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基本知识问答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
方法误差可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E 0.0002 100% 0.4%0.0500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E 0.0002 100% 0.02%1.000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1.称取NaOH 固体为什么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而要放在表面皿上称量? 因为NaOH 有很强的吸湿性,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
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的话会造成误差。
NaOH 还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CO3,降低样品的纯度2、NaOH 溶液为什么要盛在带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因为磨口瓶那个地方很粗糙,二氧化硅是“裸露”的,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是很好的粘合剂,会将瓶盖与瓶身黏住。
而瓶身内壁很光滑,二氧化硅被一层稳定的硅酸盐包裹起来,与氢氧化钠隔绝,一般认为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3、滴定结束后,溶液放置一段后为什么会褪为无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在反应液中,使溶液偏酸性,酚酞又恢复到了无色4、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能否用直接配制法?为什么?定。
不能,盐酸易挥发,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 ,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也可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常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该溶液的浓度。
5、为什么无水碳酸钠要灼烧至恒重?充分除去无水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6、除用基准物质标定盐酸外,还可用什么方法标定盐酸?邻苯二甲酸氢钾标NaOH,再用标好的NaOH 标定HCl1、双指示剂法中,达到第二计量点时为什么不用加热除去CO 2?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而CO2的饱和溶液的pH=5.6,因此不会影响指示剂的变色,不用加热除去二氧化碳2、测量一批混合碱样时,若出现①V2>V1>0;②V1=V2>0;③V1>V2>0;④V1=0,V2不等于0;⑤V2=0,V1不等于0五种情况时,各样品的组成有何差别?(1) V 1= V 2时,组成为Na 2C03c (Na 2C03)=00.25)(1V HCl c ⨯ (1) V 1=0,V 2≠0时,组成为NaHC03,c (NaHC03)=00.25)(2V HCl c ⨯ (2) V 2=0,V 1≠0时,组成为Na0Hc (Na0H)=00.25)(1V HCl c ⨯(4) V 1﹥ V 2时,组成为Na 2C03和Na0Hc (Na0H)=00.25)()(21HCl c v v ⨯-c (Na 2C03)=00.25)(2HCl c v ⨯ (5) V 1﹤ V 2时,组成为Na 2C03和NaHC03,c (NaHC03)=00.25)()(12HCl c v v ⨯- c (Na 2C03) =00.25)(1HCl c v ⨯,1在中和标准物质中的HCl 时,能否用酚酞取代甲基红,为什么 ?可以的。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总结汇总

实验一煤气灯的使用和玻璃工操作1.正常的煤气灯火焰,各焰层的大概温度为多少?被加热的物体应放在哪一层?(题目加黑)答:焰心(内层)温度约573K左右;还原焰(中层)温度较焰心高;氧化焰(外层)温度最高,约1073~1173K。
实验时,被加热物体一般都用氧化焰来加热,根据需要可调节火焰的大小。
(留一个空)2.使用煤气灯时,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临空火焰和侵入火焰?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答:如果煤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调节得很大,则点燃煤气后火焰在灯管的上空燃烧,移去点燃所用的火柴时,火焰也自行熄灭,这样的火焰称为“临空火焰”。
如果煤气的进入量很小,而空气的进入量很大时,煤气将在灯管内燃烧,管口会出现一缕细细的呈青色或绿色的火焰,同时有特色的“嘘嘘”声响发出,这样的火焰称为“侵入火焰”。
遇到这些不正常的火焰,应立即关闭煤气开关,重新调节和点燃煤气。
3.选择瓶塞有什么要求?试比较玻璃磨口塞、橡皮塞和软木塞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塞子的大小应与仪器的口径相适合,塞子塞进瓶口或仪器口的部分不能少于塞子本身高度的1/2,也不能多于2/3。
瓶塞的种类应根据所装化学品的化学性质来选择。
软木塞易被酸、碱所损坏,但与有机物作用较小。
橡皮塞可以把瓶子塞得很严密,并可以耐强碱性物质的侵蚀,但容易被强酸和某些有机物质(如汽油、苯、氯仿、丙酮、二硫化碳等)所侵蚀。
玻璃磨口塞子把瓶子也塞得很严,它适用于除碱和氢氟酸以外的一切盛放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瓶子。
4.将玻璃管插入塞孔时,应如何操作?答:将选定的玻璃导管插入并穿过已钻孔的塞子,一定要使所插入导管与塞孔严密套接。
