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征求意见稿)Word版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国际CDM 规则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领域的CDM 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作为CDM 项目业主、开发商、指定经营实体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和计算减排量的参考和引用。
一、 区域电网划分为了便于中国CDM 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由于南方电网下属的海南省为孤立岛屿电网,海南电网的排放因子单独计算。
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电网名称覆盖省市 华北区域电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区域电网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区域电网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华中区域电网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西北区域电网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南方区域电网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 海南电网 海南省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根据方法学ACM0002,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采用了“简单OM ”方法,公式如下:∑∑⋅=j yj j i j i y j i y simple OM GEN COEF F EF ,,,,,,, (1)其中:F i ,j, y 是省份j 分别在y 年份消耗的燃料i 的数量(按质量或体积单位); COEF i,j y 是燃料i 的CO 2排放系数(tCO 2/燃料质量或体积单位), 考虑了y 年省份j 所使用燃料(原煤、燃油和燃气)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GEN j,y 为由省份j 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
CO 2排放系数COEF i 由下式获得:i i CO i i OXID EF NCV COEF ⋅⋅=,2(2)其中:NCV i 为燃料i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为国家特定值; OXID i 为燃料的氧化率,为IPCC 缺省值;EF CO2,i 为燃料i 每单位能量的CO 2潜在排放因子, 为IPCC 缺省值。
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BM编制说明

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BM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二、编制目标1.确定中国各区域电网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水平,为不同区域和不同企业制定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2.提供数据依据,评估电网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电网行业的碳排放减少。
3.支持政府制定和实施碳排放调控政策,推动中国区域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内容1.数据收集:收集各电网企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电力产量数据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包括燃煤发电、火电、水电等各种能源类型。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计算各电网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电力产量,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
3.碳排放因子计算:根据电力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出各电网企业的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
4.分析和比较:对各电网企业的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排放较高的区域和企业,并探索减排措施。
5.总结和编制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电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撰写编制报告,并提出减排建议和政策建议。
四、编制方法1.采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和指南,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科学性。
2.根据不同能源类型的消耗和排放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排放法、间接排放法和边际排放法等。
3.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展,制定适用于中国电网行业的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4.采用可行性方法,如工程测量法、统计抽样法等,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避免因数据不全和不准确导致的偏差和误差。
5.结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制定适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标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五、编制结果应用1.制定碳排放调控政策:政府可以根据电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制定相应的碳排放调控政策,鼓励减排和提高能源效率。
2.优化能源结构:根据区域电网的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以发现能源消耗和排放较高的区域和企业,进而制定相应的能源结构优化措施。
3.评估减排效果:通过对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周期性测算和对比,可以评估电网行业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和减排效果,为调整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2016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征求意见稿)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的CDM项目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指定经营实体(DOE)的意见。
上述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真实、计算合理、结果可信。
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CDM 项目和CCER项目业主、开发商、DOE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以及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引用。
