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技能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三大免疫结合反应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凝集反应P47 明胶凝集试验自身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抗体稀释法方针滴定法免疫浊度测定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双向扩散试验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火箭免疫电泳RIE免疫电泳IEP免疫固定电泳交叉免疫电泳三大标记技术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免疫放射: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光免固相抗体竞争法疫分固相抗原竞争法析类型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固相抗原竞争法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EMIT克隆酶测定分析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固相酶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竞争法Ag 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捕获法其他标记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P109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免疫层析试验 ICA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免疫印迹法 IBT/EITB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免疫细胞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P161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吸附柱滤过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离液法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尼龙毛柱分离法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荧光法FCM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P178 3H-TdR掺入法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CFSE(活细胞染料)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体内试验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NK细胞:..........。
大学生免疫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生免疫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掌握自身免疫系统的保护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大学生志愿者- 免疫分析仪器- 免疫实验试剂盒实验方法1. 采集志愿者的血液样本。
2. 提取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免疫分析。
3. 使用免疫分析仪器对样本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
4.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大学生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免疫能力。
实验结果经过对志愿者血液样本的免疫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白细胞数量:与正常数值相比,大学生的白细胞数量整体偏低,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2. 免疫细胞活性:大学生的免疫细胞活性相对较高,表明其免疫系统对外界侵袭具有较好的响应能力。
3. 免疫抗体水平:志愿者的免疫抗体水平相对偏低,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营养不均衡所致。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大学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之下,缺乏充足的休息和锻炼,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的不稳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2. 免疫系统活性受到积极影响:尽管大学生面临许多应激因素,但他们的免疫细胞活性较高,可能与年轻人的新陈代谢活跃有关。
3.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不平衡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大学生免疫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免疫系统整体较为脆弱,需要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
2. 充足的休息、良好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大学生的免疫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
3. 需要加强大学生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免疫学基础教程](- [大学生免疫系统调查研究](。
免疫学实验技巧分享

免疫学实验技巧分享免疫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免疫机制、诊断疾病以及研发免疫治疗方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免疫学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在免疫学实验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一)实验设计在开始实验之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的目的、预期结果以及所需的实验步骤。
同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干扰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合理的实验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二)试剂和材料的选择选择高质量、可靠的试剂和材料至关重要。
对于抗体、细胞因子等关键试剂,要选择知名品牌,并仔细查看其说明书,了解其适用范围、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
此外,实验中使用的耗材,如移液器枪头、离心管等,也要确保无菌、无杂质。
(三)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定期对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如移液器、离心机、酶标仪等。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减少实验误差。
二、细胞培养技巧(一)细胞的复苏细胞复苏是细胞培养的第一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细胞死亡。
从液氮中取出细胞冻存管后,要迅速放入 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快速融化。
融化过程中要避免水没过管盖,以免造成污染。
待细胞完全融化后,将其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离心去除冻存液,然后将细胞重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
(二)细胞的传代当细胞生长至 80%-90%汇合度时,需要进行传代。
传代前要先对细胞进行消化处理,常用的消化酶有胰蛋白酶和 EDTA 等。
消化时间要根据细胞的类型和状态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
消化结束后,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终止消化,轻轻吹打细胞使其分散,然后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传代。
(三)细胞的冻存为了长期保存细胞,需要进行冻存。
冻存细胞时,要先将细胞消化、离心,然后用含有 10%DMSO 的冻存液重悬细胞,将细胞分装至冻存管中,缓慢降温至-80℃,最后转移至液氮中保存。
免疫组化常用方法介绍及个人经验总结

免疫组化常用方法介绍及个人经验总结1 、定义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 、原理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前者再用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KP)等的抗生物素(如链霉亲和素等)结合,最后通过呈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爬片或组织切片上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3 、分类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
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
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3)按结合方式可分为抗原-抗体结合,如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亲和连接,如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等,其中SP 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聚合物链接,如即用型二步法,此方法尤其适合于内源性生物素含量高的组织抗原检测。
4 、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1)免疫荧光方法是最早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它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
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知识分享

(3)MTT比色法
淋巴细胞DNA合成期 3HTdR掺入 测定细胞内的3H
SI=
PHA刺激管cpm均值 对照管cpm均值
优点:敏感性高,客观性强 重复性好
缺点:设备条件 放射性核素污染
培养终止前加入MTT 测定溶解的甲?
