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的换气与增压节
第3章 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及部件

3.汽缸套外圆须精磨,汽缸体上的孔须珩磨。
缸套的润滑和冷却
润滑
飞溅润滑 注油润滑
冷却
闭式淡水循环冷却。冷却水由冷却水空间 的最低处进入,由最高处排出,以确保冷 却水充满冷却空间,避免形成气囊。
返回
气 缸 实例
返回
活 塞
作用
活塞的分类
活塞的结构 活塞的冷却
返回
作
用
和汽缸盖、汽缸一起形成燃烧室
曲柄的排列(1)
各缸发火间隔角应相等,以使柴油机动力输出均 匀。各缸发火间隔角应等于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 需要的曲轴转角度数除以气缸数目所得的商。因 此二冲程柴油机相邻发火的两个缸的曲柄夹角为 360o/i,四冲程柴油机为720o/i(i为柴油机气 缸数)。
应尽量避免相邻气缸连续发火,以减轻相邻气缸 间的主轴承负荷。
第三章 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及部件
第一节 机架、机座和贯穿螺栓
第二节 燃烧室部件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第四节 喷油设备 第五节 换气机构及增压
基本结构图1
基本结构图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第一节 机座、机架和贯穿螺栓
机座 bedplate
机架 frame
贯穿螺栓
机 座
作用:
承担全机重量 承受气体力、惯性力与安装预紧力 集中与贮存滑油并形成密闭空间 安放曲轴,并留有曲柄回转空间。对基座的 基本要求是要有足够的刚度。
将气体产生得推力传给连杆
返回
活塞的分类
十字头式活塞
适用于二冲程柴油机
车辆工程_换气过程

第三节 减少进气系统的阻力
局部阻力 管 道 摩 擦 阻 力
一、减小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Δp = λ
ρv
2
2
2、进气马赫数 Ma
vm Ma = c
须限制进气马赫数。
3、气门直径和气门数
4、气门升程
气门流通截面积随气门升程的增大而增加。
5、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二、进气道和进气管
足够的流通截面和光滑壁面
三、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
配气定时
进气加热 流动损失
1、进气终了的压力 pa
影响因素:
¾ 管路的流动阻力 ¾ 管路的压力波动
克服进气系统流动阻力的压力降
pa = ps − Δpa
Δpa = λ
ρv
2
2
式中:λ为管道阻力系 数,ρ为进气状态下气体 密度(kg / m3 ),v为进 气平均流速(m / s)。
气门叠开期间,若排气管压力高于进气 管压力,可能会出现废气倒流现象,反而使 缸内残余废气量增多。
(1)汽油机的气门叠开角 回火
自然吸气汽油机的 气门叠开角最小。
(2)自然吸气柴油机
新鲜充量为空气。 自然吸气柴油机的气门叠开角较大。
(3)增压柴油机
增压柴油机的 气 门叠开角最大。
二、换气损失和泵气损失
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换气功之差。
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组成。
1、排气损失
¾W:自由排气损失
转速对排气损失的影响
转速越高,排气损失越大。
随转速升高,最佳排气提前角增大。
2、进气损失
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相比较小, 但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却很大。
¾Y:进气损失
3、换气损失和泵气损失
1换气过程

2021/4/9
10
⑵进气过程
指从进气阀开始开启到进气阀完全关 闭为止。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②主要进气阶段;③补 充进气阶段
2021/4/9
11
2021/4/9
12
三、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是指从排气 口(或排气阀)打开时起至排气口(或排 气阀)完全关闭时止,新鲜空气充入气缸 和废气排出气缸的过程。
2021/4/9
13
三、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三个阶段: ⑴自由排气阶段 ⑵强制排气(扫气)阶段 ⑶过后排气(过后充气)阶段
2021/4/9
14
2021/4/9
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15
2021/4/9
16
四、换气过程的评定指标
换气过程的评定指标主要有:充气系 数、残余废气系数 、扫气效率 、扫气系 数 、扫气过量空气系数等。
充入气缸的新鲜空气量愈多愈好;消耗的功及
流失的空气量要少。
2021/4/9
2
第一节 柴油机换气过程
一、时面值与角面值 二、四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三、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四、换气过程的评定指标 五、影响换气过程的主要因素
2021/4/9
3
一、时面图与时面值
f dt
若画出气阀或气口的开启面积f 随时间t
2021/4/9
7
一、时面图与时面值
时面值表征了气阀或气口的流通能力。 因此,保证柴油机的换气品质的关键之一 就是保证柴油机气阀或气口有足够的时面 值。
2021/4/9
8
二、四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
⑴排气过程 ⑵进气过程
柴油机工作原理(简单版)PPT课件

Compression ratio
14.05.2020
1 Va VcVs
VS
Vc . Vc
VC
14
ε 压缩比 (Compression ratio)
1.经济性: ε 经济性提高, ε﹥12 对经济性影响
柴油机动力装置 蒸0
螺旋桨
传.动轴系
5
功率: 70000KW L:25M H:13M B:7M
14.05.2020
.
