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合集下载

化学常用试剂

化学常用试剂

化学常用试剂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及其性质的学科,而试剂则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质。

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常用试剂对于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就化学常用试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无机试剂无机试剂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分析等各个领域。

常见的无机试剂包括氢氧化物、酸、盐等。

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强碱试剂,常用于酸碱中和反应和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强酸试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

氯化铜、硫酸铵等也是常见的无机盐试剂,广泛应用于沉淀和溶解反应中。

二、有机试剂有机试剂是指由碳、氢和其他化学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合成有机化合物、鉴定杂质和分离物等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醇、酮、酸、酯、醛等是常见的有机试剂。

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醇类试剂,在合成、提取和溶解有机物中起到重要作用。

酮类试剂如丙酮和甲基乙酮可作为溶剂或鉴定试剂使用。

有机酸和酯类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分离纯化实验中。

三、指示剂指示剂是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其作用是对化学反应的进行指示或鉴定。

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

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则呈黄色。

指示剂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化学反应的程度和性质。

四、溶剂溶剂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溶解物质、调节反应介质的性质。

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醇类、酮类、酯类等。

水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溶剂,在溶解无机盐和极性有机物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醇类溶剂如乙醇、甲醇可溶解多种有机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溶剂。

酮类溶剂如丙酮可溶解有机物,也可作为反应溶剂使用。

总结起来,化学常用试剂包括无机试剂、有机试剂、指示剂和溶剂。

它们在化学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试剂,不仅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化学常见的常见的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化学常见的常见的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白色: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Zn(OH)2 Fe(OH)2蓝色:Cu(OH)2浅黄色:AgBr红褐色:Fe(OH)3沉淀鉴别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相关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盐酸盐银不溶硫酸盐钡不溶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蓝色沉淀: Cu(OH)2红褐色沉淀: Fe(OH)3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

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③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⑤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③硝酸盐都溶于水;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溶解性口诀二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溶解沥青常用试剂

溶解沥青常用试剂

溶解沥青常用试剂
溶解沥青的常用试剂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工业酒精、松节油、苯、丙酮等。

这些试剂都是有机溶剂,能够有效地溶解沥青。

其中,汽油是较为常用的试剂之一,因为它的溶解性能较好,且挥发性强,可以在溶解沥青后迅速挥发,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另外,柴油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它能够很好地溶解沥青,并且相对来说较为经济实惠。

除了以上常用试剂外,还有一些其他有机溶剂也能够有效地溶解沥青,例如苯、丙酮等。

这些溶剂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能够与沥青进行化学反应,从而有效地溶解沥青。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机溶剂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同时,这些溶剂也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沥青混合物,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溶解剂才能有效地溶解。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溶解剂,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溶解沥青。

总之,溶解沥青的常用试剂有很多种,但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并尽可能选择环保和经济实惠的试剂。

同时,对于特殊的沥青混合物,需要采用特殊的溶解方法和技术进行处理。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和毒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和毒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和毒性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白色: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Zn(OH)2Fe(OH)2蓝色:Cu(OH)2浅黄色:AgBr红褐色:Fe(OH)3沉淀鉴别Cu(OH)2 蓝色沉淀Fe(OH)3 红褐色沉淀AgBr 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 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 白色沉淀 (且有CO2 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 (且有CO2 生成) BaSO4 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 (且有CO2生成) 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 生成) Fe(OH)2 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 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盐酸盐银不溶硫酸盐钡不溶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蓝色沉淀: Cu(OH)2红褐色沉淀: Fe ( OH) 3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

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⑤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③硝酸盐都溶于水;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溶解性口诀二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 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ind试剂参数指标

ind试剂参数指标

ind试剂参数指标ind试剂是一类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化学试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选择ind试剂时,我们需要关注一些重要的参数指标,以确保其质量和适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ind试剂的几个关键参数指标,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义。

首先,纯度是评估ind试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纯度的试剂可以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实验结果。

因此,在购买ind试剂时,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高纯度的产品。

一般来说,纯度指标以百分数表示,如99%、99.9%等。

对于一些需要高纯度试剂的实验,如分析化学和有机合成等,我们应该优先选购高纯度的ind试剂。

其次,溶解性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ind试剂的溶解性决定了其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一般来说,好的ind试剂应该易于溶解,并能在溶液中稳定存在。

