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合集下载

地铁换乘综合枢纽车站施工方案

地铁换乘综合枢纽车站施工方案

地铁工程施工方案工程概况XX地铁2号线始于XX县的犀浦站,止于XX区的XX东站,一期工程线路始于XX客运站,止于经XX站,位于XX市一级交通走廊,沿线经过XX客运站、中医学院、XX广场、XX路、XX堡(新XX站) 等交通枢纽、传统商贸金融区、CBD 区。

2号线车站呈东、西向布置,位于铁路站房中轴线下方,7号线南北向布置,本站位于铁路西侧站房下方。

2号线为地下二层三跨明挖岛式站台车站,7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三跨岛式站台车站。

本站为地铁2、7号线与大铁路换乘的换乘综合枢纽车站。

地铁车站埋深受铁路基本站台控制,而铁路基本站台未完成设计,地铁车站底板埋深估计为:2号线约19.31m,7号线约27.57m。

2号线剖面图7号线剖面图3.5.2地铁工程施工分段施工中拟分为城际场区域2号线、达成场区域7号线、2号线三部分进行作业,其中各部分细分施工段。

为解决砼干缩问题,主体结构采取跳仓法施工,相邻施工段时间相隔控制在一个月左右。

3.5.3分层施工顺序主体结构按顺作法由基底向上进行结构施工,区域平整→围护结构施工→从上至下逐层开挖基坑至各支撑下80cm架设各道钢管支撑→开挖道最终基坑面→施做接地网及垫层和底版下防水层、浇注底板、梁混凝土→待底板、梁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时拆除最下面一道支撑→施做边墙防水层,浇注边墙、地下二层中柱及中板、梁→拆除第二道钢支撑→施做边墙防水层,浇注边墙、及顶板、梁→待车站顶板、梁强度达到70%以上后,拆除第一道支撑,施做顶板防水层→站台板、内部结构及附属结构施工。

施工顺序见《地铁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步骤》示意图。

负一层结构在负二层站台板在相应施工段顶板砼养护达到28d龄期后,负二层脚手架拆除完毕才进行施工。

地铁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序3.5.4、机械设备配置根据现场施工条件,为满足施工进度及质量要求,地铁主体结构施工的材料运输设备采用采用采用塔吊垂直运输配合施工。

塔吊的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深圳地铁2号线换乘站设计

 深圳地铁2号线换乘站设计

深圳地铁2号线换乘站设计深圳市的地铁网络正日益完善,为城市的出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选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2号线的几个关键换乘站更是备受关注。

尤其是,深圳地铁2号线的换乘站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展示深圳城市风貌和极致的出行体验,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针对地铁2号线换乘站设计要素。

一、深圳地铁2号线的设计理念深圳作为一座充满现代魅力的城市,其建筑设计也非常具有特点,因此地铁的换乘站设计也需要追求独特性、现代性和舒适度。

首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就是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和快速转接,同时也不能忘记城市的原始美态。

当旅客进入地铁站的时候,可以立刻感受到深圳的现代气息。

而在换乘站的设计中,则需要体现深圳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

二、换乘站的功能及空间设计在站点的空间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旅客的出行需求和舒适性,比如,可以设置取票区、候车区、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视觉需要,还可以考虑在墙壁上布置特有图形或展示深圳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让乘客在等待地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深圳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让乘客的精神得到一定的满足。

三、内部装饰和效果内部装饰同样也是地铁站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注意保持空间的整洁和协调。

比如,突出现代感、增加节日元素等,来增加空间氛围和乘客在空间中的归属感。

四、布局和流线设计为了满足人流量大的情况,需要在站点的布局和流线设计方面下功夫。

设计师可以根据地铁站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城市交通站点设计的好的经验,进行平衡分配和背景布局。

