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史4

合集下载

中国舞蹈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3 、论礼乐的社会作用
继承儒家学说 ,重视礼乐、夸大礼乐社会作用。
“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夫 功成制礼,治定作乐 。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 。”
——《说苑·修文》
也有唯物主义的见解:
“礼者,上所制,故曰制;乐者,下所作,故

作 。天下太平颂声作 。” ——王
中国舞蹈史
百戏中的剑器表演 汉
剑舞 汉 建鼓角力图 汉
河南南阳画像石鸿门宴 汉
中国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跳弄四剑舞 汉
山东沂南画像石“顶杆悬孩 ” 汉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3 、情节舞
以歌舞形式表现简单故事的成为情节舞。
汉代著名情节舞—— 《东海黄公》
“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画地成川,流渭 通泾 。东海黄公 ,赤刀粤祝 ,冀厌白虎,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七 、乐舞理论
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乐舞理论继承 的主要是儒家学派思想; 发展部分主要是对民间
俗乐舞从理论到实践所采取的开明态度。
1 、论舞自心出
强调舞蹈要表现内心感情 ,只有发自内心的乐
舞 ,才能感人。
“故不得已而歌者 ,不事为悲;不得已而舞者 ,
不矜为丽 。歌、舞而不事为悲、丽者, 皆无有根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一 、“百戏 ”舞蹈 “百戏 ”是包括音乐 、舞蹈 、杂技 、武
术 、幻术 、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 合性演出形式 ,在汉代亦称“角抵戏 ”。
古老的“角抵 ”,犹如今天的“摔跤 ”, 是一种比力度的竞技运动 ,汉代则泛称乐 舞杂技为“角抵戏 ”,与“百戏 ”是同一 概念。 “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 ,秦因而广之 ,汉 兴虽罢 ,至武帝复采用之 。”——《乐书》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四)一、填空题:1.“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载于《三海经》中。

2《云门》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天神。

3. 《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先祖。

4.汉代“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如角觝戏,是表演者扮成各种鸟兽神仙。

《东海黄公》表现人降伏老虎的故事。

5.汉代出现了歌舞并重的歌舞曲叫《相和大曲》。

6.汉代有一种礼仪性和自娱性相结合的舞蹈叫小猪漫步。

7. 曹魏时代时代,长安、洛阳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歌舞艺人,住在特筑的铜雀台上,随时为他表演,这些歌舞艺人被称为“铜雀伎”。

8.唐代的乐舞机构有太常寺、教坊、梨园,集中和培养了大批乐舞艺人。

9. 农乐舞”即今朝鲜乐舞,《软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乐舞。

10.唐代有一个最为铺张豪华的悲舞,“声词哀怨,听之莫不泪下”,它是《剑器舞》。

11.宋代常用吸收和发扬的手法对唐代最有成就的“大曲”进行按需要择用。

12.用《义勇军进行曲》音乐首创、首演舞者是周璇。

14.《尚书.益稷》中“鸟兽跄跄”“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也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15.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扶犁》。

16.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5000年。

17.巫舞是古人驱鬼逐疫的舞蹈,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18.相传夏桀欣赏乐舞,以钜为美,以众为观。

19. 西周创立的《六舞》、《小舞》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六代舞》。

20.汉代舞蹈由于受到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如《百戏》、《盘鼓舞》等。

21. 《南诏奉圣乐》的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

22. 宋代宫廷《队舞》,是唐代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分健舞”和“软舞”。

23. 元代著名教坊大曲《白翎雀》,其音乐多模仿白翎雀的鸣叫声。

另有一双人歌舞名《昂鸾缩鹤舞》,亦有同名琵琶曲,从侧面反映了蒙古族的狩猎生活。

24. 20世纪40年代,“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主创人是戴爱莲。

中外舞蹈史题5

中外舞蹈史题5

中外舞蹈史题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7分,总计35分)1、雅乐2、傩舞: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

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

3、云南花灯4、多丽丝·韩芙莉(1895—1958):生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奥克帕克,卒于纽约市。

