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东风汽车: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东风汽车: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东风汽车: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东风汽车: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的⑴背景随着东风汽车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复杂度增加,合规风险不可忽视。

为了保障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规范内部控制的实施成为当务之急。

⑵目的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规、高效和透明。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原则⑴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公司通过建立一系列组织、制度和操作措施,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公司资产,促使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的一种管理机制。

⑵内部控制的原则(1)明确责任:各部门、岗位明确职责,形成责任链条。

(2)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3)信息和传递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可靠传递。

(4)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5)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评估和监督。

三、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⑴制定内部控制政策与流程(1)明确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2)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3)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和标准⑵分析内部控制需求(1)定义业务和流程(2)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目标(3)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⑶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1)制定岗位职责和权限(2)建立业务操作规范和流程图(3)设计内部控制检查机制和流程⑷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运营(1)组织内部控制培训(2)设立内部控制监察机构(3)推动内部控制执行和持续改进四、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与注释⑴公司法公司法是指规范公司组织形式和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

注释: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治理结构和股东权益保护等内容。

⑵证券法证券法是指规范证券市场运作和证券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

注释:证券法涉及公司的上市、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方面的规定。

⑶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标准。

注释: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业人员遵守诚信、保密、公正等原则。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完整篇.doc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完整篇.doc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1内部控制工作方案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下面就来看看小编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吧。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一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通知》、上海市《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本区具体情况,制定松江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

《内控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控规范》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适用范围《内控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实施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主要内容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单位层面的主要内容: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全面落实《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央省市作风建设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按照常德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动员、内部自查、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方式,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切实防范和预防腐朽,规范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各类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及其业务流程得到细致梳理,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内控机制更加完善 ;内部控制牵头科(室)及其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联动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形成管控合力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账务处理及财务信息编报水平明显提高;内控信息化手段建设取得进步,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方法更加科学规范 ;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汇编形成我局内部控制工作手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二)工作任务。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努力从单位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我局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二是梳理我局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1. 引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规范、流程和措施,确保资产安全、财务准确性和合规性的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是为企业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指导和方法。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该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以下目标:•资产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合规性的达成;•有效和高效的运营。

2.2 原则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合规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范经营行为。

•风险管理原则: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内控活动原则:通过授权、监督、风险评估、信息与通信等内控活动手段,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与通信原则: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地传递和沟通信息。

•监控与改进原则: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和改进。

3. 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与建立3.1 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行业特征和风险状况,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重点。

内部控制目标应包括资产安全、财务信息准确性、合规性和运营效率。

3.2 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根据内部控制目标,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

流程设计应遵循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 制定内部控制政策与制度制定内部控制政策与制度,明确各个内部控制环节的职责与要求。

政策和制度应具体明确,操作规范,包括授权与审批、制度执行与监督等方面。

3.4 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组织内部控制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全体员工明确内控职责,提高内控意识。

4. 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与监督4.1 内部控制的执行根据内部控制规范,进行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

各个内部控制环节的执行人员需按照规范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实施。

4.2 内部控制的监督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的有效执行。

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工作例文

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工作例文

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工作例文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我市决定全面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

二、工作目标1.全面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完善、合理、有效。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增强财务管理能力。

3.促进财政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

4.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

三、工作步骤1.组织培训(1)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参加内部控制规范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2)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分享内部控制经验。

2.制定方案(1)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方案。

(2)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3.落实措施(1)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

(3)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4.监督考核(1)设立内部控制监督小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

(2)定期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四、具体措施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梳理现有内部控制制度,查找不足,进行修订和完善。

(2)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明确各项控制措施。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1)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2)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提升专业素质。

3.加强内部审计(1)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审计。

(2)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1)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和方法。

(2)定期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效果。

五、工作要求1.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规范贯彻实施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县直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县直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

县直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一、前言。

县直单位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规范县直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1.明确责任,各部门和岗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监督。

2.制定规章,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标准。

3.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

4.信息披露,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确保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情况。

5.风险评估,对本单位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6.合规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确保工作的合法合规进行。

三、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

4.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内部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

6.加强内部沟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内部控制的效果评估。

1.定期评估,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内部控制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信息披露,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披露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接受监督和评价。

五、结语。

县直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方案三篇.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方案三篇.doc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方案篇一为推进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确保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在我县的贯彻实施和有序推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统一思想《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实施《内控规范》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范围20xx年1月1日起,全县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全面实施《内控规范》工作。

三、总体目标通过《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夯实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

四、组织领导为做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县财政局建立由局长负责、分管局领导牵头实施,局内相关股室、县直各单位、咨询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工作联络机制,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负总责。

各单位应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采用适当的方式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制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负责本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和运行工作。

五、实施步骤全县《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组织发动(20xx年5月)20xx年5月,召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和培训大会,组织各单位学习财政部通知精神,系统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内容、实质和精髓,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和奠定基础。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1. 引言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促进单位内部活动的规范化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制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2. 目标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单位运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保护单位的资产免受盗窃、损坏和滥用。

•确保单位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提高单位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防止单位内部作弊、贪污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

3. 原则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性原则:单位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简明、可操作。