同时还要考虑乘客的行人流线设计的整体性和便捷性,让乘客在步行上能够有有效的引导和清晰的标志。

综上所述,深圳地铁2号线换乘站设计需要注重展示深圳的特色,保证空间的整洁协调,增加旅客的乘车舒适度,在量身打造的换乘站中自然应该满足这些要求。

为了让旅客在出行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圳的魅力和高效的交通体验,换乘站站点的设计细节也不容忽视。

上海地铁2号线

上海地铁2号线
参考资料:
价值意义
价值意义
上海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使青浦区首次有了地铁,上海地铁2号线并进一步强化市区客运走廊交通功能,为市 区和虹桥机场间提供一条便捷通道。(《东方早报》、新华社评)
谢谢观看
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
书香列车(2张)为配合第十二届“书香中国——上海市书展”的举行,打造了“书香2号线”。除了列车之外, 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世纪大道站、东昌路站、龙阳路站、金科路站等5座车站的10处灯箱广告位也展示了同 一主题的公益广告,在地铁移动电视和人民广场站、徐家汇站、科技馆站、新天地站的LED大屏中也滚动播放着 上海书展的相关信息。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车站图片1956年8月,上海根据中央关于防止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指示,提出建造地下铁道;同月23日,上 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根据战备要求编制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同时成立上海市地下铁道 筹建处。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穆欣与上海市政府负责市政交通的李干成秘密讨论了地下铁道规划,用铅笔画出了横 贯东西和纵穿南北的两条地铁线,横贯东西的即为上海地铁2号线。
上海地铁2号线西起青浦区徐泾东站,途经青浦区、闵行区、长宁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横贯上海 市区浦江两岸,东至浦东新区浦东国际机场站。
截至2023年1月,上海地铁2号线全长64千米,共设30座车站,其中高架站2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27座。列 车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
2018年3月16日,上海地铁2号线单日客流量达182万人次。
2005年3月10日,上海地铁2号线江苏路站开始启用“白进黄出”的色觉导向牌,成为上海地铁2号线第一座 完成标准化导向标志改造的车站; 10月22日,原东方路站(现世纪大道站)封闭以配合上海地铁4号线、上海 地铁6号线和上海地铁9号线的建设。

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伸接拨段轨道设计研究

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伸接拨段轨道设计研究

张江高科是上海市高科技 人才集 中地 , 张区间 龙
是 2号 线 最繁 忙 、 流 量 最 大 的 区 间 之一 。 由于 大接 客 拨 时 龙张 区问要终 止 运 营 , 铁 运 营 部 门要 承 受 很 大 地
的社会压力 , 因此停运时间不宜过长 , 经建设公司协调 后, 停运 封 锁时 间定 为一 周 。在该 时 间段 内 , 完 成移 需
2号线 既 有线 与 2号线 东 延 伸在 龙 阳路 与 张江 高 科 区 间完成 拨移 , 移 点 位 于 3号 梁 上 的 既有 线 直 缓 拨 点 , 图 2所 示 。大拨 接 时 , 如 既有线 龙 阳路一 张 江高 科
梁, 完成轨道 、 触网、 通信等专业的贯通 , 全线贯通后 , 既有 2号 线 的张 江 高 科 站 停 用 , 线 东 延 伸 工程 全 2号
Ab t a t Re e c r os s:Th x si g L n a d is e s xe so i e o h ng a to i o n c e n t e s r c : s ar h pu p e e e itn i e 2 n t a te t n in ln f S a h ime r s c n e td o h
o h ng a e r fS a h iM to
HAN Yi—t aO
( hn ala run E g er gG o pC t , h n d ,i u n6 0 3 , h a) C iaR i yEy a n i e n ru oLd C eg u Sc a 0 C i w n i h 1 1 n
po c.T epoet a ecn i rd t e po h a f p rdn n ana ig tefl t c e n a rj t h r c c n b o s ee o x l e tew y o ga i a d m it nn h ul r k b d a d cn e j d r u g i a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立项投资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概论 (1)一、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7)十一、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产品说明 (15)第三章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二、厂址选择方案 (16)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一、建设内容 (19)(一)土建工程 (20)(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0)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二、基本生产条件 (2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二、工艺技术方案 (25)(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三、设备的选择 (26)(一)设备配臵原则 (26)(二)设备配臵方案 (27)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第八章环境保护 (28)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二、污染物的来源 (30)(一)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二)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1)三、污染物的治理 (31)(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2)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5)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8)5、施工建议及要求 (39)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1)(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2)1、废水的治理 (42)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2)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3)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3)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5)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6)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6)(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6)(二)环境效益分析 (47)五、厂区绿化工程 (47)六、清洁生产 (48)七、环境保护结论 (48)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0)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1)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1)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1)(一)节能政策依据 (51)(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2)(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3)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3)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5)(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5)1、主要耗能装臵 (55)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5)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6)(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6)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7)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8)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8)七、电力节能措施 (59)八、节水措施 (60)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0)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1)十一、能源管理 (62)(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2)(二)能源计量管理 (62)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3)(一)节能建议 (63)(二)节能效果分析 (64)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4)一、组织机构 (64)二、工作制度 (64)三、劳动定员 (65)四、人员培训 (66)(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6)(二)培训规划建议 (66)第十一章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7)(一)编制依据 (67)(二)投资费用分析 (69)(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69)1、设备投资估算 (69)2、土建投资估算 (69)3、其它费用 (70)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0)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1)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1)6、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总投资估算 (71)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2)二、资金筹措 (7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3)三、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73)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4)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4)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4)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5)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6)(一)销售收入估算 (76)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6)(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7)(三)利润总额估算 (78)(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78)(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78)项目综合损益表 (79)四、财务分析 (79)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1)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3)五、不确定性分析 (84)盈亏平衡分析表 (84)六、敏感性分析 (85)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6)第十三章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综合评价 (87)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承办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南京地铁2号线鱼腹式高架岛式车站设计