她最重要的舞蹈理论是倒地—爬起,动作要素:1、节奏2、力度3、图形5、戴爱莲6、巴兰钦1、《葛天氏之乐》2、“拟古舞谱”3、六代舞4、《巾舞》5、阿热热6、《倒喇》7、《观音舞》8、《坐部伎》9、朱载堉10、裕容龄11、《白纻舞》12、《明君舞》13、《西凉乐》14、《高丽乐》15、《巴渝舞》16、六小舞17、《盘鼓舞》18、兰陵王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1、简述新秧歌运2、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原则动及其意义3、简述中国民间舞的五种文化类型4、简述玛莎·格雷姆舞蹈技巧的基本原理三、论述题:(任选35分与40分各一题作答,总计75分)1、论述你对舞蹈功能的认识(35分)2、论述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35分)3、论述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40分)4、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的发展(40分)《西方舞蹈史》一、填空题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尚)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哒》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舞蹈四史教育心得体会(3篇)

舞蹈四史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舞蹈四史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舞蹈四史教育的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舞蹈四史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舞蹈四史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舞蹈四史教育以我国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舞蹈四史教育注重挖掘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四史教育融合了舞蹈、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作用。

舞蹈四史教育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舞蹈的美,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舞蹈四史教育的实践1. 课堂教学在舞蹈四史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结合舞蹈作品,讲解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了解历史。

(2)引导学生关注舞蹈中的民族元素,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与舞蹈创作。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舞蹈技艺,感受舞蹈的魅力。

3. 校内外交流与其他学校、艺术团体开展舞蹈四史教育交流活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舞蹈四史教育的水平。

四、舞蹈四史教育的成果1. 学生对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舞蹈四史教育,学生了解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学生的舞蹈技艺得到提高舞蹈四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舞蹈技艺。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舞蹈四史教育融合了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中外舞蹈史

中外舞蹈史

中外舞蹈史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伊莎多拉·邓肯”2.《霓裳羽衣舞》3.踏歌4.《云卷大门》 5“收缩—放松”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六舞”或“六代之乐”是把传统乐舞和当时新创制的乐舞加工整理,“六舞”其中有、、、、、。

2.《诗经》中、绝大多数是北方的民歌民舞;、保存了大量的南方的民歌民舞。

3.500年的芭蕾史可分为、、、、。

4.汉代设立的,是当初的歌舞音乐总机构。

5.舞蹈作品构成三要素:、、。

6.现代舞之母是;古典舞之父是,作品是他的创作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无愧于“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新舞蹈的先驱是()A.吴晓邦B.贾作光C.戴爱莲D.胡果2.汉角抵白戏中的舞蹈按其特征,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和()。

A.舞像B.舞影C.舞袖D.舞巾3.清商乐的内容相当丰富,有乐曲、歌曲、舞曲,并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以下不属于其中的舞蹈的是()A.《明君》B.《杯盘舞》C.《拂舞》D.《灵星舞》4.()在编舞史上可谓真正开了芭蕾舞剧交响编舞法之先河。

A.《天鹅湖》B.《舞姬》C.《唐·吉诃德》D.《睡美人》5.法国芭蕾改革家,1760年用文字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他在其中针砭时弊,强调舞蹈不应是歌剧的附庸,或身体是杂技而应是情节自然,“没有对话的话剧”因而被英国戏剧界誉为()。

A.“舞蹈的莎士比亚”B.“情节芭蕾之父”C.“话剧之父”D.“舞蹈话剧之父”6.胡乐胡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龟兹乐”B.“西凉乐”C.“燕乐”D.“清乐”7.以下不属于立部伎的是()A.《安乐》B.《太平乐》C.《破阵乐》D.《燕乐》8.男子独舞《醉鼓》编导邓林,由()首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

A.叶波B.黄豆豆C.李南D.金明9.以下不属于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是()。

A.即兴编舞法B.接触即兴法C.环境编舞法D.环境即兴法10.以下不属于乐舞机构的是()。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

