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理解(含答案)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理解(含答案)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备课人:dzl‎备课时间:2013‎-4-16 使用时间‎:2013-4-1‎、第一段从一位诗人与‎自己对话写起,有什么‎好处?自然的引出下‎文。

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是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如何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多么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淘‎气。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9段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4.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5.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6.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7.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8.第‎9自然段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现了对‎那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感受(精选3篇)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感受(精选3篇)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感受(精选3篇)【我的第一本书阅读感受第1篇】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很多,本来我也是不知道这本书的,在我女朋友的提醒下我才发现了这本书,我觉得这书写的很好啊,虽然故事是发生在152年前,但是它也写出了那个世界的昏岸,文中的主人真的很惨,但是困难并没有难道她,她还是坚持的活了下来,她还有一个完美的结果,这就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象她一样!我希望所有的同学们,所有的年轻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被吓道,要勇敢的面对他它,这样你才可以从困难中走出来,这样你是个勇敢的人!相信你也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我的第一本书阅读感受第2篇】我的第一本书的名字叫《森林迷案》,讲述的是一只狗和一只青蛙判案的故事。

它十分好看,只要有时间我就拿起那本书看,你一定觉得我一开始就喜欢它,其实刚开始还讨厌它呢!现在,我就讲讲我和它的故事吧!那一天,我和老爸到图书馆看书,看见了一本有精美包装的书,封面是一只狗拿着放大镜在看什么东西,好奇心促使我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并让老爸把这本书买下,我高兴地抱着回家,急忙打开一看,里面白纸黑子还没有图画,很是失望,于是把它扔在一边,束之高阁了。

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来了,看见这本书拿起就看得着了迷,我很惊讶,就问她,这本书没有图画,没有像其它书那样图文并茂的生动,你为什看的如此津津有味呢?她兴致勃勃地说:“我看书总习惯先看前几段之后,合上书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推测出可能的结果,然后再看数的结尾,可是这本书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感到十分有趣,同时这本书像推理侦探玄幻小说,教人知识和智慧,给我很大的启迪。

所以我就爱不释手。

”她的话语使我茅塞顿开,我依着她的方法试着来读这本书,它就像有了无穷的魔力,一下子把我带进了大森林里,当起了“福尔摩斯”。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是我认真阅读的第一本书,为我后来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把我带进了知识的殿堂,使我从此喜欢上了书籍,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我喜爱的第一本书,你使我终生难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内阅读。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张冠李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我”对伯父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听了伯父的话,“我”羞愧什么?悔恨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与时间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00多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

这是多么(惊人吓人)的数字啊!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

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

”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山姆是图书馆里的一只老鼠,他的家在儿童图书书柜后面墙壁的小洞里。

他见多识广,脑袋里充满奇思妙想。

一天晚上,山姆决定自己写一本书。

“写你知道的。

”山姆在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中读过这句话。

所以他写关于老鼠的事,又在镜子前摆出各种姿势,将镜子里的自己画在书里。

山姆写得非常非常卖力,他的第一本书终于完成了,书名是《吱!一只老鼠的生活》。

他走到图书馆的自传区,将生平第一本著作塞进书架中,然后回到他的小洞里等着。

第二天上午,阳光从图书馆的窗户射进来。

“这是什么?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

”图书馆馆员说着,把这本《吱!一只老鼠的生活》放在她的桌上。

过了一会儿,她拿给其他馆员看。

山姆决定再写一本图画书,叫作《寂寞的乳酪》,只是写作让他感觉越来越饿。

还好他总是可以在走廊的垃圾桶里发现好多可以吃的面包屑,这真是太好了!画完书中的插图后,他连走带跑地来到图画书区,骄傲地把新作品放到架子上,然后回到他的小洞里等着。

第二天早上,阳光从图书馆的窗户射进来。

“咦!山姆的另一本作品。

”图书馆馆员说。

“这个山姆到底是谁啊?”她不断想着,同时把这本《寂寞的乳酪》放在自己的桌子上。

过了一会儿,她在儿童阅读活动中,把这本书拿给了小朋友看。

山姆决定再写一本故事书,叫作《老鼠公馆的神秘事件》。

当他写到让人提心吊胆的情节时,浑身起鸡皮疙瘩。

窗外满月的银白光芒照进黑漆漆的图书馆内,山姆蹑手蹑脚地来到侦探小说区,偷偷地把他的书放在书架上,然后回到他的小洞里等着。

——有删改1.【梳理内容】山姆写了哪些书?请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品读句子】读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有趣的。

作者把_________完全当作了一个人来写,“______________”一词体现了山姆的书情节很精彩;“鸡皮疙瘩”一词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蹑手蹑脚”和“偷偷”等词语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鼠。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巩固练习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的字读音。

羞愧.()嬉.()戏侮.()辱眼翳.()病庶.()祖母酷似.()掺.()和脊.()背调.()教哄.()堂大笑2.根据拼音或释义补全相应的词语。

(1)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zhōu zhōu________的。

(2)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suì________叫我做“méi________先生”。

