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基本功练习的方法
学习通俗唱法的技巧

学习通俗唱法的技巧1:关于做练习群里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况,新人某某问"我这个ney对不对”“我这个低吼位对不对”但很多时候新人连前面的练习都没做好就开始问后面的问题。
新人还是一步一步来,我觉的顺序应该是气息,哼鸣,气泡,头声,打嘟噜,后鼻音哼鸣这些过关后,才开始练咽音,低吼位,元音转化等等,不然你会发现练习进行不下去,又从头找原因,浪费时间,比如,气息没练好,发头声很容易挤,不熟悉后鼻音哼鸣,咽音一般也做不好。
大家应该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下巴紧张,高音喊,挤,老找不到突破口,这时候可能靠意识上去形成一个点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做练习保持一些意识很有必要。
气息:像针筒一样,通过横膈膜推送压出来,或者像气球漏气一样。
下巴和喉部:气息带上来的时候忘掉它们的存在。
上口盖:无论是做练习还是唱歌,声音都保持在上口盖。
人中咬字:咬字注意力放在人中位置。
3:学唱歌的误区好多人唱歌时候往死里飚,或者是做练习的时候从低到高做一个很长的音阶,楼主之前也这样.这个很忌讳,因为当你前面的音已经花了很多气息了,随着后面的音越来越高,而你的气息却越来越少,这样就特别伤声带。
学会辨别是非,听信一些砖家或者学习者的话会搞的你云里雾里土里水里的,有些半懂不懂的人就喜欢教人,最直接的鉴定就是听他唱的如何。
4:回归、觉悟当你发现你一个练习你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往往是你前面的练习没过关,这时候应该回归前面的,不应该死钻这个练习,但很多人心理过不去,觉的自己练了这么久没一点成绩,不敢面对现实。
别怕打击,有时候就得狠,敢于否定自己,往往就是你一开始就错了才导致这个结果。
‘一个简单的练习做的很好了,其他练习进展会很快'这句话很快就应验。
5:潜移默化听一些职业歌手唱歌,最好是现场,听他们正确的声音,让自己对声音有个正确的认知,慢慢也会形成一种记忆。
1、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前。
通俗唱法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通俗唱法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人人都有嗓子,人人都会唱歌,可唱出来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通俗唱法的基本功训练方法相关资料。
通俗唱法的基本功训练方法1:摹仿许多自学成才的歌手离不开“摹仿”,摹仿的形式看起来是学歌,而实际上往往也把被摹仿者的方法一起摹仿过来了,投师学艺或自学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关键在于效果----是否“得法”。
不论何种演唱艺术,要达到高水平,都得有基本功。
有些歌没有基本拉就是唱不下来,有些歌没有基本功也能唱。
像《小芳》那样的歌,如果给有功底的人去唱,是否大材小用?并非如此,有功底的人唱起《小芳》来肯定比没有功底的人唱得好。
那么通俗唱法的功底是什么?如何去训练?以舞蹈为例:不论芭蕾舞、中国民族舞、国际标准舞以及现代劲舞,腰腿功都不可少。
如果腰不软、腿没劲,舞感再好都不会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歌唱艺术对基本功的要求与舞蹈是同样严格的。
西洋传统声乐的基本功在发声上是打开喉咙和集中声音(声乐术语也叫“关闭”);在呼吸上建立强有力的支持。
通俗唱法与西洋传统唱法的基本功没有原则区别,不同的是打开喉咙的方式,西洋传统唱法要求在低喉上打开喉咙,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如同芭蕾舞强调用足尖站起来跳舞的情况相同。
通俗唱法不强调这一点。
打开喉咙的具体涵义是喉----舌的对抗,通俗唱法中至今仍有不少歌手喉咙打不开,特别是高音区,用高喉位而不造成“声道阻塞”,这在通俗唱法中是允许的;但高喉位只要稍有“位移”,却是非常容易产生“声道阻塞”的,这个矛盾在中国民族唱法中早已获得了比较园满的解决----用“脑后摘筋”的办法。
在通俗唱法中,打开的目的不是为了共鸣的需要,而防止声道阻塞。
但是就效果而言,适量地打开喉咙对演唱歌曲的效果来说是积极的。
这也是欧美唱法的效果为什么比港台唱法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喉----舌的对抗动作产生的声音,无论力度、质感都会得到加强。
所以打开喉咙这种基本功在通俗唱法的训练过程中,地位虽没西洋传统唱法那么重要,但仍不应忽视。
通俗唱法技巧

发声练习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
我们推荐三种练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
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
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
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
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这是声、气各半练习。
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
通俗唱法如何练声

通俗唱法如何练声通俗唱法是一种在流行音乐领域广泛应用的唱法。
它主要强调音乐性和感性,而非技巧性,闻者易懂,听者易感。
在通俗唱法的练习中,更注重人声的呼吸、咬字和感情的表达,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一、呼吸练习通俗唱法注重的是感性的表达,而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情感的手段。
因此,在练习通俗唱法时,呼吸训练是首选。
