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第七章

合集下载

茶语春秋——中国茶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茶语春秋——中国茶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茶语春秋——中国茶文化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对王昭君的描述。

参考答案:错2.中国文化有三个核心,一个是道,另一个是理,最后一个是悟。

参考答案:对3.好的茶能够“色味两全”,是因为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符合道。

参考答案:对4.只要保证质量,茶叶的产地和制造工艺并不重要。

参考答案:错5.陆羽被誉为“茶祖”。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磨砖成镜的典故说明修习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

参考答案:对2.辣味是一种味觉。

参考答案:错3.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茶艺技术精准优美。

参考答案:错4.“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对“调膏、注水和击拂轻重缓急”的熟练运用。

参考答案:对5.“杀青”后的茶叶称为茶青。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茶是起源于中国云南,在中国长江流域长期种植的经济树种。

参考答案:对2.茶的修为一定要经过“看山不是山,看美不是美”的境界。

参考答案:对3.修习茶文化,必须有一个统领总纲,这个总纲就是茶艺表演。

参考答案:错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修为一定要摒弃的不良阶段。

参考答案:错5.某些中国人出国旅游表现出不文明行为,这正好说明中国人是丑陋的,同时证明中国文化具有劣根性。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天青色等烟雨说的是青花瓷。

参考答案:错2.“汝窑不过尺”是指汝窑瓷器有芒。

参考答案:错3.只有紫红色的紫砂壶才是真正的紫砂器。

参考答案:错4.修习茶是“求上”的,同时还具有“止下”的功能。

参考答案:对5.知识与文化的获得方式是截然相反的。

参考答案:对第五章测试1.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巡幸江南,四次到杭州西湖龙井茶区,亲品西湖龙井茶。

参考答案:对2.“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是指炒茶火候。

参考答案:错3.“南北榜之争”是清朝著名冤案。

参考答案:错4.普洱生茶就是绿茶。

参考答案:错5.大红袍与龙井茶口味不同,但都代表中国文化。

茶文化 测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茶文化  测试题附答案完整版

茶文化测试题第一章灵山秀水育芳华——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1.茶树性喜温暖、( )的环境,对纬度的要求南纬45°与北纬38°间都可以种植。

A、干燥B、潮湿C、水湿D、湿润2.小乔木型茶树的基本特征是( )。

A、在树高和分枝部位上都介于乔木型和早生型茶树之间B、在树高和分枝部位上都介于乔木型和中生型茶树之间C、在树高和分枝部位上都介于乔木型和晚生型茶树之间D、在树高和分枝部位上都介于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之间3.灌木型茶树的基本特征是( )。

A、叶小而密B、叶大而密,分枝粗壮C、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D、主干明显,分枝稀,树冠短小4.茶树扦插繁殖后代的意义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

A、早生早采的特性B、晚生迟采的特性C、高产和优质的特性D、性状和特性5.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 )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4.5—5.5之间为最佳。

A、中性B、酸性C、偏酸性D、微酸性1. D2. D3. C4. D5. D第二章寻根溯源——中国茶文化发展史1.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品茶要录》B、《茶具图赞》C、《榷茶》D、《茶经》2.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茶谱》B、陆羽《茶经》C、陆羽《茶谱》D、王褒《僮约》3.在唐代( ) 已经形成系统。

A、饮茶B、喝酒C、说书D、斗茶4.( )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A、汉代B、元代C、宋代D、唐代5.苏东坡诗中提到陆羽遗却的一道泉是指( )。

