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

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3、防治地老虎应重点防治第一代()

4、小麦在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染赤霉病。()

5、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重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湿、时晴时雨。()

6、昆虫休眼和滞育都是病原物引起的。()

7、玉米螟主要在心叶末期以成虫为害。()

8、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

四、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8分)

1、世代:

2、触杀剂:

3、补充营养:

4、病原:

5、潜伏侵染:

6、羽化:

五、问答题:(共24分。)

1、怎样刮治苹果腐烂病斑?(4分)

2、怎样防治稻瘟病?(4分)

3、怎样防治棉花枯、黄萎病?(8分)

4、麦蚜如何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简述其综合防治?(8分)

标准答案

一、1、头,胸,腹。2、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3、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致病微生物。4、裂殖,孢子繁殖,增殖。5、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产量损失预测。6、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7、菌核菌核菌丝。8、避病抗侵入抗扩展。9、形态选择性生化选择性生态选择性。10、梨小食心虫。

二、B C C A A C

三、

四、1、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3、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4、病原:指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

5、潜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抗病性或环境条件不适应等,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6、羽化:不全变态的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的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

五、1、答:(1)一般应刮掉病斑外0.5cm以内的所有皮层,扩展快的病斑则应刮掉病斑外2cm以内的所有皮层。(2)刮下的组织必须集中烧毁,并在病部涂杀菌剂1—2次。(3)常用药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加2%平平加;100Be石硫合剂等。

2、答:(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管理。(3)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

种子消毒。(4)药剂防治:每667m2用40%稻瘟净乳剂125~150ml等。

3、答:应采取“改造重病区,控制轻病区,消灭零星病区,保护无病区”的策略。

(1)保护无病区:A 严格执行检疫制,对病区要严格控制,确保无病棉区生产安全。B棉种消毒。

C、建立无病留种田,生产无病种子。(2)对零星病田要拔除病株,就地烧毁。(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稻棉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4)重病田种植抗、耐病品种。

4、答: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麦蚜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杆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正常发育。严重时导致生长和停滞、最后枯萎。(2)麦蚜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

综合防治措施:(1)作物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应尽可能单一种植,秋作物尽可能以玉米、谷子取代糜子、高粱等作物。(2)选用抗蚜耐病品种。(3)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4)药剂防治:可采用药剂拌种和喷药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全变态

2、若虫

3、卵胎生

4、补充营养

5、趋性

6、龄期

7、世代

8、休眠

9、食物链

10、有效积温法则

11、寡食性

12、性二型

13、胚后发育

14、孵化

15、羽化

16、年生活史

17、温湿系数

18、假死性

19、虫龄

20、鳞翅

二、填空题:(60空)

1、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5、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五部分组成。

6、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虫态;

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虫态。

8、昆虫的触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节构成。

9、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类型。

10、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棉蛉虫属于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

12、棉蚜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

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_______,为害水稻的是__________。

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_____中

心;胸部是昆虫的_______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心。

15、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如粘虫)和__________(如蚜虫)。

16、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

18、螨类属于__________门,__________纲。

19、鳞翅目昆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蚜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

20、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__________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

22、蟋蟀属于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

23、根据昆虫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种。

三、选择题:

1、鳞翅目昆虫的蛹属于()。

A、离蛹

B、被蛹

C、围蛹

D、无

2、蝗虫的后足为()。

A、爬行足

B、捕捉足

C、跳跃足

D、开掘足

3、摇树震落金龟子进行捕杀,利用了昆虫的()。

A、趋光性

B、趋化性

C、假死性

D、迁飞性

4、小地老虎成虫具有()。

A、趋光性

B、趋化性

C、假死性

D、趋声性

5、昆虫发育的第一个阶段是()。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6、地老虎是一种地下害虫,它属于()目。

