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合集下载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二)阳性克隆的鉴定与筛选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连接形成重组子并转化后, 在连接产物中既有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也有载体 的自连和目的基因的自连,更多的是未发生连接反应 的载体和目的DNA片断.这就需要我们对阳性克隆进 行鉴定和筛选,将含有外源DNA的宿主细胞和不含外 源DNA的宿主细胞分开,将含有正确重组子的宿主细 胞和含有其他外源DNA的宿主细胞分开.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可以从DNA, RNA和蛋白质三个不同的层次水平进行.可以 利用载体本身的一些特性,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包装容量等对重组子筛选.可以直接分析重组 子中的质粒DNA,分析其插入片段的有无,大 小和酶切图谱,也可直接通过测序分析重组子 中的插入片断.有时可以通过间接分析和目的 基因相连的基因或蛋白的表达来检测目的基因 的表达,比如将目的基因和报告基因同时整合 到宿主中,如果报告基因表达,则说明目的基 因也可能正确表达.
四,操作步骤
(一)重组质粒的转化 1,从-70℃冰箱中取2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室温下使其 解冻,解冻后立即置冰上. 2, 加入pBS质粒DNA溶液(含量不超过50ng,体积不超 过10μ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分钟后. 3,42℃水浴中热击90秒或37℃水浴5分钟,热击后迅速 置于冰上冷却3-5分钟. 4,向管中加入1ml LB液体培养基(不含Amp),混匀后 37℃振荡培养1小时,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 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mpr ). 5,将上述菌液摇匀后取100μl 涂布于含Amp的筛选平 板上,正面向上放置半小时,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 倒置培养皿,37℃培养16-24小时.
五,注意事项
1,麦康凯选择性琼脂组成的平板,在含有适当抗生素 时,携有载体DNA的转化子为淡红色菌落,而携有带 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子为白色菌落.该产品筛选 效果同蓝白斑筛选,且价格低廉.但需及时挑取白色 菌落,当培养时间延长,白色菌落会逐渐变成微红色, 影响挑选. 2,X-gal是5-溴-4-氯-3-吲哚-b-D-半乳糖以半乳糖苷酶 水解后生成的吲哚衍生物显蓝色.IPTG是异丙基硫代 半乳糖苷为非生理性的诱导物,它可以诱导lacZ的表 达. 3,在含有X-gal和IPTG的筛选培养基上,携带载体 DNA的转化子为蓝色菌落,而携带插入片段的重组质 粒转化子为白色菌落,平板如在37℃培养后放于冰箱 3-4小时可使显色反应充分,蓝色菌落明显.

阳性克隆鉴定和质粒DNA提取

阳性克隆鉴定和质粒DNA提取
提高基因工程实验的准确性
确保质粒DNA的质量和纯度,可以提高阳性克隆鉴定的准 确性,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基因材料。
推动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
对阳性克隆鉴定与质粒DNA提取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 有助于推动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为基因治疗、基因编辑 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05
实验设计与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设计原则
明确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克隆鉴定和质粒DNA提取方 法。
选择合适载体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如质粒、噬菌体等。
设计引物
针对目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PCR扩增和测序 验证。
操作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精确计量
控制温度和时间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无菌 操作,避免污染。
准确称量试剂和样品,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团队协作
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效率。
不足之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PCR扩增效率不高、质粒提取量不足等。这些 问题提醒我们在后续实验中需要更加注意细节,优化实验条件。
未来工作展望
深入研究
在后续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重组质粒的功能和表达情况,以及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和传递 效率等问题。
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的 温度和时间,避免对实
验结果产生影响。
防止交叉污染
使用一次性枪头和离心 管,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结果记录与数据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数据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试剂用 量、温度、时间等关键信息。
数据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PCR产 物电泳图谱分析、测序结果比对等。
结果解读
鉴定步骤
01

重组菌有效鉴定的方法 资料搜集解析

重组菌有效鉴定的方法  资料搜集解析

蓝白斑筛选:蓝白斑筛选是一种基因工程常用的重组菌筛选方法。

野生型大肠杆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将无色化合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切割成半乳糖和深蓝色的物质5-溴-4-靛蓝。

有色物质可以使整个培养菌落产生颜色变化,而颜色变化是鉴定和筛选的最直观有效的方法。

设计适用于蓝白斑筛选的基因工程菌为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菌株。

阳性克隆含有重组DNA分子的克隆子被称为重组子,如果重组子中含有外源目的基因则又称为阳性克隆子或期望重组子。

TA载体TA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用于转导目的基因的一种载体。

TA载体用于TA 克隆,有以下几个特点:(1)快速克隆基因。

仅需5 分钟反应的时间;(2)便于筛选重组子,高克隆效率。

提供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两种筛选标记。

当某个基因来源于含有氨苄青霉素基因质粒时,可以选择卡那霉素筛选标记;当某个基因来源于含有卡那霉素质粒时,可以选择氨苄青霉素筛选标记,降低了克隆背景,对照插入片段克隆效率达95%以上。