1、到外国学习舞蹈的第一人是:裕容龄2、第一个办舞蹈机构的人是:唐槐秋3、第一个举办各人舞蹈发表会的是:吴晓邦4、红军时期最流行的歌舞是:《八月桂花遍地开》5、1932年苏区成立的第一个剧团是:八一剧团6、石联星演的电影《赵一曼》7、1933年苏军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校是:工农剧社蓝衫团学校8、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讲话的全名称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9、“三大赤色舞蹈明星:是指:李伯钊,石联星,赵月华10、东北全军成立的第一个专业舞蹈队是在:1947年11、解放时期最为轰动的舞蹈作品是:《进军舞》12、欧阳予倩写的一本舞蹈书叫:《唐代舞蹈》13、“人民胜利万岁”是: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的14、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的优秀作品有:《藏民骑兵队》和《轮机兵舞》15、“五研班”是由崔承喜创办,“五运班”是由吴晓邦创办16、吴晓邦写的书叫做:《新舞蹈艺术概论》17、苏联舞蹈家伊莉娜来帮助建立北舞,北舞正是成立是在:1954年18、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歌舞剧是《宝莲灯》,主演有:赵青19、1949-1962年参加国际世界青年与和平友谊联欢奖的获奖作品有:20、天马舞蹈工作室是:吴晓邦创建的21、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舞蹈刊物是《舞蹈丛刊》22、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白淑湘23、舞剧《蝶恋花》是根据: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创作的24、《红色娘子军》是第一届编导班创作的25、“三化”座谈会是指: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26、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红色娘子军》是根据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27、《丝路花雨》“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创造了一种“敦煌舞”的舞种,改编了过去民族舞剧只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一种做法,是观众耳目一新。

28、《再见吧,妈妈》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29、1980年在大连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是第一届30、桃李杯是:1985年开始在北京举办31、中国第一个以表演现代舞的团体是:广东实验现代舞团32、第一部社会误导基础理论著作是《社会舞蹈概论》33、新中国首次举办各人舞蹈专场的是:陈爱莲34、中国艺术研究院;1982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名词解释1、“卖”:由戴爱莲创作,可以说是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舞蹈表现的是一对善良的父母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卖掉亲生骨肉的情节,是对当时社会无声的控诉。

舞蹈史

舞蹈史

原始舞蹈的分类:1反映生产劳动的舞蹈:伏羲发明了“网”,于是出现了教人捕鱼的乐舞《扶来》神农氏发明了农具,于是出现了教人耕作的乐舞《扶犁》。

2生殖崇拜和“求偶舞蹈”:古人将女娲奉为“高媒之神”,古代有《祀高媒》的舞蹈,体现了人类对孕育后代的渴望。

3图腾祭祀舞蹈:佤族砍人头祭谷时跳的《木鼓舞》。

4反映征战生活的舞蹈叫“武舞”,如“干戚舞”干是指盾牌,戚是指带把的斧头。

5记功舞蹈古人为英雄任务歌功颂德的舞蹈,黄帝《云门》尧《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周武王《大武》纪念武王伐纣。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舞蹈:夏:女乐奴隶是最早的专业艺人.商:“巫”可称为我国最早的舞蹈家。

禹步是巫舞中的一种特有的舞步,“足不相过,如快步急行,则飘飘欲仙,后又发展为小碎步”,连续的旋转,谎称“神附体”。

商汤的记功舞叫《大劐(左边三点水右边无刀)》。

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艺术:西周王朝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来巩固政权,后称“制礼作乐”,这套乐舞制度实际上是治国手段,乐舞制度与统治秩序相结合,通过乐制礼仪来体现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

宫廷乐舞:“六小舞”为《祓(衣补换巾字旁)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六大舞”1文舞:《云门》《大咸》《大韶》《大夏》主要训练仪表,强调以文德治天下2武舞:《大劐(左边三点水右边无刀)》《大武》主要训练精神力量,强调以武功征服天下。

