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8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8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情节: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补书——对孩子的理解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
(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双关的定义及用法,“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
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华南虎》,引出作者牛汉。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补充:诗坛硬汉,“牛汉就是时代浪涛中的坚强者,是当代不平静诗坛的硬汉。
”2、字词酷似红薯掺和马鬃磨蹭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泪水盈眶脊背哄堂大笑三、整体探究,回答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人物关系。
2、概括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分析人物形象。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1、人物是“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和“弄不成”。
2、人物形象: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
3、“我”的第一本国文课本。
四、关键句理解,探究主旨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明确:荒寒:生活艰苦沉重、物质精神贫困快乐和梦幻: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明确:这本国语课本是“我”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指这一本书中包含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这是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当时的苦难,不能忘记苦难中的快乐和温情。
3、“我的第一本书”中的“本”如何理解?修辞手法:双关概念:课时练P12示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情)我失骄杨君失柳。
巧抓教学线索,高效利用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I 【 教 学 设 计 】 l
责任编辑 梅 香
巧抓教学线索 , 高效利用课文
《 我 的 第 一本 书》 教 学设 计
曼 塞
【 教学创意 】
《 我 的第一本书》是著名诗人牛汉 的一篇 回忆 童年 生 活的散文 。作 者结合 童年生活抒 发 了 自己的人生感
明确 : ( 1 ) 第3 节 中, 父亲很 少 回家 , 但一 回家就关
心“ 我” 的成 绩 . 让人很感动 。 ( 2 ) 第 3节 中 , 当得知 “ 我” 考 了第 二 名 时 , 父 亲“ 摸 摸我额 头上的 ‘ 马鬃 ” ’ 并“ 欣慰 地夸奖 ” , 让 人 感 受 到 父 亲对“ 我” 的 疼爱 。 ( 3 ) 第 4节 中 “ 父 亲 深深地 叹 着气 ” 看 出 父 亲 的 善
( 2 ) 分 角 色 展 示 朗 读 。要 求 : 其 他 同学 认 真 听 读 , 进
行点评 。
( 3 ) 同学点评 。 要求 : 联系语境点评父 亲的朗读 。 教
师适 时 引导 对 “ 愁苦 ” “ 深 深 叹气 ” 的 品析 。 如果学生点评不顺的话 , 教 师 可 示 范 用 生 气 的语 气 朗读 来 制造 矛 盾 , 引起学生争论 。
3 . 一起 品读第 3 、 4 、 5 、 8节 , 进行 第二 个 阅读活 动 。
( 投影 ) 阅读 课 文第 3 —8 节, 联 系相 关 语 句 , 体会 父 亲 哪 些 方 面 让人 感 动 。
这种 教学创意 , 既提高 了阅读教学 的效率 , 高 效地
利 用 了课 堂 , 又 教 给 了学 生 阅读 的 方 法 , 培 养 了 良好 的 阅读习惯 。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__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__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篇第1篇示例:《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教育书籍,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寓意深刻,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我的第一本书》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对书籍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课前导入老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有没有自己的故事?你梦想中的书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阅读故事老师可以给学生分发《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书,让他们自行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及内涵。
学生也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课时:故事分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主题和寓意,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课时:创作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编写自己的第一本书。
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老师可以对这一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并进行反思。
可以询问学生对《我的第一本书》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未来的阅读和创作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可以成为学生们阅读和创作的启蒙之作,帮助他们培养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更加热爱阅读,更加热爱创作,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未来人才。
用《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从娃娃抓起,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用《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从娃娃抓起,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幼儿时期的审美认知是一种感性认识,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渠道去感知和感受美的对象和现象。
而这个过程不同于成年人,不需要通过语言的文字表述和理性思考。
因此,我们需要从幼儿喜欢的事物、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去考虑,关注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以此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我的第一本书》这个教材作为一种启蒙教材,从画面、色彩、文字等方面切入,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感受美、领略美、了解美、认知美。
其中第一步是让孩子们接触各种绘本,先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接触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注意绘本的画面,讲述画面中的故事,识别形状和色彩,并引导孩子们为绘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第二步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引导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
众所周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他们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成长和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和感知故事中的美妙之处,例如故事中的情感传达、与人物形象相符的色彩和造型等。
让孩子们逐渐认识、懂得和领略美的力量。
第三步是采用互动形式,进行思维启发和表达训练。
在此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绘画、艺术创作等互动形式来引导幼儿对绘本中的美的表达和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编故事,涂色或画画,体验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孩子们回应和赞扬,增强他们对美的自尊、自信和爱好。
实际上,《我的第一本书》这个教材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数不尽的好书可以为孩子们打开学习成长的大门,只要我们懂得细心倾听、灵活创新和适度引导,就能让幼儿在审美意识上不断突破自我,感受到美的存在,并愉悦地将其表达出来。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们要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从各个方面去提升孩子的审美触角,让孩子们能够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中理解并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面对成长中的变化和挑战。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模板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知识与能力:⑴ 识记与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⑵ 理解本文由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⑶ 学习本文叙事清晰,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⑴ 课前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或父母那个年代生活的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
⑵ 置疑法,竞赛法,问答法,联想法,幻灯片演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 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⑵ 理解父母对儿子的深深敬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一、设置问题,导入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你读的地一本书在是什么样子的书?在你记忆中,那一本书给你印象最深刻?2、教师点拨,总结。
问:课文作者牛汗的地一本书,即不是名着也不是好看的漫画,而是一本普通的国语课本,可他为什么要为它写一篇文章那呐你从你的爷爷,奶,那里了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3、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作者介绍。
1、学生积极作答。
2、学生交流信息。
(贫穷,茅草房,饥饿,寒冷,读书是有钱人的事情等)3、学生对照自己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可做补充,做好记录。
二、默读课文,就内容进行男女知识擂台赛,整体知识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在5分中内默读完课文,注意用笔勾话疑难点。
2、教师指出比赛规则:每组三个问题,关书作答,可有三次机会。
在学生比赛中,教师进行提示,最后作比赛总结。
3、提问:通过刚才的比赛,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谁来告诉我,这篇课文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1、默读课文,准备竞赛。
2、男女分组提问,作答。
可能出现的问题;我的第一本书酷似那里的一组画?父亲返回家乡,带回来那些书?我的课文为什么总是只有下半部分?父亲在怎样的灯下为我补书?二黄毛后来怎样了?我上课时有什么趣事?3、学生积极作答。
(生活的艰难,孩子间的友谊父子的感情等)三、理清文章线索。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评课稿精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内容,体会独特的思想情感;2、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3、增加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重难点:阅读探究,品味重点语句。
【课文感知】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简介《死魂灵》。
(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识记重点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四、拓展与延伸1、阅读训练:⑴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⑶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⑷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