A、半翅目

B、双翅目

C、直翅目

D、鳞翅目

7、下列属于不全变态的是()。

A、直翅目

B、鞘翅目

C、鳞翅目

D、膜翅目

8、蝗虫的触角属于()。

A、丝状

B、锤状

C、羽毛状

9、棉铃虫的蛹属于()。

A、被蛹

B、离蛹

C、围蛹

10、下列昆虫中,属于同翅目的昆虫有()。

A、棉盲蝽

B、金龟子

C、麦蚜

11、下列昆虫中头式为前口式的是()。

A、蚜虫

B、小地老虎

C、天牛幼虫

12、下列昆虫中,触角为球杆状的是()。

A、菜粉蝶

B、金龟子

C、食蚜蝇

D、叩头虫

13、下列昆虫中,属于锉吸式口器的昆虫是()。

A、蝼蛄

B、蝽象

C、蓟马

D、蜜蜂

14、下列昆虫中,可以进行多胚生殖的是()。

A、蝗虫

B、蚧壳虫

C、麻蝇

D、小蜂

15、下列昆虫中,口器是刺吸式口器的是()。

A、蝗虫

B、蝽象

C、金龟甲

D、蓟马

16、利用糖醋液诱集粘虫,是利用了昆虫的()。

A、趋光性

B、迁飞性

C、趋化性

D、假死性

17、下面()属于单食性害虫。

A、蝗虫

B、菜粉蝶

C、粘虫

D、三化螟

18、金龟子的幼虫类型属于()。

A、原足型

B、多足型

C、寡足型

D、无足型

19、棉铃虫属于鳞翅目的()科。

A、螟蛾科

B、麦蛾科

C、夜蛾科

D、灯蛾科

20、下列

四、判断题:

1、()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就是将其种群彻底灭绝。

2、()蝶蛾类的蛹为离蛹。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昆虫的发育速度越快。

4、()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属于多足型。

5、()卵期是指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间。

6、()植物的抗虫机制可分为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三个方面。

7、()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8、()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发育速度越快。

9、()昆虫在幼虫期常脱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若某昆虫脱皮两次,称为二龄幼虫。

10、()昆虫有多变态类型,蝗虫属于不全变态,而棉铃虫和叶蝉属于全变态。

11、()蝼蛄的后足称为开掘足。

12、()蝇蚊类后翅退化成细小的棒状物,以平衡飞行时的身体,称为平衡棒。

13、()蝗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

14、()草蛉幼虫属于无足型幼虫。

15、()金龟甲的蛹为离蛹()

16、()雌成虫自羽化到第一次交配所经历的时期称为产卵前期。

17、()双翅目昆虫包括蝇、蚊、蜂等昆虫。

18、()蛾蝶类的膜质翅面上满覆鳞片,称鳞翅。

五、简答题

1、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昆虫体壁的构造和功能是什么?

3、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取食各有何不同?

4、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

5、按昆虫取食性质和取食范围各分哪几类?

6、有效积温法则在害虫测报上主要哪些应用?

7、什么叫昆虫的变态?举例说明昆虫的主要变态类型和特点?

六、计算题

1、已测某地平均气温为20℃,粘虫2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是7℃,

当地有效积温为60d?℃ 2 龄幼虫经几天可以发育到3龄?

2、把下列昆虫分类,同目的放在一起,并写出所属目的主要特征。

1、蝽象

2、七星瓢虫

3、蛴螬

4、蝗虫

5、棉铃虫

6、虎步甲

7、铜绿金龟

子8、小地老虎

3、用人工室内饲养赤眼蜂来控制玉米螟,已知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

为5℃,有效积温为235d℃,据田间调查分析,25天后是玉米螟的产卵高峰期,正是

放蜂时间,控制什么样的温度才合适?

《植物保护》第2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Array

一、名词解释

1. 病理程序

2. 症状

3. 病状

4. 病征

5. 变色

6. 斑点

7. 病原

8. 病原物

9. 侵染性病害

10. 非侵染性病害

11. 子实体

12. 子囊果

13. 真菌的生活史

14. 单主寄生

15. 转主寄生

16. 真菌的无性孢子

17. 真菌的有性孢子

18. 寄生性

19. 致病性

20. 抗病性

21. 寄生专化性

22. 生理小种

23. 免疫

24. 抗病

25. 水平抗病性

26. 垂直抗病性

27. 抗侵入

28. 系统侵染

29. 潜伏侵染

30. 初侵染

31. 再侵染

32. 病害流行

33. 单循环病害

34. 多循环病害

35. 专性寄生

36. 寄主范围

二、填空题:(100空)

1.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 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3.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关系。

4. 植物病原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

5. 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__和繁衍后代的____________。

6.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_____,单根的称______,交织成团后称_______。

7. 真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8.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菌丝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11. 真菌最常见的无性孢子是____________。

12.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类型。

13.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14. 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____________现象。

15. 植物病原真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个亚门。

16. 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病菌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7. 接合菌亚门与农作物病害有关的病原菌有________和_____。

18. 子囊菌亚门与农作物病害关系紧密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9. 半知菌亚门是一群只有_____阶段,没有或至今没有发现_______阶段的真菌。