A、虎跑泉B、龙子泉C、安平泉D、天井泉6.社会鼎盛是唐代( )的主要原因。

A、饮茶盛行B、斗茶盛行C、习武盛行D、对弈盛行7.陆羽泉水清味甘,陆羽以自凿泉水,烹自种之茶,在唐代被誉为( )。

A、神水第一泉B、四海第一汤C、天下第四泉D、天下第六泉8.( )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A、明代B、宋代C、唐代D、汉代9.点茶法是( )的主要饮茶方法。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茶与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对茶的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中都有 大量关于饮茶、茶道、茶具的描述,展现了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茶习俗,还体现了人们对自 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茶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现代茶 文化更加注重个性化、时尚化和多元化,各种新型的饮茶方式和茶文化活动不 断涌现。
文化艺术灵感 茶文化对中国的诗词、绘画、音乐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 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茶的种类与分布
绿茶
以鲜叶为原料,未经发酵,色 泽鲜绿,是中国茶的主要类型 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
、湖北等地。
红茶
以新鲜茶叶为原料,经过发酵 ,色泽红润,味道醇厚。主要 分布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 。
乌龙茶
半发酵茶,色泽乌润,滋味醇 和,香气浓郁。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湖南等地。
黑茶
以老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 色泽黑褐,滋味醇厚回甘。主 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浙江等
地。
02
茶的制法与品鉴
茶叶的制作过程
晾青
将采摘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 风处,使其自然萎凋。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状,促 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开始学习和传承中国茶文化,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和友谊。
05
中国各地茶俗
福建闽南地区的功夫茶
总结词
福建闽南地区的功夫茶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注重茶具的精致和泡茶的技 艺。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02
茶道与茶艺
茶道的精神内涵
茶道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内涵,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和谐。茶道的精神 内涵包括“和、敬、清、寂”四个方面,其中“和”指的是和谐,是茶道的核心;“敬”指的是尊敬,是茶道的精神基础; “清”指的是清洁,是茶道的外在表现;“寂”指的是静寂,是茶道的最终目标。
茶道的精神内涵还体现在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上。茶道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在品茗的 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体验到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茶艺表演与技巧
茶艺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泡茶、品 茗、赏茶等环节,展现出茶的韵味和美感。 在茶艺表演中,泡茶师会运用各种技巧,如 温壶温杯、投茶、注水等,将茶叶的香气和 滋味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泡茶师还会根 据茶叶的品种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泡茶方法 和技巧,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茶叶的品质。
03
中国各地茶文化特色闽南地区盛产乌龙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安 溪铁观音,其独特的“观音韵”深受茶客喜爱。
02 功夫茶
福建闽南人以工夫茶著称,这种茶艺强调沏泡技 艺和茶具的选用,是当地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03 茶道精神
福建闽南茶文化注重“和、敬、清、寂”的茶道 精神,强调以茶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 谐。
饮茶时间
适宜在早餐后、午餐后和 晚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饮 茶,有助于消化,提神醒 脑。
注意事项
不宜空腹饮茶,避免饮用 浓茶和隔夜茶,孕妇和哺 乳期妇女应适量饮茶。
茶叶的保存与选购技巧
保存方法
茶叶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异 味污染。
选购技巧
选购茶叶时应选择包装完整、标签清晰的产品,注意查看产 品的产地和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 、闻其香气、品尝其口感等方法来鉴别茶叶的品质。

茶文化(讲课课件)全部课程

茶文化(讲课课件)全部课程

02
茶叶的种类与特点
绿茶
总结词
未经发酵的茶,色泽鲜绿,口感 清爽鲜美。
详细描述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其色泽 鲜绿,口感清爽鲜美,具有清香 、嫩香的特点。常见的绿茶有龙 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红茶
总结词
全发酵的茶,色泽红润,口感浓郁香 甜。
详细描述
红茶是经过全发酵的茶,其色泽红润 ,口感浓郁香甜,具有果香、甜香的 特点。常见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正山 小种、金骏眉等。
略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表演形式
茶艺表演有多种形式,包括单人 表演、双人表演和多人表演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
点。
表演内容
茶艺表演的内容包括茶叶的识别、 茶具的选择与使用、泡茶的步骤 与技巧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展示, 让观众了解和掌握茶艺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
泡茶技巧
泡茶技巧概述
泡茶用水
泡茶技巧是茶艺中的重要环节,掌握正确 的泡茶技巧能够更好地发挥茶叶的品质特 点,提高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01
02
03
04
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对人体具有 医疗保健作用,如抗菌、抗病
毒、抗炎、抗癌等。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抑制细菌 和病毒的生长,具有抗菌消炎
的作用。
茶叶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有助 于抵抗氧化应激反应,预防慢 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等。
茶叶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人 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助于预防
和抑制癌症。
乌龙茶
总结词
半发酵的茶,色泽青黄,口感醇厚回甘。
详细描述
乌龙茶是经过半发酵的茶,其色泽青黄,口感醇厚回甘,具有花香、果香的特 点。常见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
黑茶

第七章 中国茶文化

第七章 中国茶文化

四、烹制与品饮 (一)茶的烹制 中国历代的烹制茶水之法大致有:
煮 茶
点 茶
泡 茶



(二)饮茶之法 1. 唐代的饮法 唐人饮茶一般都杂以苏椒、姜、盐、酪等 物。 边地少数民族还有添入肉桂的。 僧道辈清雅茶人饮茶为清茶,而且是随摘、 即炒、旋烹、立饮。