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使歌声更加自然、流畅。
而具体的呼吸练习方法有两种:1. 腹式呼吸法该方法可以使人们吸入更多的空气,以便更加充分地利用气息唱歌。
具体方法是先吸气,然后将一只手放在腹部,用力向前呼气,重复多次,从而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目的。
在唱歌时,要注意放松腹部以便于更加自然地呼吸。
2. 硬腭呼吸法硬腭呼吸法主要通过使空气从嘴巴中经过,以便将更多的空气送到舌头和喉咙部分。
具体方法是将舌头靠近上颚,并且按照一定的节奏呼吸,以达到更加自然的呼吸状态。
二、咬字表达在通俗唱法中,歌词的表达也是很重要的。
唱歌时要注意发音、清晰。
感性表达不仅是指唱出歌曲的情感,也包括歌曲词曲表达的清晰。
而正确的咬字方法能够使歌曲的语感更加明显。
具体的咬字练习方法有两种:1.显著声音和浅音MM法此方法是将歌曲和自己的唱腔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练习,使歌曲的节奏感更加凸显。
具体方法是通过在歌曲中使用显著声音和浅音,来突出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分辨歌曲中的显著声音和浅音,可使用音乐术语,将一个重音区域内唱出来的旋律、曲子和拍子都理解清楚,然后再利用相应的发声方式进行练习。
2. 整体歌词法整体歌词法,指的是学习整首歌曲的所有歌词,并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演唱。
这种练习方式能够让歌曲的情感更加融入自己的声音当中,让唱声更自然,更能表达出情感。
三、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通俗唱法的核心所在。
唱歌不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共鸣的艺术。
通俗唱法强调的是感性的表现,因此,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
一些具体的情感表达方法有:1. 触感唱法触感唱法是通过感觉情感并传达出来的唱法。
声乐通俗唱法技巧

声乐通俗唱法技巧声乐通俗唱法技巧引导语:声乐通俗唱法技巧,由应届毕业生培训网整理而成,谢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技巧一:如何运用气息基本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气息。
气息的支点,一定先建立在后腰部分。
然后再找小腹的力量。
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做扩张或向下拉动,才会产生一个力。
然而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
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
试想一下,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呢?还是只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们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希望大家能清楚。
现在通俗教学门类繁多。
如果不能掌握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错误的气息基础。
声音就会失去你本该有的辉煌色彩,自然也更难达到欧美歌手那种对声音有极强的控制能力,没音色变化,包括力度的强弱。
还需赘述一点,气息在腰腹控制下,当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声音。
绝非诸多误论所言,气息的压力越大越好。
准确地讲,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气息是一个巧劲,全然不只是力量。
技巧二:如何培养好乐感乐感是歌唱的生命,乐感二字全称应为“音乐感染力”。
平时常常听到的声情并茂中的“情”字,“韵味”、“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等字眼都可属于“乐感”的范畴。
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乐感反映了歌手或乐手瞬间内对乐思的领悟和发挥的能力。
乐感在歌唱艺术中应该比音色、技巧更重要。
歌唱当然是三者的有机组合。
技巧之高,可以令人钦佩;音色之美,令人感到动听;唯有乐感之深刻才能令听者动“情”。
有人习惯于把乐感的产生归诸于歌者对歌词的理解力;也有的说成是歌者自我投入所产生的表演结果。
这些说法都存在片面,都是从主观方面来解释乐感的来源。
有许多歌唱者在歌唱时,“投入”已达到自我陶醉的地步,可听众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投入”。
有的歌唱教师为使学生“投入”,叫学生反复朗诵歌词,往往收效甚微。
反过来有些少年儿童,却能把一首爱情歌曲表达得非常“感人”。
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

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通俗唱法的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通俗唱法6个练习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No.1 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 "声情并茂"!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算一个发声技能高超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如果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情似火又太容易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No.2 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希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好声音的“质”,“气”,“词”,“乐”。
