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原理调研
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及最新研制进展

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及最新研制进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材料,通过电流的作用,有机材料在发光层中发生电致发光反应,从而产生光。
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光电致发光和电致发光两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和最新研制进展。
光电致发光原理:OLED显示技术中的有机材料由一层层膜组成,其中包括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
当外加电压加到OLED器件上时,电子从电流源流向有机材料的电子传输层,同时空穴从电流源流向有机材料的空穴传输层。
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并复合,形成激子。
激子被激发,能量提高,然后自发辐射出光。
这个过程中,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复合的能量转化率可高达100%。
电致发光原理:在OLED显示技术中,电致发光的原理是通过外加电压作用于有机材料,使电子从空穴传输层注入到发光材料的低电离势能的能级中,激发发光材料分子的激发态。
激发态的分子会发生自发辐射,从而产生光。
电子在发光材料中的注入与电势能差有关,电位差越大,注入效率越高,发光亮度越高。
最新研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显示技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最新研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光材料的改进:研究人员不断改进有机材料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开发新的发光材料以提高OLED显示屏的性能。
其中,磷光材料和发光二腔结构的OLED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手机屏幕和电视。
2.柔性OLED技术:柔性OLED技术是OLED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可以弯曲、可卷曲、可折叠的OLED显示屏幕,以适应更多场景和形状的需求。
3.透明OLED技术:透明OLED技术也是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有机材料的特性和优化器件结构,实现了透明度较高的OLED显示屏。
4.高分辨率OLED技术: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提高OLED显示屏的分辨率和像素密度,以实现更清晰的图像和更细腻的色彩。
OLED显示器显示原理分析

OLED显示器显示原理分析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器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广视角,快速的响应时间以及低功耗。
其显示原理是基于有机物质在电场激发下发光的特性。
OLED显示器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底板、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阳极。
底板通常是玻璃或塑料材料,用于支撑整个显示器的结构。
发光层是OLED显示器的核心部分,由有机发光材料组成,其能够发出可见光。
电子传输层负责在发光层中的电子之间提供有效的输送机制。
阳极则用于提供电子给发光层。
OLED显示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有机发光分子型(small molecule)和聚合物型(polymer)。
有机发光分子型是最早被开发的,其中的有机分子被蒸镀在底板上以形成OLED层。
聚合物型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其中的有机材料是通过印刷技术施加在底板上的。
OL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荷注入和电荷输运两个阶段。
电荷注入阶段中,通过施加电压将电子注入到OLED层并引起电子和空穴的形成。
电压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流入OLED层,空穴从阳极流入,最终在发光层中形成电子和空穴复合的情况。
由于复合后的电子会释放能量,从而形成了光。
电荷输运阶段中,复合形成的电子能够通过电子传输层将能量传递到发光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
在有机发光材料的激发下,能量转化成光。
这种光通过底板透过并形成显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OLED显示器不需要后光源进行背光照明,所以可以达到很高的对比度。
同时,由于有机发光分子型和聚合物型的使用,OLED显示器可以实现更薄、更轻的设计,并具有更广的视角。
总结起来,OLED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通过施加电压引入电子和空穴,并在发光层中形成复合,使电子释放能量并产生光。
这种光透过底板形成显示效果,使得OLED显示器拥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
电视机的OLED技术解析

电视机的OLED技术解析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在电视机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对OLED技术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其原理、工艺以及对电视机显示效果的影响。
一、OLED技术原理OLED技术利用有机材料发光的特性来实现显示效果。
有机材料在电流通过时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这种特性可用于制造显示器的像素点。
传统的LCD(液晶显示)技术需要背光源,而OLED技术的每个像素点都是自发光的,因此能够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广的色域。
OLED技术的核心组件是OLED面板,它由多个红、绿、蓝三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
这些发光二极管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和电压的方式来控制发光的亮度和颜色。
每个像素点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实现更加细腻的图像显示。
