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设计(更新)
人教版小学社会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社会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PPT课件- 社区居民照片- 社区设施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社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区,社区有哪些功能。
2. 新课导入:介绍社区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社区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社区居民照片,让学生分析社区居民的特点,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社区中和谐相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二课: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家庭的定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PPT课件- 家庭成员照片- 家庭活动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家庭有哪些功能。
2. 新课导入:介绍家庭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家庭成员照片,让学生分析家庭成员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和谐相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三课: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定义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的情感。
3.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学校的定义和功能-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同学的情感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PPT课件- 校园照片- 同学活动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校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学校,学校有哪些功能。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哎呀!一提到人文与社会,我就觉得超级有趣,就好像打开了一个装满神奇宝贝的宝箱!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人文与社会吧!这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拼图,由好多好多小块组成。
有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有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还有那些古老又迷人的历史故事。
就比如说,咱们学过的古代文明,那简直就是时光隧道里的璀璨明珠!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哇塞,那巨大的石块是怎么堆起来的?难道是有超级大力士帮忙?还有咱们中国的长城,那么长那么长,得花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才能建成呀?这难道不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吗?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像咱们现在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
”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听着。
“那时候啊,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 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和小伙伴们也会经常讨论这些有趣的话题。
有一次我问同桌:“你说要是咱们穿越回古代,能适应那时候的生活吗?” 同桌摇摇头说:“我觉得可难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多无聊啊!” 我反驳道:“可是那时候有美丽的星空可以看,有新鲜的空气可以呼吸,不也挺好的嘛?”还有啊,我们会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模仿古代的集市,大家带来自己做的小手工,假装在那里买卖。
我拿着自己画的扇子,大声吆喝:“快来看看呀,这可是独一无二的扇子!” 另一个同学走过来说:“哎呀,太贵啦,便宜点呗!” 就这样,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学习人文与社会,让我明白了世界原来是这么多姿多彩。
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大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奥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这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别人,不会因为别人和我不一样就觉得奇怪。
我觉得呀,人文与社会的学习就像是给我们装上了一双翅膀,让我们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去探索这个神奇而又美好的世界!。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相关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
知道了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民族人口的知识,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广的关于家乡的常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本学科教学主要任务和1、使学生了解有关黑龙江的珍奇动植物。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懂得爱护大自然。
3、介绍王进喜到王启民为大庆创业所做的贡献4、知道黑龙江的发展历程。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和谐大自然。
2、守护森林。
难点:1、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2、保护动物。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备好每间一节课,课前准备充分。
2、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严格要求学生。
3、充分利用实例和实物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为主。
多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5、提倡学以致用,多向身边人介绍自己家乡、宣传自己的家乡。
1、防洪胜利纪念塔教学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
德育教育:通过学习感受人们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作为黑龙江人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模式:阅读探究授课时间:9.2—9.6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
谁见过防洪纪念塔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防洪胜利纪念塔”(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三、自学提示:1、人文历史教学课件展示你们知道防洪纪念塔是什么时间建筑的吗?整体结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建塔呢?2、阅读教材知识窗,回答问题防洪纪念塔的塔身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防洪纪念塔共有几个部分组成?四、自学讨论合作(课件出示问题)(1、)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松花江南岸),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是(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教案一: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明白如何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和国际友爱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力量。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教案、多媒体设备、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讨论图片中的国家是否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个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等。
二、展示与讲解1.展示PPT,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并简要介绍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如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化程度低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如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
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并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
2.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四、总结与讲解1.总结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主要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力量。
五、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本上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习题。
六、课堂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教学,总结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策略。
2.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
五年人文与社会教案上册

学
1.通过课件展示大量抗洪场面,从视觉上,感受抗洪精神的伟大。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讨论,明确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带给人类的反思。
板
书
设计
3.大洪水的考验
深刻的记忆
无尽的思念
(板书技能)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哈尔滨人伟大的抗洪精神,以及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反思。
总(2)节
课题
3.和谐大自然
二、新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
3.指名读知识窗;
4.提问:
(1)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一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制成的?(提问技能)
(2)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物质组成和环境的物质组成保持着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了,那将来会有什么后果?
5.师小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都是用自然资源制成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物质组成也和环境的物质组成保持着平衡
3.升华明确主题,必先行动起来。
板
书
设计
5.我们的承诺
一、形式不容乐观;
二、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三、我们在行动。(板书技能)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了本课课文,都知道了森林被破坏的现象很严重,都知道了怎样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总(2)节
课题
7.鹤舞扎龙
备
教学
目标
1.了解丹顶鹤师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5.写一份保护家乡森林资源的倡议
教学流程
异构
6.小结: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保护森林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太重要了。(德育渗透点)
四、总结:
师:同学们,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人类来说太重要了,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结束技能)
部编小学五年级社会(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小学五年级社会(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学五年级上册社会课的内容。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了解国际、民族和地区的基本情况;- 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培养良好的地理观念和地理常识。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按照部编小学五年级社会课本的章节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社会1.1 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的定义- 社会的特征:人际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活动- 社会的重要性1.2 社会的组成部分- 人与人的关系:家庭、同学、朋友- 社区和社会组织- 国家和政府第二章礼仪与规范2.1 礼貌与谦让- 礼貌的表达方式和行为规范- 谦让的意义和实践2.2 尊重他人的权利- 尊重他人的自由和隐私- 不歧视和不欺凌他人第三章国际、民族和地区3.1 国际交往与合作- 世界地图和国家地理-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俗- 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3.2 民族与地区文化- 中国的民族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和风俗第四章中国的古代文明4.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中国的古代文明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2 文化瑰宝与名胜古迹- 中国的文化瑰宝:书法、绘画、音乐、戏曲- 中国的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兵马俑第五章地理常识5.1 地理基本知识- 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5.2 区域地理特点-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和解读教材内容- 示范和演示相关技能- 小组合作和讨论- 观察和实地考察- 辩论和演讲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作业和小练- 小组项目和报告- 期中和期末考试以上是部编小学五年级社会(上册)教学设计的概要,希望能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五年人文与社会学科上册教案设计6

生本教案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6、我们的承诺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碳氧平衡,并能清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我国森林资源的情况怎样呢?