试验孔A均值 SI对照孔 57A 0n均 m 值
570nm
优点: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 缺点:敏感性低于3H-TdR掺入法
优点:敏感性高,客观性强 重复性好
缺点:设备条件 放射性核素污染
培养终止前加入MTT 测定溶解的甲臜
试验孔A均值 SI对照孔 57A 0n均 m 值
570nm
优点: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 缺点:敏感性低于3H-TdR掺入法
(二) T细胞分泌功能测
体外培养的T细胞经各种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分泌各 种细胞因子,可借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 术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生物学活性或基因表达水平, 以反映T细胞功能。
第二节 吞噬细胞功能
检测技术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大吞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小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趋化 吞噬 胞内杀伤作用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1
细胞趋化功能的检测
2
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
(一)趋化功能检测
原理
中性粒细胞
方法
滤膜渗透法
微生物细胞成 分及代谢产物 补体活性片段 细胞因子等
本章内容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T细胞功能的检测
1
T细胞增殖试验
2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技能总结概要

透明
置换组织内的脱水剂,为下一步的浸蜡起到桥梁作用; 二甲苯:是现在应用最广的一种透明剂,价格较便宜,不能 和水混合,遇水则变成乳白色浑浊,因此必完全脱水后才
能使用;易溶于酒精又能溶解石蜡,透明力强;
其最大的缺点是容易使组织收缩变硬变脆,所以组织不能在 其停留过久,透明时间视组织块的大小、性质而定;有的 组织如肌肉、肌腱、软骨、骨、皮肤、头皮及眼球等,不 宜用二甲苯透明,因组织过硬不易切片;长时间接触,对
粘膜有刺激作用。
浸蜡
(1)浸蜡的目的 置换组织中的透明剂,为包埋做准备。 (2)注意事项 温箱中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60℃的范围,不能 超过60℃;浸蜡时间不宜过长。 浸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使组织收缩过度收缩和脆 变。
价格昂 贵;有 毒
混合固定剂 (1)Bouin氏固定液:为常用的良好的固定剂,穿透速度快, 组织收缩性较小,固定均匀,固定后组织有适当的硬度, 对于切片和染色均有良好的效果。一般固定12~24小时,
固定后入70%酒精洗去苦味酸的黄色,在脱水时经各浓度
酒精也可洗去黄色。 (2)Carnoy液:渗透力强,特别适宜于固定染色体、肝糖、 粘液等一些较为细微的结构。显示DNA、RNA效果良好。 (3)改良Bouin氏固定液:此液对一般组织固定效果都很好, 固定时间为4~18小时,固定后直接放70%乙醇脱水,固定 时间较长对组织亦无损害。
(horseradish peroxidase)等。
标记同位素的称为 放射免疫法 ,常用的同位素有 3H 、
14C、32S和31P等。
讲解提纲
一、石蜡切片/冰冻切片
二、免疫酶/免疫荧光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石蜡切片的制作
取材、固定 洗涤 酒精脱水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特定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颜色反应,从而得出关于该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结论。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实验结果描述在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
描述应该包括实验样本的来源、处理方法、实验抗体及其稀释倍数、染色方式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颜色和形态特征等信息。
例如,可以描述实验使用的抗体是针对肿瘤标志物CA125的,样本来源于人体卵巢癌组织,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并观察到染色结果具有明显的细胞膜表达。
二、结果分析1. 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高水平表达。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亮的染色,通常是在细胞膜、细胞质或核内。