二、OLED技术工艺OLED技术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包括有机材料的生长、光电转换层的制备、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的制作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高温、真空以及一系列的复杂设备来完成。
制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面板的不工作或者损坏,因此OLED技术的制造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OLED技术的工艺改进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造成本逐渐下降,产品质量也逐渐提高。
目前,有关机构正在研究和开发更高效、更稳定的OLED制造工艺,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显示器的需求。
三、OLED技术对电视机显示效果的影响OLED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机的显示效果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首先,OLED技术能够实现真正的纯黑色显示,因为在显示黑色时,每个像素点都可以关闭,这样就不会出现灰暗的背光泄漏现象。
与此同时,亮度可以非常精准地控制,所以OLED电视可以实现更高的黑暗细节展示能力。
其次,OLED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对比度,可以在同一画面中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与细节。
对比度越高,画面的层次感越强,观影体验也越好。
此外,OLED技术还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宽的视角。
响应速度快的意思是在显示快速运动画面时,OLED电视不会出现画面模糊或残影的情况。
OLED显示屏详细介绍

OLED显示屏详细介绍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简称,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显示技术。
相比于传统液晶显示屏,OLED显示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时间、更广的观看角度和更低的能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OLED显示屏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一、OLED显示屏原理OLED显示屏的原理是通过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来实现。
有机材料在受到电流激发后,能够发出光线。
OLED显示屏由一系列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和导电层组成。
当电流通过导电层传递时,电子会进入电子注入层,并通过能量级的平衡跃迁到带有能量的发光分子。
这些带有能量的发光分子会发射光子,并随即发出光线。
二、OLED显示屏构造OLED显示屏有两类构造:被动矩阵和有源矩阵。
被动矩阵结构是最简单的构造方式,每个发光单元由一个像素和两根导电线组成。
导电线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交叉,通过改变交叉处的电流,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度。
然而,被动矩阵结构的缺点是只能支持较小的分辨率。
有源矩阵结构是更常见的构造方式,每个发光单元由一个像素和一个驱动晶体管组成。
每个像素都有一个独立的晶体管,可以通过改变晶体管的电压来控制像素的亮度。
有源矩阵结构可以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三、OLED显示屏的优势1.对比度高:OLED显示屏可以实现非常高的对比度,黑色更加纯黑,白色更加纯白。
这是因为OLED显示屏在发出黑色时可以完全关闭像素,而液晶显示屏则需要通过调整背光来达到黑色效果。
2.观看角度广:OLED显示屏具有非常宽的观看角度,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可以保持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这使得OLED显示屏非常适合用于电视、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
3.响应时间快:OLED显示屏的响应时间非常快,可以达到微秒级别。
这意味着在显示动态图像或视频时,OLED显示屏可以提供更加清晰和流畅的画面。
4.能耗低:OLED显示屏不需要背光,只有在需要显示的像素上才消耗电力。
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及最新研制进展

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及最新研制进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是一种基于有机合成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显示技术,它通过在两层电极之间加上有机发光材料来实现发光。
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通过电流通过有机半导体层,激发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降级回到低能级时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发光效果。
1.薄型柔性:OLED显示器可以制造得更薄且更柔性,可以弯曲、弯折,使其适用于弯曲屏幕、可穿戴设备和卷曲显示器等应用。
2.高对比度:由于OLED的自发光性质,OLED显示器可以在黑暗环境中实现完美的黑色,并产生出更高的对比度。
3.观看角度广:OLED显示器在不同角度下的观看效果基本保持不变,不会出现液晶显示器的颜色失真现象。
4.快速响应时间:OLED显示器的像素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显示快速移动的图像,不会出现模糊效果。
5.节能:OLED显示器只需要将需要显示的像素点点亮,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在显示黑色时消耗电量较少,节能效果突出。
目前,OLED显示技术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制进展。
首先是在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方面,OLED显示器的尺寸范围从小尺寸的移动设备扩展到大尺寸的电视屏幕,并且分辨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更高的显示质量。
其次是柔性OLED技术的发展。
