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微泵给药与临床思维

合集下载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郝美玲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郝美玲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郝美玲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应用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控制功不可没。

抗生素的应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抗生素的长期、大量的应用,使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也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目前在临床上不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及诱发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困难,同时也造成医学资源的浪费,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亚洲各国包括我国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必须尽快采取对策,以防止耐药性菌的产生。

我国专家也提出人类应给自己战胜微生物感染疾病,留有“杀手锏”。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约70﹪,二级医院约80﹪,三级医院约90﹪。

因此,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证,绝不滥用抗生素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证。

如能检出细菌最好做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而目前在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

二、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

在临床工作中本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

三、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更换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抗生素选择不合理、全身免疫功能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和改善,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

临床思维 如何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思维 如何进行临床诊断

定,一般方法是找到疾病的过程和致病的原因。

人们对诊断所持的态度及其看法,我们称之为诊断观。

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的过程,正确的认识疾病是有效地治疗疾病的前提。

一、医生必须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二、医生必须具有同情心。

三、医生应具有主动积极、灵活敏锐的思考能力;锲而不舍地探索新的知识,以协助或指导疾病诊断。

四、充分考虑病人的经济负担,尽量使病人支付得起检查费用。

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病人。

⒈临床资料的收集过程;⒉分析资料并做出初步诊断;⒊观察病情的发展及治疗对诊断的验证或修正。

这三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循环往复,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之中。

1.现象与本质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都是疾病的临床表现,一定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这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主要表现与次要表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常常包括许多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的异常。

3.局部与整体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各系统、器官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密切相关。

局部病变可以影响整体,整体的疾变又可突出地表现在某一局部。

4.共性与个性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表现(共性);而同一征象在不同的疾病中又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个性)5.典型与不典型临床上典型病例只占少数,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因为预防接种或早期使用抗生素而不典型。

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人们熟知,不典型病例给人以许多假象。

一采集病史:询问疾病的症状、诱因和起病方式。

二提出假设:头脑中概括总结出整个病理生理过程和可能产生该症状的疾病。

三体格检查:寻找此病可能出现的体征和病史中可能提示的疾病以及发现新的证据。

四鉴别诊断:依据可能性大小列出可能的诊断。

五选择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有助于疾病诊断的其他检查。

六修正诊断:根据所有检查的结果来评价你的假设,这些假设中一些可能要被删除,也可能增加新的诊断。

七重复1-6的步骤:重复以上过程直到你得出诊断。

临床常用药品思维导图护理临床用药参考书

临床常用药品思维导图护理临床用药参考书

目录的开头部分概述了药品思维导图的构建原则和基础理论,为读者提供了 理解药品知识的宏观框架。这一部分强调了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药物 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为后续的具体药物分析打下基础。
接下来,目录按照药物类型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类药品的作用机制、适 应症、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注意事项。这一部分的编排逻辑清晰,便于读者按照自 身需要快速查找特定药物的相关信息。
该书还特别设置了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两个章节,这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了解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 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避免潜在的药物配伍问题,从而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结尾部分还提供了临床用药实践指南,包括药物治疗 方案的制定、药品选择的原则以及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等内容。这一部分的加入 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临床常用药品思维导图护理临床用药参考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临床用药 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临床用药知识,提高临床用药 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阅读感受
《临床常用药品思维导图护理临床用药参考书》读后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快速、准 确地掌握和查阅药品信息,对于护士来说,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挑战。最近, 我有幸阅读了《临床常用药品思维导图护理临床用药参考书》,这本书以其独特 的视角和实用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内容上,这本书对每一种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药理作用、适应症、注 意事项和不良反应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种细致入微的阐述方式使得护理人员 在面对各种药品时,都能够迅速了解其特性,从而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思维

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思维

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思维
严雪敏;蔡映云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年(卷),期】2005(28)5
【总页数】3页(P438-440)
【关键词】肺部感染;抗生素;临床思维;病原学;氯霉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
【作者】严雪敏;蔡映云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研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R978.1
【相关文献】
1.分析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结合常规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J], 周兵; 余娟
2.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 [J], 张海珍
3.降钙素原指导抗生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崔建
4.分析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结合常规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J], 周兵; 余娟
5.血必净与抗生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J], 陈世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