20. 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所引起的病害,除少数菌如白粉菌外,一般都形成____________,并有明显的颜色较深的____________。

21. 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是______状,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_______性。

22. 植物病毒颗粒的基本形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3. 病毒与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4.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传播等。

25. 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26. 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是____________。

27. 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8. 非专性寄生物包括绝大多数病原____________和病原____________。

29. 细菌中的专化类群一般称_____,病毒中的专化类群称为______或______。

30.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表现。

31. 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___、____两类。

32. 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数真菌是______侵入。

34. 植物病原细菌只能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侵入。

35. 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只能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传入寄主体内。

36. 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以______和____尤为重要。

37.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38.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39. 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情况。

40. 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多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

三、选择题(13个)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

A、由于阳光过强照射而引起的伤害

B、由于温度过低而造成的冻害

C、由于风力过大而造成的伤害

D、由于田间长期积水而造成的涝害

2. 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3. 绝大多数植物的病害是由( )引起的。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4. 确切的说子座是真菌的( )。

A、营养体

B、繁殖体

C、菌丝体的变态

5. 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 )个子囊孢子。

A、5

B、6

C、7

D、8

6. 担孢子着生在担子上,每个担子顶端产生( )个担孢子。

A、3

B、4

C、5

D、6

7. 植物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裂殖

D、增殖

8. 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 )。

A、变色

B、颗粒状物

C、粉状物

D、脓状物

9. 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是( )。

A、坏死

B、腐烂

C、萎蔫

D、畸形

10. 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的称(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避病

11. 对病原物侵入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

A、植物的抗病性

B、温度

C、湿度

12. 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

A、主动传播

B、雨水传播

C、气流传播

D、昆虫传播

13.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是( )

A、棉花枯萎病

B、小麦散黑穗病

C、稻瘟病

四、判断题(15个)

( )1、植物病害都有病征。

( )2、低等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

( )3、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有性生殖出现次数较多。

( )4、一种病原真菌只产生一种孢子类型。

( )5、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

( )6、多数盘菌类真菌在被害植物上产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越冬。

( )7、线虫是线虫纲的一种低等动物,其传播主要靠自身的活动。

( )8、切片镜检,观察有无喷雾现象,是细菌性病害区别其他病害的最方便易行而又可靠的方法。

( )9、通常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较大。

( )10、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担抗性持久。

( )11、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典型的抗侵入反应。

( )12、在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较短,发病较快。

( )13、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湿度。

( )14、适度高温有利于病菌产生繁殖体,有利于病害流行。

( )15、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标准?

2. 植物病害的病状大致分哪五类?

3. 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

4. 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哪些类型?产生的有性孢子有哪些?

5. 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6. 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7. 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8.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

9. 简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

10. 简述柯赫氏法则操作规程。

11.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12.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是怎样划分的?

13.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哪三个环节?

14.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5. 病原物的初侵染主要有哪些?

16.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是什么?

17. 植物病害流行分哪两种类型?其发生各有何特点?

18. 举例说明真菌典型生活史的概念。

19. 列表比较真菌五个亚门的主要特点。

20. 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几种?能否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在哪里

21. 植物病原细菌的特点是什么?

《植物保护》第3章病虫调查及测报试题

一、名词:

1. 被害率

2. 植物检疫

3. 以虫治虫

4. 以菌治虫

5. IPM

二.填空题:

1. 病虫调查一般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2. 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一般都采用____________形式。

3. 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的计算公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时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6. 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害虫的发生量预测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由于人们长期、连续、大量地使用农药,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即所谓的“三R”问题。

9.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其主要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____;第二是_____;第三是___。

12.我国生产的细菌杀虫剂主要是____类,真菌杀虫剂主要是_____,病毒杀虫剂主要是_____。

13. 病虫害的两查两定即:查________,定__________;查________,定______。

14. 所谓的“三R”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夏季利用室外日光晒种,杀死潜伏在其中的害虫,属于()。

A、农业防治

B、物理防治

C、生物防治

2. 综合防治的基础是()。

A、植物检疫

B、化学防治

C、农业防治

3. 利用趋性设计的防治方法是()。

A、捕杀法

B、诱杀法

C、汰选法

二、判断题:

()1、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应将其种群消灭。

()2、一般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取样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

()3、在病虫害发生一几天或十几天以前发出预报的,叫中期预测。

()4、三龄前是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对钻蛀性害虫也应该这样。

三、简答题:

1.植物病害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2.简述植物病虫害调查取样的方法及适用对象。

3.什么是综合防治?

