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物理开放性设计实验--01:提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北京中考物理 重点突破 探究实验

北京中考物理重点突破之——探究实验北京中考中的探究性实验被誉为物理中的作文题,要码很多字,而且格式上限制的也很严格,有点八股文的意思。
耐心且细心的同学在这不会受什么困扰,但是手懒粗心的同学以及码字码很多,但总写不到点儿上的同学很容易栽在这里。
本文就谈一下如何“写在点儿”以及“容易丢分的地方” 1、 读题时的设备看清设备是第一步(有不少同学看完结论,想当然的去设计电路图,后来才发现题目并没有给滑动变阻器等)2、 研读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研究的结论往往是以“在A 条件下,探究B 与C 的关系”,因此心中明白,要被控制住不变的变量是A ,主动改变的自变量是C ,因变量是B 。
这是整个实验的主题,一旦答偏,只能期盼一点点辛苦分了。
3、 实验图:实验图要规范,特别是电路图。
不要出现设备清单中没有出现的东东。
4、 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图连接电路、组装装置、各种测量设备调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等说明性语言要到位。
5、 物理实验中的规范用语比如刻度尺不能说成直尺,杠杆中的绳套,滑轮中的自由端都注意用规范语言。
“测出物体A 的重力”应说成“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A 的重力,记为G ” “B 与C 成反比”应说成“在A 条件下,谁的B 与谁的C 成反比”如“通过电阻R 的电流”等等6、 控制变量的思路这是整个实验的核心,明确说明如何控制了条件A 不变,明确说明如何多次改变了自变量C ,明确说明如何测量或计算出因变量B 。
一般流行两种写法:“做1仿5”,和“做2仿4”;做1仿5写法省墨,适用于需要控制的变量很容易控制的题目,如:“电阻不变,……”,“同一动滑轮,……”在此类题目中,只要你不手欠去更换电阻或动滑轮,控制变量自然满足,因此可以做1仿5。
做2仿4写法费墨,但对于有些题目是必须的。
比如“电流一定时,……”“电压一定时,……”在此类题目中,滑动变阻器稍一动,电流或电压就会变,应此要想控制住变量就得多费一道手续,当然也要多写一点了。
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 专题八 开放性设计实验 学生版

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专题八 开放性设计试验、实验设计开放性试验【力学】1.(2019.4西城中考1模32)经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你对于“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生活中”是否有所感悟?其实利用身边的一些简易器材,就可以进行物理问题的研究。
小芳利用气球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并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也利用气球设计1个小实验,按要求填入下表。
(可根据需要添加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涉及的物理知识 如左图所示,将两个气球悬挂并靠近,用吸管对准A 点用力吹气。
两气球向中间靠拢。
空气流速大的 位置压强小。
设计试验一、力学 【摩擦力】1. (2019.4通州中考1模35)小明用如图28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无关系”。
(5分)(1)下面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请你把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一端装有定滑轮的平直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8所示组装器材。
将材质相同,底面积是36cm 2正方体木块A 叠放在底面积是16cm 2正方体木块B 上,调整定滑轮支架的倾斜角度,将正方体木块B 相连的细线绷直后与长木板表面平行,并在表格中记入木块B 和木块A 的底面积。
②将细线的另一端与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缓慢 (选填“匀速”或“加速”)拉弹簧测力计,在向上拉动的过程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并记入表格。
③再将 ,调整定滑轮支架的倾斜角度,将正方体木块 (选填“A”或“B”)相连的细线绷直后与长木板表面平行,仿照步骤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并记录。
④根据f = F 算出两次的滑动摩擦力的值,记入表格。
(2)小明研究该问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 。
(3)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数据S /cm 2 16 36 F /N 0.4 0.4 f /N0.40.4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图28B A图24 1.(2019.4朝阳1模31)实验桌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密度已知),另外还有如图23所示的圆柱体A 且ρA >ρ水>ρ酒精、弹簧测力计及餐巾纸。
北京市初中物理专题——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015年北京中考物理)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41题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
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
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4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一特殊方法测密度与特殊方法测电阻

专题1 特殊方法测密度方法指导特殊方法测密度,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天平、量筒测密度”为基础,但质量或体积其中之一不能直接测量,需采用“等体积代换”或“等质量代换”的方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最后用公式: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用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3.结合浮力知识,利用“一漂一沉”的方法测密度。
一般利用“漂浮”测质量,利用“沉底”测体积。
4.结合浮力知识,利用“两次漂浮”的方法测密度。
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F浮=G”的两个平衡方程来求解。
5.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密度。
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杠杆多次平衡,解方程组来求解。
典例点拨【例1】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有配套砝码)、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思路分析】利用“等体积代换”的方法测量密度,即通过在烧杯上做标记,使牛奶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相等。
【自主解答】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小烧杯的质量m1并记录;2.向小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未满),并在液面做标记,用天平测量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并记录;3.倒出水,向小烧杯中装入相同体积的牛奶至所做标记处,用天平测量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3并记录;4.写出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ρ =m3-m1m2-m1ρ水。
【例2】 (2016·东城二模)小秋想利用一架已调好的天平、烧杯、溢水杯和水测出一块雨花石的密度,请把小秋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雨花石的质量m1;(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3)在溢水杯中________,将雨花石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并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4)设水的密度为ρ,则此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
(用m1、m2、m3、ρ表示)【思路分析】此题与例1相似,都属于利用“等体积代换”测量体积,将雨花石的体积转化为溢出水的体积。
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 专题八 开放性设计实验 教师版