南京地铁2号线鱼腹式高架岛式车站设计
收稿 日期 : 0 0— 3— 9 修 回 日期 : 0 0— 4- 3 2 1 0 0 2 1 0 2
般都采用侧式车站 , 但其使 用功能差 , 管理不便 , 提升
设备数量多 , 运营 费用高 , 高架 岛式车站 可 以使侧 式 而 车站的不足得 到改善 。经过对 岛式 和侧式两 种站 台形
都 市 快 轨 交通 ・第 2 3卷 第 4期 2 1 年 8月 00
坼 ≈ ∞ 黼
土建技术 . . I
d i1 . 9 9 ji n 1 7 6 7 . 0 0 0 . 1 o :0 3 6 / .s . 6 2— 0 3 2 1 . 4 0 7 s
南京地铁2 号线鱼腹式高架岛式车站设计
线段 的限界值 ; 其余 直线 地段 按照普 通 岛式站 台 的限
界值考虑 , 如图 3 所示 。同样 , 路外侧 限界及车站安 线
全 门 限 界 也 需 经计 算后 进 行相 应 加 宽 。
2 1 线 路 线 形 设计 .
普通岛式车站 内两条线路为平行线 , 线间距较宽 , 高 架区间线路一般采用双线桥 的形式 , 线间距较窄 , 以线路在车站 向区间 所
2 相 关专 业设计
与静 宙 岛式车站设计相比, 鱼腹式车站的设计主要涉及 线路线形、 车站限界、 区间结构布置和建筑平面布置等方面。
1 m计 , 0m 直缓 ( 或缓直 ) 点至 圆曲线方 向( / ) 12 L范 围
以及 至 直 线 段 方 向 1 范 围分 别 渐 变 至 圆 曲 线 和 直 2m

