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_曾嵘
急诊抗感染的诊疗思维-文档

1.CAP/HAP/吸入性肺炎/AECOPD 2. 75%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急诊科进行初始诊断和治疗2 3.复杂性腹腔内感染(腹腔中空脏器穿孔/损伤)是外科常见疾病 4.泌尿系统感染 5.急性扁桃体炎
6.脓肿形成/腹膜炎(原发性/继发性)3
病人由120送至急诊科,急诊科医生首先做 什么工作:
A:拍胸片 B: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C:抗感染治疗
重视急诊科感染的诊治
感染病人病情复杂,诊断治疗困难 CAI的重症感染和高危人群几乎首诊急诊科 真正意义上的严重感染患者(跨系统、跨科,伴
有MODS),无论CAI/HAI,常滞留急诊科
急诊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普遍,或升阶梯、或盲目频繁更换治疗方案
概要
1、重视急诊抗感染治疗 2、CAP的概念和临床诊断 3、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 4、CAP严重度评分和分层 5、CAP病原学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6、CAP的细菌流行病学和耐药形势 7、急诊抗感染初始经验治疗 8、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处理
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 肺实质(含肺泡壁及广义上的肺间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感染而在 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Age>65 2、R>=30次/min 3、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60mmHg 4、BUN>7 5、意识障碍
0个,死亡率~1% 1 ~ 2个,8%; 3 ~4个,30%
PSI 评分标准
PSI 评分标准
根据PSI积分不同分层的死亡率和建议治疗地点
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_曾嵘

效分为 4 级: 1 级: 痊愈(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 ; 2 级: 显效( 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 4 项中有 1 项未正常) ; 3 级: 进步 ( 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 显) ; 4 级: 无效( 用药后 72 h 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 。 其中 1 级和 2 级判定为有效。根据以上对抗感染方案进行疗 效评估,1 级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2 级可继续使用原方案或降 阶治疗,3 级可考虑继续原方案使用或对原方案进行适当调 整,如增加原药物使用剂量或适当联用药物; 4 级时则应考虑 换用药物。 3. 2 病情变化时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

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
曾嵘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3(013)008
【摘要】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抗感染治疗所面临的困惑又极富有挑战性。
抗菌药物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但目前临床上滥用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1]。
除了抗菌药物的特性之外,临床诸多因素均影响和决定着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疗效[2]。
而临床上在考虑这些因素时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成为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页数】3页(P766-768)
【作者】曾嵘
【作者单位】广西江滨医院药剂科,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思维 [J], 冉勇;葛伟;王谦
2.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思维及全程化药学服务 [J], 黄玉斌;陆华
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抗感染药学监护临床思维探讨 [J], 陈薛峰
4.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思维 [J], 冉勇;葛伟;王谦
5.临床药师以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线索的抗感染思维 [J], 陆赛花;岳朝泽;李进梅;赵星星;王国敏;刘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感染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

2.2作为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临 2.2作为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临 床思维不应仅局限在抗感染药物上。
必须经常监测病人的能量代谢,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营养 支持。有资料表明:感染时,能量、氮量比原需要量增加 10%~30%,伴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再增加能量消 耗10%,然而,感染病人的病情是不断变化的,能量代谢 也随之而变化。 再如,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还会致使组织缺氧,导致厌氧 菌的感染并且降低组织中药物浓度,因此增加重要脏器的 血流灌注,维持其正常功能对抗感染意义重大 。
三.应具备护理的专业思维
护理人员在临床药学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她们不仅是药物治疗方案的最终执行者、病人用 药前后的监护者 同时也是病人标本的采集者,并曾一度承担着部 分临床药学工作,与其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必将 提高抗感染的效果
如对肺部疾病患者:经常督促患者排痰引流,利 于康复;清洁口腔后,咳痰时应取深部咯出之痰, 咳痰后应及时送检及反复痰检的意义,取得病人 的理解、配合。 在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时,除针对本次病情提供 咨询服务,提高用药依从性外,还应提供全程化 的用药相关的教育,如:生活中不可随意应用抗 菌药物、尽量不食用可能含有激素、抗菌药物的 食品等,使病人拥有一定的用药常识和健康的饮 食、卫生习惯。
耐药菌的筛选、传播应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抗感 染目的的实现,尚有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因 此,还应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针对健康人群加 强抗感染用药的教育,如进入社区、老年大学,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进行宣传。
总之,感染性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细菌耐 药趋势的增加,使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不再仅仅 是药物本身抗菌效果的简单概念,而必须从医、药、 技、政、食多个角度认真分析临床病例和药物等 多方面因素
最后,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药敏试验仅仅是体外结 果,体外耐药则体内也耐药,体外敏感则体内不 一定敏感。 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药时,一定要考虑到药物在 体内的分布情况。据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知 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剂型、恰 当的剂量、疗程和用药间隔,确保既杀灭致病菌, 又尽可能保护正常细菌微生态,既治愈疾病,又 不至于筛选出耐药菌株。
多重耐药环境下抗感染治疗策略

()
()
使用免疫抑制剂
()
()
中心静脉插管
()
()
入住
()
()
()
头孢菌素
()
()
青霉素
()
()
. . ().