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专题八开放性设计试验、实验设计开放性试验力学1.(2019.4西城中考1模32)经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你对于“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生活中”是否有所感悟?其实利用身边的一些简易器材,就可以进行物理问题的研究。
小芳利用气球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并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也利用气球设计1个小实验,按要求填入下表。
(可根据需要添加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涉及的物理知识 如左图所示,将两个气球悬挂并靠近,用吸管对准A 点用力吹气。
两气球向中间靠拢。
空气流速大的 位置压强小。
答案 设计试验一.力学 摩擦力1. (2019.4通州中考1模35)小明用如图28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无关系”。
(5分)(1)下面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请你把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一端装有定滑轮的平直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8所示组装器材。
将材质相同,底面积是36cm 2正方体木块A 叠放在底面积是16cm 2正方体木块B 上,调整定滑轮支架的倾斜角度,将正方体木块B 相连的细线绷直后与长木板表面平行,并在表格中记入木块B 和木块A 的底面积。
②将细线的另一端与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相连,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缓慢 (选填“匀速”或“加速”)拉弹簧测力计,在向上拉动的过程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并记入表格。
③再将 ,调整定滑轮支架的倾斜角度,将正方体木块 (选填“A”或“B”)相连的细线绷直后与长木板表面平行,仿照步骤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并记录。
④根据f = F 算出两次的滑动摩擦力的值,记入表格。
(2)小明研究该问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 两气球相互挤压 气球变形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力吹气球使气球动起来 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靠近碎纸屑碎纸屑被吸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 专题五 证伪题 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专题五 (1) 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力学】1.(2019通州一模33). 投石车竞赛是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的一个项目,即利用KT 板、PVC 管等限定器材制作模拟古代攻城的投石车,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进行沙包的投掷。
图26所示为某参赛小组设计的投石车结构图。
在调试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当挂16根橡皮筋时沙包投掷 距离为4m ;当挂17根橡皮筋时沙包投掷距离为4.2m 。
请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电学】 1.(2019.5海淀中考1模29)为了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有关,小陆选用了下列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并按照要求设计了如图23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①将电压表、电流表调零,断开开关S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大;②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到适当位置,读出并记录此时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1及通过它的电流I 1,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断开开关S ;③闭合开关S ,_________,读出并记录此时定值电阻R 两端电压U 2及通过它的电流I 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断开开关S 。
(2)请根据小陆的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分析实验数据,在U 2≠U 1的条件下,若I 2______I 1(选填“=”或“≠”),可以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有关”。
2(2019.4平谷中考1模27)在科学活动课上小明做了“水果电池”的实验:他将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柠檬中,并将铜片和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如图3所示;然后,他将锌片换成铝片,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不变,同样连接到电压表上,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
请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初中物理专题——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015年北京中考物理)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41题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
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
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4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2)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2023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样例、样题详解及解读)

202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样例)物理Ⅰ.考试范围物理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目标物理学科考试既重视考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视考查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和要求,上述各方面的考试目标分述如下。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
两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实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2.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
其考试目标用“会”表述。
会:按照要求作图,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具体含义分别如下。
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
实验探究能力: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提出与物理有关的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能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探究方案;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通过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证据),对常见的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问题,能运用数学解决有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市各城区初三物理一模汇编之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说明:上表难度系数标准为 ----- 易1★,中2★,难3★
1.(通州18)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电流表为什么能测电流?
B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C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吗?
D .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吗? 答案: CD
2.(通州29)图18所示为一个可调节小灯泡亮度的实验电路。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ab 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
闭合开关后,将导线夹子在电阻丝上滑动时,观察
到小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
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答案:小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有关吗?(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b
a
图18
3.(门头沟2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科学问题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
C.国旗杆顶部安装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吗?
答案:BD
4.(石景山26)小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3)当蜡烛燃烧变短后,烛焰的像偏离光屏中心向上移动。
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像偏离光屏中心的距离与物离光具座的距离是否有关?(其他答案正确均给分)(2分)
5.(丰台18).如图12所示,一个带电球体M放在绝缘支架上,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电小球N先后挂在横杆
上的P1、P2和P3处。
当小球N静止时,观察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通过观察发现:当小球N挂在P1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大;当小球N挂在P3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小。
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正确的是
A.小球N与球体M间的作用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B.小球N与球体M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距离有关系吗?
C.小球N与球体M间的距离越大,相互作用力就越小吗?
D.小球N与球体M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量有关系吗?
答案:BC
6.(房山26).同学们在参观中国科技馆“能源世界”时,发现用灯光模拟的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时,LED灯发光。
当用半透明遮光板遮住灯光时,LED灯的亮度会变弱,如图21所示。
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LED灯的亮度与入射光的强度(半透明遮光板)是否有关(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
7.(大兴27).如图25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地铁站台上等候地铁时,
看到玻璃门内、外的情景,由此他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中属于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多项选择题)
A.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B.图中的场景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吗?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影响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答案:C D 图12
图21
8.(怀柔19).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汽车的刹车距离跟哪些因素有关? B .声音的频率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吗?
C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重力有关吗?
D .用“水运仪象台”这种大型天文钟进行计时、报时有什么好处?
答案:BC
9.(怀柔28).为了保温,我们会把热水杯的盖子拧紧密封,等过了一段时间水温降低后,常常会出现想喝水的时
候杯子盖打不开。
请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答案:杯内气压大小与温度有关吗?(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
10.(平谷28).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实验中,小阳小组的同学在螺线管的左端放上一个小磁针,通电
后发现小磁针的指向如图18甲所示;接下来他们通过对调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静止时南北极所指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18乙所示。
该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 ,请你写出小阳小组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 ……(1分)
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 ……(2分)
11.(密云14). 如图所示为首都博物馆的E3馆所藏的京剧文物展厅中,展出的月琴。
若轻拨或重拨月琴同一琴弦的同一位置,月琴所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A .月琴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B .月琴音调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C .月琴音色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D .月琴频率的大小与振幅是否有关 答案:A
第14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