1.病虫害防治有哪五种防治方法?

2.综合防治有哪些基本观点?

3.什么是物理防治法?有何优缺点?

4.什么是生物防治?有何优缺点?

1.什么是化学防治?有何优缺点?

二、计算题:

1. 某地调查小麦田中蛴螬为害情况,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面积为1平方米,

各样点活虫数分别是7、3、5、4、6头,求该小麦田蛴螬的虫口密度(头/平方米)。

2.科研小组系统调查玉米二代三化螟的发育进度,至7月16日化蛹率达16%(始盛期),7月20日化蛹率达50%(高峰期),7月26日化蛹率达84%(盛末期),当地常年二代三化螟蛹的历期为6天,产卵前期为5天,请推算出二代三化螟产卵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3.科研小组系统调查玉米小斑病,根据样点共查叶片220片,按其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结果为:0级150片;1级30片;2级20片;3级12片;4级8片。求其病情指数。

《植物保护》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农药的剂型

2. 农药助剂

3. 拌种法

4. 农药的毒性

5. 农药残留

6. 致死中量

7. 农药污染

8.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二.填空题(59空)

1. 杀虫剂按其成分及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杀虫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杀菌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 根据对植物作用的性质,除草剂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 按杀草作用的方式,除草剂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为原药,固体的称为______________,液体的称为______________。

7. 将原药变成可以使用的产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

8. 农药加工新产品的总称为______________。

9. 粒剂按药剂颗粒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敌百虫在碱性介质中能逐渐转变为______________,对害虫有很强的______________作用,兼有______________作用。

11. 氧化乐果的常用剂型为______________。

12. 多菌灵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引起的植物病害有效。

13. 绿麦隆水溶性差,施药时应______________,否则药效差。

14. 拌种法主要用于防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

15. 灌根法主要用于防治______________病虫害。

16. 我国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_______,第二部分为______,第三部分为_____。

17. 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8. 按照防治指标进行用药,要“两查两定”,即查_______,定______;查______定_____。

19. 农药所导致的中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 农药的“三致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1. 农药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污染,以及各环境组成中______的污染。

22. 农药药效试验小区的排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方法。

23. 杀菌剂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示药效。

24. 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规定:严禁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上使用。

25.

三、选择题:6个

1. 松脂合剂属于()。

A、无机杀虫剂

B、有机杀剂

C、植物性杀虫剂

2. 同种农药两种剂量药效最高的是()。

A、乳油

B、胶悬剂

C、可湿性粉剂

3. 下列剂型不必加水就可施用的是()。

A、粉剂

B、乳油

C、胶悬剂

4. 下列农药对棉蚜防治无效的是()。

A、氧化乐果

B、抗蚜威

C、溴氰菊酯

D、氯氰菊酯

5. 50%久效磷乳油稀释100倍后,其有效浓度为()。

A、5%

B、0.5%

C、0.05%

6. 最易从土壤中吸收农药的作物是()。

A、白菜

B、番茄

C、菠菜

D、胡萝卜

7. 粒剂按药剂颗粒大小分类,粒度范围在10-60目,直径为250-1680 μm,它属于

()。

A、大粒剂

B、颗粒剂

C、微粒剂

8. 以下除草剂中,防除麦田阔叶杂草应首选()。

A、2-4D-丁酯

B、除草醚

C、甲草胺(拉索)

9. ()是治疗锈病、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它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作用。

A、粉锈宁

B、多菌灵

C、乙磷铝(疫霜净)

四、判断题:8个

()1、波尔多液是生产中防治病害常用的治疗剂。

()2、氧化乐果既属于内吸剂,又属于触杀剂。

()3、利用农药挥发的气味来防治病虫害称为喷雾法。

()4、雨天施药可以减少农药的蒸发,增加农药的分散性,是施药的最佳时间。

()5、交替用药是将两种不同的农药品种进行交替使用。

()6、安全合理施用农药应降低施药量,增加用药次数,做到少量多次。

()7、一种农药的致死中量数值越大,它的毒性越高。

()8、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农药药效试验时,应将次要因子放在主区内。

()9、草甘磷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只能做茎叶处理,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均有效。

()10、井岗霉素是一种生物性杀菌剂,它主要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五、简答题

1. 杀虫剂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农药助剂?常用的农药助剂有哪些?