先用右手拿住导管靠近管口的部位,并用少许甘油或水将管口润湿,然后左手拿住塞子,将导管口略插入塞子,再用柔力慢慢地将导管转动着逐渐旋转进入塞子,并穿过塞孔至所需的长度为止。
也可以用布包住导管,将导管旋入塞孔。
如果用力过猛或手持玻璃导管离塞子太远,都有可能将玻璃导管折断,刺伤手掌。
5.如何确定火焰的不完全燃烧(可借助于仪器和物品)?答:点燃煤气灯时煤气燃烧不完全,便会析出碳质,生成光亮的黄色火焰,且火焰温度不高。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绪论(容量仪器洗涤、使用和洗液配制)&天平(电子天平的使用和递减称量法操作)1.滴定分析用玻璃器皿洗净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达到这一要求?有物质没有洗干净,减少误差。
2.使用铬酸洗液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环保问题:+6Cr对环境有害,可以重复试验;安全问题:具有腐蚀性。
Cr(失效)。
溶液安全变为绿色+33.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各适合何种式样的称量?CO反应粉末,固定质量称量法:空气中稳定的物质,不会被氧化与2少颗粒状操作简单,只称一次。
递减称量:称量瓶减少物质与空气接触,在空气中不稳定的物质操作复杂称2次4.直接称量法中天平零点是否一定要调至“0.0000g”处?不一定。
5.单次减重称量法中敲样后为什么出现负值?单次减重称量法称量时称量瓶和物质去皮后为0.0000g,倒出一部分后,所以会出现负值。
实验二:滴定分析操作1.使用胖肚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应注意什么?留在管内的最后一点溶液是否需要吹出?使用前不烘干,刷洗,用水洗,最后要润洗。
绝大部分移液管不需要,除非标有“吹”,否则不用吹出。
2.滴定管的涂油、排气操作为何?在滴定过程中若有漏液现象应如何处理?涂油:防漏,使活塞旋转自如;迅速转转活塞。
排气:减少误差。
迅速旋转活塞(倾斜045)可能凡士林油损耗,再次涂油试试。
3.锥形瓶用前是否需要烘干?是否需用待测溶液淋洗?不需要烘干,一定不可以淋洗。
4.为什么滴定分析要用同一支滴定管移液管?滴定时为什么每次都从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附近开始?每支滴定管移液管误差不同。
保证一次滴定用量,减少误差,保证20ml 以上。
实验三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如何配制盐酸(0.2mol/L)溶液1000ml?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然后说说操作。
2.用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为什么需大力振摇?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遇水变为碳酸,然后溶液形成缓冲溶液,影响指示剂变色和实验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实验课本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课本思考题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1.分析天平有哪几种称量方法?指定质量试样的称量方法,减量法称样2.分析天平称量操作练习实验中称量结果应记录至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四位,分析化学的要求,一般精确到0.1mg3. 使用称量瓶的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试样不至损失?首先一定要用干净的纸条或者手套。
使用称量瓶,容易出问题的就是粉末状的吧。
注意动作要缓慢一些,减量法称取物质时,在锥形瓶或小烧杯上边磕上沿边慢慢竖立,这样基本就不会弄在外面了。
4. 在递减称量法称出样品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测定会造成什么误差?偏轻,样品吸湿则有效含量就少了。
二.容量仪器的校准1. 为什么要进行容量仪器的校正?校正可以知道仪器的精准度的状况,更重要是可以保证被校验仪器或设备的所量测数据的精准度!继而保证所测量产品品质!2. 分段校准滴定管时为什么每次都要从0.00 ml开始?因为制作滴定管的工艺问题,刻度不是很准确,且刻度越大误差越大.由于每次从0.00开始,这样就排除了起始的误差,使误差减少到最低,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1. 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普通的小数点后两位的天平就可以了,因为氢氧化钠吸湿非常厉害,如果用四位小数的天平会发现最后一位小数不停的增加,根本无法读数,所以不是所有时候都是越精密越好的。
2. 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固体NaOH的称取为什么用台称,而不用电子分析天平?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是先粗配再用标准算来滴定,没有必要,因为氢氧化钠会吸水,就是用电子天平也称不准,配的标准溶液是要重新测浓度的3.移液管,吸量管和滴定管在使用之前必须用待吸溶液和滴定剂润洗几次,而锥形瓶则不用为什么?其实对于完全洁净干燥的前三者,也不必润洗。
但是由于不能保证其绝对洁净干燥,因此通过润洗对其进行清洗,避免杂质(包括溶剂,会稀释溶液而造成误差)对溶液造成污染。
前三者是量器,考虑了挂壁体积,因此可润洗。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思考题: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
以HCl标准溶液连续滴定。
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1)V1=0 V2>0(2)V1>0 V2=0(3)V1>V2(4)V1<V2(5)V1=V2①V1=0 V2>0时,组成为:HCO3-②V1>0 V2=0时,组成为:OH-③V1>V2时,组成为:CO32-+ OH-④V1<V2时,组成为:HCO3- +CO32-⑤V1=V2时,组成为:CO32-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思考题: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