21
? 研究目的:
多重耐药时代,临床医生如何选择合理的抗菌治疗药物?
3
降阶梯治疗策略—一种平衡的方法
起始充分的抗菌药物治疗
? 选择正确的最优的抗菌药物 ? 考虑联合治疗 ? 正确的剂量和用药间隔 ? 监测培养实验室结果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
? 凭微生物学报告缩窄抗菌谱 ? 缩短治疗时间 ? 监视临床终点 ? 管理对诊断的评估
心内膜炎、纵隔炎
腹膜炎
, . . ().
感染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
? 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达 ? 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为 ? 碳青霉烯类耐药(* >)感染患者天死亡率()显著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 感染()
率 亡 死
, . . ().
*:最低抑菌浓度 :产型酶肺炎克雷伯菌
多重耐药环境下的抗感染 治疗策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 沈宁
我们陷入了耐药的烽火年代
:
: 仍在继续
非白念珠菌 曲霉菌,毛霉菌
药物
患者
敏感性
细菌
? 由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 药物不合理应用等原因导致 我国耐药菌的检出率逐渐上 升,耐药形式严峻
? 抗菌治疗时,患者是否存在 致病菌感染风险及病情严重 程度是选用抗菌药物的两大 关键
起始充分治疗是实现有效降阶梯策略的重要步骤 !
, . . ; –.
如何制定最佳的起始治疗方案
抗感染治疗思路论文

抗感染治疗分析思路的探讨摘要:通过近年来对抗感染治疗分析思路的探索与实践,我院临床药学在病原学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上有了很高的进步,治疗成功率明显上升。
和临床医生形成治疗团队共同治愈病人,将临床医生的医学强项与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强项切实的有效结合,不仅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药更合理化,从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方面提高了整个治疗的水平,并为我国感染病的治疗的分析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感染治疗;细菌;药;治疗方案anti infective therapy analysis of train of thought to discusswu yuhui lian daiming chen huabao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rough fight infection treatment analysi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ur hospital clinical pharmacy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sign of a very high success rate of progress, treatment. and clinicians formation treatment team to cure the patient, the clinician medical strengths and clinical pharmacist in drug treatment strengths and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not only to reduce drug adverse reaction, the use of drugs to more reasonable, from the safety, economic, effectivenes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and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china therapeutic analysis of mode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anti-infective therapy; bacteria; medicine; treatment scheme【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16-02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都是依据致病菌来设计的,但是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都要根据临床经验给予治疗,在结果出来之后给予修正,但是对于危重病人,经验用药的正确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抗感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实践及体会

1 8 6
北方药学 2 0 1 7年第 1 4 卷第 7期
抗 感染 临床药师参 与临床 治疗 的实践及体会
邓淑 贞 周红 英 2 术 ( 1 . 广 州 1 市 番禺 区石 暮 镇人民 医院 广州 5 1 1 4 5 0 2 ; 2 . 重 庆 三峡医 药高 等 专科 学校附 属 医院 7 Y  ̄ I ' 4 I 0 4 0 0  ̄
男, 2 8岁 , 因“ 尿频 、 尿急、 排 尿不尽 、 尿等 待 1年 , 复 发加重 1 滴注 q 8 h联合左氧氟沙 星 0 . 5 g静脉滴注 q d 抗感 染治疗 。用药 d咳嗽 、 咳痰无 明显好转 , 体温未降 , 最高达 3 8 . 2  ̄ C, 痰 液培养+ 月” 入 院。近期夜尿增多 、 夜尿 3  ̄ 4次 , 会阴及小腹 部疼 痛不适 。 3 入 院查体 :直肠指诊中央沟变浅 ,质地 较硬 ,有结节感 ,触痛 药敏结果 回报为铜绿假单胞菌 , 对头孢 哌酮, 舒巴坦 、 哌拉西林/ ( + ) 。实 验 室 检 查 :血 常 规 白细胞 : 1 1 . 5 x l O  ̄ L,中性 粒 细胞 比 : 他唑 巴坦 、 头孢他啶 、 头孢吡肟 、 环丙沙星 、 亚胺培南 、 美罗培南 、 庆大霉素等均耐药 , 仅对多粘菌 素 B敏感 。医师请临 7 0 . 4 %;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 3 0 %,白细胞满视 野 、红细 阿米 卡星 、 胞+ + 。 人 院诊断 : 慢性前列腺炎。 因患者有青 霉素和头孢类过敏 床药 师会诊协助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 药师会诊分析 : 结合 目前 的症状 、 胸部 C T、 痰 培养十 药 史 ,医生 经验性 予以盐酸克林霉素 注射液 0 . 