(3)容易判断载体中有无外源基因的插入。

包含lacZ 基因,在含有IPTG,X-gal 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蓝白斑筛选,很容易判断载体中有无外源基因的插入。

常见问题分析(1)克隆效率低影响克隆效率有许多因素,如扩增目的基因所用引物,基因的结构,插入片段和载体的比例等。

如发现克隆效率低,尝试用下列方法提高克隆效率。

a. 纯化PCR 产物。

b. 如插入片段的浓度太低,增加插入片段的量(1~4 µl)。

c. 延长反应时间。

d. 重新设计引物,5′端包含“G”,以增加PCR 产物3′末端“A”的效率。

(2)PCR 鉴定重组子失败用PCR 方法鉴定重组子,没有得到目的扩增产物,又没有载体自连,说明PCR反应失败。

重新优化PCR 反应条件或提取质粒,以质粒作模板扩增或酶切鉴定包含重组子的克隆。

(3)重组克隆呈现淡蓝色.这是由于插入片段没有影响lacZ 基因读码框,这种情况下菌落呈现淡蓝色。

实验八 重组克隆筛选(酶切鉴定)

实验八 重组克隆筛选(酶切鉴定)

实验八重组克隆筛选(酶切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的原理;2.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同的克隆载体和相应的宿主系统,其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方法不尽相同。

从理论上说,重组克隆的筛选是排除自身环化的载体、未酶解完全的载体以及非目的DNA片断插入的载体所形成的克隆。

常用的筛选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针对遗传表型改变筛选法,以-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法为代表。

另一类是分析重组子结构特征的筛选法,包括快速裂解菌落鉴定质粒大小、限制酶图谱鉴定、Southern 印迹杂交、PCR、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等方法。

1.-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法(蓝白斑筛选法)使用本方法的载体包括M13噬菌体、pUC质粒系列、pGEM质粒系列等。

这些载体的共同特征是载体上携带一段细菌的基因lacZ。

lacZ编码-半乳糖苷酶的一段146个氨基酸的肽,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为lacZ△M15基因型。

重组子由于外源片断的插入使肽基因失活不能形成互补作用,也就是说,宿主细胞表现为-半乳糖苷酶失活。

因此,在X-gal平板上,重组克隆为无色噬菌斑或菌落,非重组克隆为蓝色噬菌斑或菌落。

这种筛选方法操作简单,但当插入片断较短(小于500bp),且插入片断没有影响lacZ基因的读框时,有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2.快速裂解菌落鉴定质粒大小从平板中挑取菌落,过夜培养后裂解,直接进行凝胶电泳,与载体DNA比较,根据迁移率的减小初步判断是否有插入片断存在。

本方法适用于插入片断较大的重组子的初步筛选。

3.限制酶图谱鉴定对于初步筛选具有重组子的菌落,提纯重组质粒或重组噬菌体DNA,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一种或两种)切割重组子释放出的插入片断,对于可能存在双向插入的重组子还可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插入方向,然后用凝胶电泳检测插入片断和载体的大小。

4.Southern 印迹杂交为确定DNA插入片断的正确性,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重组子、凝胶电泳分离后,通过Southern 印迹转移将DNA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再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相应外源DNA片断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鉴定重组子中的插入片断是否是所需的靶基因片断。

TA克隆简述

TA克隆简述

生物秀论坛『中国生物科学论坛』PCR产物的T载体克隆(一)重组T质粒的构建一.原理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DNA重组,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叫做重组体或重组子。

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

DNA连接酶有两种:T4噬菌体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两种DNA连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T4噬菌体DNA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DNA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连接起来。

但这种连接的效率比粘性末端的连接率低,一般可通过提高T4噬菌体DNA连接酶浓度或增加DNA浓度来提高平末端的连接效率。

T4噬菌体DNA 连接酶催化DNA 连接反应分为3 步:首先,T4 DNA 连接酶与辅因子ATP形成酶-ATP复合物;然后,酶-ATP复合物再结合到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切口的DNA上,使DNA腺苷化;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把切口封起来。

连接反应通常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断相连。

因为DNA片断有两个端点,所以切割时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单酶切,另一种是双酶切,这两种酶切方法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都经常用到。

对于单酶切来说,载体与供体的末端都相同,连接可以在任何末端之间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自连接产物。