一、区域电网划分为了便于中国CDM和CCER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一)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下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 )颁布的最新版“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版),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
采用该计算工具中“简单OM ”方法中选项B ,即根据电力系统中所有电厂的总净上网电量、燃料类型及燃料总消耗量计算。
公式如下:yiy i,CO2,y i,yi,y OMsimple,grid,EG )EF NCV (FCEF ∑⨯⨯=(1)式中: EF grid,OMsimple,y 是第y 年简单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tCO 2/MWh); FC i,y 是第y 年项目所在电力系统燃料i 的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NCV i,y是第y 年燃料i 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GJ/质量或体积单位);EF CO2,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CO 2排放因子(tCO 2/GJ); EG y是电力系统第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不包括低成本/必须运行电厂/机组;i 是第y 年电力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种类;y是提交PDD 时可获得数据的最近三年(事先计算)。
2024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2024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2024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主要是指中国各个地区电网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2024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2024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是根据能源消费情况、电力行业排放控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基准线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包括能源消费量统计、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和相关数据模型的运用。
2024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计算主要基于2024年各个地区的能源消费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各种能源的消费情况。
根据各个地区的能源消费量,可以计算出该地区电网的能源消耗排放因子。
能源消耗排放因子是指每消耗1万千瓦时的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主要是通过对各个地区的发电量进行统计和模拟计算得到的。
根据各个地区的电力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可以计算得到该地区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基准线排放因子还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数据模型来计算得到。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电力发电结构以及发电效率等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出基准线排放因子。
这些模型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计算得到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地区的电网能效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根据排放因子的高低,可以确定相应地区的排放水平是否达标,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通过对排放因子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电网能效。
总结起来,2024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主要是通过能源消费量统计、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和相关数据模型计算得到的。
这些因子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地区的电网能效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减排建议和措施。
这对于实现中国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节能减排是十分重要的。
2016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征求意见稿)

附件12016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征求意见稿)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的CDM项目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指定经营实体(DOE)的意见。
上述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真实、计算合理、结果可信。
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CDM项目和CCER项目业主、开发商、DOE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以及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引用。
一、区域电网划分为了便于中国CDM和CCER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一)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下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 )颁布的最新版“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
采用该计算工具中“简单OM ”方法中选项B ,即根据电力系统中所有电厂的总净上网电量、燃料类型及燃料总消耗量计算。
公式如下:y i y i,CO2,y i,y i,y OMsimple,grid,EG )EF NCV (FC EF ∑⨯⨯= (1)式中: EF grid,OMsimple,y 是第y 年简单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tCO 2/MWh); FC i,y 是第y 年项目所在电力系统燃料i 的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 NCV 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GJ/质量或体积单位);EF CO2,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CO 2排放因子(tCO 2/GJ); EG y是电力系统第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不包括低成本/必须运行电厂/机组; i 是第y 年电力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种类; y 是提交PDD 时可获得数据的最近三年(事先计算)。