6
14.05.2020
.
7
燃气轮机工作原理
❖ gas turbine engine
14.05.2020
.
8
蒸汽轮机工作原理
❖ Steam turbine engine
最近时的位置。 ❖ 5 冲程(Stroke):又称行程。活塞在上、下止点间的运行距离。
它等于曲柄回转半径的两倍,即S=2R。 ❖ 6 压缩室容积Vc: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之
间的气缸容积,又称燃烧室容积。 ❖ 7 气缸工作容积Vs: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缸容积。 ❖ 8 气缸总容积Va: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以上的全部气缸
D.存气容积
29期 1. 在内燃机中柴油机的本质特征是:
A .用柴油做燃 B.外部混合 C.内部燃烧 30期 1.不同机型压缩比的大小,一般地说:
√D.压缩发火
A. 增压度越高,压缩比越大
B. 小型高速机的压缩比较低速机的小
√C. 现代新型低速柴油机的压缩比越来越大
D. 二冲程柴油机比四冲程机压缩比大
14.05.2020
1-2第二节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柴油机是以柴油作燃料的压燃式内燃机。
工作时,空气在气缸内被压缩而产生高温,使喷入的柴油自行着火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将热能转变为机械功。
柴油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喷油着火燃烧、膨胀作功和排气等过程组成。
这些过程可以由四冲程柴油机来实现,也可由二冲程柴油机来实现。
一、四冲程柴油机(非增压)的工作原理图1-2-1所示是四冲程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图。
工作时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曲轴作旋转运动。
活塞改变运动方向瞬时的位置称止点(死点),止点处的活塞瞬时运动速度为零。
离曲轴中心最远时的止点称上止点(T.D.C.),最近时的止点称下止点(B.D.C.)。
曲柄销中心与主轴颈中心之间的距离称曲柄半径R 。
连杆大、小端中心间的距离称连杆长度L 。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活塞行程(冲程)S 。
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两倍,即S =2R 。
活塞在上、下止点间移动所扫过的容积称气缸工作容积V S 。
S D V s ⋅=24π (1-2-1) 式中,D 为气缸直径(缸径)。
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与气缸盖之间的气缸容积,称燃烧室容积(压缩室容积、余隙容积)V c 。
气缸总容积V a 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压缩比ε。
c s c c s c a V V V V VV V +=+==1ε (1-2-2) 显然压缩比是一个几何概念,它与柴油机的转速无关。
用四个行程(曲轴回转两转)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柴油机称四冲程柴油机。
图1-2-2是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简图。
图的上部表示四个行程中活塞、连杆、曲轴及气阀的相对位置。
图的下部表示相对应的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气缸容积的变化情况,称p-V 示功图。
1.进气行程活塞从上止点下行,进气阀打开。
由于活塞下行的抽吸作用,新鲜空气充入气缸。
为了能充入更多的空气,进气阀一般在上止点前提前开启(曲柄位于点1),在下止点后延迟关闭(曲柄位于点2),气阀开启的延续角(图中阴影线部分)约为220˚~250˚CA 。
柴油机的增压

柴油机的增压(一)增压的目的增压技术是提高柴油机功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船舶柴油机上。
pVnmi,eh根据: P, e60000可知,有效功率只与平均有效压力、气缸工作容积、柴油机转速、冲程系数及PpVnmeeh气缸数i等参数有关,故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增加工作容积加大DiS、和,均能增加气缸工作容积,但这一措施会加大柴油机总重量和总尺寸,使造价增加,并给维修工作带来困难。