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
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 用Na2CO3为基准物。
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EDTA浓度时,应控制溶液的酸度为多大?为什么?如何控制?答:用Na2CO3为基准物质,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EDTA浓度时,因为钙指示剂与Ca2+在pH=12~13之间能形成酒红色络合物,而自身呈纯蓝色,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纯蓝色,所以用NaOH控制溶液的pH为12~13。
4.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那些不同点?操作中应注意那些问题?答: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下面两个不同点:①络合滴定中要求形成的配合物(或配离子)要相当稳定,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②在一定条件下,配位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配合物)。
实验七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思考题:2.为什么滴定Ca2+、Mg2+总量时要控制pH≈10,而滴定Ca2+分量时要控制pH为12~13?若pH>13时测Ca2+对结果有何影响?答:因为滴定Ca2+、Mg2+总量时要用铬黑T作指示剂,铬黑T在pH为8~11之间为蓝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紫红色,终点时溶液为蓝色。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1. 引言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和技术手段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化学样品中的组分。
这些实验不仅需要熟练的实验技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就几个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展开讨论,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关键概念和实验技巧。
2. 思考题一:质量分析2.1 问题描述某个未知物质的分析化学实验结果如下:从样品中提取的溶液过程中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气泡,并伴有气味的释放。
在加入某个试剂后,发生了黄色沉淀的生成。
根据这些实验观察结果,我们能推断出该未知物质中含有哪些可能的化学物质?2.2 分析和讨论首先,肉眼可见的气泡的生成可能表明未知物质中含有可释放气体的化学物质。
进一步观察气味的释放可以得到更多信息,例如硫化氢气味可能表明未知物质中含有硫化物离子。
其次,黄色沉淀的生成可以提示未知物质中含有可与某种试剂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化学物质。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测试,例如酸碱滴定、溶液气体测试等,可以进一步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
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和试剂的选择,我们可以逐渐缩小化学物质的范围,最终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
3. 思考题二:仪器分析3.1 问题描述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使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某个化学物质的浓度。
某位同学在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测定时,发现不同溶液在同样的光程下,吸光度测定值差异较大。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3.2 分析和讨论测量吸光度的过程中,光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不同溶液在同样的光程下有不同的吸光度测定值差异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溶液中存在浑浊、沉淀等杂质,影响了光的透过性。
2.溶液的浓度不同,浓度较高的溶液吸光度值较大。
3.溶液的颜色不同,不同颜色吸光度值也不同。
为了减小这些差异,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法:1.在测量前,对溶液进行过滤、离心等处理,消除其中的浑浊物质和沉淀。
2.根据样品中待测化学物质的浓度范围,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使浓度适中,以确保吸光度测定值在可检测范围内。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1

实验一
1. 如果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分别选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2. 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3. 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为什么?
