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4-4-2第2课时 氨和铵盐.ppt
合集下载
【化学课件】氨、铵盐

液氨
氨气降温加压液化
纯净物 NH3
NH3
、
NH4+
OH-
动 手 时 间 !
用浓氨水做喷泉实验
现有一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 单孔塞、胶皮管、酒精灯、石棉网、 少量浓氨水、大烧杯和水。如何做喷 泉实验?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的原理相似吗?
自主实验室 欢迎你!
探究性实验
⑴设计CO2的喷泉实验? ⑵设计H2的喷泉实验?
一、氨
1.分子结构
H N H H 三角锥形 分子形状: 107°18′ 键 角: 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演 示 实 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想想看: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 成较大的压差;
A
A B C D
B液体
3.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氨水用等体积 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4.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700体 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 34.7%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物质的量 18.6 mol/l 浓度是____ 。
第二节
氨 铵盐
学习目标:
1.了解氨分子的结构,掌握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铵根离子的检验。
学习重点:
1.氨气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铵盐的化学性质和铵根离子的检验。
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氨分子结构,掌握氨气的性质; 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
■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4-4-2第2课时 氨和铵盐.ppt

4NO+
6H2O ,此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O2、氧化产物是 NO,电子转移的数目是 20 。
2.铵盐 (1)概念 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NH 的结构
①NH 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
空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 。
②铵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共价键 和 离子键 。
(3)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 白 色晶体,均易溶于水。
Ca(OH)2+2NH4Cl 74+2×53.5
CaCl2+2NH3↑+2H2O↑ 111
90.5 g
x
解得:x=55.5 g
②假设混合物全部是由消石灰组成,因为消石灰一般在150℃以下不分解,因此 残渣的质量仍为90.5 g。
③假设混合物全部是氯化铵,受热全部分解,则最后的残渣质量为0 g。据题所 述,残渣的实际质量为40.5 g,介于55.5 g与0 g之间,因此可判断原混合物中氯 化铵与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 1,即氯化铵是过量的。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1.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氨气是 无 色、有 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氨很容易 液化 液氨气化时要 吸收 (吸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常温常压 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 700 体积的氨气。
1.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都是晶体
B.都易溶于水
C.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
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解析:铵盐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
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时都能产生氨气。如NH4NO3在不同温度分解的
氨和铵盐-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实验成功的关键: a.NH3纯度尽可能高,且装满 ;b.烧瓶干燥; c.装置气密性 好;
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 ①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可进行喷泉实验。 ②气体极易与某种溶液反应,如SO2、CO2、Cl2与浓NaOH溶 液,NH3与稀盐酸;
(2)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氨能否直接 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实验操作:将盛有氨气的集 气瓶倒扣在盛有氯化氢气体 的集气瓶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 实验原理: NH3 + HCl = NH4Cl。 应用:可利用此性质检验氨气管道是否泄漏。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学习目标
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 2..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 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
科学史: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 和氢气直接合成氨。于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 此基础上,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氨的含量 达到6%以上。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 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 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 新参与合成反应。
蓝色
产生NH3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N_H__4_C_l_+__N_a_O__H_=_=_=_=_=__N_H__3↑__+__H__2O__+__N_a_C__l ; 离子方程式为__N__H_+ 4_+__O__H_- __=_=△_=_=_=_N__H_3_↑__+__H__2O____。 思考与讨论: 如何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 第5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课件)

探究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1.实验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2.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一、氨气
3.实验讨论:
(1)烧瓶中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2)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3)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1)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2)引发喷泉实验。
(3)氨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有 OH- 存在。
一、氨的性质
探究实验2: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
(1)实验现象:两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
(2)实验原理: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 NH3 和
HCl 反应生成白色NH4Cl固体:
NH3+ HCl
NH4Cl
一、氨的性质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此 NH3能被催化氧化生成 NO。
NH3·H2O
一、氨的性质
小试牛刀
1.判断正误。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 )
(2)1 mol·L-1氨水中的 c(NH3·H2O)为 1mol·L-1。 ( × )
(3)氨水可以导电,所以 NH3为电解质。 ( × )
(4)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均有白烟产生。 ( × )
一、氨气
探究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
1.实验操作:将两个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
相互接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3.实验原理:NH3+HCl NH4Cl。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
二、铵盐、NH4+ 的检验
加热盛有 NH4Cl固体的试管,现象有: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
1.实验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2.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一、氨气
3.实验讨论:
(1)烧瓶中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2)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3)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1)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2)引发喷泉实验。
(3)氨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有 OH- 存在。
一、氨的性质
探究实验2: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
(1)实验现象:两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
(2)实验原理: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 NH3 和
HCl 反应生成白色NH4Cl固体:
NH3+ HCl
NH4Cl
一、氨的性质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此 NH3能被催化氧化生成 NO。
NH3·H2O
一、氨的性质
小试牛刀
1.判断正误。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 )
(2)1 mol·L-1氨水中的 c(NH3·H2O)为 1mol·L-1。 ( × )
(3)氨水可以导电,所以 NH3为电解质。 ( × )
(4)浓氨水与所有酸反应均有白烟产生。 ( × )
一、氨气
探究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
1.实验操作:将两个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
相互接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3.实验原理:NH3+HCl NH4Cl。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
二、铵盐、NH4+ 的检验
加热盛有 NH4Cl固体的试管,现象有: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二节 氨和铵盐课件

