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记忆法
特定穴及十二经脉中起止穴的记忆技巧

特定穴及十二经脉中起止穴的记忆技巧在考试中,针灸学部分的十二经脉起止穴及特定穴常是重要的考点,可以说在每年的考试中都是必考的。
下面就把特定穴的相关记忆歌诀及十二经脉中起止穴的记忆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去记忆这些歌诀能帮助大家很好的在考试中去回答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
十二经脉起止穴记忆技巧:(每条经脉后边对应的标紫色的句子就是其记忆的歌诀)。
(手太阴肺经) ---肺起中府止少商(11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商阳至迎香(20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 --- 胃起承泣终厉兑(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 --- 脾起隐白大包乡(21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手少阴心经) ---心起极泉少冲行(9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少泽至听宫(19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睛明至阴止(67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 ---肾起涌泉兪府停(27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天池至中冲(9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关冲丝竹空(23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 --- 胆瞳子髎足窍阴(44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 肝起大敦止期门(14穴)起于大墩,止于期门。
特定穴穴歌:《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经络腧穴学(记忆法)

笔者至今对自己读高一时的一节历史课记忆犹新,在那堂课上,老师在讲到如何记住马克思的生日时,在讲台上用手做两下打耳光的姿势,嘴里跟着说“一巴一巴,呜呜”,然后解释说就像大人打小孩两个耳光,小孩呜呜地哭,也即马克思的生日是1818年5月5日。
老师运用谐音和联想的记忆法来记住马克思的生日,非常形象生动,让我直到现在,甚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马克思的生日。
受了这次记忆法的启发,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记忆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在《经络腧穴学》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都觉得经络腧穴学的内容,特别是腧穴的定位等,既枯燥,又不好记,记不牢,容易忘。
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记忆方法教授给学生,有趣的记忆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很多学生还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记忆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介绍笔者在《经络腧穴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几种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
联想记忆法有人说联想是记忆的基础,或者说联想是记忆的秘诀。
确实如此。
人类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新的知识与大脑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将新知识吸收同化。
这种联系越牢固、越广泛,就越容易将新知识记住、记牢。
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记忆法,在后面的其他记忆法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联想记忆法。
例如在学习八脉交会穴时,公孙通冲脉,后溪通督脉,列缺通任脉,足临泣通带脉,就可以通过以下的联想来记忆。
想像:古代的一场战斗,公孙(即爷爷和孙子)俩均参加作战,孙子冲锋(即公孙通冲脉)在前,爷爷压阵督后(即后溪通督脉),结果还是打了败仗,爷孙俩觉得无颜见列任(列缺通任脉)祖宗,伤心哭泣(足临泣),只能稍稍用腰带(带脉)擦掉脸上的眼泪(足临泣通带脉)。
还有,肾经在上腹部的5个腧穴——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我们可以在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曲径通幽”里面加上一个“都”字,变成“曲径都通幽”来记忆。
经络简单记忆方法_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

经络简单记忆方法_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十二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你了解自己的十二经络吗?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由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由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经络记忆法

经络便于记忆法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
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
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
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
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