这种结果表明目标蛋白质与相关疾病或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或疾病诊断标记物。
2. 弱阳性表达:弱阳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较为淡色,并且通常在少数细胞中出现。
这种结果可以表示目标蛋白质在特定细胞类型或条件下的表达受到抑制,或者表达水平较低对于疾病进展的影响较小。
3. 阴性表达:阴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未被检测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明显的染色。
这种结果可能表明目标蛋白质在该细胞类型或该疾病中不表达,或者实验方法存在技术问题导致无法检测到目标蛋白质。
4. 零值控制: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通常会设置阴性对照或零值对照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零值控制是指阴性对照样本在实验中未出现任何染色反应。
这一结果证明实验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不会对非特异性信号产生干扰。
三、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是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环节。
在解释时,需要结合实验目的、已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实验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表达情况,可以推测目标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

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我在实习过程中受益匪浅,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操作技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实践。
因此,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免疫实习经验,并总结一些在实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实验室安全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实验室安全常识。
实验室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比如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高压电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基本规定和操作指导,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进行实验。
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
二、实验前准备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同时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我们需要安排好实验时间、材料和药品,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装置。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穿戴干净整洁的实验衣、手套和鞋套,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地配制试剂和药品,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误差的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及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需要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实验操作技巧,如吸取精细液体时,需要善于使用微量移液管等精细操作工具。
四、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所用的试剂、药品、仪器和材料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蜡块的一边较另一边为软
或两边的硬度不一致 5.材料未居蜡块正中央
6.在大的一边切去少许石蜡
6.材料大而形不正
缺 点:切片分离、不能连成 带状 原 因: 1.室温过低
补救办法:
1.在切片机上方开一电灯或提 高室温
2.石蜡过硬
3.材料边缘留蜡太少 4.刀的角度不适合
2.在蜡块面加一层45℃的软蜡 或用手指蜡摩擦块面
免疫化学相关实验
技能
1、定义 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