2. 宋代的饮法 当时北方人的茶中添加物是比较普遍和随 意的,而相比之下南方则倾向于清淡。 北宋时茶多添加香料以增香。观念的转变 和品鉴的提高来自上层。宋徽宗主张茶的 本色香味。 到了南宋,这种主张便转为以天然花香入 茶的风习。
(二)杭州茶室 杭州茶馆文化,起于南宋。杭州茶馆有较 多的文化气氛。 1. 讲名茶配名水,品茗临佳境,能得茶艺 真趣 2. 西湖茶室,具有“仙”、“佛”与“儒 雅”之气 3. 西湖茶室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
(三)广东茶馆 广州称茶馆为茶楼,吃早点叫吃早茶,广 州茶楼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 广东乡间的小茶馆,傍河而建,小巧玲珑, 所以,广东水乡坐茶馆称为“叹茶”。
神 农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 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 时期。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 道教联系起来。
二、茶文化的形成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以陆羽的 《茶经》的刊行为标志。 陆羽,字鸿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 玄宗时复州竟陵郡人,民间称他为“茶 神”、“茶圣”、“茶仙”。
陆 羽 煮 茶 图


《茶经》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 创造了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等 一套中国茶艺。 《茶经》将“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 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 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方 法。

中国茶文化PPT

中国茶文化PPT

茶具的种类ຫໍສະໝຸດ 茶壶茶壶是茶具中最重要 的组件,可以有各种形 状和材质,如瓷、陶、 紫砂等,体现中国传统 工艺美学。
茶杯
茶杯的造型和材质同 样多样,从简约素雅到 精美镂空,呈现出茶文 化的艺术魅力。
茶盘
茶盘用于承载泡茶所 需的各种茶具,通常采 用木质或竹制,具有独 特的纹理和质感。
茶具配件
除了茶壶、茶杯和茶 盘,茶道还需要一系列 配件,如茶匙、茶夹、 茶罐等,进一步丰富茶 具的艺术呈现。
茶席的摆设
茶席的摆设讲究细节和用心,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精心挑选茶 具到布置整个茶席环境,每一环节都彰显了茶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美学。
茶席通常布置在安静幽雅的空间,配以自然素材的桌椅和装饰品,营造出恬 静悠然的氛围。茶具的选择要与茶品、地域文化相匹配,以展现茶道的精神 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特色
品牌传播
中国优质茶叶和精美茶具 等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带动 了中国茶文化的全球推广, 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
文化融合
世界各国结合自身文化特 点,融合中国茶文化的理念 和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本土 茶文化特色,实现了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
结语
中国悠久灿烂的茶文化,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从茶 叶种植到茶艺表演,从茶道哲学到茶具艺术,茶文化 的内涵丰富而深邃,已 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独特的饮茶传统和文化精髓的集中反映。从茶 叶的种植、采摘到生产加工,再到品茶、茶艺表演,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悠久 而丰富的茶文化。茶道、茶席、茶具等都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合了 中国哲学、艺术和生活美学。
Ba by BD RR
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记载 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采集野生茶树并饮用茶叶。 随后,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不断发展,茶文化也逐渐融入到中国的哲学、 艺术和生活中。唐宋时期,茶道文化更是达到了鼎盛,影响延续至今。

中国茶道的章节题目答案

中国茶道的章节题目答案

中国茶道的章节题目答案第一章:茶道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中国茶文化的特点第三章:茶具与茶道仪式第四章:中国茶的分类与品鉴第五章:传统茶道与现代茶文化的结合第六章:茶道的修养与传承第七章:茶道与身心健康第一章: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的起源:中国古代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前后,神农尝百草之中发现并饮用了茶叶的汤。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饮的习俗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了中国独特的茶道文化。

茶道的演变:茶道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自东汉时期以来,茶道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仪式和礼仪。

唐代的陆羽《茶经》对茶道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茶的制作和品饮方法得到正规化。

第二章:中国茶文化的特点茶文化的内涵:中国茶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内涵。

茶被视为雅致、谦和、自然和寡欲的象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品味追求。

茶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强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与平衡。

茶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真实,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茶文化也强调修身养性、尊重他人、博爱之心等传统价值观念。

第三章:茶具与茶道仪式茶具的种类: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它们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巾等等。

茶具的材质、形状和制作工艺都与茶道仪式和茶的品种有关。

茶道仪式的意义:茶道仪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制茶和饮茶的过程,更是一种有着丰富寓意和意义的仪式。

茶道仪式注重礼仪、尊重和欣赏茶的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四章:中国茶的分类与品鉴中国茶的分类:根据制茶工艺和茶叶的发酵程度,中国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等多个品种。

