养贝类。

重要的是要定期清理网箱,保持通风和水流的畅通。

三、饲养管理1.饲料选择贝类对饲料的要求较高,一般以藻类和浮游生物为主食,可选用藻类粉、浮游生物等作为饵料。

饵料的质量要保证,不能过期或受到污染。

2.定期投喂应根据贝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通常每天早晚各一次,并适当控制饲料量,避免浪费和污染水体。

生长期末期应适当降低投喂量,为贝类的脂肪积累打下基础。

四、疾病防控1.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条件是预防贝类疾病的关键,要注意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体清洁和循环,避免有毒物质的入侵。

2.疫病防治贝类养殖过程中常会遇到贝壳变软、贝肉变色等疾病。

滩涂贝类高产养殖经验

滩涂贝类高产养殖经验

种, 放养 量 为 220 45 0k / m2牡 蛎 养 殖 , 5 ~ 0 g h ; 放 养壳长 2 m 的苗种 , ~3c 放养 量为 3 0  ̄3 0 00 0 750
k/ m 。 g h 2 ( 转第 5 下 9页)
混合 底 层 的 中低 潮 区, 行 畦 田化 的 围 网养 殖 。 进
对 养 殖多年 的老 化 滩涂 , 取深 耕 、 平 、 采 整 压
放养 量 为 7 0 l50 k / m , 潮 区 放 养 量 为 5 ~ 0 g h 2 低 1 0  ̄22 0k / m ; 色 蛤养 殖 , 养壳 长 l 0 5 g h 杂 5 放 ~
1 5c 50 0 0 . m、 0  ̄600粒/ g的苗种 , k 中潮 区放养量
贝类 因其独特 的鲜 味 , 受消 费者 的青 睐 , 深 市
场前 景看 好 。如今 , 展 滩涂 贝 类 养 殖成 为一 种 发
2 1 畦 田 的 整 修 .
对 已选 择好 的滩 涂 养殖 区滩 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 行 翻 耕 、 整
新 兴的养 殖业 , 许 多养 殖 者获得 了 丰厚 的收益 。 使
然而, 随着 贝类 养 殖面 积 的增 多 , 近几 年来 , 涂 滩 贝类养殖 的病 害 问题 突 出 , 国各 沿 海 地 区均 出 全 现 过滩涂 贝类大 面积发 病和 死亡 的现 象 。笔 者利 用 工作之 便 , 多次深入 实地 调查探 索 , 初步 总结 出
平, 沿潮 流方 向将 滩面修 整成方 块式 、 马路形 的畦
具体做 法是 :

3 6 —
《 北渔业 ) 0 1 第 3期 ( 河 ) 1年 2 总第 2 7期 ) 0

滩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滩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滩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滩涂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潜力。

滩涂养殖是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本文将介绍滩涂养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施养殖计划。

正文:引言:滩涂,指位于海洋和内陆之间的浅水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滩涂地形特殊,具有海、陆交界区的特点,是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化和自然资源丰富的栖息地。

滩涂因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生态特质,成为了养殖业发展的热点区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滩涂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养殖计划。

一、滩涂养殖的方法1. 选址:在滩涂养殖前,首先需要进行选址工作。

选择具有营养丰富的水质和适宜生物生长的区域,并关注当地政府的开发规划和环保要求。

2. 给排水:滩涂养殖区域的水文条件复杂,养殖者需要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确保养殖区域的通水通畅,并定期清理水道,保持水流的流动性。

3. 养殖物种选择:滩涂适宜养殖的物种众多,如藻类、贝类、海螺等。

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进行种养。

4. 人工饲养:养殖者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养殖动物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制定适当的饲养方案,并在养殖过程中注重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二、滩涂养殖的注意事项1. 环境保护:滩涂生态脆弱,养殖者在开展养殖计划时必须遵守环保法规,避免污染滩涂环境。

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恢复滩涂自然生态系统。

2. 水质管理:滩涂养殖区水质变化较大,养殖者需要定期监测和处理水质,避免因水质污染导致养殖物种的疾病和大面积死亡。

3. 疾病防控:滩涂养殖物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因素的威胁,养殖者需密切关注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疫病防控,并遵循医学兽药使用规范。

4. 市场需求:在滩涂养殖过程中,养殖者要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结构,确保养殖产物的销售。

结论:滩涂养殖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方式,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本文从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对滩涂养殖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文了解滩涂养殖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养殖计划,为滩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贝类作为一种优质海产品,其养殖方式和注意事项对于贝类养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并详细说明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养殖者实现稳定高产。

正文:一、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1. 海滩撒播法:这是贝类最常见的自然养殖方式之一。

养殖者将成熟的贝类母贝打入海滩,并留意排除外来捕食者,等待幼苗自行孵化。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产量相对较低且无法控制。