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

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摘要]: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见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临床医师必须掌握肺部感染的特点如病原体、耐药性、病情轻重和病人的特点如一般情况、伴发症、伴随用药、过敏史以及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特点如药物分类、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学、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而在具体应用抗菌药物时还应选择适当药物调整剂量、决定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间隔,考虑疗程长短、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关键词]:肺部感染抗菌药物临床思维肺部感染是指下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感染,由多种病原体引起,是临床医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

合理用药以有效、安全和经济为目的,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取决于临床决策的科学性,而临床决策是临床思维的结果。

一、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思维的基础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思维的基础是在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前必须掌握肺部感染特点、病人特点和抗菌药物特点三个方面。

(一)肺部感染的特点肺部感染的特点主要包括病原体、耐药性及病情轻重等。

1.病原体的估计首先要正确全面的采集病史,包括起病环境、年龄、职业、旅游史、饮食喜好、生活环境、基础疾病及正接受什么治疗。

例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金葡菌、真菌感染。

儿童病毒和支原体感染比成人多见。

从事养禽、考古、发酵工作易患真菌感染。

喜生食鱼虾要想到肺吸虫;酗酒误吸者可能厌氧菌感染。

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易患肺结核;堆放谷物霉草的环境易得霉菌感染。

肺部基础病变如支扩合并感染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尤其绿脓杆菌常见;肺结核空洞可合并曲菌感染。

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易合并结核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器官移植术后、白血病、艾滋病、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等全身免疫机制受损者易患卡氏肺孢子虫、真菌、病毒、结核等感染;脑血管意外、牙龈炎、鼻窦炎常并发肺部厌氧菌感染。

细菌耐药性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细菌耐药性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革兰阴性杆菌
具体菌例
耐药菌株可将耐药基因转移至敏感菌株中,使后者获得耐药性 是细菌耐药性迅速扩散的主要原因
质粒(plasmid)
概述
又称:转座因子、跳跃基因
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基因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 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
联合用药
对于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 混合感染,应采用降阶梯治疗
用药量应保证血液或感染组织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及时杀灭病原菌
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医务人员检查病人时必须正确及时洗手,对与病人接触较多的医生和护士,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噬菌体(phage)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
主要以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使后者变为耐药菌,得以生存
质粒
在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传递,造成耐药性的广泛传播
R质粒
尤其在肠道杆菌和假单胞菌中较普遍(ESBL基因)
赋予宿主菌一种或多重耐药性
耐药基因
耐药性质粒接合转移
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 可分插入序列(Is因子),转座(Tn),转座phage
转座子(跳跃基因)
转座
转座子(transposon) 携带耐药基因的基因转移元件
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
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n)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发展疫苗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措施
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临床药师如何在呼吸内科做好用药监护及用药教育

临床药师如何在呼吸内科做好用药监护及用药教育

危急因子 过敏因素 烟草 环境污染
肺功能测定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诊断哮喘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仍 < 0.7,可以诊断COPD
GOLD 2023的新意 强调对病情的全面评估
GOLD2023强调全面评估COPD
n判定疾病的严峻程度,对目前安康状态和将来发生急性加重、 住院和死亡的影响,做出治疗指导。
风险
(气流受限GOLD 分级)
风险
(急性加重病史)
其次评估风险〔气流受限GOLD分级和急性加重病史〕
4
(C)
(D)
3
>2
n 假设 GOLD 1 或 2 和每年 n 仅0 或1次急性加重: 低危
n (A 或 B)
n 假设GOLD 13 或 4 或 每年
2 (A)
(B)
1
n 2次或以上急性加重:高危
n (C 或 D)0
具备觉察临床用药问题、解决临床用药问题、预防临床用药 问题的力量。
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力量。
呼吸科疾病谱
n 呼吸道感染 n 肺脓肿 n 肺结核 n 肺部真菌感染 n 肺间质性疾病
n 支气管哮喘 n 支气管扩张 n 慢性堵塞性肺病 n 呼吸衰竭 n 肺部肿瘤
支气管哮喘
中国是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高剂量ICS
白三烯调节剂
低剂量ICS+ 白三烯调节剂 低剂量ICS+
缓释茶碱
缓释茶碱
增加1种 或1种以上
口服糖皮质激素 (最低剂量)
抗IgE治疗
慢性堵塞性肺部疾病
COPD临床思维与药学思维
临床思维: 2023版GOLD有关
COPD 的最新概念 COPD与哮喘的异同