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针灸学中的穴位数以百计,每个穴位还涉及定位及主治,可以说针灸学的学习又是中医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复习中医针灸学,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一、手太阴肺经1、尺泽:肺系肘急证2、孔最:肺肘3、列缺:肺系头项病4、鱼际:肺疳积5、少商:肺昏狂二、手阳明大肠经6、商阳:热迷五官7、合谷:外感妇科,头面五官8、手三里:手上腹齿9、曲池:手上高热,肠胃五官,癫狂皮外10、肩遇:肩上瘾疹11、迎香:口鼻胆道蛔虫三、足阳明胃经12、地仓:三口流13、下关:耳疾面口病14、头维:头目病15、天枢:肠胃妇科16、梁丘:胃膝下乳17、犊鼻:膝屈下18、足三里:胃下神志外科虚19、条口:下转肩脘20、丰隆:头晕,狂饮下腹21、内庭:五官热,肠胃足四、足太阴脾经22、公孙:脾胃冲神志23、三阴交:脾胃妇科泌尿系,心悸失眠下阴虚24、地机:脾胃妇科水湿病25、阴陵泉:脾不运化水膝26、血海:妇科、血热性皮肤病五、手小阴心经27、通里:心舌暴腕28、神门:心神高胸六、手太阳小肠经29、后溪:头腰手肘,耳目狂疟30、天宗:肩胛背气喘31、听宫:耳疾齿痛七、足太阳膀胱经32、攒竹:头眉眼呃逆33、天柱:后头鼻狂热34、肺俞:肺疾,骨盗汗35、膈俞:膈上瘾,盗血36、胃俞:胃疾,痛呕胀37、肾俞:肾虚妇科加泌尿38、大肠俞:腰、胃肠胀泻秘39、次了:腰下妇科,小精疝40、委中:腰下腹痛急吐泻,小便不利遗丹毒41、秩边:腰下小便痔阴痛42、承山:腰腿痔便秘43、申脉:头痛眩晕腰神志44、至阴:胎滞,头目鼻45、昆仑:后头项腰癫滞产八、足小阴肾经46、涌泉:大奔足咯头、急证神志病47、太溪:腰下冷肾虚,五官肺消月48、照海:神志五官妇小便九、手厥阴心包经49、内关:心疾胃腑中神志,眩肘50、大陵:心胃喜臂51、中冲:中舌中厥惊急证十一、手少阳三焦经52、外关:五官上热,瘰胁53、支沟:耳热暴便,瘰胁54、翳风:耳疾口病,瘰胁十二、足少阳胆经55、风池:内外风颈项56、肩井:颈肩上,难产乳,瘰疬57、环跳:腰下半风58、阳陵泉:肝胆犯胃,膝下惊风59、悬钟:颈下胸呆风十三、足厥阴肝经60、行间:肝经风热头目病,妇科经带泌尿证,外加胸肋阴中痛61、太冲:肝经郁热肝胃病,妇科经带泌尿证,外加下肢足肿痛62、期门:肝胃奔乳十四、督脉63、腰阳关:男科妇科在腰下64、命门:腰下妇科,男性痛泻65、大椎:外感骨蒸,神志强脊风66、百会:神志头面下陷病67、神庭:神志头面五官病68、水沟:急救要穴神志病,面鼻口部闪腰痛十五、任脉69、中极:男科妇科泌尿病70、关元:男科妇科五三尿,小腹疼痛肠胃病,中风虚劳元气证71、气海:男科妇科小肠遗,气虚病证要加上72、神阙:肠腑水小,虚中风73、中脘:脾胃癫黄疸74、膻中:气机不畅胸乳病75、四神聪:神志病,目疾76、印堂:头晕鼻衄神志病,产后血晕子惊风77、定喘:哮喘咳嗽肩落枕78、太阳:头痛,目疾,面瘫79、夹脊:上胸部:心胸上。
人体穴位记忆方法

人体穴位记忆方法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我们人体有那么多的穴位,我们要记住的话工程量不小。
但是,如果我们有了科学的记忆方法,那就会简单很多。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人体穴位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人体穴位记忆方法巧记经络穴位数,先来记住14经每条经上的穴位总数: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 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
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或在国内的朋友记住“119报警电话”,海外朋友记住“911紧急电话”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 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 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
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 67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 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
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中医经络、腧穴、针灸重点背诵