柔性OLED显示器可以弯曲、折叠和卷曲,以满足不同形状和应用需求。
例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可以使用柔性OLED显示器来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设计。
此外,OLED材料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型的OLED材料可以提高显示器的亮度、效率和寿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OLED显示器的研制中。
此外,OLED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技术结合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OLED与触摸屏技术的结合,使得OLED显示器可以实现触控功能;OLED和透明技术的结合,使得OLED显示器可以应用于透明显示和虚拟现实领域。
新型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OLED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了显示领域中的一股新势力。
相较于传统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屏具有更加清晰、亮丽、颜色鲜艳、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成为了新一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的主流显示技术。
一、OLED屏幕的原理OLED全称为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与传统液晶显示技术最大的不同点在于,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而传统液晶显示需要背光源,在显示效果上OLED更加出色。
OLED由四个物理层构成,在玻璃层上面的有机材料层,就像一块薄薄的面包一样,轻盈却坚实。
这一层可以分为五种,即阳极层、发光层、缓冲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层。
当通电时,阴阳极之间会产生一个电场,此时从阴极流出的电子会穿过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最后到达阳极并和空气中的氧子结合发出光芒,即就可以显示图像了。
二、OLED的优点1. 亮度高: OLED显示器的亮度高于液晶显示器,OLED屏幕可以根据电流调节亮度,基本上没有颜色变化。
2. 可视角度大: OLED屏幕的可视角度范围更广,而且没有颜色变化。
3. 超薄:OLED显示器薄到惊人的程度,其厚度不如LCD显示器的1/3。
4. 能耗低: OLED屏幕只在需要显示像素时才需要消耗能量,在黑底白字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5. 可弯曲:OLED是非常柔韧的,因为它的制作材料可弯曲,这种特性使得OLED屏幕的可塑性非常高,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应用。
6. 色彩还原准确: OLED屏幕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非常符合人眼的感知,显示效果非常真实,这也是近年来众多消费者选择OLED屏幕电子产品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三、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手机厂商已经开始采用OLED屏幕,无论是Samsung、iPhone还是小米等公司,OLED屏幕都成为了他们手机产品的标配。
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

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显示技术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
OLED显示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高对比度、宽视角、快速响应速度和低功耗等,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和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OLED显示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
OLED显示屏由一层导电的透明基底、一层有机发光材料和一层金属阳极构成。
当电压通过透明基底时,导电层会变成阳极,有机发光材料促使电子从阴极转移到阳极,通过跃迁过程释放能量并产生光子。
不同的发光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通过调节电压可以控制亮度。
OLED显示技术有许多特点使其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首先,OLED显示屏具有高对比度,可以实现更加鲜明和清晰的图像。
其次,OLED显示屏具有宽视角特性,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图像,都可以保持图像的质量和亮度。
此外,OLED显示屏具有快速响应速度,可以实现更流畅的动态图像和视频。
最后,OLED显示屏的功耗非常低,因为它只有在发光时才会消耗能量。
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激发型OLED技术的诞生。
这种技术使用简单的结构,只需要一个有机材料层和一个电子传输层。
第二个阶段是改善OLED耐用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采用了新的发光材料和封装技术,以提高OLED显示屏的寿命和性能。
最近的一项重要进展是OLED柔性显示技术的研发,可以使显示屏具有更大的弯曲性和可移动性。
然而,OLED显示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发光材料的寿命问题。
目前的有机发光材料寿命较短,尤其是在高亮度和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
其次是封装技术的改进问题。
OLED显示屏需要使用有效的封装技术来保护有机材料免受氧气和湿气的影响。
再者是生产成本的问题。
由于生产OLED显示屏的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市场中的应用。
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

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和广视角等优点。
它能够在无需背光的情况下发光,因此能够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
OLED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和显示屏等领域,并且在研究和开发中不断推动其性能和应用的进一步改进。