为了减少自环的高本底,可对载体进行5’除磷酸处理,原理是连接酶只能连接DNA片断的3’OH末端与5’端,所以除磷后载体不会自环。

一旦有外源片断插入时,由外源片断提供5’端就能与载体进行连接。

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减少由载体的自环造成的高本底。

对于双酶切来说,无论载体与供体同一片段上都有不同的末端,这样就避免了载体与供体的自环,能使有效连接产物大大增加。

双酶切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将供体分子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连接反应的温度在37℃时有利于连接酶的活性。

但是在这个温度下粘末端的氢键结合是不稳定的。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姓名:郑小煜学号:201100140069班级:11级生技班同组者:赵莉、高瑞【实验目的】1、学习在实现DNA的体外重组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载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并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载体和目的DNA进行切割,产生利于连接的合适末端。

2、通过对DNA的酶切,学习设计构建重组DNA分子的基本方法,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技术。

3、学习利用T4 DNA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4、掌握利用CaCl2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

5、学习并掌握热击法转化E.coli的原理和方法。

6、在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的基础上,本实验学习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的抽提鉴定,以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有外源目的DNA片段,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的方法。

7、通过学习掌握重组DNA分子鉴定的基本方法。

8、掌握α互补筛选法筛选重组子的方法。

并鉴定体外导入目的DNA片段的大小。

9、学习用试剂盒提取重组质粒DNA的方法。

10、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即为DNA重组技术,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分子叫做重组子。

重组的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载体分子和外源DNA分子连接起来。

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中,将转化后的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可以通过α互补筛选法筛选出重组子,并可通过酶切电泳及PCR检验的方法进行重组子的鉴定。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酶切反应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首先,要了解目的基因的酶切图谱,选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不能目的基因内部有专一的识别位点,即当用一种或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外源供体DNA时,能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

其次,要选择具有相应的单一酶切位点的质粒或者噬菌体等载体分子作为克隆的载体。

转化子的筛选和重组子的鉴定

转化子的筛选和重组子的鉴定

转化子的筛选和重组子的鉴定在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染或转导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受体细胞都能被导入重组DNA 分子,一般仅有少数重组DNA分子能进入受体细胞。

再者,在这些被转化的受体细胞中,除部分含有我们期待的DNA分子外,另外一些还可能是由于载体自身或一个载体与多个外源DNA片段形成的非期待重组DNA分子导入所致。

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方法将重组子从大量的受体细胞中筛选出来。

一、基本定义:1、转化子:导入外源DNA分子后能稳定存在的受体细胞称为转化子。

2、重组子:含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子称为重组子。

3、阳性克隆子(期望重组子):含有外源目的基因的重组子称为阳性克隆子或期望重组子。

4、筛选(选择):经过各种方法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后,获得所需阳性克隆子的过程称为克隆子的筛选或选择。

二、将目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2.形成重组质粒;3.制备感受态细胞,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细胞;4.培养大肠杆菌,让重组质粒及外源目的基因形成大量拷贝;5三、转化子的筛选1、根据载体标记基因筛选转化子。

(1)方法:将转化处理后的受体细胞接种在含适量选择药物的培养基上,在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根据菌落生长情况挑选出转化子。

(2)举例:抗药性标记插入失活选择法、根据载体除草剂抗性基因、β-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选择法、根据生长调节剂非依赖型筛选转化子、根据核苷酸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的缺失互补筛选。

2、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

(1)报告基因的定义:一个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即表达产物易被鉴定的基因。

由于受体细胞内报告基因的表达,出现新的遗传性状,以此来识别被转化的细胞或未被转化的细胞。

(2)成为报告基因的条件: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应是便于检测、定量和灵敏毒高的基因。

如:gus葡醛糖酸酶基因、Lus荧光虫荧光素酶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3、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基因连接转化实验报告(3篇)

基因连接转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因连接与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的实验操作步骤。

3. 熟悉转化实验的基本流程,包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涂布培养和筛选等。

4. 了解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基因连接转化实验是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克隆:通过酶切、连接等操作,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构建成重组质粒。

2. 转化: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使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表达。

3. 筛选: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4. 鉴定:对筛选出的转化子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三、实验材料1.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T4连接酶、DNA连接缓冲液、DNA分子量标准、DNA聚合酶、PCR引物等。

2.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移液器、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

3. 细胞:感受态细胞(如大肠杆菌DH5α)。

4. 基因组DNA: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

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片段的制备: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2. 载体DNA的制备:提取载体DNA,进行酶切处理。

3. 基因连接: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

4. 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5. 涂布培养: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过夜。

6. 筛选:挑选生长良好的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检测。

7. 鉴定:对PCR检测阳性的菌落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CR检测结果:根据PCR检测结果,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2. 酶切鉴定:对PCR检测阳性的菌落进行酶切,观察酶切图谱,确认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