2. 水池养殖法:这是贝类养殖者常用的人工养殖方式。

养殖者们构建饲养池,可以通过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种方法需要额外投入一定资金,但效果更可控。

3. 包装冷冻法:这是一种在贝类育苗期间使用的方法。

养殖者将贝类母贝捕获,包装冷冻后运输到养殖场。

在养殖场中,母贝解冻并自然产出幼苗。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贝类的品种和数量。

二、贝类养殖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贝类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者应选择清澈、富含营养物质的海域或养殖池。

水温对贝类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养殖者需要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2. 合理投喂和管理:贝类的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养殖者在投喂时要控制食物的量,以免过度投喂造成浑浊水质和生长不良。

此外,定期清理池塘或放置过滤网等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

3. 防范外来捕食者和病害:贝类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外来捕食者如螃蟹和鱼类等,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捕食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贝类易受到某些病害的侵害,养殖者需进行防治,以保持养殖稳定。

4. 定期收获和交流合作:贝类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者应根据贝类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贝类生长不全。

交流合作也是重要的,养殖者可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养殖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选取适合的养殖方法、注意环境、投喂管理、防范捕食者和病害、定期收获和与同行合作,都能帮助养殖者实现贝类的稳定高产,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哎呀,说到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得慢慢来,不能急。

我有个朋友,老张,他可是个滩涂养殖的行家,我跟他学了不少东西。

咱们就聊聊他的故事,顺便说说这滩涂贝类健康养殖的技术。

老张的滩涂位于海边,那地方风景是真不错,但养殖起来可不简单。

首先,得选好地方,滩涂的水质、底质都得合适。

老张说,水质得清澈,不能有太多污染,底质得是沙质或者泥沙混合,这样贝类才能长得好。

接下来,就是选种了。

老张告诉我,选种得选那些适应性强、生长快、肉质好的品种。

他养的是文蛤,这玩意儿在他们那片滩涂上长得特别好。

选好种之后,就是投放了。

投放的时候,得注意密度,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

太密了,贝类抢食,长得不好;太稀了,浪费资源。

老张说,他一般是按照每平方米放个几百个苗,这样刚刚好。

养贝类,还得注意饲料。

老张说,他用的是天然饲料,就是那些浮游生物啊、藻类啊什么的。

他说,这些天然饲料营养全面,贝类吃了长得快,肉质也好。

但是,也不能光靠天然饲料,有时候还得补充一些人工饲料,保证贝类的营养均衡。

说到这儿,就得提提病害防治了。

老张说,滩涂贝类最怕的就是病害。

他每年都得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病害的迹象,就得赶紧采取措施。

他用的是一些生物制剂,说是对环境影响小,效果好。

他还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平时得多注意滩涂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

最后,就是收获了。

老张说,收获的时候得看季节,文蛤一般在春秋两季长得最好。

他收获的时候,都是人工去挖,这样能减少对滩涂的破坏,也能保护贝类。

你看,这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

老张这些年,就是靠着这些技术,把滩涂养殖做得风生水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什么,都得用心,得讲究方法。

滩涂贝类健康养殖,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贝类增养殖

贝类增养殖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滩涂贝类增养殖技术报告

滩涂贝类增养殖技术报告

滩涂贝类增养殖技术报告
李曰中;安永菊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1996(015)004
【摘要】滩涂贝类增养殖技术报告李曰中,安永菊,张家尤(营口市水产科学研
究所,115000)关键词:滩涂贝类,增养殖,技术报告开展滩涂贝类增养殖、合理利用和改造现有滩涂的使用面积,增加养殖品种,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发展海水养殖事业急不可待的研究课题。

...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李曰中;安永菊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3
【相关文献】
1.发展滩涂贝类养殖构建环境友好海水健康养殖体系--大连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模式研究 [J], 张国范
2.滩涂贝类人工增养殖技术 [J], 苏亚云
3.敲响生物入侵警钟保护河口滩涂贝类资源——关于遏制大米草蔓延,保护滩涂贝
类资源的建议 [J], 杨建花;高小芹
4.柳叶湖商品鱼增养殖技术研究综合报告(摘要) [J], 涂福命;易季纯
5.中日鲑鱼类增养殖技术学术报告会将于北京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编辑 陶世雨健康养殖—海水篇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供稿)
我国有近2亿亩近海滩涂,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而且滩涂贝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大多可鲜活销售,为海鲜市场的主打品种。

由于滩涂贝类大多潜居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滩涂泥沙底质中,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食物链短,生态效率高,为海洋“食草动物”,是环境的清洁者;由于其在底质中的运动和摄食活动,有利于底质环境有机物逐渐降解和释放,可减缓其突发性危害,还可缓解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所以,滩涂贝类养殖具有经济、环保和生态意义。