2.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工作循环次数提高(或活塞平均速度)和采用二冲程柴油机(使=1),皆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工Cnmm作循环次数,但是,此措施会导致柴油机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增大,充气系数和机械效率,,vm的下降,使燃油燃烧恶化,影响柴油机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 e由可知,要提高可通过提高机械效率或者提高平均指示压力来达到,P,P,,P,Peimemi但的变化范围很小,从减少机械损失来提高是有限的,所以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提高。
,,PPmmei由燃烧理论得知,增加每一工作循环的喷油量,能提高,但必须相应地增加气缸充气量,Pi以确保燃油完全燃烧。
在气缸容积不变的条件下,欲增加气缸充气量,必须增加进气密度,即先将空气进行压缩,然后使之进入气缸。
所谓增压,就是指通过提高柴油机进气压力来增加气缸的充气量。
这样,可以相应地增加喷入气缸的燃油量,提高柴油机平均有效压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柴油机功率。
(二)中冷的作用中冷即将经压缩的空气,在进入气缸前进行中间冷却,以降低进气温度,增大进气密度。
中冷配合增压,可进一步增大气缸充气量。
中冷器(即增压空气中间冷却器)往往以舷外水作为冷却介质。
提高进气压力的方法一般是用空气压缩机来完成。
通常把这一设备称为增压器,而把实现增压所设置的成套附件及管路系统称为增压系统。
根据驱动增压器不同的能量来源,增压系统通常可分为三类。
(一)机械增压系统增压器由柴油机直接驱动的增压系统称为机械增压系统。
柴油机工作基本知识(简单版)

蒸汽动力装置
主 柴 油 机
舵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螺旋桨
传动轴系
5
功率: 70000KW L:25M H:13M B:7M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6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7
燃气轮机工作原理
❖ gas turbine engine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32期 1.柴油机压缩比不能过低,其下限应能保证:
A .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空气温度应高于柴油的自燃点
√B.冷车起动可靠与低负荷运转稳定
C.最高爆发压力正常
D.燃烧室有足够的油气混合空间
34期 1. 通常,高速柴油机的压缩比一般比低速机的大些,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性要求 √B. 起动性能要求 C. 结构特点 D. A+B
12-22
汽油机 汽油 混合气(油+气) 气缸外混合(雾化器) 电火花塞点燃 0.15-0.40 无喷油器 6-10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11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13
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参数
❖ 1 气缸直径(Bore):汽缸内径,简称缸径D。 ❖ 2 曲柄半径(Crank Radius) ❖ 3 上止点(TDC):活塞在气缸中运动到最上端,即离曲轴中心线
A、名义压缩比 B、几何压缩比 √C、有效压缩比 D、行程失效系数 45期 1.关于活塞行程的错误认识是_______.
A.活塞在上下止点间的运行距离
B.等于曲柄半径的两倍
C.等于主轴颈中心线到曲柄销中心线距离的两倍
D√ .等于主轴颈中心线到曲柄销中心线间距离
2020年8月10日6时17分
第二节 柴油机工作原理

1 k 1
t
k1 1k 1
式中: ε——压缩比 λ——压力升高比 ρ——初期膨胀比 k——工质绝热指数
2、柴油机实际循环
5
1 工质的影响
工质的成分变化;工质比热的变化; 工质的高温分解;工质分子数的变化