实验二
1.写出本实验中标定cNaOH和测定ρHAc的计算公式。
2.以NaOH溶液滴定HAc溶液,属于哪类滴定?怎样选择指示剂?
3.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实验三
1. 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在同一份溶液中测定,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
(1)V1=0;(2)V2=0;(3)V1>V2;(4)V1<V2;(5)V1=V2。
2. 测定混合碱中总碱度,应选用何种指示剂?
3. 测定混合碱,接近第一化学计量点时,若滴定速度太快,摇动锥形瓶不够,致使滴定液HCl局部过浓,会对测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4. 标定HCl的基准物质无水Na2CO3如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水分,对标定HCl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实验四
1.在测定药片的实验中,为什么1mol乙酰水杨酸消耗2mol NaOH,而不是3mol NaOH?回滴后的溶液中,水解产物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汇总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标定盐酸溶液浓度除了用Na
2CO
3
以外,还可以用哪几种基准物质为什么HCl
标准溶液配制后,一般要经过标定
答:可用硼酸。
因为盐酸是瓶装的,在量取的时候是用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所以浓度无法确定,一定要经过基准物质标定。
2.用Na
2CO
3
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否改用酚酞作指示
剂
答: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突跃区间是(~),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
不能改用酚酞,因为不利于滴定重点的观察。
3.盛放Na
2CO
3
的锥形瓶是否需要预先烘干加入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
答:不需要烘干,加入的水不需要准确,加水只是起到溶解碳酸钠的作用而已,无需定量。
4.第一份滴定完成后,如滴定管中剩下的滴定溶液还足够做第二份滴定时,是否可以不再添加滴定溶液而继续往下滴定第二份为什么
答:不可以,滴定误差主要来源与读数误差,这样的操作方法会出现4次读数,比正常的方法多了两次读数误差。
混合碱的滴定
1、测定某一混合碱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
2、V1=V2、V1>V2、V1=0、V2=0等五种情况,说明各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
答:若V1=0说明只有NaHCO3;
若V2=0说明只有NaOH;
若V1=V2说明只有Na2C03;
若V1<V2说明是Na2C03和NaHCO3混合碱;
若V1>V2说明是Na2CO3和NaOH混合碱。
2、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用操作溶液润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
答:滴定管和移液管属于量器,本身已经考虑了挂壁液滴体积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此在不洁净或者不能保证完全洁净的情况下处于避免杂质防止污染的考虑可用待测溶液润洗,烧杯和锥形瓶属于容器,如果用待测溶液润洗,可能因为容器壁上挂有未知体积的待测液而影响滴定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NaOH溶液的配制、标定及HAc含量的测定
1.配制 NaOH时,为何要用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如何配制不含CO
、纯度更高的
2
NaOH溶液
答:自来水中溶解CO2显弱酸性,会中和一部分的NaOH,热的水的体积会不一样,在配置溶液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用冷却到室温的蒸馏水配制即可。
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标定NaOH溶液时,如何计算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称取量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C8H5O4K与氢氧化钠1:1反应,所以需要质量m=c*V*204。
其中,c为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V为消耗NaOH溶液体积。
3.指示剂为何不能多加
答:1、指示剂本身化学性质可能影响终点;