(3)我听了羞愧得________(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耳朵发热的样子),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________(跟人相处)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 )的科学家: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6.填空。

(1)《我的母亲》是胡适的回忆性文章,选自《________》。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市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经常给学生开一门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英国文学课,阅读的文本从华兹华斯、叶芝等的诗作到《弗兰肯斯坦》《去印度之路》这样的小说,都可以在网上阅读或方便地找到电子书。

这是数码时代的学习便利。

但是,开学头一天,我就会要求学生,不要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这些文本,阅读和课堂讨论都需要用实体书。

网络时代的电子阅读,其利弊得失早已存在不少争论,我对学生提出读书不读屏的要求,不是关乎一般的书籍,而是关乎那些值得“深度阅读”的文本;不是他们单凭个人兴趣的阅读,而是修课和学习的阅读。

这是教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所做的那种研修阅读。

意大利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曾在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发表了题为“书的未来”的演讲。

他说,“书是那种一旦发明,便无须再做改进的工具,因为它已臻完善,就像锤子、刀子、勺子或剪子一样”。

他还说,“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又回到了字母。

计算机让我们返回古登堡星系。

从此,每个人都必须阅读”。

他说的主要是一般的文字阅读。

古登堡一直被当作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欧洲人,“古登堡星系”成为文字阅读的代名词,它的对立面是图像阅读,不是浅层的文字阅读。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阅读时代,但屏幕上的阅读基本上是浏览型的信息获取。

在联网的笔记本或平板电脑上阅读文学,对学生们来说,经常是一种受其他信息干扰的阅读,极难做到全神贯注、细思慢想,不可能有纸上文本的那种深度阅读效果。

当然,纸上阅读也有分心打岔。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我的第一本书
张洁
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

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发现它、测试它、实现它的机会都没有。

……
那时我已年近四十,心力、体力都不允许我再做片刻的迟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

大学毕业后二十几年单调的、不让人有独立思考的、等因奉此的小公务员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

唯有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给我一线希望。

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

“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以为他们是最不幸的,白白耽误了十年青春。

然而我们这一代人,被耽误的,何止是十年?
在文学这一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土地上,我开始了为时过晚的耕耘。

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我写得很苦,前前后后修改了五遍。

投稿《人民文学》杂志,又被退了稿。

我又将退稿投向《北京文学》。

也是一位女编辑,诗人张志民的妻子付雅雯。

却得到意外的关注,一字未动的发了头条。

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

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就这样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书。

当我第一次把稿费交给母亲的时候,我对他说:“妈,我们终于有钱了,您可以不必再去卖冰棍、卖牛奶了。

”母亲哭了。

我要说明的是,我从不歧视卖冰棍、卖牛奶的工作。

相反,我认为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比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或剥削生活光彩得多。

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正是因为年迈,才从小学教师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但是为了帮我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

她一生坎坷,自幼丧母,倍受后母的虐待。

结婚不久,又被我父亲遗弃,一个人拉扯着我,吃糠咽菜,千辛万苦才把我抚养大,又供我读了大学。

我本应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且不说享什么清福。

但是我却没有这个能力,使她在将近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辛苦地劳作。

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在我周围的普通人。

当我写作的时候,我心里想着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老百姓,也想着整个人类,我爱人类,关心着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我将尽终生的力量为人类而写作,因为我是从普通人当中走出来的。

1、文中“我的第一本书”是指
2、指明下句中引号的作用:
A、比那些伪善的、不容我也有常人应有的一席之地的“正人君子”光明得多。

B、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

C、“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

3、“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一句中“摩挲”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在写我的第一本书,开头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

请问“痛苦的人生经验”具体指什么?
6、第四段中说:“如果不是后来开放,使中国在政治形势上得到一个全面的突破和进展,无论是我,或是别的什么人,怎样拼搏也是无用的。

”请结合所学说说是怎样的社会形势?
7、张洁的文章往往以“人”和“爱”为主题,请结合本文,谈谈从本文的哪段话能体现出来?
8、文章中说“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你是如何理解的?
9、比较张洁、牛汉各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追忆“我的第一本书”的?
答案:二1、《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2、讽刺否定;强调;特定称谓;3、指用手反复抚摸;珍惜,爱护,因这书的得之不易而爱不释手;4、交代我四十岁以前的痛苦的人生经验,正是由于这,才有了我的第一本书。

也就是说,文章开头所述为写我的第一本书作了铺垫。

5、第一段第二句“永远生活在……都没有”;
6、正值“文革”结束,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7、末段全段。

8、痛苦的人生经验,是一个成长、成熟起来的阶梯,它丰富了人生,锻炼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对于一个渴求进步的人来说,是一生取之不竭的财富;
9、张洁:因饱受痛苦而产生的感激与爱的情感;牛汉:崇敬感恩的情感
这篇“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