般采用双线桥 的形式 , 间距 较窄 , 以线路在 车站 线 所
图 1 仙林大道景观效果
向区间过 渡 的喇叭 段一 般会 比较 长 , 观效果 相 对较 景 差, 使决策者很 难下决心 采用 , 因此 可通过 采用鱼 腹式 站台改善区间景观效果 。所谓 鱼腹 式高架 岛式车 站就 是通过在 车站内增设 曲线 , 使站 台中间宽 , 两端窄 , 台 站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经济效益评估
投资回报分析
对换乘枢纽进行经济效益评估,需要对其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回 报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运营收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运营收益进行分析,包括票务收入、商业租金收入等 方面,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成本效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分析,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 较,以评估其成本效益的合理性。
STEP 01
中型换乘枢纽
小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小,仅包含少数几 条轨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 式的换乘枢纽。
STEP 03
大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大,是城市交通网 络中的核心节点,包含多 种交通方式,如地铁、铁 路、公交等。
规模适中,包含较多的轨 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式, 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 节点。
Part
03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这些国际先进换乘 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教训,为我国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建 设和改进提供参考。
未来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趋势,如智 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01
运营管理优化
探讨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运营管理 方面的优化方向,如提高换乘效率、加 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社会效益评估
1 2 3
交通压力缓解
换乘枢纽能够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交通流量,减轻 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换乘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其建设 和运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
提高出行便利性
换乘枢纽提供了多模式、多线路的交通换乘服务 ,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节省时间和精力。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Paf r l to m
YI J n N u
( hn a w yEy a n ier gG o pC .Ld , h n d , ih a 10 1 hn ) C iaR i a ru nE g ei ru o t. C e g u Sc un6 0 3 ,C ia l n n

峻: 地铁 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 的研究
7 3
运 而 生 , 功 能 是 把 线 网 中各 独 立 运 营 的线 路 搭 接 其
起来。
乘客 。
() 6 尽量减少换乘高差 , 避免高度损失。
换乘 站在城市 轨 道交 通 线 网 中起着 重 要 作 用 , 为
乘 客换乘其 他线 的列车创 造方便 条件 。使线 网形成 一 个 四通八达 的整体 , 国外 以轨道 交通换 乘 站为基础 , 在
“J形 、 H” 等 换 乘 及 通 道 换 乘 形式 , 中 “ ” I' “ 形 ' 其 十 字

形 、 T 字形 、 L 形 、 H” 换 乘 站 为 不 同站 台间 换 “” “” “ 形
乘, 需要楼 梯或通 道解决换 乘 客流 , 客往往 需要走 很 乘 长 的路 , 得走楼 梯 、 自动 扶 梯等 , 待 时 间也 比较 还 乘 等 长; 同站 台平面换 乘 、 台上 下平 行换 乘 又称 为 “ 台 站 同
形 成 了许 多大型综 合换乘 枢纽 。东京地 铁 的大型换 乘
3 同台换 乘 站 方 案研 究
3 1 换 乘方 向分析 .

般来讲 两 条 线 的 换 乘 需 要 解 决 8个 方 向 的换
站 有 3~5条线 路 进 行 交叉 换 乘 , 德 哥 尔 摩 地铁 的 斯 3条线 路与火 车站进行 换乘 。在 欧洲 还有 一 些 由数 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二、规划背景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已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对缓解城市南北向交通压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轨道交通2号线北起京沪高铁苏州站,南至吴中区迎春南路站,全长26.4km,共设22个车站,已于2009年年底动工。

依据《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及《苏州市公交场站与公交主干线规划》,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部分站点规划有轨道换乘枢纽,这些枢纽节点在承担城市内外交通中转换乘功能的同时,也承担着为周边居住和商业组团通勤交通服务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轨道换乘枢纽的最大效益,协调处理好轨道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成为下一阶段枢纽规划和设计的重点。

为此,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的建设,围绕部分重要站点进行轨道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依据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原则,将换乘枢纽承担的各种功能最佳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轨道交通服务范围的同时,也方便城市各种交通设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和换乘,节约城市用地,更好地促进了轨道站点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设计任务
根据现状条件和规划情况,目前,2号线沿线共有2个换乘枢纽具备单体规划设计的条件,分别为阳澄湖中路站、迎春南路站。