3大舞小舞不同点:大舞是在国家级祭祀场合,由国家级礼官“大司乐”来主持,小舞是在一般祭祀场合表演,由乐司掌管即可。

民间风俗祭祀舞蹈:蜡(zha)祭-重戏,雩(yu)祭-重歌,傩(nuo)祭-重舞。

春秋战国时期乐舞理论思想:百家争鸣1儒家强调“礼乐”孔子“乐今政通”主张把“乐”用于教育和政治。

2道家强调“天乐”应是“阴阳相和,天人合一”应遵循“变化无常”和“自然之命”。

汉代舞蹈:“百戏”汉代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是杂技、幻术、滑稽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又称角抵(摔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论述中国原始社会的舞蹈内容及其作用原始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礼仪性的舞蹈,还是以身躯律动性的摆动作为纯粹欢愉的精神表达,舞蹈充分支配了原始人的生活。

”中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述原始舞蹈的内容,如“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若国大旱,则帅巫而雩舞”(《周礼·春官》)等。

对原始先民来说,舞蹈艺术是和所有的人类传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对于要达成某种实际和重要的目的的时候,其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种魔术般的动作。

舞蹈给人以力量并能增强氏族或部落内部的秩序与和谐,舞蹈还表达了原始先民一厢情愿祈求降临福祉或避开凶祸的美好愿望。

表现祭祀是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周礼》、《后汉书》等就载有我国古代人用舞蹈仪式驱逐四方疫鬼的内容(参见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

“我国现存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景颇族的…金再再‟舞,傈僳族的…死舞‟,都属于祭祀仪式的蹈。

”(林耀华主编《原始艺术史》)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中,舞蹈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明确的宗教内涵,它所表达的既有崇拜的意味,也是在祈祷——是出于实用的需要。

如北美洲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熊舞”,西非部落的猎舞,澳洲土人的袋鼠舞等。

最典型的要数一些非洲部落的性爱舞,它的功利性是刺激生殖欲望。

恩格斯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仪式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具代表性的是澳洲的“科罗波利舞”,它的感情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是模拟再现,例如模拟再现战争或狩猎过程。

第二是力动表现,即纯舞(参见袁禾《中国舞蹈》):它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原始的祭祀舞、狩猎舞、战争舞、性爱舞的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四大特征。

2,简述生殖崇拜的舞蹈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

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

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

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

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

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

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

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3,论述原始舞蹈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

对原始舞蹈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各种认识,如起源于游戏、巫术、性爱、劳动等等。

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中的多数意见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形体,还特别创造了人的思想,使舞蹈成为文化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然而不能说舞蹈仅仅起源于劳动,还应包括非生产劳动的其他生活活动:战争、性爱、祭祀等等。

4,解释巫术舞蹈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

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

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

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舞蹈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舞蹈与世界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

其功能则是为先民现实生存服务的,是先民们祭告神灵、传达神意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其表演也多在祭祀性场合。

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

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

因为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所以仪式性特征十分明显,舞蹈艺术后来作为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抒情、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

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

而巫术仪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1,名词解释蜡祭:是古代一种祭歌。

女乐: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

摊祭:古代驱鬼除疫的一种祭祀方式。

六代舞:相传为中国古代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个时代的祭祀乐舞。

又称六乐。

雅乐舞:雅乐舞蹈是礼乐教化的正统舞蹈,内容很丰富,不过却很难被人理解。

2,简答《大武》的问世年代及主题。

旋娟与提嫫活跃于何时代。

举出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表演性舞蹈或三个著名舞蹈家的名字。

战国时代,出现了两个著名舞人── 旋娟与提嫫。

从有关记载分析,她们可能掌握了舞蹈与气功中的“轻功”相结合的绝技。

《萦尘》、《集羽》、《旋怀》,旋娟与提嫫这两个最早被记录下来的中国古代舞蹈家的技艺,是令人惊叹的。

而舞姿轻盈,确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崇尚的审美特征。

3,论述题“六代舞”和“六小舞”在西周雅乐文化体系中的表现和作用。

中国古代女乐舞蹈的基本形成脉络即主要审美特征。

“以巨为美,以众为观”是指哪个朝代的舞蹈?含义是是什么?唐朝。

因为唐朝李姓源自鲜卑民族,而鲜卑士兵各个彪悍英勇。

是善战的民族。

举杨贵妃一例,就多少看出唐王朝李姓血统对体壮结实的勇士是很崇敬的。

而这里所提到的“巨”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胖”或“结实”。

所以审美角度上看着很健康,很雍容,很勇猛,很魅力。

试论西周雅乐舞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和思想基础。

第三章1,名词解释舞赋:以描述丰富多彩的舞姿为主。

傅毅在这里记录的乃是汉代时极为盛行的“般鼓舞”,又称“盘鼓舞”。

舞袖:舞动袖子或者舞衣的袖子翘舞:即《云翘》舞。

用于郊祀的一种乐舞。

胡舞:西域的舞蹈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

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巴俞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