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发光机制、材料设计和器件制备等方面展开。
首先,OLED的发光机制是研究的基础,它是通过有机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发光。
在OLED的结构中,通常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层、导电层和电子传输层等。
通过调整结构和材料的特性,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和调节亮度。
其次,OLED的材料设计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技术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显示效果和稳定性。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合成和性能优化,提高了OLED的亮度和寿命。
例如,以高效的有机荧光材料为基础,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掺杂技术,成功实现了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OLED的器件制备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OLED显示技术需要在硅基底或玻璃基板上制备器件,其中包括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导电层等。
因此,研究人员在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采用真空蒸发技术可以制备高质量的有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采用微影技术可以实现器件的精确制备和多层结构的堆叠等。
除了上述研究内容,还有一些其他与OLED显示技术相关的研究方向。
例如,OLED的封装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对OLED的保护和封装,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OLED的量子效率是另一个研究方向,通过研究材料和结构的调整,以提高OLED的能量转换效率。
总之,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发光机制、材料设计、器件制备等多个方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OLED显示技术将会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其性能和应用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LED显示原理一、简介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
其原理是用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OLEI与LC[最大的不同在于,LC取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外界施加电压使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背光或让背光穿透,进而将光线投射在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中形成图像。
而OLE是通过电流驱动有机薄膜本身来发光的,发的光可为红、绿、蓝、白等单色,同样也可以达到全彩的效果。
优点: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仅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轻;2.固态机构,没有液体物质,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3 .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4.响应时间是LCD勺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5.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时仍能正常显示,而LCDW无法做到;6.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7.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8.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
缺点:1.寿命通常只有5000小时,要低于LCD至少1万小时的寿命;2.不能实现大尺寸屏幕的量产,因此目前只适用于便携类的数码类产品;3.存在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不容易显示出鲜艳、浓郁的色彩。
二、基本结构与发光原理OLED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它由以下各部分组成:基层(透明塑料,玻璃,金属箔)——基层用来支撑整个OLED。
1阳极(透明)——阳极在电流流过设备时消除电子(增加电子“空穴” )。
2有机层——有机层由有机物分子或有机聚合物构成。
3导电层——该层由有机塑料分子构成,这些分子传输由阳极而来的“空穴”。
可采用聚苯胺作为OLED的导电聚合物。
4发射层——该层由有机塑料分子(不同于导电层)构成,这些分子传输从阴极而来的电子; 发光过程在这一层进行。
可采用聚芴作为发射层聚合物5阴极(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不透明,视OLED类型而定)一一当设备内有电流流通时,阴极会将电子注入电路。
图 1 OLED 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OLE啲发光过程通常由以下5个阶段完成。
1.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的注入: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注入。
2.载流子的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输送层和空穴输送层向发光层迁移。
3.载流子的复合: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
4.激子的迁移: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5.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跃迁,产生光子,释放出能量。
图2 OLE[啲发光过程目前在OLE全彩显示器技术方面,实现彩色化的方法主要有3种:独立发光材料法,光色转换法以及彩色滤光薄膜法。