2 气缸壁的传热损失
3 换气损失
4 燃烧损失 5 泄漏损失
18
二冲程与四冲程柴油机的比较
优点:
• 二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比四冲程机多一倍,热负荷高;
• 二台气缸尺寸与转速相同的柴油机,理论上二冲程机是四冲程机的两倍,
实际为1.6~1.8倍。
• 二冲程柴油机比四冲程机回转均匀,可使用较小的飞轮。
• 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机构较简单,便于维修保养。
缺点:
• 二冲程换气质量差,重叠角大约为80~ 100,四冲程约为25~ 60;热效
• 喷油提前角减小,因为增压后.燃油燃烧 滞燃期缩短。减小喷油提前角可防止柴油 机了作粗暴。
SUCCESS
THANK YOU
2020/2/10
存在漏气损失(FGEC)。
半回流式扫气系统
25
• 扫气口位于排气 口的下方及两侧。
• 介于回流与横流 这间的一种扫气 形式
• 各种弯流扫气中 效果最好的一种 型式
26
27
五、 柴油机的增压
• 用增加进气压力来提高功率的方法称为柴 油机的增压
28
柴油机的增压
二冲程柴油机增压的特点 二冲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增压空气是
三、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12
三、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13
?什么叫做二冲程柴油机 若柴油机工作循环的五个过程是通过二个 行程(曲轴转360度)来实现,这种柴油机 叫做二冲程柴油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柴油机的增压204题考点1:柴油机废气能量分析及其在涡轮增压器中的利用情况31题等压涡轮前废气的状态参数以e′表示,面积g-2-4-i-g为扫气空气对涡轮所作的功;面积4-2-1-5-4是活塞推出废气所做的功,由柴油机活塞所给予;面积5-1-f-e-5是从废气中取得的部分能量;而废气能量的其余部分损失掉了,损失部分以面积5-b-e-5表示,这部分能量称为脉冲动能,或叫变压能,用E1表示;面积e-f-f′-e′-e表示损失掉的废气能量中的一小部分转变为热能,加热废气,使涡轮得到的附加功,即复热回收部分。
以上除损失掉的脉冲动能E1外,其余四项之和即为等压涡轮的总能量,用E2表示,称为等压能,即四冲程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
涡轮所利用的废气能量有:自由排气时的废气能量、燃烧室扫气时的增压空气能量及活塞推挤废气所作的机械功等。
能量E1与E2的比值随增压压力p s的不同而不同。
p s越高,其比值越低。
B1.柴油机增压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空气量,使燃烧完全B.提高柴油机功率C.改善柴油机结构D.增加过量空气系数,降低热负荷B2.柴油机增压的目的是()。
A.提高爆压B.提高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和功率C.充分利用排气废热D.提高柴油机热效率D3.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加冲程长度B.加强润滑,提高机械效率C.减少每循环的冲程数D.提高平均指示压力D4.关于柴油机增压的不正确说法是()。
A.增压就是提高进气压力B.增压是提高柴油机功率的主要途径C.通过废气涡轮增压器达到增压目的的称为废气涡轮增压D.各种增压方式都不消耗柴油机功率A5.当前,限制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提高增压度的主要因素是()。
A.机械负荷与热负荷B.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C.增压器效率D.增压器制造B6.四冲程柴油机一般所采用的增压方式是()。
A.机械增压B.废气涡轮增压C.复合增压D.上述三种形式都有A7.根据增压压力的高低,属低增压的增压压力一般不大于()。
A.0.15 MPaB.0.2 MPaC.0.22 MPaD.0.25 MPaD8.根据增压压力的高低,中增压压力范围在()。
A.0.30~0.275 MPaB.0.275~0.25 MPaC.0.25~0.20 MPaD.0.25~0.15 MPaB9.根据增压压力的高低,高增压的增压压力范围是()。
