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渔家傲》知识梳理及浏览题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创作背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三、词语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
谩:空,徒然。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四、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部编本初二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及中考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及中考汇编1000字《渔家傲》是文学巨匠林语堂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翻译乱世》。
这篇文章以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渔家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渔民的豁达乐观,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和人文精神,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一。
第一段,作者借景描述了崇明岛的雾景,通过天接云涛、山峰突兀的句子,极具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与后面的渔家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叙述渔家把小船装满鲜鱼的时候,作者提到“等待着妻女端上热饭热鱼”,这种家庭和乡土的温馨气息可以被视为对“天接云涛”的最佳反衬。
第二段,作者描绘了在船上吃鲜鱼的情景。
鱼肉直接寄生在自然鱼喹和朝霞的背景之中,形成了一幅生态画卷,同时也似乎在告诫人们,要珍惜好这片自然美景,保护好这里的渔业资源。
第三段,作者引入了“战争”这一话题,并切换了角色,自己变成了一名士兵。
作者在当时的紧张气氛中,通过观察渔民的生活,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人生启示。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主旨:在生命面前,一切矛盾和彼此对立的事物还原成了人的肉体和吃些鱼、喝些茶之类的简单需求。
第四段,采用了极为铿锵有力的议论,林语堂利用我们思维的惯性,强调了“全人类的放逐和战争都成了一种傻瓜辈的游戏”,最后呼吁人类“要走出傲慢和不可理喻的仇恨,来庆贺大自然和人类天赐的幸福生活。
”《渔家傲》这篇文章, 寓意深刻,充满人文关怀,是一篇充满生命力的散文。
文章中的豁达、乐观的渔民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度认识和对生命的珍视,是对人类一种伟大的呼唤。
同时,也是对人类一种真正的启示,我们应当珍惜我们手中的一草一木,呵护这美好的大自然,更应该陶冶美好的灵魂,拥有太阳的力量和灵山的安和静。
中考汇编:1. 如果你是“渔家人”,你会怎样做才能让一艘船在大浪中“如履平地”?答案:必须掌握好舵。
2. 渔民为什么要用“双拐”呢?答案:为了交错连接与支撑撑篙。
3. 渔家人中,女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答案:烧水做饭,照顾家人。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诗歌主旨】
本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重点问题整理】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
1。
《天接云涛连晓雾》简答题

《天接云涛连晓雾》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赏析简答题:
1、本词第三至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
以此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拟人。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的意境(画面、梦境)。
答:前两句写作者梦境: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夫妇避乱江南。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凄苦孤寂度过了晚年。
【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主旨】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名句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
这里,“星河”,即银河。
意思是说: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直觉得)天河就要旋转起来了。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孙权,下片又自比冯唐。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诗歌赏析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请用简明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致。
3.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妙在何处。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你是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
2.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什么。
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5.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说说你的理解。
6.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9.诗歌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题目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三)对比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春望》《月夜》都是杜甫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异同。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
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14、/李清照
【原诗】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夫妇避乱江南。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凄苦孤寂度过了晚年。
【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主旨】
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名句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
这里,“星河”,即银河。
意思是说: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直觉得)天河就要旋转起来了。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
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
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仿佛梦魂归帝所”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
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
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
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表达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
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主旨句的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2、下列对《渔家傲》李清照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赏析简答题:
1、本词第三至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
以此表现作者。
2、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交代,借此表现诗人。
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的意境(画面、梦境)。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表达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主旨句的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解析】C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2、下列对《渔家傲》李清照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
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解析】B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李清照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并不是她作为成功女词人还有更高远的追求,所以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三、赏析简答题:
1、本词第三至七句写词人与天帝的问答。
以此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拟人。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的意境(画面、梦境)。
答:前两句写作者梦境: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