独立发光材料法:如图3所示,是以红绿蓝三色为独立发光材料进行发光,是目前OLE 彩色化最常用的工艺方法。
图3独立发光材料法图4光色转换法光色转换法:如图4所示,主要利用蓝光为发光源,经由光色转换薄膜将蓝光分别转换成红光或绿蓝光进而实现红绿蓝三色光。
彩色滤光膜法:如图5所示,有些类似LCD,采用白色光源透过类似LCD勺彩色滤光片来达到全彩的效果。
图 5 彩色滤光膜法三、电路驱动根据驱动电路与基板的关系,OLED分为有源驱动和无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两大类。
对于无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基板周边需要外接驱动电路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显示基板上的显示区域仅仅是发光像素(电极,各功能层),所有的驱动和控制功能由集成IC完成,(IC可以置于在基板外或者基板上非显示区域)。
无源矩阵的驱动方式为多路动态驱动,这种驱动方式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占空比系数是无源驱动的重要参数。
对于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器:外围驱动电路和显示阵列集成在同一基板上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在显示基板上的显示区域内,每个像素至少配备两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荷存储电容,用于保证扫描寻址时,扫描一场的周期内,每个像素的发光与否的状态不变。
静态驱动:如图6所示,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的相同电极(比如阴极)是连在一起引出的,各像素的另一电极(比如阳极)是分立引出的。
分立电极上施加的电压决定对应像素是否发光,在一幅图像的显示周期中,像素发光与否的状态是不变的。
动态驱动:如图7所示,显示屏上像素的两个电极做成了矩阵型结构,即水平一组显示像素的同一性质的电极是共用的,纵向一组显示像素的相同性质的另一电极是共用的。
如果像素可分为N亍M列,就可以有Nt行电极和M个列电极,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行电极和列电极。
为了点亮整屏像素,将采取逐行点亮或者逐列点亮,点亮整屏像素时间小于人眼视觉暂留极限20mS勺方法。
图6 静态驱动图7 动态驱动有源矩阵的驱动方式属于静态驱动方式,有源矩阵OLE具有存储效应,可进行100%负载驱动,这种驱动不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可以对各像素独立进行选择性调节。
有源矩阵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
?无源矩阵由于有占空比的问题,非选择时显示很快消失,为了达到显示屏一定的亮度,扫描时每列的亮度应为屏的平均亮度乘以列数。
如64列时,?平均亮度为100cd/m2,?则1列的亮度应为6400cd/m2。
随着列数的增加,每列的亮度必须相应增加,相应的必须提高驱动电流密度。
由此可以看出,无源矩阵难以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
?有源矩阵无占空比问题,驱动不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易于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
有源驱动还具有其他许多优点,例如提咼了发光亮度、减少了电极引线的功耗、提咼了均匀性和寿命,使大面积咼分辨率显示成为可能图8 单个像素的双管驱动电路对于OLED区动控制系统的实现,关键技术在于数据的写入和扫描控制,如图8所示为单个像素的双管驱动电路。
一个TFT用来寻址,另一个是电流调制晶体管,用来为OLE提供电流。
为防止OLE开启电压的变化导致电流变化,使用的是P沟器件,这样OLE处于驱动TFT的漏端,源电压与有机层上的电压无关。
Data Line 与寻址TFT的源级相连,Sean Line使地址TFT选通,数据线上的内容通过漏级写入到存储电容CSk,并以电荷的形式暂存。
当Power Line为高电平时,驱动TFT的源级为高电平,同时CSk 的电荷将选通驱动TFT,其漏电流流过OLE显示器件,驱动其发光。
数据线电平的高低决定了像素的亮暗。
四、灰阶显示OLED灰度调制从原理上讲,可分为三类:幅值调制法,时间调制法,空间调制法。
幅值调制法:OLED是一种电流驱动器件,亮度正比于电流密度。
当发光面积为常数时,亮度正比于电流。
通过调制电流幅值来实现灰度显示。
空间调制法:如图9 所示,其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像素分成为若干个子像素,那么每个像素的灰度将由子像素被点亮的数目来决定。
按照这种方法,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将OLED 显示屏上的一个显示单元定义成许多子单元的集合,这些子单元是可独立控制的;当该单元中不同数量的子单元被选通时,将获得相应灰度等级;由不同数量的子像素的选通组合而组成的显示像素,就会显示出不同的灰度级别。
这种方法是用降低分辨率和增加微细加工的成本来换取一定的灰度级别的,保持原为了有的分辨率,必须在原有的子像素基础上,对子像素再次进行分割加工起来必将十分困难。
图9 空间调制法时间调制法: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人眼对亮度的感觉取决于发光物体的发光强度和发光体点亮的时间,即点亮的时间越长,人眼对发光强度的感觉也就越强,呈现出类似于积分的效果。
是常用的灰度显示方案之一,主要有脉宽调制法、子分场调制法。
脉宽调制法:脉宽调制法是把行扫描周期分段,例如为实现16级灰度级显示,可以行扫描周期再把分解成16个子段。
在各个子段上,由列电极按一定的时间比例加上导通/断幵的电压。
当全部子段上都加上导通电压时,该单元即处于选通状态,从而具有最高等级的亮度;反之,当全部都加上断幵电压时,该单元即处于非选通状态,从而具有最低等级的亮度;而当一部分子段处于导通状态、另一部分子段处于断幵状态时,根据断幵和导通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实现不同的灰度显示。
这样,在每个子段的时间都是很小的时候,从而实现高灰度级的显示。
其缺点是时序关系复杂,电路幵销大,且受到OLED显示器不能响应过窄的脉冲宽度值的限制。
子分场调制法:子分场调制法也是一种时间灰度调制的方式。
如前所述,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点亮的时间越长,人眼对发光强度的感觉也就越强。
子分场调制技术就是利用人眼视觉上的这种暂留特性,将OLED的点亮时间分成若干个子分场,利用点亮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亮度,以实现灰度级显示将OLED的发光单元只当作“熄灭”和“发光”两种状态,将一帧内的输入信号的显示时间按1 : 2:4:8…的比例分成若干个子分场,利用子分场的组合就可以得到任意级别的灰度显示所对应的像素点亮时间,以此来实现OLED勺灰度级显示。
对于全彩色OLED显示屏,只需将RGBE色像素以各自的方式驱动,然后在屏上进行合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