药物化学教案-抗生素

药物化学教案-抗生素

药物化学教案-抗生素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抗生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2. 掌握常见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

3. 了解抗生素的药效评价和不良反应。

4. 能够分析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的定义: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将其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关键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而死亡。

抑制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和延伸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抑制核酸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的关键酶,导致细菌遗传物质无法复制而死亡。

其他作用机制:如抑制叶酸代谢、抑制蛋白质折叠等。

3. 常见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大环内酯结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具有氨基糖苷结构。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具有四环素结构。

4. 抗生素的药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药效评价: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最小抑菌浓度(MIC)、药动学特性等因素进行评价。

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失调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生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讨论抗生素的药效评价和不良反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抗生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的理解。

2. 练习题: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

3.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对抗生素的药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进行讨论和报告。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物化学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微泵给药与临床思维————————————————————————————————作者: ————————————————————————————————日期:ﻩ抗生素微泵给药与临床思维辛栋轶1,林峰1,谢觉醒1,沈吉1,辛学俊21,肝胆外科2,临床药学ﻫ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18020)ﻫ摘要:目的探索抗生素微泵给药与临床思维调整的意义。

方法总结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延伸到微泵给药后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变化,分析其对临床思维的影响,汇总当前抗生素延时给药的配伍稳定性研究资料,初步提出评估意见。

结果,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微泵给药可提高T>MIC参数,使抗生素发挥极致的抗菌潜能,极大地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中国医学论坛报有16 篇专题介绍国际国内专家经验。

重点对多重耐药感染、重症感染病例,专家们基本共识是“增大剂量、联合用药、增加给药频次、延时给药”。

特别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反复论述,强调美罗培南+舒巴坦、粘菌素、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等联合用药。

调研抗生素微泵给药时间段中的药剂学稳定性,成为能否微泵给药的先决条件。

但该领域尚缺乏深入研究,几乎是空白。

国际上对美罗培南获较肯定延时给药的意见,亚胺培南存在争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延时给药24h、头孢他啶延时给药12h,其稳定性受质疑。

比厄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有研究资料,支持可微泵给药。

结论微泵给药是优化临床抗生素合理用药的重要方法,其稳定性需深入研究,医药结合大有作为。

关健词,时间依赖型抗生素PK/PD T>MIC延时给药微泵β-内酰胺类稳定性临床药学ﻫMicro pump infusion of antibiotics andclinicalthinkingﻫXIN dong-yi,LIN Fong XIE jue-xing SHEN JI XIN Xue- junﻫDepartmen tofHepatobiliary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Taizhouci ty of ZhejiangProvince318020,ChinaﻫﻫABSTRACTﻫBJCTIVE To ex plore the significanceof micro pumpinfusion ofantibioticsan dclinicalthinking.METHOD Summary of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 theory is extended to themicrochangesof clinicaltreatmenteffectafterdosingpump.Analysis of theeffecton clinical thinking. Summary of currentantibioticdelayto studyon thestability of drugcompatibility.Thepreliminary assessment opinionsput forward.RUSULTSTime dependent antibiotics, micro pump injectioncanimprove theT>MICparameters. To playthe ultimateantibiotics antibac terial potential. Greatly improve theantiinfection treatment。

Chinese MedicalTribune, 16topicsofinternationalandﻫ------------------作者简介:辛栋轶(1978-),主治医师,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电话:(0),Email:;ﻫ通讯作者:辛学俊(1949-)主任药师,从事临床药学研究工作,Email:;通讯地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城关横街218号;(邮编:318020);电话:8;domestic expertsexperience。

Expertsconsensuson"increasing the dose, drug combination, increasethe frequencyofadministration,delayed delivery" inthe caseofmulti drug resistant infections,and severe infection. Especiallyfor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ofBauman Acinetobacterinfection, repeatedly discussed.Meropenem andsulbactam,colistin, tigecycline,aminoglycosidescombined medicationwere emphasized.ﻫThe Investigation of antibioticpharmacydrug to stabilityofmicro pump in time segment isa micropump cangive aprerequisiteformedicine. But thefield isstill a lackof in-depthstudy, isalmostablank. Theaffirmationof delayed administration views to meropenemwas. Imipenem controversy. Piperacillin tazobactamsodium delay treatmentfor24 h,ceftazidimedelaytreatmentfor 12 h, its stability is questioned. Biapenem, Cefepime,Ceftazidime,Cefamandole,Cefoperazonesodiumand SulbactamSodiumfor injection. Research data support the micropump infusion.CONCLUSIONMicro pump infusion isanimportant method to optimizetheclinicalrational drug useof antibiotics.forfurther research of itsstability. Medicine has much tooffer.ﻫKEY WORDSTimedependentantibioticsPK/PD T>MIC d elayed administration micro pump β-lactam stability clinical pharmacy1,概述:1,1, 什么是抗生素微泵给药(延时给药)。