中医经络、腧穴、针灸重点背诵一、五腧穴歌诀阳经输穴后为原穴《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阴井木,阳井金”,子母补泻法根据此知识点进行理解推理即可。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二、经络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一)足阳明胃经1.常用穴位【定位】1)承泣【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3)地仓【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4)颊车【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5)头维【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6)下关【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7)人迎【定位】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8)梁门【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9)天枢【定位】脐中旁开2寸。
10)归来【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1)梁丘【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12)犊鼻【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又名外膝眼。
13)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14)上巨虚【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15)条口【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16)下巨虚【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17)丰隆【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橫指处。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的内容,具体内容:人体的学位很多,穴位名词之间看起来又毫无关联,如果靠强背硬记来记忆,没几天可能又忘记了。
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1、经络穴位数传统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为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
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
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 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足太阳膀胱经有: 67个穴;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
即:第一组里,3X7=21(你也可以这样想:我发起脾气来可是不管3721的,就是脾经的穴位数为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 21个穴;足少阴肾经有: 27个穴;足厥阴肝经有: 14个穴 2、十二经脉走向速记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连手起太阴走阳明两阳相连续两阴诸阳汇头阴胸腹阴阳交接手足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至今对自己读高一时的一节历史课记忆犹新,在那堂课上,老师在讲到如何记住马克
思的生日时,在讲台上用手做两下打耳光的姿势,嘴里跟着说“一巴一巴,呜呜”,然后解
释说就像大人打小孩两个耳光,小孩呜呜地哭,也即马克思的生日是1818年5月5日。
老师运用谐音和联想的记忆法来记住马克思的生日,非常形象生动,让我直到现在,甚至
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马克思的生日。
受了这次记忆法的启发,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特别
注意各种记忆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在《经络腧穴学》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都觉
得经络腧穴学的内容,特别是腧穴的定位等,既枯燥,又不好记,记不牢,容易忘。
针对
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记忆方法教授给学生,有趣的记忆方
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很多学生还能
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记忆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介绍笔者在《经络腧穴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几种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
联想记忆法有人说联想是记忆的基础,或者说联想是记忆的秘诀。
确实如此。
人类学习
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新的知识与大脑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将新知
识吸收同化。
这种联系越牢固、越广泛,就越容易将新知识记住、记牢。
这是一种非常常
用的记忆法,在后面的其他记忆法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联想记忆法。
例如在学习八脉
交会穴时,公孙通冲脉,后溪通督脉,列缺通任脉,足临泣通带脉,就可以通过以下的联
想来记忆。
想像:古代的一场战斗,公孙(即爷爷和孙子)俩均参加作战,孙子冲锋(即
公孙通冲脉)在前,爷爷压阵督后(即后溪通督脉),结果还是打了败仗,爷孙俩觉得无
颜见列任(列缺通任脉)祖宗,伤心哭泣(足临泣),只能稍稍用腰带(带脉)擦掉脸上
的眼泪(足临泣通带脉)。
还有,肾经在上腹部的5个腧穴——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我们可以在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曲径通幽”里面加上一个“都”字,变成“曲径都
通幽”来记忆。
可以想像一个非常幽静的花园,里面的路都是小石头铺成的。
“曲”即“商曲”,“径”即小石头铺成的路,联想到“石关”,“都”即“阴都”,“通”即“腹通谷”,“幽”即“幽门”。
还
可进一步联想:古代的行政规划是“四邑为一都”,即现在的“四县为一市”,“都市”、“成都”
的“都”字就是这个意思,刚好“阴都”穴就在脐上4寸(当然还要旁开0.5寸)。
这样就可以
把这几个腧穴顺序和定位记得清楚了。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主要用于数字的记忆。
在学习每条经脉腧穴总数时,常常用到。
例如:心经和心包经均有9个腧穴,可用“心心相印,长长久久”来记。
“心心”指心经和心
包经,久与9谐音,即两条经都是有9个腧穴。
这里其实也包含联想记忆法,即可想像是
对新婚的人的一句祝福话。