6 g静 脉滴注 q 1 2 h 抗感染治疗 , 用药 3 d , 患者症状无 明显改善 。 敏结 果 , 考虑存在泛 耐药铜绿 假单胞菌 ( P D R — P A ) 感染 , 虽对多 临床药师查房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 致病 菌以大肠埃希 粘菌素 B敏 感 , 但该药原 则上我 院没有使用 权限 , 而且 申购 比 D R — P A, 临床用药 以氟喹诺酮类± 抗铜绿假单胞 菌、 奇异变形菌 、 淋球菌 等革 兰 氏阴性 菌 、 肠球菌 或沙眼衣原体 较困难。针对 P 为主1 2 ] , 克林霉素抗 菌谱包 括革兰 氏阳性菌 、 厌 氧菌 , 对 慢性前 菌的 B 一 内酰胺类/ 酶抑制剂居多 ,且 以联合头孢哌酮/ 舒 巴坦 的 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无效 ; 另克林霉 素不 能穿透前列腺包膜 , 在 有效率较 高 。环丙沙 星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氟 前列腺 中不能达到有效 的药物浓度【 引 , 不适于治疗前列 腺疾病 。 喹诺酮类药物 ,具有抑 制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形成 的作 用 。 D R — P A抗感染药应尽量大剂量 , 以保证血 药浓度在最低 该患者应选用针对革兰 氏阴性菌或衣原 体为主 , 同时具备 高脂 治疗 P 倍 以上[ 6 1 。临床药师建议 : 抗菌药 物治疗方案调整 溶性及穿 透力强 的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建议抗菌药物治疗 方案 抑菌浓度 的 8 调整为 : 左氧氟沙星 0 . 5 g 静脉滴注 q d 。 医生采纳 临床药师建议 , 为: 注射用头孢 哌酮/ 舒 巴坦 ( 舒普深 ) 3 g静脉 滴注 q 8 h , 乳酸环 3 d后 回访 , 患者尿路刺激症状稍好转 , 继续抗感染治疗 7 d , 患者 丙沙星氯化钠 注射液 0 . 4 g 静脉滴注 q l 2 h ; 加强 引流排痰 、 营养 尿路刺激症状消失 , 排尿通畅 。 支持 、 增强免疫力等综合 治疗 措施 。医生采 纳建议 , 用药 4 d后 未再 发热 , 咳嗽 、 咳痰 较 前 明显 好 转 , 提 示 抗 感 染 治 疗 有 1 . 2及时调整用药 剂量 , 实行个体化 给药 : 患者 , 男, 7 0岁 , 因“ 咳 随 访 ,
《抗感染治疗策略》课件

参考文献
列举参考文献,供读者深入学习和了解抗感染治疗策略的更多信息。
病原体筛查方法
探讨病原体筛查的不同方法,如PCR、文化方法和特定抗体检测。
抗感染药物的选用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 制
介绍不同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和 作用机制,例如抗生素、抗病 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 作用
讨论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 项。
抗生素的种类和特点
详细介绍常见抗生素的种类、 特点和适应症,以及合理使用 的原则。
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各种常见临床感染的治疗方案和适用药物选择。
2
不同临床状况下的药物治疗
探讨不同临床状况下的药物治疗策略,如儿科、老年人和妊娠妇女。
抗感染治疗的并发症防治
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
介绍预防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的方法,以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良好治疗效果。
药物耐药性的防止和治疗
探讨预防和治疗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方法,以保护 公共健康和有效使用药物资源。
药物治疗的指导原则
1 合理使用药物的原则
阐述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限制过度使用、个体化治疗和抗菌谱选解释药物治疗的剂量和疗程选择,以确保疗效和避免耐药性的发展。
3 抗生素的联用
讨论抗生素的联合使用策略,以增强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临床应用案例
1
常见临床感染的治疗方案
抗感染治疗的前沿技术
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讨论免疫治疗在抗感染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如抗体疗法和疫苗开发。
抗微生物肽治疗的前景
介绍抗微生物肽治疗的原理和应用前景,以及相关 研究的最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疗效评估、药学监护
3. 1 抗感染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颁 发 的《抗 菌 药 物 临 床 试 验 技 术 标 准 》,将 疗
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可选择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 剂,而不需使用注射剂,而严重感染则宜采用静脉给药。然后, 根据患者体质量、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给予适宜剂量,如 应用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两性霉 素 B 等) 时宜按患者公斤体质量计算药物用量。中枢神经系 统、玻璃体和前列腺是抗菌药物很难进入的部位,只有应用较 高剂量才能确保这些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而一般尿液中抗菌 药物浓度较高,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可使用较小剂量。 2. 4 给药间隔