ﻫ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基本上为消除半衰期短,代谢排泄快,不易长时间保持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特点。

为了达到较高血药浓度,国内外抗生素专家提出方法之一: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延长给药时间。

“延长给药时间”俗称为“延时给药”。

国内临床多采用“微泵”装置,可准确方便达到“延时给药”要求,同时减少输液量,减轻心脏负荷。

1ﻫ,2,抗生素微泵给药理论基础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常规给药方法静脉滴注30min完成。

至下一次给药前的一段时间,即“给药间隔”。

一天中数,即缩短了给药间隔。

给药间隔除以药物消除半衰期值,就得到了药物消除半衰期数,继之可推算出体内药药的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时间与整个给药间隔时间比值,称药动学药效学理论参数(T>MI 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延长每次给药时间,相当于缩短了每次药物代谢衰减的时间值,即减少药物半衰期的个数,提物浓度。

在同一细菌耐药水平下,则提高了(T>MIC)数值,增强了抗菌能力,发挥了该药最大抗菌潜能。

美平(2的输注时间延长>3h,可使MIC8 μg/ml至16 μg/ml细菌的T>MIC可从40%增至52%附表【1】。

洛伦特(Lorente)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持续给药和间断给药研究,美罗培南1g,q6h,“延时6 h”和“常规30min”不同给药方案14天的治愈率,90.5% 对59.6%(所有感染菌); 84.6%对40.0%(铜绿假单胞菌) 附表[2]。

我们临床实践也表明,同一剂量的碳青霉烯类,当静滴30min无效时,改延时给药3h变有效。

2,抗生素微泵给药与临床思维2,1,临床抗感染治疗成败涉及的三大因素。

ﻫ(1)人的因素:人的免疫力大小,是抗感染成败的根本的内在因素。

(2)药的因素:抗生素的抗菌方向和强度;(3)细菌因素:细菌学方向(革兰氏阴性菌(G-)或阳性菌(G+)或真菌或病毒)和细菌耐药力大小,这也成为临床难点。

2,2,思维之一:细菌学不明,抗G-菌药物延时给药而无效,要考虑抗生素的细菌学方向是否正确。

ﻫ感染性疾病,在没有获得病原学之前,往往经验治疗。

对重症感染,一般采取“降阶梯”策略。

对临床治疗未达预期结果时,要分析本治疗方案是否发挥极致水平。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延时给药,可发挥该类药的最大抗菌潜能。

ﻫ病例1,胆囊结石术后,并发肺炎,病原学不明,经验治疗比厄培南足量规范微泵3h,静脉滴注,治疗4天无效。

经分析,比厄培南属碳青霉烯类,在抗G-菌药物中,抗菌力度较高,用药方案已延时给药,已发挥较大潜能。

目前临床治疗无效,要怀疑为该肺炎是否存在G+菌感染可能。

经后续调整治疗方案,在原有方案不变基础上,增加经典抗G+菌药万古霉素,立即见效,由此明确了的病原学方向,撤离了比厄培南,继续万古霉素治疗,痊愈出院。

2,3ﻫ,思维之二:经验治疗无效,要考虑本方案是否已发挥到极致抗菌水平,增加剂量,延时给药是国际推崇方法。

ﻫ病例2,2014年7月,32岁产妇,产后40天急性阑尾炎发作,术后感染高热。

患者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临床医生采用:依替米星治疗5天,无效。

改用美罗培南(0.5,q8 h,静脉滴注,30min)+奥硝唑针(0.5,bid,静脉滴注30min),治疗5天,无效。

调整美罗培南每次给药时间微泵3h,余不变。

2 天后,感染控制,血常规和体温均转正常。

ﻫ阑尾炎术后感染,经验治疗,主要是抗G-菌。

本例美罗培南在治疗方向,用法用量均符合常规,初始治疗失败,改用微泵3h给药获成功,表明原抗菌方案抗菌强度未达到细菌耐药有效水平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