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鉴方法。

茶的品鉴要点:品鉴茶叶需要通过观察外形、闻香、品味和回味等环节来判断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辨别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以及茶叶的汤色、叶底等特征都是品鉴茶叶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传统茶道与现代茶文化的结合传统茶道的传承: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以军将打门,谏议送茶写起 。谏议送茶,已含“以 茶交友”之意,是讲茶的对人际友谊的作用。 “天子须尝阳 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又包含了伦序。而“仁风暗结”, 夸赞茶性“不奢”,又表达了儒家仁爱和养廉的精神。
中间部分是全诗精华, “一碗喉吻润”,物质效用;两碗破 孤闷,开始对精神发生作用;三碗喝下去,深思敏捷,;四 碗之时,人间的不平,心中的块垒,都用茶浇开;待到五碗、 六碗之时,便肌请神爽,而有得道通神之感。 最后是想到茶农的颠崖之苦,请孟谏议转达对亿万苍生的关 怀与问候。这里才是真正的讽谏,是表达茶人“为生民立命” 的精神。
二、中国茶道与乐感文化
有人说日本茶道的要点在于清和寂,而中国茶道却多了许 多欢快的气氛,这种说法十分切合两国的茶道实质。 中国人虽然信神,但神是可有可无的,生命谁给的,不是 上帝,而是父母;今后前景如何?寄希望于子孙厚厚,相 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所以中国人总是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 也更重视现实的人生,不必等到来世再到天上求解脱,生 活本身就是要体会活得快乐,有人称这是中国文化中的 “乐感文化”,中国茶道文化正体现出这一特点
中国茶文化
王志芳 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 神一、东西方 Nhomakorabea同的文化特征
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自己的起点,崇尚火与力,以力 横决天下。 中国尊的是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平和、温厚、持 久,这就造成后来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二、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中国茶道思想是综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但是儒 家思想是它的主体 。
中国真正的茶人,总是相当达观的,有乐趣,但又 不是狂饮滥饮,有乐趣,又不失优雅。如唐代《宫乐 图》,表现的就是宫中妇女品饮、饮馔、音乐相结合 的场景,是从悠求的扬的宫乐、祥和的气氛中体现出 乐感。 明人在自然山水间饮茶,求得自然地美感和乐趣; 在斋中品茗,相伴琴、书、花、石,求得怡然雅兴; 甚至夫妻对酌,也有无限欢快之意,不失雅韵之意。 ☆清醒、达观、热情、亲和、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 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总格局中的主调,也 是儒家茶道与佛教禅宗茶道的重要区别。
三、养廉、雅志、励节与积极入世
中国茶文化从一产生,或者说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总体趋 势和大格局而言,便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中国封建 社会的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主张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很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中国茶文化恰好吸收了这种优良传统。虽然中国开始习 惯饮茶的确实时道人、和尚,但能形成文化观点,以精神而推 动茶文化潮流的仍是儒生们。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儒家文化与中国茶道的关系:
一、中庸、和谐与茶道
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 形式与价值也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 要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寂,避世超尘;儒家 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无论意境还是价 值取向都是很不相同。 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 个很大的共同点,即追求和谐与平静,实际上就是以儒 家的中庸思想为指导。
但总得说来,茶礼所表达的精神,主要时秩序、仁爱、敬 意、友谊,现代茶礼可以说把仪程简化了,但礼的精神更 加增强了。
五、儒家茶道精神的内涵: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仪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出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瑕,光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道小人家。 柴门反关送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继,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汉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知百万亿仓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为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为什么儒家中庸思想会成为中国茶道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无边的宇宙和大千世界相比,人的生活空间环境总是相 对狭小,因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 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解决这些矛盾,受儒家中庸思想指导中国 人主张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中,强调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 休无尽,破坏平衡。 儒家学者就将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文化中,主张在饮茶中 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
四、礼仪之邦说茶礼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现代人一提起礼,便 会想起封建礼教,三纲五常。其实儒家思想中的礼并不 是都是坏得,如尊老爱幼、尊师爱徒。中国人主张礼仪, 便是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茶使人清醒,所以中国茶 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 ☆茶礼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积极性:唐代为鼓励文人奋进,向考场宋“麒麟草”, 清代表示尊重老人举行《百叟宴》,民间婚礼夫妻行茶 礼,表示爱情的坚贞与纯洁,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当然,茶礼中也有陈规陋习,旧北京有些官僚,不愿意 听客人谈话便“端茶送人”,便是官场陋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