关于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及结果的说明

2009年中国低碳技术化石燃料并网发电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为了更准确、更快捷地开发符合CDM方法学ACM0013-“使用低碳技术的新建并网化石燃料电厂的整合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的发电项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针对该方法学的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指定经营实体(DOE)意见,可供CDM项目业主、开发商、技术咨询服务机构、DOE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设计文件、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和引用。
一、区域电网划分为了便于中国CDM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区域电网统一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上述区域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表1所示:表1 区域电网划分二、 基准线排放因子计算方法根据方法学ACM0013(04版),基准线排放因子是最终确定的基准线的排放因子(选项1)、区域电网内效率排名前15%电厂的平均排放因子(选项2)两者中的数值最低者。
本公告是针对选项2计算的基准线排放因子。
对于选项2,区域电网内效率最高的前15%电厂j (即在同一类电厂1中)平均排放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jjjFF,j j CO BL EG coEF NCV FC EF 22.(1)其中:EF BL,CO2 基准线排放因子 (tCO 2/MWh)FC j 参考年v 电厂j 的煤炭消耗 (体积/质量单位)NCV j 参考年v 电厂j 消耗的煤炭的净热值(GJ/质量或体积单位) EF FF ,CO2 电厂j 消耗的煤炭的CO 2排放因子(tCO 2 /GJ ) EG j 电厂j 在参考年v 的净上网电量(MWh)j 在确定的区域电网内,与拟建项目具有相似规模和负荷、并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所有电厂中,效率排在前15% 的电厂j (不包括热电联产,包括已注册的CDM 项目)确定效率排在前15% 的电厂j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 确定与项目活动类似的电厂类似电厂的样本群包括所有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发电厂(不包括热电联产)。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计算结果概要

中国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计算结果概要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国际CDM 规则以及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领域的CDM 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的基准线排放因子,可作为CDM 项目业主、开发商、指定经营实体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以及计算减排量的参考。
其适用范围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项目(详见ACM0002),以及所有采用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减排量的CDM 项目。
基准线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和数值解释如下。
一、 区域电网划分为了便于中国CDM 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由于南方电网下属的海南省为孤立岛屿电网,海南电网的排放因子单独计算。
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根据方法学ACM0002,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采用了“简单OM ”方法,公式如下:∑∑⋅=jyj ji ji y j i ysimple OM GENCOEFF EF ,,,,,,, (1)其中:F i ,j, y 是省份j 分别在y 年份消耗的燃料i 的数量(按质量或体积单位);COEF i,j y 是燃料i 的CO 2排放系数(tCO 2/燃料质量或体积单位), 考虑了y 年省份j 所使用燃料(原煤、燃油和燃气)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 j,y 为由省份j 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
CO 2排放系数COEF i 由下式获得:i i CO i i OXID EF NCV COEF ⋅⋅=,2 (2)其中:NCV i 为燃料i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为国家特定值; OXID i 为燃料的氧化率,为IPCC 缺省值;EF CO2,i 为燃料i 每单位能量的CO 2潜在排放因子, 为IPCC 缺省值。
另外,在电网存在净调入的情况下,在明确知道该特定电厂时,采用调入电量的特定电厂的排放因子;在特定电厂不明确时,采用调出电量电网的平均排放率。
区域电碳因子

区域电碳因子,也称为电网排放因子或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是一个衡量电力生产过程中单位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
这个因子通常用来估算电力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企业和政府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重要参数。
该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发电结构(例如燃煤、燃气、水电、核能等)、能源转换效率、电网损耗、以及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网排放因子会有差异,因为每个区域的能源组合和发电技术不同。
计算公式大致为:区域电碳因子= (总碳排放量/ 总供电量) * 10^3(将结果转换为kgCO2/kWh)
为了确保准确性,区域电碳因子通常会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能源结构和发电效率的变化。
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加,电网排放因子有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企业和组织在制定减少碳排放策略时,会利用区域电碳因子来评估其电力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如采用绿色能源、提高能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6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