溶解性指标可根据试剂的化学性质和机理进行评估。

在实验中,如果试剂无法充分溶解,将会影响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选购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溶解性较好的ind试剂,以提高实验效果。

另外一个重要参数指标是稳定性。

ind试剂的稳定性指的是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试剂的稳定性主要受储存条件、环境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稳定性高的ind试剂可以长期储存而不失去其性质和功能。

我们在购买ind试剂时,应该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产品,并妥善储存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注意试剂的毒性和危险性也是选购ind试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部分ind试剂可能存在毒性或危险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在使用ind试剂时,我们应该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应该选择相对较低毒性和较低危险性的试剂,这将有助于降低实验操作中的风险。

总之,ind试剂的参数指标对于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ind试剂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纯度、溶解性、稳定性以及毒性和危险性等因素。

仔细评估这些指标,选择适合特定实验需求的高质量ind试剂,将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

石蜡溶解性

石蜡溶解性

石蜡是从石油精制得到的一种固体烃混合物,无色或白色、近乎半透明的物质,具有晶体结构,无臭无味,触摸时稍有油脂感,其熔点在 110~150℉(43~3 ℃)之间。

实验原料为 46℃和 70℃的石蜡,使用的溶剂有石脑油切割后 50~100 ℃馏分及分析纯的甲苯、甲乙酮和石油醚。

46#甲苯>石油醚>石脑油 50~100 ℃馏分>甲苯-甲乙酮>甲乙酮在甲苯,石油醚,石脑油 50~100 ℃馏分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缓和,而在甲乙酮及甲苯-甲乙酮中的溶解度当达到临界溶解温度时会迅速变大。

70#甲苯>石油醚>石脑油 50~100 ℃馏分>甲苯-甲乙酮>甲乙酮在甲苯,石油醚,石脑油 50~100 ℃馏分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缓和,而在甲乙酮及甲苯-甲乙酮混合溶液中低温时溶解度很低,当达到某临界温度时溶解度会急剧升高,甲乙酮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尤为明显46# 70# 石蜡在这五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符合公式:w(石蜡),%=(b+cT)/(1+aT)(1)式中:T—石蜡的溶解温度,K; a, b, c—均为常数。

46#石蜡和70#石蜡在这5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较为相似,当温度相同时,溶剂的平均分子量与石蜡的溶解度成正比;当溶解度相同时,溶剂的平均分子量与溶解温度成反比。

两种蜡在甲苯,石油醚和石脑油 50~100℃馏分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缓和,而在甲乙酮和甲苯-甲乙酮混合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明显转折,温度低时溶解度很小,达到临界溶解温度后溶解度迅速变大。

综合考虑,甲苯-甲乙酮是良好的脱蜡脱蜡溶剂。

54#全精炼石蜡将石蜡分别在香蕉水、丙酮以及浓硫酸、浓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4h后,表面光泽无变化,质量基本上无变化。

这说明石蜡具有较强抵御香蕉水、丙酮侵蚀的能力,并具有优良的抗酸、碱腐蚀性能。

将石蜡分别再用汽油(93#)、松香水、乙醚浸泡4h后,表面光泽发生明显变化,质量变化较为明显,说明它们对石蜡有较好溶蚀作用。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