A.0.23~0.3 MPaB.0.25~0.35 MPaC.0.275~0.35 MPaD.0.30~0.4 MPaB10.超高增压的增压压力一般认为要大于()。
A.0.30 MPaB.0.35.MPaC.0.40 MPaD.0.50 MPaD11.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能()。
A.提高柴油机功率B.降低柴油机油耗率C.提高柴油机压缩比D.A和BC12.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最有效方法是()。
A.增大气缸直径B.增大活塞行程C.增加进气量多喷油D.提高柴油机转速D13.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给柴油机带来的不利因素有()。
A.单位功率重量增加B.单位功率耗油量增加C.柴油机工作粗暴D.机械负荷增加A14.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给柴油机带来的不利因素有()。
A.柴油机热负荷增加B.单位功率重量增加C.单位功率耗油量增加D.上述三点都是D15.有关柴油机增压理论中的一种不正确说法是()。
A.增压就是提高进气压力B.增压是提高柴油机功率的主要途径C.通过废气涡轮增压器达到增压目的D.各种增压都不会消耗柴油机功率D16.下列关于柴油机增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增压是提高进气压力B.增压是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方法C.增压是增加气缸充气量D.增压是提高喷油压力D17.下列关于柴油机增压的主要目的中,不确切的是()。
A.增压能提高气缸的空气密度B.增压能提高气缸内平均指示压力C.增压是提高柴油机功率的主要途径D.增压是充分利用废热C18.增压柴油机的增压度是指()。
A.增压后的标定功率与增压前的标定功率之比B.增压后的标定功率与增压前的标定功率之差C.增压后的标定功率与增压前的标定功率的差值与增压前的标定功率之比D.增压后的平均有效压力与增压前的平均有效压力之比B19.提高柴油机单缸功率的途径之一是()。
A.提高压缩比B.采用增压技术C.提高进气温度D.提高燃油质量D20.近代柴油机提高功率主要是通过()途径。
A.增加缸径B.增加转速C.增加缸数D.提高增压度C21.理论研究并经实践证实,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最有效途径是()。
A.增加缸数和增大缸径B.提高转速C.提高进气压力D.提高充量系数A22.提高柴油机功率的途径有()。
Ⅰ.增大气缸直径Ⅱ.增大活塞行程Ⅲ.降低冲程系数Ⅳ.提高进气压力Ⅴ.降低转速Ⅵ.增大过量空气系数A.Ⅰ+Ⅱ+ⅣB.Ⅰ+Ⅳ+ⅤC.Ⅱ+Ⅳ+ⅥD.Ⅳ+Ⅴ+ⅥA23.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
Ⅰ.可提高经济性Ⅱ.提高柴油机功率Ⅲ.降低单位功率重量Ⅳ.降低热负荷Ⅴ.增大机械负荷Ⅵ.增大油耗率A.Ⅰ+Ⅱ+Ⅲ+ⅤB.Ⅰ+Ⅲ+Ⅳ+ⅤC.Ⅱ+Ⅲ+Ⅳ+ⅥD.Ⅲ+Ⅳ+Ⅴ+ⅥC24.目前船用柴油机尚在采用的增压方式有()。
Ⅰ.机械增压Ⅱ.单独废气涡轮增压Ⅲ.串联增压Ⅳ.并联增压Ⅴ.电动鼓风机增压Ⅵ.串联旁通增压A.Ⅰ+Ⅱ+Ⅲ+ⅤB.Ⅰ+Ⅲ+Ⅳ+ⅤC.Ⅱ+Ⅲ+Ⅳ+ⅥD.Ⅲ+Ⅳ+Ⅴ+ⅥC25.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利用柴油机排气中的()做功。
A.脉冲动能B.势能C.定压能和脉冲动能D.热能B26.废气中脉冲动能与定压能的比值,随着增压压力p k的()。
A.提高而提高B.提高而降低C.提高而不变D.提高或提高或降低A27.二冲程柴油机与四冲程柴油机的废气可用能量相比()。
A.二冲程小于四冲程B.二冲程大于四冲程C.随增压压力而异D.两者相等D28.在废气涡轮中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的正确说法是()。
A.脉冲能B.定压能C.热能D.A+BB29.根据废气能量的分析,定压涡轮增压所利用的废气能量主要有()。
A.脉冲动能B.压力能C.脉冲动能+压力能D.机械能B30.关于定压增压利用的废气能量的正确概念是()。
A.主要利用废气的动能B.主要利用废气的势能C.主要利用废气的脉冲动能D.主要利用废气的惯性能B31.四冲程柴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涡轮机所利用的废气能量有()。