3. 简述乳油的主要特性。

4. 什么是喷粉法?有何优缺点?

5. 什么是喷雾法?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列表)

6. 农药的合理使用具体应做好哪几点?

7. 哪些情况不能混用农药?

8. 如何安全使用农药?

9.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六、计算题:

1. 用75%的三九一一乳油拌麦种,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2%,5千克乳油可拌麦种多少千克?

2. 用50%的辛硫磷乳油拌种,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2%,2000千克麦种需50%的辛硫磷乳油多少千克?(麦种做为稀释剂)

3. 配制40%的氧化乐果50倍液涂茎,2千克乳油需兑水多少千克?植物保护技术(120分)

七、填空题

38.综合防治中的“三R”问题指的是、、。

39.对棉花的枯、黄萎病的防治各地应采取“、、

、”的防治策略。

40.国内发生危害的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有、、。

41.梨小食心虫在春季主要危害,在秋季主要危害。

42.子囊果根据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43.防治棉铃虫应采用和杀虫剂混用较为理想。

44.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在越冬。

八、选择题

45.下列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 B.小麦锈病 C.棉花黄萎病 D.稻瘟病

46.蝇类蛹的类型属于()

A.离蛹 B.裸蛹 C.被蛹 D.围蛹

47.三化螟的食性为()

A.单食性 B.寡食性 C.多食性 D.杂食性

48.防治小地老虎,一般应以第几代为重点()

A.1 B.2 C.3 D.4

49.叶蝉的触角类型属于()

A.刚毛状 B.鳃叶状 C.棒状 D.羽毛状

50.金龟甲幼虫的类型属于()

A.多足型 B.寡足型C.原足型 D.无足型

51.小麦上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病害是()

A.小麦白粉病 B.小麦锈病

C.小麦纹枯病 D.麦类黑粉病

52.湿度大时,病部可形成萝卜籽大小的菌核的病害是()

A.稻瘟病 B.水稻纹枯病

C.稻白叶枯病 D.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53.棉花黄萎病的发病高峰是() A.子叶期 B.苗期 C.现蕾期 D.花铃期

54.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多少时小麦吸浆虫不化蛹()

A.20% B.15% C.29% D.50%

九、判断题

55.鳞翅目蝶类的触角类型是丝状的。()

56.植物病原细菌主要靠气流传播。() 57.目前防治白粉病效果最好的药剂是粉锈宁。() 58.棉花炭疽病是以种子传病为主的病害。()59.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组织的破坏性大。()

60.拌种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以及种子带菌的病害。()61.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所引起的病害,常常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62.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取样法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

63.在病害的传播方式上,小麦锈病属于典型的气传病害。()

64.花生青枯病的病征是脓状物。()

十、名词解释题

65.世代

66.病状

67.龄期

68.时差选择

69.初侵染

十一、简答题

70.农药的合理施用具体应做好哪几点?(10分)

71.桃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方法有哪些?(10分)

72.怎样防治小麦吸浆虫?(8分)

73.苹果炭疽病的症状有何特点?(6分)

74.什么是单循环病害?有何特点?(6分)

种植类专业实践综合模拟试题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论是成虫子还是幼虫,都是捕食性的昆虫的是

A 蝗虫

B 椿象

C 草蛉

D 瓢虫

2.白粉菌吸器的形状是

A 掌状

B 分支状

C 棒状

D 小球状

3.引起桃伪果病的病原生物是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线虫

4.下列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的是

A 大螟

B 二化螟

C 三化螟

D 玉米螟

5.小麦吸浆虫属于

A 鳞翅目

B 鞘翅目

C 双翅目

D 膜翅目

6.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 )。

A.营养体为丝状体 B.具有细胞结构

C.以产生抱子的方式繁殖 D.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7.属于病毒病的是( )。

A.黄瓜霜霉病 B.番茄早疫病C.辣椒白绢病 D.黄瓜花叶病8.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C.游动抱子在水中的游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9.以下描述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B.头部有口器和触角