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

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

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

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建鼓舞:一种击鼓而舞的舞蹈,汉代“百戏”的节目之一。

其舞具为建鼓,建鼓又名“楹鼓”,传始于商代。

建鼓舞的特点是讲究技巧性,也十分注重技巧与艺术相结合,这也是汉代舞蹈的整体特征。

鱼龙曼延:①古代百戏杂耍名。

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

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

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亦作“鱼龙漫衍”。

亦作“鱼龙折腰之舞:这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题动作的艺术舞蹈, 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以柔软的腰功显示她的舞蹈魅力。

随时有快节奏的技巧表演和昂扬气势, 但其基调是以柔美轻捷见长, 色彩明丽, 极少萎颓废的情绪。

以舞相属:汉代一种交谊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

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2,简答题赵飞燕之舞的最大特点。

赵飞燕的舞蹈艺术,《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

”“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最早见于史料,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

赵飞燕“善行气术”,传说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见其轻功极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难度的技巧,轻盈飘逸,挥洒自如。

赵飞燕不仅是位舞蹈艺术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

当时长安有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张安世,自幼习琴,15岁时便名满天下,后入宫为汉成帝和赵飞燕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其出色的技艺和优美的音乐令皇帝夫妇如痴如醉,赵飞燕尤为激动,令人取来她的琴奏了一曲《归风送远》,飘逸逍遥,令张安世惊叹不已。

赵飞燕爱惜张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随便出入皇宫,并给他一个侍郎的官职,还送给他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以舞相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形式?特点是什么?是两汉魏晋时期的.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

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3,论述题用实例论述汉代中外舞蹈交流状况。

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汉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根据此曲,创作出“新声廿八解”,用于军乐。

另外还有,汉灵帝喜爱西域文化“好胡服、胡帐、胡板、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统治者对外来乐舞文化的偏爱,以至影响整个阶层的风气。

与此同时,中原乐舞文化也传入外国从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象谈汉代舞蹈的种类与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百纟宁舞》,《盘鼓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分析比较他们的特点。

长久流传, 晋至唐的五、六百年间,一直盛行不衰是酒宴表演中的保留节目。

舞者佩戴珠翠饰品,身穿白色长袖舞衣,动作以舞袖为主。

她时而高举双袖如天鹅飞翔,时而低回婉转,轻移舞步,如推若引,似留且行,乐声节奏渐快,双袖急挥如雪飘,敏捷步态似流波,如流风行云般轻盈飘逸的舞姿,在观众面前掠过。

盘鼓舞:汉代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

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

盘鼓舞》中作道具的盘是木做的,椭圆形,鼓稍高于盘子,直径约三十多厘米。

一般鼓为一面或两面,盘为六个或七个,也有用四个、五个或三个的。

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一鼓,所以又称七盘舞(有时只用鼓而不用盘,或以鼓代盘)。

汉代女乐舞蹈的动作特征。

一、艺、技相融,以舞为重二、美丑相兼,刚柔相济三、神秘奇谲,以悲为美四、形神兼备,意境深邃原始舞蹈崖画舞蹈(1)图腾崇拜(2)祭祀性舞蹈《黑山岩画猛虎捕食图》新石器时代(3)生殖崇拜舞蹈:《充乐》(4)反映狩猎和征战的舞蹈《黑山岩画狩猎图》刑天氏武干戚部落舞蹈伏羲的乐舞《扶来》:反映狩猎生活,歌颂结网捕鱼之功。

(2)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

(3)阴康氏的乐舞《大舞》:健身舞(4)葛天氏之乐《广乐》: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