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含量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定
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 immunohistochemistry )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
2、原理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和化学显色原理 , 组织切片或 细胞标本中的抗原先和一抗结合,再利用一抗与标 记生物素、荧光素等的二抗进行反应,最后通过呈 色反应或荧光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化学成分,在光
作用,从而失去抗原性;通过抗原修复,使得细
胞内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提高抗原检测率。
常用的修复方法从强到弱一般分为三种,高压
修复、微波修复、胰酶修复。一般用微波修复中
火6min*4次,效果不错。注意微波修复后自然冷
却 30min 左右(只要你觉得修复液的温度达室温
即可)。
细胞通透:目的是使抗体能够充分地进入胞内进行
透明、浸蜡
包埋、切片 展片、烤片
取材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材料,材料要 求新鲜、准确、完整,材料要避免挤压、挫伤、 干枯。 所采集材料应立即放入固定液,并编号,注明采 集时间、名称、组织部位,所取组织块要大小适 当,即要能说明问题,又要考虑固定剂的穿透能 力。 如:角膜、TE-HC等组织材料 细胞材料 肝脏、鱼卵
10%甲醛 4%多聚 甲醛 固定效果 好 好
名称
苦味酸 沉淀一 切蛋白 大 不单独 使用
冰醋酸 对染色 质固定 好 小 不单独 使用--核型 使组织 膨胀, 一般不 单独使 用
锇酸 好
组织收缩
大
小 免疫化 学
小 电镜
主要用途 常规病理 切片 缺 点
长期用其 固定的 渗透力 固定的组 时间不 弱,对 织变为酸 宜太长, 组织收 性不利于 以24小 缩大 染色,特 时以内 别是细胞 为宜 核的着色
固定的目的和作用在于:
①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 ②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各种成分沉淀保 存下来从而保存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使其保持与 生活时相近似的形态和结构;
③因沉淀及凝固的关系,使细胞内不同的成分产生 不同的折光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别,使原来在生 活情况下看不清楚的结构变得清晰易见,且有的 固定剂还有助染作用(如醋酸、苦味酸),从而使细 胞各部易于染色; ④固定剂还兼有硬化作用,使柔软组织硬化而不易 变形,有利于操作。
(horseradish peroxidase)等。
标记同位素的称为 放射免疫法 ,常用的同位素有 3H 、
14C、32S和31P等。
讲解提纲
一、石蜡切片/冰冻切片
二、免疫酶/免疫荧光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石蜡切片的制作
取材、固定 洗涤 酒精脱水
蒸馏水洗涤2遍
50%、 70% 、80%酒精各15 min ,95% 酒精Ⅰ、Ⅱ各15 min, 无水乙醇Ⅰ 、Ⅱ各 15 min,无水乙醇/二甲苯(1:1) 15 min 二甲苯约20min、二甲苯/石蜡(1:1) 30min, 纯蜡Ⅰ、Ⅱ各30min 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度为7 µm 于干净载玻片上进行展片,37℃烤干
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比较
名称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操作步骤
抗原活性 切片厚薄 优点 缺点
繁琐
可能会破坏组织的抗 原性 薄 薄,观察结构清晰; 连续切片 做免疫组化时部分需 抗原修复
简单
完好地保存各种抗原活 性及酶类 厚 抗原活性好,适合免疫 组化;简便操作 不能连续切片;不能较 薄切片
(3)免疫酶法
缺 点:材料发生裂隙破碎或 脱落
原 因:
常见问题分析
补救办法:
1.脱水不干净
2.有透明剂残留 3.石蜡透入时,温度过高或 时间过长 4.由于脱水剂和透明剂的影 响,使组织变硬发脆 5.材料太硬或太粗
1.无法弥补
2.增加浸蜡时间,重新包埋 3.无法补救
4.用正丁醇、叔丁醇和二氧六 环等进行脱水和透明
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四棱台,以少许
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夹在轮转式 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 旋紧。 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 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硬度。 通常切片厚度为4~7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 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5.在蜡块表面涂一薄层火棉胶 溶液