规划设计应理顺公交枢纽的内部各类功能布局,提出换乘枢纽的空间设计和换乘方案。

四、规划和参考依据
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苏州市城市交通白皮书》
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4、《苏州市公交场站与公交主干线规划》
5、《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
6、《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周边规划优化研究》
7、《轨道交通2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五、设计原则
应通过设计构建人性化的环境空间最终达到出行者、运营单位、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受益的目的。

(1)以枢纽站内外和换乘设施之间的人行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为纲领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
(2)充分重视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特性,扬长避短.交通流之间应尽量避免交叉干扰;
(3) 换乘枢纽应与周边建筑、道路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枢纽应进行地区性交通与环境规划;
(4) 满足枢纽的功能要求,交通方式之间应实现联运.协调
管理;
(5)考虑残疾人、老人、小孩等出行弱者的出行方便.减少其换乘过程中的障碍。

重视完善人性化的信息发布和信息诱导系统;
六、规划目标
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周边规划优化研究》和《轨道交通2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等成果,在集约化土地利用等原则下,将枢纽承担的各种功能进行最优化组织和设计,以实现如下目标:
1、实现轨道换乘枢纽功能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2、优化地铁与周边地块的连接;
3、建立良好的公交与地铁接驳换乘系统,形成“无缝接驳”,提高客运枢纽的服务水平;
4、建立安全、便捷、舒适的行人系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5、整合现有及规划的公交场站及相关设施,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
6、协调其它方式接驳设施的布局和交通组织,尽量满足不同需求客流的需求。

七、设计内容和设计深度
1、总体要求
本次规划主要任务是对换乘人流进行有效“疏”、“导”,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使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在枢纽处形成连贯的公交衔
接体系,达到地铁和公共汽车、不同线路的公共汽车之间的最短时间换乘。

同时,合理布置公交枢纽的公交车、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包括自行车)的停车区,真正实现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最佳换乘。

2、建设控制指标
本次规划两个与轨道站点配套的两个公交场站,用地已经在上位规划中得到落实。

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3、建筑控制要求
建筑设计应统一考虑,实行一体化设计,形成有机整体,体现苏州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应满足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道路退线、消防等相关要求,同时适当控制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

4、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要求
(1)空间资源整合设计:
通过设计整合枢纽及周边的场站设施、道路设施、人行设施、建筑设施以及其他物理设施,尽可能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用率。

缩短乘客的步行距离,减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使得人流
车流在换乘枢纽有序、安全、畅通地流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紧密。

(2)空间环境塑造
提出枢纽整体城市空间和节点的设计意向。

力求与周边用地有机结合,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象和景观尺度。

合理处理各空间之间的承接关系,并对空间界面提出设计方案,同时应提出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解决方案。

(3)交通组织设计
通过对基地周边道路网分析,明确附近主要道路网是否需要改善,基地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应与周边道路及土地利用规划良好衔接。

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对各类交通设施规模和布局进行充分考虑,提出和合理的轨道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交通组织方案。

通过对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关系和相关方式的运输特性进行优化设计,使不同交通方式按照协调的秩序、合理的分布到达枢纽。

最大限度地缩短乘客在换乘枢纽内等待滞留的时间,提高枢纽时空使用效率。

八、规划期限
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
九、规划成果
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设计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和必要的专项分析图件及相应的计算机归档文件。

3、研究报告分为基础资料和调查分析资料及必要的附件、专项图件。

研究报告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

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成果7套,规格为A3(内含附图缩印件,其中主要图纸需彩色缩印件)。

4、计算机文件要求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6.0以上的格式文件。

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汇报文件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格式文件,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

十、报送与审查规定
1、我局分两次对设计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书面意见和整理会议纪要,设计单位负责提供审查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内容介绍。

2、整合设计论证后,设计单位应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并制定正式成果,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我局。

十一、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1、2010年12月中旬,落实编制单位;
2、2011年1月底,完成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与分析;
3、2011年4月底,提交规划初稿,组织汇报;
4、2011年5月初,完成规划评审成果,组织专家评审。

苏州市规划局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2010.1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