2、指示剂过量影响终点的观察,使误差加大。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水硬的测定
1、如果只有铬黑T指示剂,能否测定Ca2+的含量如何测定
答:如果只有铬黑T指示剂,在pH=10时也可以用EDTA滴定钙。
不过若有Fe3+、Al3+、Ni2+、Co2+等离子存在,能对铬黑T产生封闭作用,这时可加入三乙醇胺掩闭Fe3+、Al3+,加入KCN掩闭Ni2+、Co2+离子
2、 Ca2+、Mg2+与EDTA的配合物,哪一个稳定为什么滴定Mg2+时要控制pH=9~10,而Ca2+则需控制pH=12~13
答:Ca2+ 与EDTA配合物更稳定;因为Mg2+与EDTA络合稳定常数不是很大,所以允许的酸效应小,只能在较低酸度(pH>8)下滴定。
而若要单独滴定Ca2+,则必须采用沉淀掩蔽法,调pH>12使形成Mg(OH)2沉淀,但由于有沉淀存在,势必对Ca2+产生一定量的吸附,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3、若测定的水样中Mg2+含量过高,对终点会有什么影响如何消除其影响
答:无影响,测水的总硬度实际就是滴定水中的钙、镁离子的含量,有镁离子会使滴定终点判断更明显。
KMnO4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KMnO4在中性、弱碱性或强碱性溶液中进行反应时,其氧化数变化有何不同
答:KMnO4在酸性条件还原为Mn2+,中性或者弱碱性还原为MnO2,强碱性还原为MnO4 2-。
2、用KMnO4滴定Na2C2O4过程中加酸加热和控制滴定速度等目的是
答:加酸的目的主要是最大的发挥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能,否则高锰酸钾会被还原为MnO2(黑色)影响对滴定终点的判断。
加热的目的主要是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不易过高,否则Na2C2O4在酸性环境下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分解,影响实验结果滴定速度:起初必须慢一些,因为在这个滴定过程中,需要有Mn2+起催化作用,当Mn2+达到一定浓度后,后面的反应速度就会加快,所以这个过程是:前面慢后面速度可以适当加快。
3、调整溶液酸度可以用HCl或HNO3吗
答:不能;二者都易挥发,且HNO3有氧化性,HCl有还原性,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试验,所以唯有稀硫酸,不易挥发亦不发生反应。
4、标定KMnO4溶液时,为什么第一滴KMnO4的颜色褪得很慢,以后反而逐渐加快
答:酸性KMnO4溶液作为氧化剂,被还原后得到Mn2+,Mn2+对这个反应有催化作用,所以反应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5、如果终点时的微红色特别淡,如何确定是否真的已经到达终点
答:摇匀,30s不变色即说明到滴定终点。
H2O2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1、氧化还原法滴定H2O2的基本原理是什么KMnO4与H2O2反应的物质的量比是多少
答:用高锰酸钾做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H2O2,终点时,颜色变为微红色。
2KMnO4 + 5H2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5O2 + 8H2O
2 5
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5:2。
2、用KMnO4法测定H2O2时,为什么要在H2SO4酸性介质中进行,能否用HCl 来代替
答:不能,首先,二者都易挥发,其次,HNO3有氧化性,HCl有还原性,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试验,所以唯有稀硫酸,不易挥发亦不发生反应。
3、如果样品不用移液管移取,而用天平称量 10g于 250ml容量瓶中,再稀释至刻度,其他操作手续不变,则如何用质量百分比(%)来表示H2O2的含量答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为何要制作吸收曲线
答:仪器在不同时间状态不同,温度,光照等也会造成误差,制作吸收曲线可以精确地得出不同浓度下的数据
2、什么叫空白溶液本实验中采用何种空白溶液
答:在一次实验中,用和待测液相同条件进行测定的溶液;加入5ml 1%盐酸羟胺溶液,5mlHAc-NaAc缓冲溶液,以及3ml %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
3、从实验测出的吸光度求铁含量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求得
答:朗伯比尔定律;含铁量(ug/ml)= G/V ,G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得
4、如欲测定水样中Fe2+含量,如何设计实验
答:在配置样品的时候不用盐酸羟胺把三价铁还原成二价
5、如试液中含有某种干扰离子,它在测定波长下也有一定的吸光度,该如何处理
答:调整检测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