缺 点:石蜡带弯曲不直 原 因: 1.石蜡块上下两边不平行 2.石蜡块的上下两边不和刀 口平行 3.刀口锋利不一,局部产生 差异
补救办法:
1.取下台木,将两边修干 2.调节标本台,使两者平行 3.移动刀片,改用新的刀口 4.待蜡块冷却后再切,或重新 包埋 5.用刀片切去部分石蜡,使材 料居中
于那些对有机溶剂或热的温度耐受能力较差的细胞膜表面 抗原和水解酶保存较好。
(二)缺点: 1.不容易做连续切片。 2.切取的组织不能过大,组织过大不容易冻结或者组织
冻结不均,影响切片及染色效果。
3.不容易制作较薄的切片。 4.组织块在冻结过程中容易产生水的结晶而影响细胞的 形态结构及抗原物质的定位,并且组织结构也不如石蜡切 片清晰。
展片
用粘附剂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上,以免在以后的脱 蜡、水化及染色等步骤中二者滑脱开。粘附剂是甘油蛋白。 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薄层甘油蛋白,再将一定长
度蜡带(连续切片)或用刀片断开成单个蜡片于温水
(45℃左右)中展平后,捞至玻片上铺正,最后用滤纸吸 除多余水分,将载玻片放入45℃温箱中干燥,也可在37℃ 温箱中干燥,但需适当延长时间。
3.用二甲苯或氧仿清除
(2)冰冻切片的制作
取材 冰冻胶固定 冰冻切片机切片
展片
(一)优点: 1.简便,可以不需要对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 手续即可进行切片,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 2.快速,用时短。
3.组织变化不大。
4.能很好保存脂肪,类脂等成分。
5.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各种抗原活性及酶类,特别是对
(2)组织块在高浓度,特别是无水乙醇内不能放臵 的时间太长。无水乙醇吸水能力太强,容易造成组 织块的过度硬化,使得切片病理组织易碎裂。
(3)在脱水的过程中可以将组织块停留在70%~80% 的酒精中。
(4)每次更换新的脱水剂时(组织块从低浓度到高 浓度),都要把组织块放在吸水纸上吸干,以免将 水及低浓度脱水剂带入高浓度脱水剂中,影响脱水 效果。
价格昂 贵;有 毒
混合固定剂 (1)Bouin氏固定液:为常用的良好的固定剂,穿透速度快, 组织收缩性较小,固定均匀,固定后组织有适当的硬度, 对于切片和染色均有良好的效果。一般固定12~24小时,
固定后入70%酒精洗去苦味酸的黄色,在脱水时经各浓度
酒精也可洗去黄色。 (2)Carnoy液:渗透力强,特别适宜于固定染色体、肝糖、 粘液等一些较为细微的结构。显示DNA、RNA效果良好。 (3)改良Bouin氏固定液:此液对一般组织固定效果都很好, 固定时间为4~18小时,固定后直接放70%乙醇脱水,固定 时间较长对组织亦无损害。
(6)取材固定应同时作好记录,包括组织名称、固定液 和时间等内容。
脱水
乙醇:高浓度的酒精对组织有强烈收缩及脆化的缺
点,因此用乙醇脱水不能直接入纯酒精中脱水,
而必须经过由低到高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酒精,
逐渐取代组织中水分,以保证组织脱水彻底,并
避免组织过度收缩和硬化。
注意事项:
(1)脱水的时间应根据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类型 而定。
粘膜有刺激作用。
浸蜡
(1必须严格控制在60℃的范围,不能 超过60℃;浸蜡时间不宜过长。 浸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使组织收缩过度收缩和脆 变。
包埋
(1)步骤 ①准备包埋蜡:一般应用硬蜡(56~58℃或60~62℃),所 用的石蜡要求透明无杂质,新的石蜡要反复熔凝,并有一 定的粘韧性。包埋用过的石蜡可以反复使用。 ②准备包埋框:可以用金属的,也可以用硬纸摺叠。 ③点燃酒精灯,准备好无齿尖镊子,需作标记应先写好标签。 ④在包埋框中倒入硬蜡,然后用无齿镊子取组织块放入石蜡 中,臵好方向。
脱蜡、复水 抗原修复 细胞通透 封闭 一抗孵育
浸洗
二抗孵育
浸洗
DAB显色 封片、镜检
脱蜡和复水:这是为了后面的抗体等试剂能够充分
与组织中抗原等结合反应。若脱蜡和水化不全易
出现局灶性反应和浸洗不全,而产生非特异性背
景着色。
抗原修复:由于组织中部分抗原在甲醛或多聚甲醛 固定过程中,发生了蛋白之间交联及醛基的封闭
3.重新包埋 4.矫正刀的角度
缺 点:切片卷起呈圆筒状
原 因: 1.室温过低
补救办法: 1.提高室温 2.加软蜡 3 用毛笔将蜡片摊开压住,切 2—3 片即成带 4.减小倾角
2.石蜡过硬
3.刀口太钝 4.刀的倾角太大
缺 点:切片粘附于切片刀, 皱摺在一起 原 因: 1.室温过高 2.石蜡过软
补救办法:
固定
取材后,应立即进行固定。固定是制片极为关键 的一个步骤,制片质量的优劣除与材料的新鲜程度 有关外,还取决于最初的固定是否适当和完全。
固定的意义 新鲜的组织被割取后,由于细胞内酶的作用和细菌 的繁殖,可引起组织的自溶和腐败。因此,割取组 织块后,应立即采用一种方法.将组织尽可能保持 原有的形态结构,且有利于保存和适于制片的操作, 这一步骤称为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