【解析】
(1)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溶质是NH3,但 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发生电离 形成 和OH-,故电解质是NH3·H2O,而不是NH3; NH3·H2O电离程度很小,故氨水中存在的大量含氮 的微粒是NH3·H2O,仅含有少量的NH3和 。 (2)根据原子守恒,1 L氨水中含氮元素的微粒总量是 (a+b+c)mol,故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b+ c)mol/L。 (3)因为氨水的密度小于H2O的密度,故加等体积水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质量分数的一半。
(4)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开始产生AgOH白色沉
淀,但AgOH(或Ag2O)溶于过量的氨水形成 ,沉淀溶解。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形成 Al(OH)3白色沉淀。 【答案】 (1)②④⑤ (2)(a+b+c)mol/L (3)< (4)先生成白色沉淀,再逐渐溶解 生成白色沉淀
(1)常见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O2 的制备装
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H3是4核10电子极性分子,三角锥形,具有还 原性 B.NH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 液氨可用做制冷剂 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 D.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可产生白烟
【解析】
由NH3的结构和性质知A、D正确;又由 相似相溶原理知极性分子NH3易溶于极性溶剂H2O, 且氨的蒸发热很大,可作制冷剂;B正确;电解质和 非电解质都指的是化合物而氨水是混合物,故C不 正确。 【答案】 C
化合物
化合物,一元弱碱
组成微粒
NH3
NH3·H2O
是否是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 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弱电解质
氨气与铵盐ppt课件

3.下列装置中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有哪些?(已知氨气难 溶于有机溶剂CCl4)
【思路分析】A、D装置中倒置的漏斗和干燥管均有较大的容积, 可防止倒吸;B中NH3不溶于CCl4,也可防止倒吸;C中NH3直接 通入水中,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所以易引起倒吸。 提示: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C装置容易产生倒吸,可以 选择A、B、D装置来吸收氨气。
(2)不稳定性(受热分解):_N_H_3_·__H_2O__=_=_△=__=_N_H_3_↑__+_H_2_O_。
二、铵盐与铵态氮肥
1.化学氮肥 化学氮肥
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N_H_4_+_。 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N_O_3_-_。 有机态氮肥:尿素_C_O_(_N_H_2_)_2_。
2.铵盐 (1)概念:由_铵__根__离__子__和_酸__根__离__子__组成的盐。 (2)铵盐的溶解性:__均__易__溶__于__水。
△
====
CaCl2+2NH3↑+的红色石蕊试纸__立_即__变__蓝___;
②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时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_。
(3)收集方法。 _向__下__排__空__气__法___。
(4)棉花的作用。 _防__止__N_H_3_和__空__气__对__流__,__吸__收__多_余__的__N_H_3___。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以及与碱的反应。 3.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氨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 2.铵根离子的检验。
一、氨气 1.NH3的物理性质
化学课件《氨、铵盐》优秀ppt2 通用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C、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再见
• 谢谢观赏 欢迎指导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三.氨的制法
催化剂
(1)工业制法: N2 + 3H2 高温、高压 2NH3
(2)实验室制法
△
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2H2O
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与制 O2 相同
检验: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集气瓶口
2、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是————,观察 到的现象是————。
3、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4、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
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
a
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可能是:
A、a为HCl气体,b为H2O
C、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再见
• 谢谢观赏 欢迎指导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三.氨的制法
催化剂
(1)工业制法: N2 + 3H2 高温、高压 2NH3
(2)实验室制法
△
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2H2O
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与制 O2 相同
检验: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集气瓶口
2、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是————,观察 到的现象是————。
3、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4、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
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
a
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可能是:
A、a为HCl气体,b为H2O
化学课件《氨、铵盐》优秀ppt3 鲁科版