3. 序列鉴定:对酶切鉴定阳性的菌落进行测序,与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验证其是否正确。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基因连接与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了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来源:生物谷 2007-5-14 22:34:00 访问量:7982
评论(0)
分享0
1 材料
E.coli JM109菌株
2 仪器、用具
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试管、1.5ml 离心管、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样品梳、移液器
3 试剂
(1) CaCl2、LB平板(见附录);SOC培养基(见附录);SOB培养基
(2) RNase A1;Buffer S1;Buffer S2;Buffer S3;Buffer W1;无水乙醇的Buffer W2a
(3) 1×电泳缓冲液(TAE);溴化乙锭溶液(EB)[有毒,小心];琼脂糖;6×加样缓冲液
(4) 酚;氯仿;异戊醇
(5) ddH2O;10×PCR Buffer (Mg2 plus);dNTP;M13 ;M13-;TaKaRa rTaq酶
4 方法
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取大肠杆菌JM109保存液50μl,接种于4ml LB(或SOB)液体培养基中,37℃,300rpm 振荡培养过夜,第二天取50μl 转接到新的4ml LB(或SOB)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3h至OD600=0.35~0.4,在无菌操作台上取1ml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冰浴10min。

(2) 4℃,5000rpm离心2min,去上清液。

(3) 加入750μl预冷的0.1M CaCl2重悬菌体,冰浴30min。

(4) 4℃,5000rpm离心2min,弃上清液。

(5) 加入100μl 冰冷的0.1M CaCl2轻轻重悬菌体,冰浴2h后,4℃保存备用。

2. 重组DNA的转化
(1) 将含Amp、X-Gal、IPTG的LB平板37℃预热。

(2) 于100μl感受态细胞中加入10μl连接产物,冰浴30min。

(3) 将离心管转入42℃水浴,热冲击90秒,然后不要摇动离心管,迅速将其放在冰上2min。

(4) 在离心管中加入SOC培养基300μl,枪头混匀,37℃、150rpm温和摇振60min。

(5) 将200μl 转化菌液均匀地涂布于含50mg/ml Amp、20mg/ml X-gal、200mg/ml IPTG 的LB 平板上,37℃倒置培养过夜,挑选白色菌落进行鉴定。

注意事项:
①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全部操作均须于冰浴操作,同时注意近火无菌操作,防止感受态细胞受杂菌污染。

②42℃热处理时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

③菌液涂皿操作时,应避免反复来回涂布,因为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壁有了变化,过多的机械挤压涂布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转化率。

3.重组质粒的鉴定
方案一菌落PCR
(1) 制备PCR混合液:
(2) 用经灭菌的10μl枪头(不用牙签)挑去白色菌落,迅速地使挑取物溶在上述混合液中。

(3) 盖上离心管得盖子,在沸水上温育10 min。

(4) 将步骤⑶的样品冷却至室温,离心数秒,然后于管中加入TaKaRa rTaq酶0.25ul。

(5) 按以下条件进行PCR反应:94℃预变性3min;然后进行30个循环反应,其温度循环条件为:94℃变性1min,57℃退火1min,72 ℃延伸1min;循环结束后72℃再延伸5min。

(6) 取5μl PCR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

方案二质粒PCR
1. 碱裂解法少量制备质粒DNA
(1) 用离心管收集4ml在LB培养基(含Amp)中培养过夜的菌液,14000rpm离心30秒,弃尽上清。

(2) 用250μl已加入RNase A1的Buffer S1充分悬浮细菌沉淀。

(3) 加入250μl Buffer S2,温和但充分地上下翻转混合4-6次,此步骤不宜超过5min。

*Buffer S2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以免空气中的CO2中和Buffer S2中的NaOH,降低溶菌效率。

(4) 加入400μl Buffer S3,温和地上下翻转8-10次,室温静置2min,14000rpm离心10min。

*若离心后凝结块未沉淀到离心管底部,应再上下翻转数次,12000g离心3min。

(5) 将DNA-prep Tube置于2-ml Microfuge Tube中,将步⑷中的混合液移入DNA-prep Tube 中,5500rpm离心1min。

(6) 弃滤液,将DNA-prep Tube置回到原2-ml Microfuge Tube中,加入500μl Buffer W1,5500rpm离心1min。

(7) 弃滤液,将DNA-prep Tube置回到原2-ml Microfuge Tube中,加入700μl已加无水乙醇的Buffer W2,5500rpm离心1min,以同样的方法再用700μl已加无水乙醇的Buffer
W2洗涤一次。

(8) 弃滤液,将DNA-prep Tube置回到原2-ml Microfuge Tube中,14000rpm离心1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