根据药效学特征,大致将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型和时间 依赖型 2 类。( 1)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特点是在很大范围 内药物浓度愈高,其抗菌活性愈强,且这类抗菌药物通常具有 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 post antibioticseffect,PAE) ,属于此类 的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新大环内酯类等。 该类药物多采用 1 日总量分 1 ~ 2 次给予。氨基糖苷类现多主 张 1 日 1 次的给药方法,既可增强疗效又可降低肾毒性和耳毒 性。但氨糖基苷类 1 日 1 次的给药方案不宜用于感染性心内 膜炎、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骨髓炎、肾功能减退者、大面积烧 伤及肺囊性纤 维 化、新 生 儿 和 妊 娠 期 妇 女 等 感 染 患 者[5]。 氟 喹诺酮类药现也主张采用 1 日 1 次的给药方案,并认为该方案 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2) 时间依赖型抗 菌药物的特点是药物杀菌活性和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浓 度超过细菌培养最小抑菌浓度( MIC) 时间的长短。属于此类
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时获取感染相应部位体液做培养以
*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 临床药学。E-mail: 260188645@ qq. com
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已经成为共识,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这一 非常重要的举措常被医生所忽视。但即使留取了相关标本,通 常也需要 2 ~ 3 d 才会得到可靠的病原学结果,而有时虽然临 床情况完全 符 合 感 染 诊 断 标 准,但 培 养 结 果 却 是 阴 性 的。 因 此,在获得确切的病原学证据前,可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待 病原学结果回报后再进行目标性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即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同时考虑患者病情的 严重程度、个体情况( 合并症、免疫状况、各脏器功能) 、抗菌药 物特性,并参照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结果,结合本 地区、本单位及本病房的流行病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所选择的药物应当尽可能覆盖主要的致病菌。有学者研究表 明: 上年度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 果,是次年度医院感染初次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的可靠 依据[4]。近十余年来,充分的证据表明,早期恰当的抗感染治疗 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延误治疗或者初始治疗不 恰当则会影响预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病原学检查结果 显示的病原体有可能不是患者真正感染的病原体或者不是主要 的致病病原体,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就需要我们正确 分析和判断。以肺部感染行痰培养为例,肺是一个开放器官,普 通痰培养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大多已被上呼吸道潜在的定植菌群 所污染,其诊断意义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必须审慎分 析痰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靠性,不要被其误导而 反复更换抗菌药物。一般认为仅在标准和规范采集操作下,且 连续多次痰培养为同一病原或纯培养时,其结果才较为可靠。 对一些疑难危重患者,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更积极可靠的办法,以 尽早查明病原并指导治疗,如痰菌落计数培养、纤维支气管镜加 保护性毛刷或经皮肺穿刺直接采样培养等。 1. 4 正确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真 菌的细胞壁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炎症介质,这些物质又促 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当严重感染发生时,机体受到感 染毒性物质的打击,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产生的大 量内源性免疫 炎 性 因 子,从 而 形 成“瀑 布 效 应 ”。危 重 患 者 因 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易引发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征( MODS) [3],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酸中毒与肝、肾、心功 能异常等。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可反映感染的情况,通过实验 室检查和临床症状可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 1. 3 正确分析和判断病原体
· 766 ·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 2013 Vol. 13 No. 8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年第 13 卷第 8 期
弱,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多数抗菌药物应按体质量计算给药用 量。老年人的血浆蛋白较青壮年普遍为低,肾功能也随年龄增 长而日趋减退,故药物用量宜小,且老年人多数患有心血管、脑 血管及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合并用药较多,应注意药物间的相 互作用。另外,肝、肾为药物排泄的主要脏器,当肝脏或肾脏功 能受损时可使药物排泄减慢从而导致药物蓄积产生毒副作用, 对于该类患者应选用适宜品种并注意调整给药剂量。 2. 2 筛选出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
1 疾病判断
1. 1 感染存在、发生部位 感染的存在与 否 及 发 生 部 位 一 般 可 通 过 患 者 的 症 状、体