(在演艺,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很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
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欣赏一个整体,一个情绪,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高低!例1:练声练得好的人不代表唱歌唱得好。
例2:喜欢刘德华而不喜欢张学友的人,他们绝不是在比谁的演唱技能高,而是在比谁唱得好听!No.3 什么是气息?既然谈到四门功课,我们就来一一阐述一下:首先,什么是气息?唱歌必须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
(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
通俗歌曲怎样练声(通用5篇)

通俗歌曲怎样练声(通用5篇)通俗歌曲怎样练声篇1通俗歌曲练声方法1.吸气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
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通俗歌曲练声方法2.呼气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
呼气要均匀、舒缓。
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
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通俗歌曲练声方法3.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
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通俗歌曲怎样练声篇2通俗歌曲练声方法之歌唱的共鸣有了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
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
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1.歌唱的基本状态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
一般人唱高音都是*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
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
2.共鸣的位置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
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
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通俗歌曲练声方法之唱歌练声法(9法)唱歌最令人沮丧的事,莫过于走音。
唱歌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唱歌的基本功训练方法1.声音训练:-发声练习:通过发出不同音调和音程来训练声带的弹性和音域。
-唱简单的音阶: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唱出整个音阶,注意保持声音的稳定和均匀。
-声音放松:深呼吸,放松颈部和肩膀的肌肉,使声音更加自然流畅。
2.音准训练:-听音练习:用耳朵准确判断音高,可以通过听音阶、和弦和旋律等来提高音准。
-和声练习:唱出简单的和弦进行,加深对音准的把握和理解。
3.节奏感训练:-敲击练习:用手指敲击节奏,如头、肩、膝、足四个部位,模仿不同节奏型并加快节奏的灵活性。
-跟随节奏:听一段音乐后,用口型、鼓掌或跺脚跟随节奏。
4.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放松腹部,通过深度呼吸来有效使用腹肌进行呼吸,提高气息支配力。
-唱气练习:深呼吸后,将气息均匀地吐出,并尽量保持持久。
5.发音训练:-元音练习:练习唱出清晰、准确的元音音色,并注意舌位和发音方式。
-辅音练习:练习清晰地发出辅音声音,如字母"s"、"t"等,注意舌位和嘴唇的协调。
除了以上基本功训练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唱歌的基本功:-多听乐曲:多听各种类型的乐曲,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学习不同风格的演唱技巧。
-合唱练习:参加合唱团或合唱班,与他人一起合唱,提高唱和声的能力和协调性。
-视唱练习:参加视唱训练课程,通过看乐谱来训练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提高音乐素养。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进行规律的训练,保持良好的唱歌习惯和稳定的练习时间。
同时,要注重保护声带,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练习,给声带足够的休息时间。
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不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技能,就能够提高唱歌的基本功,达到更高的演唱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俗唱法基本功练习的方法