一、氨
2.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无色气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水溶性: 极易溶于水(1:700) 密度:比空气小
易液化(放出大量热)
氨气
汽化(吸收大量热)液氨
(常用液氨作致冷 剂)
观看:喷泉实验
NH3
水往上流 产生喷泉
溶液变红
烧瓶内压强 溶液显碱性
减小
氨气极易溶于水
酚酞溶液
练习: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 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 a 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止 水夹,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
126.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127.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2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29.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鲁斯金]
思考
氯化铵受热分解的现象与碘升华现 象相似,本质是否一样?
加热
NH4HCO3
加热
(NH4)2CO3
NH3↑ + CO2 ↑+ H2O 2NH3↑ + CO2 ↑+ H2O
铵盐可用作氮肥,氮肥如何贮存?
(2)与强碱反应,加热产生氨气
加热
NH4NO3+ NaOH
NaNO3 + NH3 ↑+ H2O
(NH4)2SO4 + 2NaOH 加热 Na2SO4+ 2NH3 ↑+ 2H2O
验满: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
( 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某种 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 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2)增大容器内压强 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 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 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
2.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是复杂的混合物。由于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H3·H2O,N
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发生电离,有如下平衡: +H2O
NH3·H2O
+OH-,故氨水中有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有NH3、NH3·H2
O、 、OH-,考虑水的电离还有H+,考虑溶剂还有H2O分子,所以各种微
粒浓度依次为c(H2O)>c(NH3·H2O)>c(NH3)>c(OH-)>c(
(4)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NH4Cl
NH3↑+HCl↑ ,(NH4)2CO3
CO2↑+H2O↑ ②与碱反应:a.
。 +OH-
NH3↑+H2O
b.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OH-===NH3·H2O
c.在浓溶液中不加热:
+OH-===NH3↑+H2O
③水解反应:
+H2O
NH3·H2O+H+
2NH3↑+
思考: 如何干燥氨气? 提示:氨气为一种碱性气体,应用碱性或中性干燥剂进行干燥,但是无水 CaCl2能与NH3形成配合物,故无水CaCl2不可用,我们可选用碱石灰、 生石灰、烧碱等对氨气进行干燥。
)>c(H+)。氨水能
导电,而液氨是氨经液化得到的液态氨。液氨为纯净物,又由于液氨中只有分
子而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液氨不导电。
3.铵根指
,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它只能与阴离子形成铵盐(不单独存在)
或存在于氨水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H2O作用,发生水解。
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都比水小,并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 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都是晶体
B.都易溶于水
C.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
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解析:铵盐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
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时都能产生氨气。如NH4NO3在不同温度分解的
产物不同,在某温度时其分解的方程式为5NH4NO3
4N2↑+2HNO3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1.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氨气是 无 色、有 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氨很容易 液化 液氨气化时要 吸收 (吸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常温常压 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 700 体积的氨气。
【例1】 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 B.氨气能在空气中燃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反应3Cl2+8NH3===N2+6NH4Cl中NH3作氧化剂
解析:氨溶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能部分电离出 和OH-,使氨水显弱碱性, 选项A说法正确;氨在空气中氧化需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也就是说氨在空气中 不能燃烧,选项B说法不正确;氨只能与挥发性酸反应才能生成白烟,与难挥 发性酸反应时并不产生白烟,选项C说法不正确;在反应3Cl2+8NH3 ===N2+6NH4Cl中,氮元素失去电子,作还原剂,选项D说法也不正确。 答案:A
②与酸反应——碱性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现象产生白烟。化学方程
式为 NH3+HCl===NH4Cl ;写出NH3和HNO3、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
③与氧气反应——还原性
NH3和O2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4NH3+5O2
+9H2O,可以看出这种分解方式并没有产生氨气。
答案:D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 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 (1)减小容器内压强 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 ②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
【记忆提示】 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
(2)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 O2的装置相同)。
(3)收集: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 法。
(4)干燥:用 碱石灰 (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干燥。
NH3↑+H2O。
②向固体氢氧化钠或生石灰中加浓氨水。
二者溶解时放热且吸水,两种变化都有利于产生氨气。
2. 离子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 碱 共热,用 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检验,试纸变 蓝 ,
说明有 。离子方程式为:
。
1.氨和液氨都是氨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电解质,前者是气态,后者 是液态 。氨易液化,液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液氨易汽化,汽化过程 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
(2)NH3的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
空间构型 : 三角锥形 。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氨 极易 溶于水(1∶700),水溶液呈 碱 性,反应的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NH+OH-,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NH3、NH3·H2O、H2O ,
离子有 NH、OH-、H+ 。氨水的保存方法是 密封、存放于阴凉处 。
(5)检验:①用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 蓝 色,说明氨 已收集满了;②将蘸有 浓盐酸 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 已收集满了。 (6)环保措施:用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棉花用稀硫酸浸湿)。 氨气的制取实验口诀:
延伸:实验室制取得氨气的其它方法
①加热浓氨水:NH3·H2O
4NO+
6H2O ,此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O2、氧化产物是 NO,电子转移的数目是 20 。
2.铵盐 (1)概念 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NH 的结构
①NH 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
空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 。
②铵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共价键 和 离子键 。
(3)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 白 色晶体,均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