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来判断。首先,发热是感 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感染不一定都出现发热,如免疫功能 低下的患者可不出现发热,甚至可能出现低体温; 还有一些局 部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四肢外伤感染等患者也有可能不出 现发热症状。其次,感染患者大多存在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 胞百分比升高,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 而一些局限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可在正常范围。不同的感染部 位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体征,还可借助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寻 找感染部位。如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表现有少尿、腹痛、尿检查 异常等;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呼吸急促、痰液增多、胸片改变 及低氧血症等; 静脉插管处感染可出现围绕插管处的环形红 斑、疼痛和分泌物等; 其他潜在的感染病灶还有腹部、盆腔、骨 髓和神经系统等。 1. 2 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
针对可疑或确定的病原菌,比较供选药物抗菌谱、药理、毒 理、药动学、药效学,比较 疗 效-风 险、效 益-成 本,选 出 优 势 品 种。适宜的抗菌药物品种应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1) 药物 能 够 覆 盖 感 染 的 可 能 病 原 菌,即 药 物 对 于 病 原 菌 是 敏 感 的。 ( 2) 对于感染部位而言,药物具有足够的组织浓度。如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应选用能较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如头孢 曲松、头孢他定; 对于肝胆系统感染可选择主要经肝胆系统排 泄的药物,如头孢哌酮。( 3) 选用的抗菌药物对患者伴随疾病 影响较小。如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失调,对于糖尿病患者不宜 作为首选; 亚胺培南对于有中枢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易诱发癫 痫; 莫西沙星可引起 Q-T 间期延长等,对已有此类疾患者,应尽 量避免使用。( 4) 选用的药物不加重现有的器官功能损害。 如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尽可能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药 物; 选用经肾脏排泄的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对给 药剂量进行调整;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若确需使用 应注意调整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 药物无使用禁忌 证。如氟喹诺酮类禁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18 岁以下患 者; 替硝唑对 12 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另外,已明确对某种药 物过敏,同属一类的药物多存在交叉过敏,均不应选用。 2. 3 给药途径及给药剂量
效分为 4 级: 1 级: 痊愈(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 ; 2 级: 显效( 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 4 项中有 1 项未正常) ; 3 级: 进步 ( 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 显) ; 4 级: 无效( 用药后 72 h 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 。 其中 1 级和 2 级判定为有效。根据以上对抗感染方案进行疗 效评估,1 级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2 级可继续使用原方案或降 阶治疗,3 级可考虑继续原方案使用或对原方案进行适当调 整,如增加原药物使用剂量或适当联用药物; 4 级时则应考虑 换用药物。 3. 2 病情变化时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的有 β-内酰胺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品种、林可酰胺 类等,应用此类抗菌药物时应尽量延长 T > MIC,除极少数血浆 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外,宜采用将 1 日总药量分为多次给予的 方案。 2. 5 抗菌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 的感染,不 需 联 合 用 药,仅 在 下 列 情 况 时 有 指 征 联 合 用 药: ( 1) 病因未明且病情险恶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败 血症; (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严重的创伤、 烧伤、产后感染、异物性肺炎及手术后引起的感染; ( 3) 长期用 药或单用 1 种抗菌药物,细菌易产生抗药性者,如布氏杆菌病、 结核病、沙门菌病、慢性尿路感染等; ( 4) 一般抗菌药物不易渗 入部位的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等。关于联合用药的品种,一 般主张繁糖苷类) 合用,可获得协同作用,但应注意联用方法,不宜将 2 药放于同一滴瓶内静脉滴注。关于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 类的联用问题,过去不主张联合应用,因考虑其易出现拮抗作 用,但近年来发现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联合应 用在治疗很多 感 染 性 疾 病 时 疗 效 良 好[6-7],主 张 可 以 联 用,因 两者联合应用能增加抗菌覆盖面,大环内酯类可抑制生物膜形 成,使 β-内酰胺类在组织中充分发挥杀菌作用,且两者作用部 位不同,不易产生拮抗作用,两者联合用药方法是最好先用繁 殖期杀菌剂 β-内酰胺类,后用快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此方法 则不易出现拮抗作用。 2. 6 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