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
这种靠前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
“质感”是以高度“聚焦”的形式来体现的,点子越小,质量愈高。
音量控制不是以放大----缩小来体现的,而是以上述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暗控制体现的,这种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唱者广
大音量时,音质仍保持聚而不散。
在减弱音量时,更不能失去“质感”,哪怕唱气声时,仍不失去“质感”,电声再高明,只能改变
唱者的音色,却无法制造出“音色”来。
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声带的张力----阻力,因而发音的“焦点”必定在声带上,西洋传统唱法中有一句声乐术语叫做-
---“让声带歌唱”。
帕伐洛蒂说过:“声音是从声带开始的,必须
使声带立即振动起来。
”就是这个意思。
在通俗唱法中也有一句声乐术语----“声必须靠在声带上”。
也是同样性质。
如果说声音的出发点在嘴巴,声音就无法靠在声带上了。
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不到位,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要么奶
声奶气的;要不声音就无法集中;日本歌坛目前就有这么一种唱法,
据说是为了表现“清纯”的效果。
相比之下,我国的杨钰莹、何影
在这方面就是比酒井法子、松田圣子要强。
奶声奶气作为一种表演
特色未尝不可,但完全脱离了声带的基本振动和气息的支持就成了“做作”了。
“让声带歌唱”五个字同时可以具有三个内容:声音
意识不要以“嘴”为出发点,而是应以声带为起点,这是一种意识,(因为声音实际上总是通过嘴巴出来的)始终应以声带为“起点”;第
二种是从生理上说的,在让声带歌唱时,“软腭的两边必需放下来”,好像一直挂到脖子下面,这是在歌唱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它是解决声带紧喉咙松的关键。
腭弓松了,舌头就自由了,下巴也放松了,喉咙才可能打得开。
反过来,腭弓一绷紧舌根立即
下压,造成声道堵塞,一切全完了;第三种是指“声音靠在气
上”(传统唱法有此要求,欧美流行唱法同样有此特点)因为歌唱方
法的本质是气息----声门的阻抗,没有积极的声门张力----阻力又
如何能和气息产生阻抗?声带的调节是一切科学唱法的核心,通俗唱
法当然也不例外,也是欧美唱法的区别于港台、日本唱法的标志之一。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声音“质感”强,嗓音特色显著。
值得我国
歌坛借鉴。
曾有过这样的情况:某女歌手平时歌唱时声音很轻,可演出时音量很大;另一女歌手平时音量很大,在台上演出音量却很小。
为什么呢?原来前者音量虽小却有“质”,而且声音很靠前;后者音量大却
不集中,造成质感模糊。
又因“靠后”----口腔后面大于前面;声音
虽大但出不来,等于不大。
那么是否通俗唱法就不能使用“靠后”
的意识呢?回答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俗唱法无论是意识还是效果
都应是靠前的。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允许采取临时“靠后”的权宜
之计。
这是指某些歌唱者在歌唱时下巴习惯性向前凸出,以至于造
成声道阻塞,为了矫正下巴的位置,允许声音暂时“靠后”,其目
的是促使下巴退后。
如果这样做确能有助于矫正下巴外凸的毛病,
但当错误一旦得以纠正之后,仍需按通俗唱法的“靠前”要求来歌唱。
保加利亚著名声乐教师勃伦巴诺夫曾断言:歌唱的秘密是“靠前、再靠前”。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靠前?在西洋传统声乐界,曾有过“靠前”----“靠后”的长期争论。
原因是“共鸣”这个内容,常常容易让人造
成错觉----让自己的耳朵听到振动,这种本能的习惯意识会让唱者
不自觉地让自己把声音安放在口腔后部----距离耳鼓膜最近的地方,造成了自以为声音很响但人家听起来并不响。
在通俗唱法中同样可
能发生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歌唱者忽视了唱者自我感觉和听者实际
感觉是两回事这个客观现实。
在高音上的自我感觉,甚至和实际效
果完全相反。
如果一个歌唱者不能建立走这么一个概念----随时不
忘用自我的耳朵去聆听自己的声音----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声音在
听众耳朵中的实际效果的话,是绝对唱不好歌的。
有些歌唱者自我
感觉特好,实际却完全相反。
有些歌手唱得很好,却老是自卑地认
为自己唱得不好,要样,这个问题在下文《唱法的误区》中还要谈到。
“唱出来”就是“靠前”的本意,但传统声乐的靠前和通俗唱
法的靠前在声音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通俗唱法就是要西洋传统唱法中的“白声”,甚至可以说要求越“白”越好。
1:长连音练习
快速数1,2,3......9,10一口气数20-30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要讲气息,发声,咬字分开工作,力求咬字清楚,力度平均。
2:强跳音练习
仍数1到10,每个之间间隔一秒,一口气数2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短,快,匀,净
3:练习1和2在一口气内交替练习,如先练习2从1数到5,再练习1数5遍,如此交替
以上练习一定要注意,首先,认清气息工作的肌肉;其次,使这些肌肉正确的按照以上动作工作。
误区:练气是在练演唱时气息的工作能力,不是在比谁的气长。
以多口气为一组,不要以一口气为判断依据。
通俗唱法以青年为中心,可以说是:写青年,唱青年。
青年唱,青年听。
同时,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并风格各异,五彩缤纷。
通俗歌曲从此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