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做法:建立保护区、退耕还林。马永顺的思考与行动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贺卡
四、拓展学习:写一份保护家乡森林资源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我们的承诺
森林的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野生物种面临灭绝
教学反思
4、小组讨论:森林植被的破坏与下面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世界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危害长期以来,人们只想到利用森林植被的,却忽视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5、了解野生物种面临灭绝:东北虎、金丝猴、大熊猫
三、自学:阅读知识窗
二、自学提示教师点拨
1、虽然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列,可是森林的覆盖率和人均水平却远远落在后面。
2、指导阅读知识窗:了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
3、了解我们东北林区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经过半个世纪的过度砍伐,中国东北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材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五上《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与自然1. 导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人类如何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第二课时:人与社会1. 导入: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个人如何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自然、社会》。
2. 课件:PPT、图片、视频等。
3. 实践活动材料:如环保标语、社会公益活动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人与自然(第一课时)第二周:人与自然(第二课时)第三周:人与社会(第一课时)第四周:人与社会(第二课时)第五周:实践活动(环保主题活动)七、教学计划第六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时)第七周: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时)第八周:法律法规教育(第一课时)第九周:法律法规教育(第二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
2.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九、教学反思1. 定期检查教案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 关注学生反馈,了解学生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组查资料知道了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世界上就不会有生命。如果水资源遭到污染,人类将无法生存。愿人人成为节水、爱水的小标兵。
C组森林对我们有许多好处,大量的乱砍滥伐树木,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物种的减少,出现了沙尘暴、泥石流、洪水暴发等。一定要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 题
2、大洪水的考验
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上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党的领导下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松花江历史上的几次特大洪水做一回顾:
1、1932年:2万人丧生 当时受灾的情景?
2、1957年:市区安然无恙 当时的灾情?
(3、)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4、)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防洪胜利纪念塔
塔身 环廊 喷水池 音乐台广场
人的自豪
教学反思
了解了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 题
1. 防洪胜利纪念塔
教学目标
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你们知道防洪纪念塔是什么时间建筑的吗?整体结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建塔呢?
2、阅读教材知识窗,回答问题
防洪纪念塔的塔身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防洪纪念塔共有几个部分组成?
人万众一心 战胜困难
教学反思
了解了历史上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 题
3、和谐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然。
(1、)防洪纪念塔位于(松花江南岸 ),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是()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塔身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五、教师点拨
1、出示公益广告: 乌龟说:老爷爷,您已经 800 岁了,您的寿命是最长的。老爷爷说:不,寿命最长的是塑料袋。 乌龟大吃一惊:啊!
同学们,从这则广告中你明白了什么?
2、、多媒体演示:未破坏的海滩和被破坏的海滩。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想说什么?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能为自己的家园做点什么。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我们制作手抄报,主题是:我们与地球同在。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洪水灾害的形成,除了自然引发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造成的。可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你们知道吗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和谐的大自然。(板书:和谐大自然)
六、总结
1 、谈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同学们,为了有一个和谐的大自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是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卫士,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板书设计
和谐大自然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明确了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2 、出示人体图片: 谁能说说我们的身体是由自然界的资源组成的吗?
3 、人体通过新代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着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了,会怎么样?
四、尝试解决
了解环境污染与防治: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例。针对森林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三个问题,你们进行了不同的调查,我知道各小组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哪个小组先介绍呢?
二、出示目标: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三、自学提示:了解森林的作用?
由于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面积大小、地形特点、林木种类、林型结构等综合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森林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森林和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人离不开森林,但是,森林却可以离开人类,早在人类产生以前,森林就伴随着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而今,人类开发地球,对森林的需求与日俱增却绝不能滥用,因为,人对它是有很大的依赖性的,正因为如此,人类应该善待森林!
3、1998年:凝聚力空前加强 是如何抢险救灾的?
阅读知识窗
讨论交流:说说历史上三次大洪水发生的时间?人是如何战胜洪水的?
第一次是( ),第二次( ),第三次( )。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大洪水的考验”这课后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大洪水的考验
第一次 1932年 第二次1957年 第三次1998年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 题
4、感受莽莽大森林
教学目标
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巨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教学重难点
森林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揭题:谁能说说森林有哪些特点?(温馨提示:可以从气温、声音、气味、湿度、风速等几个方面来描述)
二、出示目标
了解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探究新知
1、了解自然界的资源
我们每天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看电视、看书 、、、、、、到睡觉,都在不断的使用来自地球的资源。谁知道我们使用的到底是什么资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