另外肾经和督脉分别有27和28个腧穴,可用“审尔妻,督尔爸”来记,“审”与“肾”谐音,“尔妻”即27,“尔爸”即28。
同时联想成为“审问你妻子,监督你老爸”就更加生动易记了。
再有,手三阳经在腕背横纹上的三个腧穴——阳溪、阳池、阳谷,可用“鸡吃谷”来记忆,“鸡”与“溪”、“吃”与“池”均谐音,再联想一只小鸡在吃稻谷,就过目
不忘了。
歌诀记忆法先贤们已经为我们总结了很多的针灸歌诀,像“四总穴歌”、“井荥输原经合歌”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学习针灸的后来人,我们都应该熟读成诵。
除这些歌诀外,
还可以教学生自己编写。
像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部的大部分腧穴,可用以下歌诀来记,记
住这些腧穴后,其他的腧穴也就不难记了。
二风①三肺②四厥阴,五心六督七膈俞。
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一三焦③。
腰二肾俞与志室,腰三气海四大肠。
腰五关元一小肠④,骶二膀胱三中膂。
骶四白环与秩边。
注:①“二风”:指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风门穴;②“三肺”:指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肺俞穴,歌
中略去“俞”字,以下“心俞”、“督俞”……相同;③“一三焦”:指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三焦俞穴;④“一小肠”:指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小肠俞穴。
当然这些歌诀都需要下苦功夫反复诵读,至滚瓜烂熟为度。
归纳(类)记忆法即将有相同或相类内容的知识放在一起来记忆。
在学习原穴时,我就
把手足三阴经的原穴归纳为“手三阴,腕纹上;足三阴,三太穴”。
手三阴经的原穴分别是
肺经(太渊)、心包经(大陵)、心经(神门),这三个穴位均在腕横纹上。
足三阴经的
原穴分别是肝经(太冲)、脾经(太白)、肾经(太溪),这三个穴位均有一个“太”字。
这样用一句话就可以把六条经脉的原穴轻松地记下来了。
另外,十四经穴中,穴名包含有“肓”字的腧穴共有四个,即膀胱经的膏肓、肓门、胞肓和肾经的肓俞。
因为名字相近,这
四个腧穴的定位除膏肓穴因学生熟知“病入膏肓”而能记得比较清楚外,其他三个学生则容
易混淆。
笔者运用归纳法和联想法,就让学生能把它们的定位分得清清楚楚。
肓门在第一
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可联想到第二腰椎棘突下是命门穴,两个穴位都有一个“门”。
胞肓
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即膀胱俞旁开1.5寸,可把膀胱联想成一个装尿的“尿胞”,
从而把胞肓与膀胱俞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胞肓的位置了。
最后剩下肾经的“肓俞”
是在神阙穴旁开0.5寸也就不难记了。
还有,膝关节腘横纹以上各经的穴位归纳成下表后,就很容易记忆了,当然还要注意各穴尺寸的参照点是不同的。
造词(句)记忆法将腧穴的名称与其定位的某些相关的字造成一个比较熟悉的词语或句子,从而记住相应内容的方法。
像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可用我们熟知的词“三生(身)有幸”来记忆,当然这里也运用了谐音法。
另外,像心俞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可用“五心烦热”来记忆;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用歌曲名“酒干(九肝)倘卖无”来记忆。
还有学生很容易将期门和日月两个穴位的定位混淆,经常记不
清哪个是在第六肋间隙,哪个是在第七肋间隙。
可以通过造“星期六的明天是第七天”这个
句子来分清楚。
“星期六”即“期门在第六肋间隙”,日月合则为“明”,“明天是第七天”也即“日
月穴在第七肋间隙”。
快速诵读记忆法这种方法较适合于与腧穴排序和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顺序的记忆,即有
一组腧穴,将每个腧穴名称的第一个字抽出来,凑成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可以有一定的意思,也可以是“杂乱无义”的句子,记忆的要诀是将这个句子反复诵读,直至能脱口而出。
像心经在腕横纹附近的腧穴可用“灵通阴神”(灵道、通里、阴郄、神门)。
这句话有一定
的意思,即“灵魂能与阴神相通”。
这样就可以把这四个腧穴的顺序记清楚了。
还有像任脉
脐上的7个腧穴可用“水下建中上巨鸠”(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
这句话来记,这句话没有较明确的意思,但是通过熟读成诵,就可以把7个腧穴的排序记住。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的记忆也是不少学生觉得头痛的内容,但用以下方法就可以很
好地记住。
要反复诵读的句子是“肺脾心肾心包肝”,能脱口而出以后,把这“六脏”按下图
位置写在纸上,再把六腑写在上面,流注顺序就是沿着阴影部分的边缘走,而阴影部分可
联想到长城的城垛口,这样就可很好地记住了。
笔画记忆法可以通过计算某些关键字的笔画数来记住相应内容的记忆法。
如章门穴的定
位是在第11肋游离端,“章”字也刚好是11笔,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记住章门的定位了。
另外,任脉共有24个腧穴,把“任”字拆成“亻”(2画)和“壬”(4画),合起来就刚好是24。
对称记忆法两个腧穴穴名相近,通过某个点又成对称关系,把这些穴总结出来,就能够
较好地记住了。
如前顶与后顶,分别在百会穴前后各1.5寸处;中脘与中极,分别在神阙
穴上下各4寸处,等等。
同音(字)相连记忆法这个方法适合于腧穴排序的记忆。
像手太阳小肠经“肩髎、天髎、天牖”三个穴位,前两个均有一个“髎”字,后两个均有一个“天”字;三焦经“天井、清冷渊”
与胆经“肩井、渊腋”相同,都是“井”后“渊”;胆经“膝阳关、阳陵泉、阳交”三个穴位相连,
均有一个“阳”字,可用于区分“阳交与外丘”两个穴位谁前谁后的排序问题,这两个穴位均
在外踝尖直上7寸,学生容易混淆;任脉“中庭、膻中、玉堂”三个穴位,前两个均有一个“中”字,后两个“膻”、“堂”谐音(注:膻念dàn,但有不少人常读成tán)。
上述介绍的记忆方法,是笔者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把
它写出来,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大家都来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方法,都能够结合自己的
实际情况发明自己的记忆方法,做一个积极、主动、高效、快乐的学习者。
“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也易矣;不为,则易者也难矣!”学医难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其实,只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开动脑筋,采用各种各样适当的记忆方法,而不是死
记硬背,就一定能够把知识学好。
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还是要勤奋,“勤能补拙”,上述方
法虽然能够较快、较好地记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也还是会渐渐忘记的。
因此,学过
的知识还是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保持持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