C.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D.身体最外层是外骨骼

10.美洲斑潜蝇属于( )。

A.鳞翅目B.斑蝇目

C.膜翅目D.双翅目

11.蚜虫的口器为( )。

A.刺吸式B.虹吸式

C.咀嚼式D.挫吸式12.用内吸杀虫剂主要防治( )。

A.虹吸式口器害虫B.刺吸式口器害虫

C.咀嚼式口器害虫D.挫吸式口器害虫

13.属于鳞翅目的有( )。

A.草蛉B.蚜虫C.茶毛虫D.赤眼蜂

14.不适合喷雾使用的农药剂型是

A 粉剂

B 粒剂

C 水剂

D 胶悬剂

15.下列油料作物中,以( )种子含油量最高。

A棉花 B 花生 C 大豆 D 芝麻

16.甘薯一般在早春温度稳定通过7~8℃,即栽插前( ) 天开始育苗。

A 25

B 30

C 40

D 50~55 17.甘薯采苗时提倡高剪苗,即在离开床土( )cm以上的部位剪苗。

A 2

B 3

C 5

D 7 18.甘薯常见的栽插方法中,( )结薯多产量高,但抗旱性差。

A 水平浅栽法

B 直栽法

C 斜栽法

D 钓钩式栽法

19.在正常条件下,甘薯安全贮藏以窖内氧气含量不低于( )为宜。

A 10%

B 15%

C 18%

D 20% 20.下列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的是

A 2,4—D

B 青鲜素

C 乙烯利

D 多效唑

21.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也是棉田管理的重点时期是

A 苗期

B 蕾期

C 花铃期

D 吐絮期

22.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影响产量的重要原因是

A 没有良种

B 土壤质地不良

C 密度上不去D灌溉条件缺乏

23.玉米抽穗前10天到抽穗后()天是玉米一生是对缺水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A 5

B 10

C 20

D 30

24.留种用的小麦收获期一般在

A 完熟期

B 蜡熟末期

C 蜡熟初期

D 面团期

25.在土壤干旱、水源充足、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小麦浇底墒水的方式最好是

A 送老水

B 茬水

C 塌墒水

D 蒙头水

26.防止辣椒落花落果,应选用

A 赤霉素

B 萘乙酸

C 乙烯

D 多效唑

27.叶面施肥的优点不包括

A 肥效快

B 肥效长

C 用肥少

D 减轻土壤固定

28.下列作物搭配不合理的是

A 小麦和豌豆

B 玉米和甘薯

C 棉花和生姜

D 水稻和花生

29.“冬小麦—夏玉米→春甘薯”轮作的复种指数为( )

A 100%

B 150%

C 200%

D 300%

30.最能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使农业增产增效的种植方式是( )

A 单作

B 间作

C 轮作

D 套作

3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宜多年连续单独使用的是 ( )

A 翻耕

B 深松耕

C 旋耕

D 耙地32.确定大多数农作物合理种植密度的原则是( )

A 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熟种宜稀,晚熟种宜密

B 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熟种宜密,晚熟种宜稀

C 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早熟种宜稀,晚熟种宜密

D 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早熟种宜密,晚熟种宜稀

33.用( )处理未成熟的种子后,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出苗早而壮。

A矮壮素 B 多效唑 C 赤霉素 D 乙烯利

34.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等作物常规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机械混杂 B 生物学混杂

C 品种本身的变异

D 栽培技术不当

35.感温性和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将会( ),宜引( )品种。

A 缩短,早熟品种

B 缩短,晚熟品种

C 延长,早熟品种

D 延长,晚熟品种

36.对促进小麦分蘖有重要作用的是(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钙肥

37.冬小麦播种深度超过( )cm,分蘖将受到抑制。

A 3

B 4

C 5

D 7 38.冬小麦幼穗分化的( )是决定小穗数的关键时期。

A 初生期

B 伸长期

C 单棱期

D 二棱期

39.冬小麦幼穗分化的( )正值拔节期,植株11叶1心。

A护颖原基分化期 B 小花原基分化期

C 雌雄蕊分化期

D 四分体形成期

40.以下( )不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

A拔节期 B 挑旗期 C 孕穗期 D 四分体形成期

41.晚播小麦穗小粒少,根本原因在于( )

A 生育期短,营养积累少

B 穗分化后期温度偏高

C 通过春化阶段较慢

D 通过光照阶段较快

42.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春季追肥浇水应于( )进行。

A 返青期

B 起身期

C 拔节始期

D 拔节后期

43.棉花开花后,未受精的子房内由于( )含量显著提高,从而促进幼铃脱落。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乙烯

D 脱落酸

44.对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落蕾的比例大于落铃

B 幼铃的脱落多集中于开花后3~7天内

C 棉花徒长时,上部果枝的蕾铃脱落多于下部果枝

D 棉花进入吐絮期后就不再有蕾铃脱落

45.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以( )铃重最重。

A 主茎中部内围铃

B 主茎中部外围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