近年来,滩涂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滩涂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一个生长点。

今后,滩涂贝类养殖应该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技术的系统集成,突破大规模苗种培育、高效中间育成和安全海区养殖关键技术,构建环境友好的滩涂贝类健康养殖体系。

一、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健康养殖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贝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正常的生长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贝类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大下降,养殖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效益有显著提高。

二、技术要点
1.养殖海区的选择 一般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滩涂。

滩面要平坦广阔、略有倾斜,大小潮水都能淹没和干露,虾池、潮沟等沙泥底质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成场所。

滩涂贝类养成场所的底质以沙泥质为主,沙的含量应在60%以上,当然沙的含量也应视不同的养殖种类而定。

为确保种苗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在播苗之前应将虾池、蚶田、蛏埕和滩面翻松,以利于种苗潜入地表。

如有洼地应整平,防止夏季落潮水温升高引起苗种死亡。

此外,苗种播放前应清除玉螺、蛇鳗、海鲇和蟹类等敌害生物。

2.修复并改良滩涂底质 通过采取翻耕、整平和压沙等滩质改良措施及修复和调控技术,提高滩涂的通透性,优化滩涂养殖环境,使滩涂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

3.贝类良种繁育
①采捕天然苗 在贝类繁殖产卵季节,采捕自然附着在海区滩涂上的天然苗种,集中暂养培育或运输到其他滩涂上放养。

②海区半人工采苗 在贝类自然繁殖的海区,根据其繁殖附苗习性,通过人工选择和
之一
52 《中国水产》2008年第6期
实习编辑 陶世雨健康养殖—海水篇
构筑种苗场以及“平畦预报”进行采苗。

③室外土池人工育苗(半人工育苗) 通过对亲贝催产而获得大量成熟精卵,并使其结合授精分裂发育为浮游幼虫,再放到海边露天土池中,经过人工的精心管理培育到稚贝。

④室内人工育苗(工厂化人工育苗) 从亲贝选择、促熟蓄养、诱导排放精卵、授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苗种培育。

4.播种 贝类种苗的播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播,当海水涨满潮时用铁锹均匀地将苗种撒入水中,这种播苗方式种苗的成活率比较高,缺点是因潮流或风等因素影响,使苗种不容易播撒均匀;另一种方法是干播,即在滩面露出时将苗种均匀地撒在滩面上,一般选择大潮水早晚退潮时进行,但应注意苗种在滩面上干露的时间不易过长。

播种数量和密度要考虑到水域中的饵料和滩涂的质地结构,以及其他贝类的资源量。

同时,还应根据苗种大小和放养面积而定。

一般情况下,水中饵料生物丰富,质地又疏松可适当多播苗;反之,则少播苗。

大规格的苗种可多播;小规格的苗种可少播。

低潮区播养密度可大一些;中高潮区则密度小一些。

5.养殖管理 苗种播完后,能否取得丰产丰收,管理也很重要。

在滩涂贝类的增养殖过程中,要从事日常技术方面的管理,包括定期测定温度、盐度,定期取样观察和测量贝壳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做好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经常巡视养殖区域,注意堤坝、围埂和围网的防漏。

对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定期防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和处理。

若苗种质量差或漏播,应重新及时补苗。

三、适宜区域
全国滩涂地区。

之二
龚孟忠 福建省宁德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站 352100
缢蛏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作为2006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承担的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主推技术,为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链,共建立了200户科技示范户。

通过示范,2007年蕉城区科技示范的单位面积产量指标提高到580kg/亩以上,比前3年的平均单产410kg/亩提高25%以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健康、高效的生态渔业,现将有关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一、养殖环境
1.产地环境选择 养殖池应建造在潮流畅通,进水口位于低潮线以下的沿海滩涂地区,以便在最低潮时仍能进水。

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地理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要求。

水质清新,符合GB11607、 NY5052的要求。

缢蛏属广盐广温性种类。

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

生长适温为8℃~30℃。

海水比重在1.005~1.020时缢蛏活动能力强,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pH在7.8~8.4之间缢蛏生长状况较好。

从适盐的情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2.池塘构造 场所应选择水流畅通、风浪小、滩涂平坦的内湾。

位于中潮区上部到高潮区下部。

池塘不漏水,底质埕面以稳定的泥砂质、砂泥质和软泥质为宜。

池塘防浪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

堤高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m以上,堤顶宽度2m以上。

池塘面积在30亩~210亩之间。

深度为缢蛏养殖池水深10cm以上。

3.放养前准备 清除过厚淤泥,曝晒塘底,整修沟垄、塘埂、闸门。

清淤整池后,应清除敌害生物、致
《中国水产》2008年第6期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