化能力,要现配现用。 4.甲醛溶液 它常用来杀灭细菌、病毒。通常以2~5%溶液消 毒器具。本品又可作实验室熏蒸消毒。 5.漂白粉 本品含有效氯为25~30%,有强杀菌力,能消毒、 防腐、防臭和溶解坏死组织,但作用时间短。 十二、麻醉剂 它可分挥发性 (如乙醚)和非挥发性 (如氨基甲酸 乙酷)两类。前者作用时间短麻醉深度容易掌握,动物麻醉后也 容易苏醒;后者作用的时间比较长,用法简单,但麻醉后苏醒 较慢,不大容易掌握麻醉的深浅程度。在中学生物实验申,使 用较多的是乙醚和氨基甲酸乙酷两种。 1.乙醚 无色液体,味灼烈,有强挥发性和易燃性。乙醚能使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暂时性机能麻痹。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 醉方法。 2.氨基甲酸乙脂 它是无色的柱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其水 溶液是比较温和的麻醉药,安全度大,多数实验动物都可使用, 更适用于小动物。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的配制
一、检验酸碱性的试剂 1.酚酞试液 取0.1酚酞,溶解在100mL60~90%的乙醇溶液里, 装在试剂瓶内密闭保存。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2.麝香草酚酞(百里酚酞)试液 把0.1g白色的麝香草酚酞溶解在 100mL90%乙醇里制得。当pH值由9.4~10.6时,颜色为无色至 蓝色。 3.溴甲酚紫指示剂 将0.1g溴甲酚溶于9.25mL的0.02mol/L氢氧 化钠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250mL制得。当pH值由6.2~6.8 时,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淡紫色,变色点在pH6.7。 二、定性鉴定某些物质的试剂 1.鉴定葡萄糖的试剂 (1)班氏(Benedict)试剂 a.在600mL蒸馏水中溶解173g柠檬酸钠和100g无水碳பைடு நூலகம்钠, 冷却后稀释到850mL。
五、干燥剂 干燥剂对游离水往往具有化学结合的作用,物理吸附作用或 两种作用兼有。选用干燥剂应注意其本身和被干燥的物质有无 化学作用,以免引起被干燥物质的破坏或吸收。常用干燥有: 1、氧化钙 (cao) 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可干燥氧、氨、 氨、胺等气体,不可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氯化氢、 硫化氢。 2、碱石灰 白色固体,呈碱性。它由氧化钙粉末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经充分混和后置铁皿中于200~250℃下干燥而成。可 以干燥氨、胺等气体。常用于避免水或二氧化碳进入反应系统 的装置中。 3、硅胶 半透明,内表面很大的多孔性固体,对水有强烈的 吸附作用。可干燥氧、氮、氨、胺等气体。常用于干燥器中。 含有钴盐的硅胶,叫变色硅胶,干燥时呈蓝色,吸水后呈粉红 色。硅胶吸附水后可以在120℃烘干再用。 其他的干燥剂还有五氧化二磷、氯化钙、硫酸钙、氧化铝、 氧化钡、硫酸镁、硫酸钠、碳酸钾和高氯酸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强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溶剂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

低毒,浓溶液毒性强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

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

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31 . 二甲亚砜: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32 . 甲酰胺: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33 . 乙酰胺: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

毒性较低34 . 1,4-二氧六环: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微毒,强于乙醚2~3倍。

食用对人体无毒。

35 . 1,2-二氯乙烷: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36 . 乙二醇二甲醚: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37 . 三氯乙烯: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有机有毒品38 . 三乙胺: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9 . 丙睛: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

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40 . 庚烷: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41 . 硝基甲烷: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42 . 硝基乙烷: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

局部刺激性较强43 .4-甲基-2-戊酮: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44 . 辛烷: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45 . 氯苯: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6 . 乙二醇一甲醚: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低毒类。

47 . 乙二醇一乙醚: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

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 . 对二甲苯: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49 . 二甲苯: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 . 间二甲苯: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级易燃液体51 . 邻二甲苯: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52 . 环己酮: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3 . 环己醇: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4 . 糠醛: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

有毒品,刺激眼睛,55 . N-甲基甲酰胺: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

一级易燃液体56 . 苯酚(石炭酸):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

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57 . 甲酚: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58 . 邻甲酚: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参照甲酚59 . 间(对)甲酚:与甲酚类似,参照甲酚。

60 . N,N-二甲基苯胺: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1 . 乙二醇: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难溶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

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2 . 硝基苯: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63 . 甘油:与水、乙醇混溶64 . 1,2-丙二醇: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

65 . 二甘醇: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66 . 苄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 3.8%(wt) 。

低毒,黏膜刺激67 .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

较大毒性68 . 喹啉: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

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69 . 吗啉: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

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70 . 乙二醇碳酸酯: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中不溶。

毒性低71 . 丁二睛: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

中等毒性72 . 环丁砜: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