•统一性原则: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要统一标准,避免重复劳动和矛盾冲突。

•依据法律原则:单位内部控制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维护国家和单位的利益。

•审慎原则:单位内部控制必须审慎把握,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松散。

•可持续原则:单位内部控制要根据单位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进,确保内部控制的可持续性。

4. 措施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如下:4.1 财务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数据的记录和账务的核对等工作。

•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对单位资金的监管,实行资金审批、支付和监督流程,防止浪费和贪污现象的发生。

4.2 人事控制•制定明确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离职等方面的规定。

•建立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记录和职业发展等信息。

•加强员工考勤管理,确保员工按时上下班、按规定请假和出差,减少无故旷工和迟到现象的发生。

•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会[2016]16号)等文件的要求,现制定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是我单位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

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

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

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本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在我单位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

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

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涉及部门、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部门协调问题。

对部门间和部门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

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工资标准以及奖惩办法等。

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

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

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

二、基本要求我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1、预算业务管理。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2、收支业务管理。

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等。

5、合同管理。

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三、组织方式和职责成立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一)领导小组组长:(职务)副组长:(职务)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联席领导小组各项要求,推进我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办公室主任:牵头科室:成员科室:、、、等科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工作方案,组织各部门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协调内部控制规范工作中的问题,设计并完成内部手册。

(三)成员职责协调设计单位内部的相关事项,提供我单位科学化精细化业务梳理成果等。

负责开展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和培训工作,起草工作方案、简报、总结等文件,收集整理内部控制规范档案,负责财务会计、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梳理和整改。

轮岗、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业务的梳理和整改。

业务的梳理和整改。

负责合同控制等业务的梳理和整改。

并提供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资料和经验。

持。

四、工作步骤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从2016年10月开始(注:本实施方案工作印发前部门工作已开展),2016年11月底完成,分为工作准备、流程梳理、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制定手册和验收交流六个阶段。

(一)工作准备1、成立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负责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工作。

2、制定并下发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

行政事务科牵头草拟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与相关科室沟通意见并报领导班子办公室审议后下发。

3、各科室确定本部门内部控制实施工作联系人,并于10月26日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名单。

4、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和培训。

行政事务科组织单位内各有关科室召开培训会,布置相关工作。

(二)流程梳理成员科室按照本方案的分工,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业务的流程(包括流程图和流程说明)、制度、岗位职责等资料,做到制度和流程相匹配,主要业务环节及岗位职责要明确,并将梳理材料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单位结合业务工作,负责梳理与其相关的预算申报、预算执行以及在执行中涉及到的政府采购、合同执行等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内部资产实物的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配合成员科室完成相关的业务梳理和整改。

(三)风险评估1、风险自查。

本单位针对各部门梳理出的流程、制度、岗位职责等,结合实际执行效果,查找风险点,初步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对现行流程和制度的设计合理性、运行有效性做出判断。

(1)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结合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的要求,利用内部控制方法,分析现有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和制度的风险。

(2)查找风险点。

在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的基础上,各部门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有关风险评估、单位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具体要求。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查找流程和制度中存在的风险点。

(3)提出风险应对措施。

对照查找出来的风险点,结合控制方法和工作经验,逐个分析,提出初步的风险应对判断。

2、综合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审阅资料、访谈和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对各部门风险自查进行复核,并综合评估整体风险。

(1)访谈和调研。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初步审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科室和人员进行实际访谈,了解业务流程、制度等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相关人员对现有内控的评价以及合理化建议等,同时选择部门业务进行现场查看与测试。

(2)综合评估风险。

监督室对部门风险自查结果进行复核,进一步查找和确定风险点,综合评估整体风险。

风险评估主要从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等单位层面控制,以及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业务层面控制进行风险评估。

3、风险评估结果报领导小组审定。

(四)制度完善1、流程优化。

各部门根据领导小组审定的风险评估结果,设计防控措施,结合专家调研意见进行流程设计或优化,明确各业务流程运行标准、运行授权和风险控制办法。

2、制度完善。

各部门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与相关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和完善。

优化流程和完善制度时,对于岗位不相容的,要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对于内部授权审批不明确的,要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对业务归口管理不明确的,要明确管理部门;对不在预算控制之内的经济活动,要纳入预算控制;对未建立资产日常控制制度的,要进行完善;对未使用同一表单和票据的,要设计并统一;对于相关信息未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要完善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3、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各部门新的流程、制度、单据和风险文档等资料并进行复核。

复核过程中发现有需要调整或完善的,由各部门进行修改与完善。

4、确定内控职责分工。

确定内控职能部门和各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内控运行中的职责分工。

5、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对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的组织方式、评估频率、启动条件、关注重点等进行设计,形成风险评估机制。

6、建立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

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等,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五)制定手册1、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手册»初稿。

汇总整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控资料,以及风险评估、内部监督和评价等资料,明确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控要求,形成各部门的内部控制规范。

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手册»初稿。

2、«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手册»根据专家咨询组建议和内部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报领导小组审核后试行。

(六)验收交流1、接受专家咨询组对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点工作复核。

根据复核结果和试行反馈意见修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手册»并正式发布实施。

2、向主管单位提交内控工作总结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手册»。

3、参加全市经验交流大会。

2016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