Ⅰ.自由排气时的废气能量Ⅱ.过后排气的废气能量Ⅲ.新气驱赶废气时的废气能量Ⅳ.活塞推挤废气所作的机械功Ⅴ.燃烧室扫气时的增压空气能量Ⅵ.后燃产生的废气能量A.Ⅰ+Ⅱ+ⅢB.Ⅰ+Ⅳ+ⅤC.Ⅱ+Ⅲ+ⅣD.Ⅳ+Ⅴ+Ⅵ考点2:定压增压与脉冲增压的工作特点30题1.等压涡轮增压等压涡轮增压的特点是把柴油机的所有气缸的排气管都接到一根容量很大的总管上,总管能起稳压箱的作用,尽管各气缸轮流排气,但进入涡轮时气体压力的波动不大,基本上保持一恒定值,故又称恒压涡轮增压或定压涡轮增压。
等压增压只利用了废气在涡轮中由压力p T膨胀到压力p0的定压能E2。
脉冲动能E1除极少部分外,绝大多数都因为节流和膨胀、旋涡等而损失掉了,废气能量利用较差,尤其当柴油机在低负荷或启动时,因排气管中的压力低,废气的定压能量少,使得涡轮得到的功率满足不了压气机所需要的功率,二者功率不能平衡。
但是随着增压压力的提高,脉冲动能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且因为涡轮前废气压力恒等,涡轮的效率较高,因而等压增压在增压压力较高的柴油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2.脉冲涡轮增压脉冲涡轮增压的特点是把涡轮增压器尽量靠近气缸,排气管短而细并进行分组,排气管中(涡轮前)的压力是波动的。
这种结构安排,可以使涡轮除了利用废气中的定压能E2外,还可以部分地利用脉冲动能E1(可利用E1的40%~50%)。
实际脉冲增压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废气的脉冲动能。
脉冲动能的利用与排气过程及排气管的容积等因素有关。
在增压压力较低时,脉冲动能E1所占比例增大,此时采用脉冲增压可使废气能量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排气管分组脉冲涡轮增压柴油机为避免各缸扫排气的互相干扰,排气管必须进行分组。
分组的原则是:同组排气管所连各缸的扫排气时期不相重叠(或重叠较小)。
二冲程柴油机曲轴每转一转(360°)各缸均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它们的扫排气延续时间可近似认为是120°曲轴转角。
所以,欲使一个循环内处于同一组的各缸扫排气过程不相重叠,就必须保证同一组的各缸排气间隔(即发火间隔)角互相错开120°曲轴转角。
因此处在同一组的最多允许缸数i=360°/120°=3。
对于四冲程柴池机,曲轴每转两转(720°)各缸均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其排气延续时间约为240°曲轴转角。
所以处于同一组的最多允许缸数i=720°/240°=3。
如某轮主机为二冲程六缸柴油机,发火顺序为1-6-2-4一3-5;各缸发火间隔角为360°/6=60°,各缸排气延续时间为120°。
根据这些特点,按上述原则分组就得到:1-2-3缸为一组,4-5-6缸为一组。
B1.定压涡轮增压的主要特点是()。
A.只利用废气中的脉冲动能,而不利用废气中的定压能B.主要利用废气的定压能,而不考虑废气脉冲动能的利用C.既利用废气的定压能,也利用废气的脉冲动能D.只利用扫气的压力和温度C2.定压涡轮增压器的主要特点是()。
A.利用废气的脉冲动能,定压能利用较少B.利用废气的定压能,脉冲动能利用较少C.只利用废气的定压能D.只利用废气的脉冲动能A3.定压涡轮增压的特点有()。
A.进入涡轮的废气压力基本不变B.排气管要分组C.涡轮效率较低D.增压系统布置较困难B4.定压涡轮增压系统的特点有()。
A.废气涡轮既能利用废气势能,又能有效利用脉冲能B.涡轮机的效率较高C.增压系统的布置较困难D.对排气管要求较高D5.定压涡轮增压的优点有()。
A.涡轮效率较高B.涡轮机转速稳定C.增压系统布置方便D.上述三点都是B6.定压涡轮增压的主要缺点是()。
A.涡轮机转速不稳定B.低负荷性能差C.对排气管要求很高D.涡轮效率低C7.关于定压涡轮增压特点的不正确说法是()。
A.各缸排气支管都接在大容量的总管上B.涡轮效率较高C.所能利用的废气能量随增压压力的提高而减小D.系统的布置较为简单C8.关于定压涡轮增压的不正确说法是()。
A.进入涡轮的废气压力较稳定B.有一根容积足够大的排气总管C.效率较低D.涡轮机转速较稳定C9.在高增压柴油机中,一般均采用定压涡轮增压,其主要原因是()。
A.脉冲增压排气管分组困难B.对排气管要求太高C.脉冲能所占比例下降D.系统布置困难C10.现代高增压柴油机涡轮增压向定压涡轮增压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
A.增压系统布置方便B.增压器效率高C.脉冲动能所占比例下降D.低负荷运转性能好C11.脉冲涡轮增压对废气能量的利用情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