(征求意见稿)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则的CDM项目和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并征询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指定经营实体(DOE)的意见。
上述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数据真实、计算合理、结果可信。
现将计算过程及结果公布如下,可供CDM 项目和CCER项目业主、开发商、DOE等在编写和审定项目文件以及计算减排量时参考引用。
一、区域电网划分
为了便于中国CDM和CCER发电项目确定基准线排放因子,现将电网边界统一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电网,不包括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上述电网边界包括的地理范围如下表所示:
二、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一)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下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 )颁布的最新版“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计算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
采用该计算工具中“简单OM ”方法中选项B ,即根据电力系统中所有电厂的总净上网电量、燃料类型及燃料总消耗量计算。
公式如下:
y
i
y i,CO2,y i,y
i,y OMsimple,grid,EG )EF NCV (FC
EF ⨯⨯=
(1)
式中: EF grid,OMsimple,y 是第y 年简单电量边际排放因子OM (tCO 2/MWh); FC i,y 是第y 年项目所在电力系统燃料i 的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
NCV 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净热值 (能源含量,GJ/质量或体积单位);
EF CO2,i,y 是第y 年燃料i 的CO 2排放因子(tCO 2/GJ); EG y
是电力系统第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不包括低成本/必须运行电厂/机组;
i 是第y 年电力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种类;
y
是提交PDD 时可获得数据的最近三年(事先计算)。
另外,在电网存在净调入电量的情况下,采用调出电力电网的简单电量边际排放因子。
OM 计算中供电量和燃料消耗量的数据选取遵循了保守原则,计算过程详见附件1。
(二)容量边际排放因子(BM )
根据“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计算容量边际排放因子BM 。
BM 可按m 个样本机组排放因子的发电量加权平均求得,公式如下:
∑=y
m,m y m,EL,y m,y BM,grid,EG EF (2)
式中:
EF grid,BM,y 是第y 年的容量边际排放因子BM (tCO 2/MWh ); EF EL,m,y 是第m 个样本机组在第y 年的排放因子(tCO 2/MWh ); EG m,y 是第m 个样本机组在第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量(MWh ),也即上网电量; m 是样本机组;
y
是能够获得发电历史数据的最近年份。
其中第m 个机组的排放因子EF EL,m,y 根据“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的步骤4 “简单OM ”中的选项B 方法计算。
“电力系统排放因子计算工具”(05.0版)提供了计算BM 的两种选择:(1)在第一个计入期,基于PDD提交时可得的最新数据事前计算;在第二个计入期,基于计入期更新时可得的最新数据更新;第三个计入期沿用第二个计入期的排放因子;(2)在第一计入期内按项目活动注册年或注册年可得的最新信息逐年事后更新BM;在第二个计入期内按选择(1)的方法事前计算BM,第三个计入期沿用第二个计入期的排放因子。
本次公布的BM的结果是基于选择(1)的事前计算,不需要事后的监测和更新。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本计算仍然沿用了CDM EB同意的变通办法,即首先计算新增装机容量及其中各种发电技术的组成,然后计算各种发电技术的新增装机权重,最后利用各种发电技术商业化的最优效率水平计算排放因子。
由于现有统计数据中无法从火电中分离出燃煤、燃油和燃气的各种发电技术的容量,本计算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利用最近一年的可得能源平衡表数据,计算出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CO2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其次,以此比重为权重,以商业化最优效率技术水平对应的排放因子为基础,计算出各电网的火电排放因子;最后,用此火电排放因子乘以火电在该电网新增的20%容量中的比重,结果即为该电网的BM。
BM 近似计算过程是遵循了保守原则。
具体步骤和公式如下:
步骤1,计算发电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对应的CO 2排放
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
∑⨯⨯⨯⨯=
∈j
i y
j i CO y i y
j i j
COAL i y
j i CO y i y
j i y Coal EF NCV F
EF NCV F
,,,,,,,,,,,,,,,22λ (3)
∑⨯⨯⨯⨯=
∈j i y
j i CO y i y j i j
OIL i y
j i CO y i y
j i y Oil EF NCV F EF NCV F
,,,,,,,,,,,,,,,22λ (4)
∑⨯⨯⨯⨯=
∈j
i y
j i CO y i y j i j
GAS i y
j i CO y i y
j i y Gas EF NCV F EF NCV F
,,,,,,,,,,,,,,,22λ (5)
其中:
F i,j,y
是第j 个省份在第y 年的燃料i 消耗量(质量或体积单位,其中固体和液体燃料为吨,气体燃料为立方米);
NCV i,y 是燃料i 在第y 年的净热值(固体和液体燃料为
GJ/t ,气体燃料为GJ/m 3);
EF CO2,i,j,y 是燃料i 的排放因子(tCO 2/GJ )。
脚标Coal ,Oil 和Gas 分别指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步骤2:计算对应的火电排放因子
y Adv Gas y Gas y Adv Oil y Oil y Adv Coal y Coal y Thermal ,,,,,,,,,,
(6)
其中EF Coal,Adv,y ,EF Oil,Adv,y 和EF Gas,Adv,y 分别是商业化最优效率的燃煤、燃油和燃气发电技术所对应的排放因子,具体参数及计算过程详见附件2。
步骤3:计算电网的BM
y Thermal y Thermal y BM grid EF CAP EF ,,,,⨯=
(7)
其中,CAP Total,y 为超过现有容量20%的新增总容量,CAP Thermal,y
为新增火电容量。
三、 数据来源
计算OM 和BM 所需的发电量、装机容量、厂用电率和电网间电量交换等数据分别来源为2013-2015年《中国电力年鉴》和2012-2014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发电燃料消耗以及发电燃料的低位发热值等数据分别来源于2013-2015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国家统计局审批,2011年7月);各燃料的潜在排放因子来源于“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第二卷能源,取各燃料排放因子的95%置信区间下限值。
四、 排放因子结果
BM为截至2014年的容量边际排放因子;(2)本结果以公开的上网电厂的汇总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